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华
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于其新生的脉管系统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并带走其代谢产物,而这些脉管系统生长主要受到血管生长因子的调控,而在这些调控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及其受体与胃癌的侵袭转移联系为紧密。 VEGF高表达涉及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诸多方面。医学的发展为胃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随之针对VEGF家族的靶向治疗也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问题。未来是否能够通过针对该家族成员的治疗途径来达到治愈胃癌的目的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者:李敏;朱家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post stoke pilepsy,PSE)是神经内科普遍的癫痫类型,临床上尤以中老年患者为常见。该类患者大多需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半数以上患者通过单药治疗可得到满意控制。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2004年美国FDA推荐其作为治疗癫痫的一线用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较低的不良反应[1],近年来国内逐渐开始使用。本文对比了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在PSE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韬;邱小鹰;陈红;杨明秀;黄广苏;高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针对早期病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例,共计70例。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MDI评分为91.0分,PDI评分为87.5分,NBNA评分为31.0分;对照组MDI评分为70.4分,PDI评分为72.5分,NBNA评分为34.7分。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一种有效改善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药物。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何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以周围神经广泛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和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嗜细胞的炎性反应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
作者:席承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56例低血糖脑损伤的新生儿,根据血糖值高低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32例(血糖值=<1.5mmol/L);B组24例(血糖值>1.5mmol/L且小于2.6mmol/L),观察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及在胎龄44w,48w NBNA评分,治疗1年后患儿神经评分异常情况。结果 B组在44w与48w的NBNA评分差值高于A组(<0.01);A组患儿出现神经行为评分异常比例高于B组(<0.05)。结论新生儿血糖越低,NBNA评分值越低,神经行为异常比例越高,脑损伤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刘亚莉;马金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他汀类药物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原发性高血压运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的患者运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由于干咳而选择其他降压药物进行治疗,退出了实验,2例患者产生厌食现象,在继续应用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相关学者报道指出,两组患者均顺利进行了随访观察,未见有退出研究的病例,安全性相对较高。对照组患者中与1例出现面部潮红、上腹部不适以及踝部水肿的情况,但患者均自行缓解,未见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中途未见有退出的患者。通过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会引起患者出现肌肉、肝脏、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视觉系统损害。结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同时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者高脂血症时,运用他汀类药物实施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调节血脂,降低患者的各项炎症反应指标,提升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映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2011年实施质量管理,选择2008~2014年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无菌检查和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按照时间将结果分为两类,组1显示的是2008~2010年的统计结果,为质量管理之前的结果;组2则是2011~2014的统计结果,为质量管理之后的结果,对两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质量管理之后,无菌检查合格率达到99.70%,较质量管理之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质量管理之前例次感染率达到4.32%,质量管理之后降为1.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梁萍;刘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蚊虫咬伤诱发坏疽性脓皮病患者溃疡伤口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蚊虫咬伤诱发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蜂蜜敷料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伤口愈合程度评分为(12.36±4.21)分,伤口愈合时间为(20.10±2.14)d,疼痛评分为(2.01±1.35)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0.05)。结论采用蜂蜜敷料联合药物治疗蚊虫诱发的坏疽性脓皮病患者,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乾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和冠心病发病的关联性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20例,对患者进行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辨证分型;自变量为以脏腑虚证、冠心病辨证分型的中医证候,因变量为冠心病,对其进行二值Logistic的回归分析。结果气虚证和血瘀证均为发生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证候;肾虚证、肝虚证和心虚证均为发生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证候。结论具有血瘀证、气虚证、肾虚证、肝虚证和心虚证的患者比较容易患冠心病。
作者:高世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结合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实施常规药物治疗与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34.0%),血肿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微创血肿碎吸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清除血肿,减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能力。
作者:王绍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现代新型人体科学标本馆是集教学,科研,对外交流于一体的展馆。标本馆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团队的建设直接影响标本馆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制度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是实现标本馆多元化利用的有效保障。
作者:胡丽霞;潘荣斌;侯吉华;李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240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实施剖宫产过程中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出血量明显比阴道生产高,两种方式出血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实施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所需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与单纯实施剖宫产手术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单纯实施剖宫产手术及剖宫产术中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产后24h出血量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需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实施剖宫产术及实施剖宫产术中进行肌瘤剔除术不会增加术中以及术后的出血量,此外还能避免产妇分娩后子宫肌瘤对子宫收缩产生的影响,避免了出现产褥感染几率。
作者:徐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导管危险因素评估单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下半年使用导管危险因素评估单的100例患者与2014年上半年未使用导管危险因素评估单的100例患者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管路滑脱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管路滑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导管危险因素评估单在神经外科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评估,高危患者悬挂警示标识,加强健康宣教,降低了管路滑脱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宏伟;王建民;杨宪武;刘晓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宫颈糜烂应用高频电波(LEEP)刀与微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糜烂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院观察组33例行LEEP刀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微波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脱痂出血量以及阴道排液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6.27%(44/51)、98.04%(50/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3%(35/51)、86.27%(44/51)(<0.05),其中,观察组中、重度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及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尤其是对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优于微波治疗。
作者:穆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状况,探讨实践反思法对培养本科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级护理本科实习生分别采用传统法和实验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并在实验前后使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进行测评,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前、后本科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总分平均值均约280分;各维度得分为正性的是分析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自信心。结论实践反思带教法培养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需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对实践的指导能力。
作者:江月英;蒋红;林素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宫颈电圈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激光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术)进行治疗。术后结束15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使用宫颈电圈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秀华;周春娅;王荣华;郭勇;陈秀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莎拉嗪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美莎拉嗪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63%(35/51),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美莎拉嗪辅助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副作用较少,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意识障碍的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断提高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以“意识障碍原因待查”的11例患者误诊的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原因主要为病史不详、体格检查不自习,缺乏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经验不足。结论意识障碍患者临床易误诊,应全面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李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经鼻腔置入胃管行持续胃肠减压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方便、安全的胃肠减压方法,但清醒或老年等患者置管时,如果存在胃管质地较硬或其在声门口盘曲及患者自身存在病变等原因,可能并发环杓关节脱位[1]。环杓关节脱位一旦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患者声音嘶哑,咽痛、吞咽困难等严重时将会给患者产生极大的危害[2]。笔者对我院1例经鼻腔置入胃管行持续胃肠减压术后并发环杓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何小红;刘将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遂宁市常规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现况。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医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体检资料,分析血尿酸及血脂六项水平。结果2301例体检对象的血尿酸平均水平为(289.27±65.24)μmol/L,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6.38%(377/2301);其中,男性患病率24.23%(299/1234)、女性患病率7.31%(78/1067),体检人群中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4.23% VS.7.31%;=119.577,<0.001)。性别分层后,男性、女性HUA患者的TG、TC、LDL-C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人群,而HUA患者的HDL-C水平则低于尿酸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四川省遂宁地区HUA患病率较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同时发现尿酸水平与血脂代谢关系密切。
作者:何珺;王幸拴;张亚春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