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李程程

关键词:米非司酮, 治疗, 子宫肌瘤, 血红蛋白, 卵泡刺激素
摘要:目的:通过客观评价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一步研究提升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方案。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取的34例子宫肌瘤患者,选择米非司酮治疗,于治疗后观察患者血红蛋白、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以及黄体生成素等指标改善情况,并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接受米非司酮治疗以后,患者血红蛋白是(124.47±16.69)g/L,高于治疗以前(<0.05)。此外,患者雌二醇是(153.59±31.58)pmol/L,孕酮(6.47±2.26)nmol/L,卵泡刺激素(14.96±3.99)μg/L,黄体生成素(12.09±2.42)单位/L,均低于治疗以前,比较有差距(<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选择米非司酮治疗可改善其临床指征,不仅安全性非常高,而且副反应小,可用于保守治疗。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病患者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病患者满意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从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240例风湿性免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族,各1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风湿性免疫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依法治院及依法执业在促进医院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2015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六五”普法工作收官之年,自2011年起我院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有力监督下,紧紧围绕医疗卫生工作重点,结合医院工作实际,逐步开展各项普法工作,使我院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份决策、依法履行义务、依法承担责任的意识,促进了我院民主法制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有效保护了职工和患者的利益。

    作者:陈益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护理经验与体会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护理经验与体会。方法随机选取84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采取综合性护理,包括正确使用无创呼吸机护理、无菌操作护理、压疮预防护理、呼吸道及口咽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评价指标、护理满意度、呼吸机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在呼吸通气期间给予综合性护理,可显著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刘美;春盈;邓东霞;郭宝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ECOPD合并PHA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采取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6min步行距离、肺动脉收缩压、血气分析等。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6min步行距离改善,肺动脉压降低,血气分析PaO2增高,PaCO2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AECOPD合并PHA的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宝银;郭晶晶;张静;张爱观;刘吕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观察清热化湿肠宁汤对大肠炎症性息肉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针对大肠炎症性息肉患者采用中医清热化湿肠宁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大肠炎症性息肉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中医清热化湿肠宁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结肠镜进行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0.05);治疗前,治疗组症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0.05);治疗后,治疗组症候积分(7.60±2.10)分低于对照组(8.90±2.40)分(<0.05);治疗组复发率13.3%低于对照组的30.0%(<0.05)。结论中医清热化湿肠宁汤治疗大肠炎症性息肉效果显著,症候积分低,复发率低。

    作者:薛国丹;蔡希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167例,分别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二者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检出率(76.6%)高于常规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检出率(49.7%),二者有统计学意义(<0.01);动态心电图对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二者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优于常规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理想方法。

    作者:马茜;胡萍;雷敏;杨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观察

    目的:对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2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折卧床并出现排尿困难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施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50%,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0.84%,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0.05,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对长期卧床且有排尿困难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蒋治莉;李润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影像学定量分析技术进展研究

    股骨头坏死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临床上关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MRI等影像学分析较少。虽然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种类较多,但病理演变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相同,因此由各种病因所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相似性。临床上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影像学定量分析技术主要有X线、CT检查、MRI检查及血流量定量分析技术等,本研究基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影像学定量分析技术进展研究,正确分析X线、CT检查、MRI检查及血流量定量分析技术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作用及优势,并结合当前临床上的研究成果,为防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云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操作技巧的临床意义,同时总结该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97例困难型LC的临床资料,从疾病类型及特征、手术难度、手术技巧和手术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97例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91例、结石嵌顿型胆囊炎63例、萎缩型胆囊炎26例、Mirriz综合症I型17例,全组病例在腹腔镜下利用穿刺针、电钩、刮吸器、超声刀和缝合器械等采用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手术方法切除胆囊,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无论是急性胆囊炎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只要术者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准确的术中判断能力和掌握术中的操作技巧,腹腔镜切除胆囊应该是安全的。

    作者:蔡烈;朱玉兵;黄涛;胡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胸腔镜下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的围术期护理对策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胸腔镜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57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和综合组(n=31),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综合组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0.05。结论胸腔镜下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予以围术期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并文献复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病之一。临床表现多以髋关节或伴其周围组织疼痛、关节功能性障碍为主,若持续发展,出现严重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致劳动能力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该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研究发现,ANFH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原因可能与检测手段的提高有关[1]。特别是在ANFH的诊断方面,各种影像学检查各具优缺点。

    作者:周雄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80例先兆流产住院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兆流产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兆流产住院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先兆流产的发病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结果25~34岁是先兆流产发病的主要年龄阶段;情志因素则是导致先兆流产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加剧病情的重要因素;孕期过度劳累也是导致先兆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然流产史则会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率;实验室检查发现先兆流产和内科疾病没有明显联系,但是和过往频繁流产史、生殖器炎症有明显关系;现阶段常用的安胎方法主要为中药制剂配合维生素E、叶酸、HCG、黄体酮和止血三联治疗。结论在防治先兆流产时,应该提倡适龄婚育,怀孕前要尽可能延长距离上次流产的时间,对宫腔手术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如果孕妇有既往先兆流产病史,则应及时对流产的再次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当发生先兆流产时应及时给予治疗,同时要加强营养、情志顺畅、增强自身体质、不能过度劳累,中西医综合疗法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韦雪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体位护理干预在产程中矫正胎方位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干预在分娩时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枕横位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助产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体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胎方位矫正情况、剖宫产率、产程长短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①生产时观察组产妇的胎方位转为枕前位者占88.3%,而对照组产妇仅为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②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③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④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助产过程中采用体位护理干预有助于将难产转变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同时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张礼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用于骨科临床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条理清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真正实现了教学信息无缝对接与教学管理科学化。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能够起到更为明显的效果,更好的实现医学教学目标。是一种灵活、高效、全面、生动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邹榆平;易光;李正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静息心电图J波在恶性心律失常预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J波在恶性心律失常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心电图检查有J波存在的无器质心脏疾病的156例患者进行研究并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52例经心电图检查无J波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使用日本光电9130P同步十二导心电图机对患者实施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J波、ECG各项参数指标。结果观察组156有J波存在的无器质心脏疾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率为12.18%,对照组152例健康人员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率为0%,两组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心律失常与J波显著联系,在临床诊断中可以作为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参考指标。除此之外,J波大小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密切联系,亦可以作为诊断恶性心律失常的标准。

    作者:郭娴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情志护理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情志是指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人的情志状态对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既病之后,精神活动更是一直影响着病情的发展,所以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再而后医其未病”。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精神改变,而不同的情志,又可以直接影响不同的脏腑功能,从而产生不同的疾病。因此必须加强情志的护理。这不仅有助于临床治疗,而且富有“治病必求其本”之深意。情志护理方法多种多样,临床运用可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忧虑、愤怒等情绪因素的刺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完成治疗疗程。

    作者:廖彬;张玉萍;王关芬;王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对照组用传统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5%,﹥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为(5.5±1.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1.8)d,﹤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有效缩短用药治疗时间,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谭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脉介入围术期强化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本文就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强化抗栓治疗出血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其后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其后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不仅降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我院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春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米力农在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米力农在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选取在我院接受重症心力衰竭治疗的62例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就米力农治疗组(观察组,n=31)与西地兰治疗组(对照组,n=31)对治疗结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29/31),高于对照组70.9%(22/3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米力农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杜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在术后行气管切开操作后需要注意的护理要点。方法择取本院实行脑出血手术、并于术后进行气管切开操作的患者共42例,随机分组并实行不同护理模式,21例患者在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1例患者在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结果研究组的综合预后结果优于对照组,<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术后行气管切开可避免窒息,但容易发生并发症,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康俊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