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应用价值

周绍英;王真艳;高淼

关键词:白内障术,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5/2016-05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20例158眼,分为糖尿病组80例110眼和正常对照组40例48眼,根据 HbA1 c 水平将糖尿病组分为高HbA1 c组( HbA1 c>7.0%,39例54眼)和低 HbA1 c 组( HbA1 c≤7.0%,41例56眼),观察上述三组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1 mo的黄斑总容积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前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糖尿病组患者较对照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mo黄斑总容积、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高HbA1 c组高于低 HbA1 c 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HbA1 c组上述指标稍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 c与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且其可用于监测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术前HbA1 c高于7.0%者,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保护视功能。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环孢素A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环孢素A是一种新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以其作用强、特异性高而广泛应用于防治多种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发现环孢素A对抑制免疫排斥反应、中重度干眼症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及自身免疫性眼科疾病等均有显著疗效。现对目前环孢素A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燕宁;朱伽月;宋秀胜;李霞;李拓;李家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热烈祝贺《国际眼科杂志(中文刊)》被世界著名检索系统DOAJ收录

    本刊讯本刊编辑部于2017年1月24日收到The DOAJ Team的邮件,正式通知Guoji Yanke Zazhi《国际眼科杂志》已被DOAJ重新收录。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为全球具影响力的开放存取期刊数据库之一,由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创建和维护。该系统收录期刊的文章都是经过同行评议或严格评审的,质量高并与期刊同步,都能免费下载全文,是做研究的好帮手。 DOAJ的优势在于收录的期刊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很多SCI期刊。DOAJ收录的OA期刊数量非常多,属于目前好的OA期刊目录网站。目前DOAJ已收录全世界12个国家的9512种期刊,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2014年10月统计,被DOAJ收录的中国期刊为66种,约占中国科技期刊的1%,其中包括《国际眼科杂志(中文刊)》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IES)和英文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IJO)。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眼血流的变化对青光眼病情进展的影响

    青光眼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眼压过高会损害视神经而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虽然青光眼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尚未确定,但眼组织如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以及虹膜的血流改变是青光眼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不同因素所引发的视神经损害的有限认知,测量方法和治疗方面缺乏,人们对青光眼的理解存在障碍。尽管研究人员在不断地积累证据,力证眼血流的变化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大部分情况下,对于眼血流的变化和青光眼的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他们都持有多样甚至矛盾的结论。本文中,我们回顾了青光眼的不同方面以及眼血流在疾病发展中的影响。

    作者:Sher Zaman Safi;Mamoona Noreen;Muhammad Imran;Yasir Waheed;Muhammad Imran;Amir Miraj Ul Hussain Shah;Nawshad Muhammad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预塑形钛网植入对眼眶骨折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与常规钛网手术植入相较,3 D打印的预塑形钛网在眼眶骨折修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6/2016-03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72例7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其中预塑形钛网植入组(观察组)40例40眼,常规钛网植入组(对照组)32例32眼。对照组由医师根据经验手工弯制和塑形衬垫钛网植入患侧眼眶;观察组由医师直接在患侧眼眶植入3 D打印的预塑形钛网。在术后1、3、6 mo复查眼球内陷、复视、眼球运动恢复情况,比较两种方法各观察指标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组内差异,及同一时间点两种材料间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眼球内陷治愈率分别为84%、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视治愈率分别为80%和7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眼球运动受限治愈率为73%,对照组治愈率为66%,两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感染,无钛网移位、脱出、变形及排斥等并发症。结论:预塑形钛网植入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术中无需塑形,可缩短手术时间,重建眶壁确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李桂芬;易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MAPK信号通路与眼部损伤研究进展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转导通路家族是一条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内广泛存在,可对细胞外的多种信号或刺激,如渗透压的改变、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等作出特定的生理反应,即介导细胞的分裂,分化或凋亡。 MAPK通路所介导的生理反应对眼部创伤及其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家族中的多条通路能相互协作并对不同甚至相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响应,因此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需要对此加以重视。

    作者:姚博远;王淑荣;肖鹏柁;汪倩;张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动态角膜基质水化实验数据的比较

    目的:报道一种不同的水化方法-动态角膜基质水化。白内障手术角膜基质水化时,常规水化技术虽然运用普遍,但需要对伤口密闭性进行标准化判断,而目前尚无精确地评价伤口边缘水化是否充分的标准。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连续性灌注检测渗漏点。根据渗漏点进行基质水化,伤口边缘肉眼可见无渗漏时停止水化,应用0.0125%台盼蓝分别检测伤口位点的渗漏。术后1 d Seidel试验评估伤口的密闭性。结果:试验组共120眼,包含360个伤口位点(左侧120个,右侧120个,主要切口120个),对照组包含120眼。试验组中染色试验显示仅22眼中的29个伤口位点有房水外渗(8.0%),而对照组中有30眼中的41个伤口位点有渗漏(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动态角膜基质水化是一项直接观测技术,可用作标准化常规基质水化。可通过简单的观察伤口动态评估基质水化时伤口的密闭性。

    作者:Erhan ?zyol;Pelin ?zyol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M模型,利用二甲基亚砜( dimethyl sulfoxide,DMSO)配置RU486溶液。 DM模型建立成功后,腹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RU486为 RU486治疗组,腹腔注射DMSO为糖尿病组。正常大鼠腹腔注射DMSO为对照组。3 mo 后,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血清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GC)浓度,HE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密度,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合光密度值分析的方法,对神经元轴突再生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及突触数量标志物突触素( 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体质量明显下降,血清GC浓度明显升高,RGC密度明显降低,视网膜GAP-43表达增强,SYN表达明显减弱(均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RU486组RGC密度明显增加,视网膜GAP-43和SYN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结论:拮抗GC的作用可能促进了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元轴突再生,增加了突触数量,恢复了视网膜RGC密度,结果提示GC长期升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文强;王玉波;左中夫;梁汇珉;李赵伟;李铮;刘学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变化

    目的:本临床研究旨在使用相干光学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手段检测术后患者的微血管状况,并且定量检测糖尿病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的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方法:纳入白内障手术患者共89例111眼,其中对照组( A组)共40例59眼,为非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实验组( B组)有49例52眼,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2 a以上。所有患者在术前行常规的检测,如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压、白内障混浊程度等。后进行术后常规检查,于术前、术后1d,1wk,1mo行OCT检测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复查时检查患者视力、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和眼底情况。结果:单纯白内障患者较患有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在白内障手术之后的佳矫正视力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P=0.00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呈现:(1)糖尿病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后1wk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就有了显著的增厚。而非糖尿病患者术后1 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才出现显著的增厚现象。(2)糖尿病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后1d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视网膜厚度就有了显著的增厚。而非糖尿病患者术后1 mo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视网膜才出现显著的增厚现象。(3)糖尿病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后1 wk黄斑中心凹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厚度就有了显著的增厚,在1 mo之后恢复正常。而非糖尿病患者术后1 mo黄斑中心凹色素上皮层视网膜才出现显著的增厚现象。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较单纯白内障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几率更高,且水肿程度更加严重。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网膜损伤的主要原因。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越明显,术后视力恢复越差。

    作者:李昆;高丹宇;彭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国际眼科杂志· IES》约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5/2016-05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20例158眼,分为糖尿病组80例110眼和正常对照组40例48眼,根据 HbA1 c 水平将糖尿病组分为高HbA1 c组( HbA1 c>7.0%,39例54眼)和低 HbA1 c 组( HbA1 c≤7.0%,41例56眼),观察上述三组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1 mo的黄斑总容积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前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糖尿病组患者较对照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mo黄斑总容积、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高HbA1 c组高于低 HbA1 c 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HbA1 c组上述指标稍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 c与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且其可用于监测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术前HbA1 c高于7.0%者,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保护视功能。

    作者:周绍英;王真艳;高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的睑板腺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睑板腺情况。方法:选取2015-11/2016-04就诊于我院的干眼症患者301例598眼,按年龄分为8组,分别为A~H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各组干眼症患者睑板腺腺体缺失情况、腺体形态变化、睑板腺开口阻塞及睑酯情况,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睑板腺变化规律。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睑板腺腺体缺失,各组之间腺体缺失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 P<0.05)。 A组腺体数目无减少, B~H各组之间腺体数目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357,P<0.05)。腺体形态从40岁开始逐渐变细,其与年龄呈反相关。睑板腺开口阻塞情况及睑酯的性状,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客观精准地检查出干眼症患者的睑板腺情况,提供不同年龄段干眼症患者睑板腺变化规律的量化结果,为干眼症的病因诊断提供判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敏;陈雅琼;陈谷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大鼠β-防御素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转染大鼠角膜上皮细胞的研究

    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大鼠β-防御素2( rat beta defensin 2,rBD-2)目的基因的真核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法转染大鼠角膜上皮细胞,检测目的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应用该载体获得重组rBD-2在眼表细胞中表达的可行性,并为进一步研究rBD-2的体内外抗微生物活性提供实验基础,以期为感染性角膜病防治提供新方法。方法:将采用PAS(PCR-based Accurate Synthesis)的方法合成rBD-2 DNA 片段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 pIRES2-ZsGreen1的XhoⅠ与BamHⅠ酶切位点之间,构建pIRES2-ZsGreen1-rBD-2真核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 a感受态细胞,卡那霉素筛选出阳性克隆子,经酶切、测序鉴定重组载体构建成功后,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大鼠角膜上皮细胞,此处实验分为三组即重组载体pIRES2-ZsGreen1-rBD-2转染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组、未转染的空细胞组以及空载体pIRES2-ZsGreen1所转染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组,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情况,后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相对定量法检测各组转染细胞中rBD-2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成功构建pIRES2-ZsGreen1-rBD-2真核重组质粒,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相对定量法检测到重组质粒pIRES2-ZsGreen1-rBD-2转染组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中rBD-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多于另两组。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 rBD-2真核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rBD-2,通过脂质体法转染大鼠角膜上皮细胞,能够使外源rBD-2基因在大鼠角膜上皮细胞中被转录成mRNA。

    作者:但婧;宋秀胜;杨燕宁;李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正常人黄斑中央凹无血管区域面积分析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血流成像技术测量正常人黄斑中央凹无血管区域(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并分析FAZ面积相关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用RTVue-10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测量健康研究对象的138眼FAZ面积。FAZ面积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右眼与左眼FAZ面积的差异。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双眼FAZ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平均FAZ面积为0.30±0.11mm2。男性研究对象平均FAZ面积为0.29±0.13mm2,而女性为0.31±0.09mm2,男性FAZ面积小于女性FAZ面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46, P=0.180)。 FAZ面积与年龄、性别等临床基本资料无相关性。右眼平均FAZ面积为0.30±0.11mm2,左眼平均FAZ面积为0.30±0.10mm2,双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43)。双眼FAZ面积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结论:OCT血流成像技术可清晰观察并定量测量FAZ面积。 FAZ面积与老龄、性别等因素无关,双眼FAZ面积呈对称性特征。

    作者:许畅;毛晓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五种血清离子的异常变化

    目的:分析Leber先天性黑矇( 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LCA)患者血清中镁、钙、钾、钠及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序列病例研究方法,纳入临床诊断的LCA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99例,按盲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血清离子浓度检查,并分别行LCA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在LCA患者检测的血清离子浓度中,钙离子浓度和钾离子浓度分别为2.338±0.090 mmol/L和4.164±0.356 mmol/L,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均P<0.05);镁离子浓度为0.835±0.059mmol/L,与正常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其他两种离子血清浓度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LCA患者血清镁、钙和钾离子浓度异常变化应该引起眼科医师的关注,其可能与LCA的发病有关。

    作者:吴志中;闫博婧;吴秋菊;崇伟华;李根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10°~-15°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式。方法:观察我院2013-09/2014-09期间-10°~-15°间歇性外斜视( 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手术的患者206例,术前均行视力、屈光状态、主导眼、主斜眼、单眼遮盖1h后33cm及6m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大斜视度、同视机和Titmus立体视图查近立体视。其中,基本型132例,集合不足型61例(33cm和6m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10△~20△者40例,>20△者21例),分开过强型13例(33 cm和6 m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10△~20△者7例,>20△者6例)。手术方式:基本型132例分3组:52例行主斜眼(非主导眼)一退一截术( nondominant eye unilateral recess -resection,ndR& R),40例行主导眼一退一截术( dominant eye unilateral recess-resection,dR& R),40例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ilateral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BLR-rec)。集合不足型和分开过强型33 cm和6 m斜视度相差>10△~20△的47例患者,均采用dR& R。集合不足型和分开过强型斜视度相差>20△的27例患者,分别采用双眼内直肌缩短术( bilateral medial rectus amputation,BMR-amp)和BLR-rec。术后随访1、6、12、24mo,观察术后正位率、欠矫及过矫情况,对各型组内和组间的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和评价。观察-10°~-15° IXT的临床特征、手术前后同视机及立体视的变化。结果:所有206例-10°~-15° IXT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集中在5~12岁,主斜眼为左眼且多为裸眼视力较差眼,双眼屈光状态以单纯近视、散光和屈光参差多见,基本型为常见类型,斜视度以>40△~60△者为多,可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视机三级功能和近立体视。手术方式的比较:(1)基本型132例比较:在术后12mo和24mo,ndR& R组和dR& R组与BLR-rec组正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集合不足型两组术后正位率在1、6、12、24m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开过强型两组手术疗效确切。基本型和集合不足型ndR& R组术后6、12、24 mo正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随访中,同视机和近立体视得到部分改善。结论:-10°~-15° IXT患者临床特征明显,应根据具体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手术治疗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和立体视的建立,成人外斜手术可改善外观,减轻视疲劳。206例患者中,采用等量或不等量dR& R治疗各型-10°~-15° IXT手术效果明确;33 cm和6 m斜视度相差>20△的集合不足型和分开过强型-15°~-20° IXT,采用BMR-amp和BLR-rec疗效确切。

    作者:伊恩晖;许峰;金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016亚太眼科大会(APAO 2016)新闻图片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棕褐色硬核白内障的手术处理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棕褐色硬核白内障的手术处理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手术技巧。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Ⅴ级以上棕褐色硬核患者分层随机抽样分成两组:A组40例40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碎核,辅以联合手法娩核, B组40例40眼采用无缝线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sutureless large-incision-manual cataract extraction,SLIMCE),两组患者均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期的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值、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角膜水肿程度、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结果:A组患者术后3、7d视力明显好于B组(P<0.05),术后1d,1mo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内A组角膜散光均小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并发症少于 B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36);术后1d两组患者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P<0.05);手术时间、术后7d角膜水肿反应、眼内压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A组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碎核辅以联合手法娩核是治疗Ⅴ级以上棕褐色硬核白内障优选手术模式。

    作者:李俊宁;何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小干扰 RNA 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目的:评估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EPO)在兔角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小干扰RNA( siRNA)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兔双眼行碱烧伤法建立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造模后每日裂隙灯检查角膜形态学改变并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同时自造模当日起右眼每日结膜下注射siRNA 1 U组成siRNA治疗组,左眼以control siRNA为实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21 d取角膜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PO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于碱烧伤后3 d可见CNV长入,7~14 d生长为旺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随碱烧伤时间延长,角膜EPO的表达逐渐增加;siRNA 治疗后 CNV 延迟长入,面积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小,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且角膜中EPO的表达较前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可能在CNV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碱烧伤后siRNA的早期干预可能通过影响EPO的表达而抑制CNV的生长。

    作者:薛雨顺;秦莉;杨乐;朱涛;石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眼科学类期刊2015年主要指标及排名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lifford Terry滑结联合可调节缝合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lifford Terry滑结联合可调节缝合在斜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5-05收治的行常规斜视矫正术的45例71眼患者(对照组)与应用Clifford Terry滑结斜视矫正术45例70眼患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随访1 d~12 mo。观察术后眼位、有无调整眼位及是否有二次手术,对术后眼位与术前眼位矫正变化情况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第1 d Clifford Terry滑结联合可调节缝合达正位42例67眼,1例1眼过矫,2例2眼欠矫,正位率为96%。经过 Clifford Terry 滑结调整松紧,正位率达到100%,研究组1、3、6、12 mo术后眼位情况与对照组矫正正位效果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结膜裂开、肌肉滑脱、感染等术后并发症。采用Clifford Terry滑结联合可调节缝合在术中及术后早期对眼位进行微调,可即刻达到目标眼位。结论:Clifford Terry滑结术中操作简单、术后调整缝线松紧容易操作,联合可调节缝合在斜视手术的术中及术后早期表面麻醉下即可达到目标眼位,减低术后早期二次手术的风险,优于单纯可调节缝合法。

    作者:张建军;王霁雪;岳以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