段王栋;郑杰
在新医改背景改革下,我国的医疗事业在市场环境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医疗服务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格局,医患关系管理发挥了较大的发展地位。医院在以患者为中心管理道路上,已经发展了现代的医患关系管理形式。本文根据对医患关系管理与医院流程再造相关概述进行了解,阐述医患关系管理促进医院流程的主要作用。
作者:郭智玲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采用集束化护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顺铂致胃肠道反应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顺铂联合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手段分为集束化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不同时间呕吐、恶心治疗的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顺铂致胃肠道反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减低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同时亦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估,积极有效的护理,有效减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治疗取得更大的效果。
作者:罗红;凡国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结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营养指标以及VA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组、肠内营养(EN)+补充肠外营养(PN)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7 d后的血清蛋白水平、股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血肌酐水平和VAP的发生率。结果EN+PN组血清前白蛋白较营养支持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EN+PN组营养支持7 d后血清前白蛋白、血肌酐较EN组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EN+PN组VAP的发生率较EN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肠内营养结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既维持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又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减少VAP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颖;程青虹;李建华;彭冲;刘瑞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诊持续床旁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接受急诊持续床旁血液净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个性化护理在治愈率、护理质量满意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诊持续床旁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国浩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比较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盲探法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差异。方法拟行上肢骨科手术患者80例,ASA为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和盲探组(N组)。两组均给予1%盐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合剂20ml,比较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麻醉优良率,感觉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两组操作时间无显著差异。 U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优于N组。 U组感觉阻滞起效、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4.14±0.8)min、(358.63±59.20)min、(9.99±1.75)min,显著优于N组的(5.06±1.05)min、(289.43±69.99)min、(12.08±1.20)min(<0.05);两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U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N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于乐涛;石军;刘明红;赵媛媛;尹玉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人耐药结核菌的耐药特点。方法对采用罗氏培养法阳性的疫结核分枝杆菌131株进行INH(异烟肼),SM(链霉素),RFP(利福平),EMB(乙胺丁醇),PAS(对氨基水杨酸钠),AK(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测试。结果初治病例耐单药顺位前四位INH=EMB>SM>左氧氟沙星;复治病例耐单药顺位前四位SM>INH>左氧氟沙星>RFP;复治病例耐多药,泛耐药构成比均高于初治病例。结论继续加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统一抗结核药物管理和推行全程督导化疗,根据药敏结果及早建立个体化的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谢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表现探索。方法本文选取39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其CT诊断结果加以分析探讨。结果在39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中,有32例患者采用CT诊断后结果准确,有4例患者误诊为肺癌患者,有1例患者误诊为肺肿瘤良性病症患者,有2例患者误诊后肺结核患者,本次研究过程中,其CT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82.05%(32/39)。患者全部开展CT诊断扫描检测过程,其中有类圆形、分叶形、不退则形状、斑点、斑块等多种病灶外形,其病灶密度呈现出了不同特征。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采用CT方式诊断检测过程中,其CT诊断结果是多样性的,但是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采用CT检测有着较高的符合率,促进患者及时开展治疗过程。
作者:郑杰;段王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中重度静息痛的发生率,分析中重度静息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术后1 d的关节静息痛情况。记录并分析哪些患者及手术因素与术后早期中重度静息痛(定于为VAS评分≥4分)相关。结果采用VAS评分,术后1 d中重度静息痛的比例<为20%。单因素分析中,低龄、体重指数(BMI)高、行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术前使用镇痛药及吸烟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中重度静息痛(<0.05)。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中,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对危险度3.05,2.73~3.78),行全身麻醉(7.78,2.13~33.98)及术前使用镇痛药(RR1.66,95%CI1.32-2.01)是中重度静息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出现中重度静息痛的危险因素有三个,分别是行髋膝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及术前使用镇痛药。临床上对该类患者应有预见性及针对性的加强术后护理及疼痛管理。
作者:刘侠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对50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探讨干扰素雾化对照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月住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0例,依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干扰素雾化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热时间为(1.06±0.27)d、皮疹消退时间为(2.78±0.69)d、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2.94±0.53)d;对照组治疗后退热时间为(2.13±0.11)d、皮疹消退时间为(4.29±0.37)d、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4.84±0.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干扰素雾化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率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不良反应和病发症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宗艳梅;刘亚敏;李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平均分组的方法将这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从患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根据患者的需要,优化服务环境、上作流程及上作方法,使手术室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优质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在手术室实施品管圈服务,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在手术室服务中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加强护理团队之间的团结合作,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秦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影响因素及头孢地嗪钠对其的治疗作用,为预防和控制慢性支气管炎提供正确严谨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0例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头孢地嗪钠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和常规治疗,即院初期以控制感染、祛痰为主,加用平喘、吸氧、戒烟等常规治疗。头孢地嗪钠治疗组额外用头孢地嗪钠注射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副作用。结论头孢地嗪钠治疗对其它检测方法及内科保守治疗的不足有弥补作用,且其在临床上有很好疗效,但需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治疗方法及相关技能。
作者:何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中药蒲黄进行外敷治疗对III期压疮患者疮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III期压疮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凡诺外敷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中药制剂蒲黄进行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①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②试验组患者治愈时间为(14.3±5.4)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25.2±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蒲黄外敷治疗III期压疮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缩短治愈时间,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孙天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介入科住院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为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采取整体的护理措施,主要通过术前术后的护理及病情观察,综合分析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整体的护理措施,25例颈动脉支架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仅出现了2例术后穿刺点渗血及血肿,1例脑梗塞,3例低血压与心率减慢,1例血尿。结论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病情观察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脑梗死、脑灌注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慧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后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4%,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的Lund-Kennedy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5.6%,对照组复发率23.5%,差异显著(<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阴鹰;杜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基于Rocall危险性积分的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进而分析优化指导临床护理的优护理措施。方法主要采用Rockall危险性积分对我院79例分娩产妇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程度不同的危险性分组处理,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并对既往实施传统护理方式的不同患者进行比对,进而衡量与分析不同危险组情况下产妇的出血情况。结果危组中分值较高的传统性护理的危险组出血和病情加重情况较之分组之后的优化护理情况性严重,而分值较低的危险组与优化护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的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优化性护理方式进行病情护理,可以合理的为临床上产妇出血的救治工作提供指导性的护理优化措施。
作者:韩芳;张秀华;刘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方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脊柱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开放手术)与观察组(微创手术),每组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疗法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椎体骨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复发率。
作者:王飞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并观察品管圈活动对延长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采取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患者128例,设定为对照组。组织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因素,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对其进行改善。选择活动结束后新入院的128例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和护士的执行力。结果治疗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9.6±2.1)h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6.7) h,对比结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护士的执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切实延长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艳;梁必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例和35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案有效率分别为91.4%,85.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梁丹;陈嘉升;梁莉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行冠脉搭桥(CABG)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有效保证围术期安全。方法33例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冠脉搭桥术治疗后,给予有效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2例患者成功治愈,治愈率为96.9%院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CAD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积极的术后糖尿病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菊霞;赵慧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牙周植骨手术治疗Ⅱ型根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些年来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Ⅱ型根分叉病变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行牙周植骨手术治疗,通过骨移植材料及生物膜进行修复;并抽取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牙龈翻瓣清创刮治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1.1%高于对照组成功率76.8%,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PD、HPD、AL、GI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对Ⅱ型根分叉病变患者采取牙周植骨手术治疗,能够提高牙龈附着位置,效果显著。
作者:祝文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