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皱折的处理

李爽乐;陈娟;李桃;张宏艳;卢燕

关键词:LASIK, 角膜瓣, 移位, 皱折,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皱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去除角膜基质裸露区新生的角膜上皮组织,刮除角膜瓣皱折处上皮, BSS液瓣下冲洗,使角膜瓣展平,覆盖透氧角膜接触镜.结果:经治疗的19例患者角膜瓣复位良好,视力较LASIK术后无下降.结论: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并获得良好的视觉结果.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过程中c- fos 基因改变

    目的:研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抑制视神经节细胞损伤.方法:Wister大鼠80只,分为正常组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按缺血时间不同分为0.25,0.5,1,2,4,6,12h等7个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缺血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内不同时间c- fos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c- fos mRNA有少量表达,缺血可诱导c- fos mRNA的表达,缺血0.25h后c- fos mRNA的表达水平即开始增加,在1h左右达到高,然后逐渐减少,12h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视网膜缺血,c- fos 基因表达为快速一过性.

    作者:郭瑶;陈蕾;柳力敏;王敏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前房角异物1例误诊分析

    1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因右眼外伤后反复充血、不适12d入院.患者12d前于工作时被敲击碎屑崩伤右眼,伤后即于外院就诊,行眼部X线平片检查及散瞳眼底检查未发现异物,局部应用抗生素眼液治疗并联合静脉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眼部充血症状缓解,停药后2d眼部复出现充血不适症状,遂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0(戴镜),双眼眼压17.0mmHg,右眼眼睑无水肿,球结膜睫状充血(+),未见结膜裂伤.

    作者:王芳;周广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远视眼角膜厚度的测量及准分子手术安全性的分析

    目的:应用角膜测厚仪测量和分析远视眼的中央角膜厚度,探讨LASIK治疗远视眼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02例204眼远视眼的中央角膜厚度,并与激光切削深度做对比.结果:在204眼远视眼中,中央角膜厚度449~640(平均547.3±33.4)μm.右眼中央角膜厚度458~639(平均547.1±33.2)μm;左眼中央角膜厚度449~640(平均547.6±33.8)μm,左右眼中央角膜厚度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男性远视眼中央角膜厚度493~640(552.3±29.9)μm,女性远视眼中央角膜厚度449~625(平均543.3±35.7)μm,男性远视眼中央角膜厚度略大于女性,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04眼远视眼的中央角膜厚度449~640(平均547.3±33.4)μm,与近视眼和正视眼中央角膜厚度相近似.远视眼中央角膜厚度左右眼间无明显差异.本文统计男性中央角膜厚度略大于女性,差异无显著性.远视眼角膜进行LASIK手术是安全的.

    作者:李颖;翟长斌;周跃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管痉挛因素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近10a来,青光眼病因假设已经从单纯的眼压方面进步到机械和血管联合作用学说.眼局部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视功能损害的证据已经清楚,其中血管痉挛是重要的因素,而血管内皮异常是血管痉挛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从细胞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方面进行综述,主要评价血管痉挛因素作为青光眼血管性的首要致病原因.

    作者:徐登峰;邓仁政;封卫亚;杨晓春;朱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角膜前弹力层研究进展

    前弹力层在角膜中起到的具体作用仍未明了,一直以来前弹力层一直被许多学者忽略,但前弹力层许多病理改变都伴随者疾病的发生及准分子手术发展,让我们对前弹力层逐渐重视,我们就前弹力层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王强;李伟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532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532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我科近3a来门诊及住院的4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20眼,对照组20例21眼.治疗组应用532激光治疗,口服复方芦丁、卵磷脂络合碘.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芦丁、卵磷脂络合碘.结果:治疗组激光治疗1mo后有6眼治愈,2mo后共有16眼治愈,3mo后共有20眼治愈;对照组1mo后有1眼治愈,2mo后共有4眼治愈,3mo后共有17眼治愈,6mo后共有21眼治愈.两组相比,在1mo和2mo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3mo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进行532激光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钊臣;李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森林脑炎病毒感染致视神经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病毒致视神经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导致眼部病变患者中存在视神经炎改变的27例患者进行观察,常规眼科视力、裂隙灯、眼底、视野、视觉电生理、荧光血管造影、免疫荧光血流测定等检查手段.结果:其27例患者视力从原有的光感提高到0.5以上者22例,治愈好转率达81%.结论:森林脑炎病毒是大兴安岭林区特发性的急性传染病,可侵犯眼部的神经、肌肉而引发眼科各种神经、肌肉的病变,而对其患有视神经病变的患者除常有治疗方法外,对森林脑炎病毒感染致视神经炎的患者,还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故能引起高度的关注.

    作者:佟艳秋;孙刚;马慧蕾;张晓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皱折的处理

    目的:探讨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皱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去除角膜基质裸露区新生的角膜上皮组织,刮除角膜瓣皱折处上皮, BSS液瓣下冲洗,使角膜瓣展平,覆盖透氧角膜接触镜.结果:经治疗的19例患者角膜瓣复位良好,视力较LASIK术后无下降.结论: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并获得良好的视觉结果.

    作者:李爽乐;陈娟;李桃;张宏艳;卢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能对生物组织浅表微结构进行断层成像的新技术,我们对时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time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TD-OCT)与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fourier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的成像原理、两者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三维OCT在眼科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新OCT技术,包括:多普勒OCT、偏振敏感OCT、光谱型OCT和双光线OCT,以及OCT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作者:申晓丽;黄丽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对兔视网膜脱离复位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中药复明片对兔视网膜脱离及复位后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视网膜下腔注射透明质酸钠造成视网膜脱离模型(10~14d后视网膜自动复位),并于造模后1wk(视网膜脱离未复位)及造模后3wk(视网膜复位早期)对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组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能在视网膜脱离时及复位后提高ERG a,b波振幅,缩短其潜时,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复明片)能保护视网膜脱离视功能,并促进视网膜复位后视功能恢复.

    作者:朱志容;彭清华;曾红艳;李建超;陈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两种透明角膜切口比较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大小两种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视力及散光度数的差异. 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160例160眼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5.5mm透明角膜切口(A组)与3.2mm透明角膜切口 (B组)植入术后1wk;1,3,6mo进行视力及散光度数比较.结果:术后1wk裸眼视力A组明显低于B组,术后1,3,6mo裸眼视力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wk;1mo角膜散光度数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术后3,6mo角膜散光度数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基层医院面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展5.5mm透明角膜切口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郑树锋;赵英贤;李武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因复杂眼外伤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根据晶状体囊膜保留程度选择不同眼内灌注、不同方法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对35例35眼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5(平均8)mo.结果:35例均完成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提高.裸眼视力≥0.3者22眼(62.8%),0.1~0.2者10眼(28.6%),≤0.1者3眼(8.6%).主要并发症有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玻璃体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人工晶状体偏斜、角膜水肿等.结论:巩膜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无晶状体眼能改善和提高患眼视力.术中采用稳定的眼内灌注、巩膜隧道切口、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程;彭燕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虹膜膈人工晶状体用于治疗外伤性白内障伴虹膜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虹膜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外伤白内障合并无虹膜或虹膜大部分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植入带虹膜膈人工晶状体治疗9例9眼无虹膜或大部分无虹膜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观察视力及各种手术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带虹膜膈人工晶状体植入成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指数/眼前~0.6),8例畏光症状全部消除,1例明显减轻. 1例人工晶状体襻折断,3例发生睫状体少量出血,3例角膜水肿,5例葡萄膜炎,4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大泡性角膜炎.结论:带虹膜膈人工晶状体对无虹膜或大部分虹膜缺损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范春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种世界性的主要致盲眼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对DR发病机制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认为高血糖、多元醇-肌醇代谢异常、血液流变学改变、氧化应激、炎症/免疫系统活化、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表达或活性改变等导致DR的发生发展.下面就生长因子及其相关因素与DR的关系作系统阐述.

    作者:胡利;李东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近视眼戴镜对远近水平隐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的戴镜情况对中度近视学生远、近水平隐斜的影响.方法:应用焦度计测量68名中度近视(-3.12~-5.87D)大学生的现戴眼镜度数,采用主观验光法测量应戴镜屈光度数.另选择16名正视(+0.50~-0.50D)大学生作为对照组.然后根据双眼平均等效屈光度的不同,镜片屈光度是否合适,以及戴镜状况分为:(1)正视组;(2)戴镜合适持续戴镜组;(3)戴镜合适间断戴镜组;(4)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组;(5)戴镜不合适间断戴镜组.对上述84名大学生采用综合验光仪分别进行眼屈光检查、远近水平隐斜测量,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水平隐斜均值:正视组为-0.31△,戴镜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0.35△,-2.16△,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1.72△,- 0.98△.近水平隐斜均值:正视组为- 4.46△,戴镜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2.80△,- 0.48△,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间断戴镜组分别为-3.15△,-1.00△.戴镜合适持续戴镜组的远水平隐斜显著大于戴镜合适间断戴镜组和戴镜不合适持续戴镜组(P<0.05),但与正视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近视间断戴镜组近水平隐斜显著高于正视组和近视持续戴镜组(P<0.05).结论:中度近视眼配戴合适眼镜并持续戴镜后,其远、近水平隐斜等调节和辐辏参数渐趋正常,有利于恢复调节与集合功能的平衡.

    作者:李贵英;欧阳运富;席兴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两种准分子激光机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Visx Star S4和Allegretto Wavelight激光仪LASIK术后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厚度的比较,探讨两台激光仪的优缺点.方法:选择等效球镜屈光度≤6.00D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Visx Star S4为第I组, Allegretto Wavelight为第II组,术前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厚度进行比较,术后3mo再对这三项进行比较,同时对两台机器切削深度的精确性进行比较,以期得出较肯定的结论.结果:术前第Ⅰ组的矫正视力(对数视力)为0.71±0.004,第Ⅱ组的为0.71±0.0042;术前I组的屈光度为- 4.57±1.20D,术前Ⅱ组的为- 4.59±1.15D;术前第Ⅰ组的角膜厚度为538.87±29.99μm,术前第Ⅱ组的为543.48±31.53μm.3组数据间均有可比性.术后第Ⅰ组的裸眼视力(对数视力)为0.707±0.07,第Ⅱ组的为0.71±0.05;术后第Ⅰ组的屈光度为- 0.02±0.29D,术后第Ⅱ组的屈光度为0.01±0.22D;术后第Ⅰ组的角膜厚度为481.07±33.11μm,术后第Ⅱ组的为471.77±40.28μm.3组数据中只有视力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器设置的切削深度第Ⅰ组为67.71±16.55μm,实际切削57.61±17.20μm;而第Ⅱ组机器设置的切削深度75.29±17.70μm,实际切削71.60±24.60μm,经统计学分析(PⅠ=0.000,PⅡ=0.250).结论:Visx Star S4在屈光度矫正方面的预测性较好,并可以保留更多的角膜组织,但术后视力欠理想,角膜切削深度的预测性较差;而Allegretto Wavelight无论是屈光度的矫正还是角膜的切削深度都有良好的预测性,术后视力较好,只是切削的角膜组织比较多,不适合高度近视或角膜薄患者的治疗.

    作者:齐颖;周跃华;张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泪囊按摩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目的:观察<4月龄的新生儿泪囊炎首诊患者,泪囊按摩的疗效.方法:年龄15天龄~4月龄新生儿泪囊炎患者26例26眼,泪囊按摩治疗2mo,观察发生的并发症,患者家属的依从性及治愈率.结果:我们观察到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有较好的依从性,1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61.5%.结论:泪囊按摩可作为4月龄内新生儿泪囊炎患者治疗的首选.

    作者:胡文学;黄小花;李玉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罐装灭蚊剂爆炸致眼球摘除1例

    0引言罐装灭蚊剂是人们夏天除蚊的常用品,但不规范的使用可发生爆炸惨剧.近日我科室收治1例灭蚊剂爆炸伤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鹏;钞蕴昕;杨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近视眼LASIK术后远期单眼调节幅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远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方法:近视眼行LASIK手术患者6例12眼,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wk;1mo和术后7a测量单眼调节幅度及双眼相对调节力.结果:患者LASIK术前单眼调节幅度为(9.24±1.17)D,术后1wk单眼调节幅度为(8.24±1.01)D,较术前表现为暂时性下降(P<0.05),而后单眼调节幅度开始逐渐恢复,术后1mo时单眼调节幅度为(9.01±0.95)D,术后7a的单眼调节幅度为(8.26±3.19)D,两者与术前单眼调节幅度相比无显著差异性.患者LASIK术后1wk;1mo;7a的双眼相对性调节力分别为(7.04±2.07)D,(7.60±1.19)D,(7.17±2.03)D,较手术前的双眼相对调节力(5.34±1.12)D均有提高(P<0.05),但术后7a双眼相对性调节力较术后1mo无明显差异.结果:近视眼患者LASIK手术术后远期的单眼调节幅度和双眼相对调节力较近期相比无显著差异.

    作者:刘婷婷;刘汉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显微镜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0引言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眼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单纯胬肉切除术复发率高达24%~89%[1].近年来随着角膜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移植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我院于2004- 04/2007- 01采用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吴胜卫;孔凡宏;张大卫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