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眩润目饮治疗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作用机制

于坷鑫;姚靖;王佳娣;曹丛红

关键词:蒸发过强型干眼, 清眩润目饮, TNF-α, IL-1, IL-6
摘要:目的:研究清眩润目饮对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兔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将25只雄性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高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改良睑板腺口灼烧法制备兔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造模后,高、低剂量组每天分别予27. 2mg/kg、6. 8mg/kg的清眩润目饮灌胃,模型组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滴,1 次/d点双眼,各组连续给药28d.各组分别在实验前第14d、实验前第7d、造模后当天、造模后第7d、造模后第 14d,对全部实验兔行 Schirmer Ⅰ试验(SchirmerⅠ test,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测定.造模后15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制备兔角结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兔角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 ELISA 法检测兔角结膜中TNF-α、IL-1、IL-6的浓度含量.结果:(1)BUT、SⅠt:造模后7d,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的BUT、SⅠt较造模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 05) ;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 TNF-α、IL-1、IL-6:ELISA法检测显示,模型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高、低剂量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且高剂量组作用优于西药组. (3)病理组织学检查:造模后14d,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分层好,基底部细胞排列呈柱状,靠近角膜上皮呈鳞状改变,结膜可见完整的上皮层和结膜下组织层,杯状细胞排列紧密;模型组角膜上皮层细胞数减少甚至剥脱缺失,基质层分层紊乱,结膜上皮细胞层不规则脱失,杯状细胞大量减少;西药组、高剂量组兔角膜形态接近正常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清眩润目饮可以通过下调蒸发过强型干眼兔角膜和结膜中TNF-α、IL-1、IL-6的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眼表症状,增加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别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外文数据库上检索所有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以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治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结局指标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RevMan5. 3和Stata 12. 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1 285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 Meta分析结果: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患者例数:RR=1. 23,95% CI(1. 15~1. 31);患者眼数:RR=1. 18,95% CI(1. 02~1. 38)]、复发率[RR=0. 25,95% CI (0. 17 ~0. 36 ) ]和治愈时间[ MD=-7. 58, 95% CI(-10. 89~-4. 26)]方面优于更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0. 53,95% CI(0. 23~1.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能够自行缓解.结论: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缩短疗程,且安全性好.

    作者:张琇雯;李玲;卜凤娇;陈念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显微镜工作者近视和双眼视力障碍的患病率分析

    目的:测定临床显微镜工作者屈光和双眼视力状态.方法:这是一项以医院为基础的观察性和横断面研究.研究包括103位在特里布文教学医院工作的显微镜工作者.受试者均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静态检影,动态检影和视轴评估.收集受试者显微镜下视觉状态信息.结果:该组显微镜工作者屈光不正患病率为69. 90% .68. 93%受试者近视,平均近视误差为-1. 58 ±1. 89 D.研究发现61. 20%受试者汇聚功能不全.调节不足与调节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分别为41. 30% 和40. 06% .研究人群的融合性转向也有所降低.结论:研究发现,临床显微镜工作者屈光不正尤其是近视的患病率增加.其中大多数有转斜和调节不足.大多数受试者视疲劳症状与其显微镜工作有关,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

    作者:Rajeshwori Ngakhushi;Raju Kaiti;Sanjeev Bhattarai;Gulshan Bdr Shrestha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泪液传播的研究进展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较多,人群中乙肝患者通过血液传播的比例较大,但目前仍有部分传播方式不明确.怀疑与日 常生活密切接触的各种体液有关.在眼科日常检查中,仍有部分检查无法采用非接触的方法,这就为病毒等通过眼科接触性检查上的残留泪液进行传播带来风险.因此在眼科中,对于乙肝患者泪液传染性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针对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泪液传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荆大兰;苏捷;王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有机聚合物新材料在眼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材料工程学和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聚合物结构的新材料被开发和应用,其中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这些新材料自身具备特定的材质、尺寸、表面的可修饰性,使其具备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在药物递送、控释、疾病检测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式.本文主要对有机聚合物新材料在眼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婷婷;辛丽娜;周欣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增殖及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 例56 眼PDR患者分为康柏西普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组和PPV组,各28例,康柏西普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PV组仅给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增殖、视力等情况.结果:康柏西普联合PPV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 PPV 组( P<0. 05) ;康柏西普联合 PPV 组术后视力、黄斑厚度均显著优于PPV组( P<0. 05) ;康柏西普联合PPV组术后视网膜出血评分、视网膜增殖评分、玻璃体再次出血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PPV组( P<0. 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不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视网膜出血和术后再出血,减轻视网膜增殖,还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作者:骆贵军;姚莎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视力恢复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究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前患眼是否有外伤史,将135 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外伤组(66例66眼)和非外伤组(69例69眼) .比较两组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 24h,外伤组和非外伤组患者视力恢复率(77. 3%和78.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随访3mo,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 2%和17. 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损伤类型、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以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显著相关(P<0. 05) ;年龄、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以及黄斑状态与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显著相关(P<0. 05).结论:年龄、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与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损伤类型、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黄斑状态与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

    作者:詹江波;成拾明;郭树云;张郧芳;郭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7G玻璃体切除原位切膜法治疗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探讨27G玻璃体切除原位切膜法治疗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01/08晚期PDR 10例15眼临床病例,行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采用切割头原位切膜法切除增殖膜,观察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硅油填充率、术前术后佳矫正视力、眼压等指标.结果:患者4眼(27% ,4/15)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6眼(40% ,6/15)硅油填充;术后3mo时仅2眼视力不提高,13眼术后视力提高,好视力0. 6,术前佳矫正视力分别与术后7d,1、3mo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平均眼压16. 95±6. 87mmHg,术后3mo平均眼压15. 27±4. 57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27G玻璃体切除原位切膜法在晚期PDR术中处理视网膜前增殖膜时优势明显,疗效确切,可为晚期复杂PDR的优选术式.

    作者:苏定旺;岑志敏;刘浇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羟苯磺酸钙对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影响.方法:以2015-01/2017-07我院收治的PDR患者62例92眼(30例双眼,32 例单眼)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30例43眼,单眼17 例,双眼13 例)和研究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32例49眼,单眼15例,双眼17例)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术后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优良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视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仅研究组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且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 05);研究组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羟苯磺酸钙应用于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恢复效果、降低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关.

    作者:陆妍霞;韩文龙;洪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β淀粉样蛋白(A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RMD)是中老年人群的主要致盲眼病. ARM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β 淀粉样蛋白( Amyloid β,Aβ)被公认在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Aβ同样表达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和视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上.生理情况下,Aβ的生成和降解处于动态平衡,某些刺激使平衡破坏引起Aβ在眼内聚集, Aβ的聚集不仅是构成ARMD玻璃膜疣的主要成分,还可直接损伤RPE和RGC,激活体内补体途径,诱导眼内免疫炎症反应产生,在整个ARMD的发展中发挥着作用.因此,将现阶段Aβ对ARMD的致病作用进行总结对疾病的防治有很大帮助.

    作者:王璐;王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青光眼滤过术是目前抗青光眼药物及激光治疗无法控制眼压时的首选手术方式,其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在抗青光眼术后瘢痕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上有一定的进展,但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药物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仍是一个需要继续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近3a所发表的关于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相关药物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黄智华;谭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Helveston综合征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Helveston综合征的一次性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收治的7例14 眼Helveston 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上斜肌亢进的程度和斜视程度,实施一次性手术治疗Helveston综合征.结果:患者7例14眼均行双眼上斜肌鞘内断腱术.其中3例6眼联合双眼外直肌后徙并一眼内直肌缩短术;4 例4眼联合单眼外直肌后徙并内直肌缩短术.术后随访观察6mo,7例14眼术后眼位均正位,外斜A征消失,分离性垂直偏斜消失.儿童患者3例恢复双眼视功能和立体视觉.结论:Helveston综合征可以实施一次性手术治疗,且尽早手术治疗可帮助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作者:彭静;惠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TAO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脂肪特异性磷脂酶A2mRNA表达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患者与正常人眼眶脂肪组织中脂肪特异性磷脂酶A2(AdPLA)mRNA 表达水平差异性.方法:选取2016-12/2017-12 在本院进行眼眶减压手术的37例37眼TAO(静止期Ⅲ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眼眶脂肪组织35 例35 眼为对照组,其来源为美容、眼袋切除手术和上睑下垂矫正手术者;使用眼球突出计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选取脂肪一侧眼球突出度,并计算两组对象BMI状况,使用西门子emotion16 排螺旋CT对两组对象眼眶行CT检测,使用Image J检测选取脂肪一侧眼部脂肪体积状况,Real time PCR法检测眼眶脂肪组织内AdPLA mRNA表达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BMI及性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眼内脂肪含量、眼球突出度及组织内 AdPLA mRNA 表达量分别为 32. 21 ± 1. 85mL、19. 97±1. 56mm、0. 04±0. 01高于对照组的24. 05± 1. 64mL、14. 07±1. 48mm、0. 01±0. 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AO 患者眼内脂肪含量、眼球突出度及组织内AdPLA mRNA表达量均比正常人高,TAO患者眼部脂肪组织内AdPLA表达量升高造成了其脂肪水解量降低,脂肪堆积量增大使其眼球突出程度加重.

    作者:朱昭亮;陈涛;田冰玉;张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ETDRS视力及mfERG在评估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CNV疗效中的应用

    目的:以ETDRS视力和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 ERG, mfERG)比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光动力疗法(PDT)对病理性近视( PM)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临床上经FFA、ICGA及OCT确诊为PM合并黄斑CNV的43例45眼患者纳入观察.以ETDRS视力表记录佳矫正视力( BCVA) ,并进行mfERG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20 例22 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23例23眼行PDT.治疗后每月复查一次,随访12mo,根据复诊情况,按需行重复治疗.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记录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ETDRS视力和mfERG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ETDRS视力及中心凹1 环和2 环N1波潜伏期、P1 波潜伏期及P1 波反应密度值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2mo雷珠单抗组视力39. 23±20. 06字母,较治疗前明显提高5. 88 ± 9. 03 字母( P<0. 05 ) ; PDT 组视力37. 38±16. 95 字母,与治疗前比,未明显改善0. 33 ± 6. 94字母(P>0. 05).两组患者mfERG的N1波、P1波的潜伏期及P1波反应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PM并发CNV的治疗,抗VEGF疗法与PDT治疗具有相似的稳定黄斑功能的作用,在视力改善上,抗VEGF疗效优于PDT治疗.

    作者:阎静;严立;徐冲;胡丽平;赵燕;罗桂兰;吴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预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演变的生物学指标和特征性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渐进加剧且缠绵难愈,是全球青壮年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病程的发展,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ius,DM)患者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DR.如果未能及早预防和干预,一旦视力明显下降,DR将难以逆转. DR发展形势渐进加重,治疗现状不容乐观,故DR在早期防治方面将不可或缺.因此本文综述了预警DR发生发展的一些生物学标志物和特征性指标,以期为DR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杨万凤;谢薇;陈晓琼;田恬;陶春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眼表面干涉仪对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价值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眼表面干涉仪在睑板腺功能障碍( MGD)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10/1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62例MGD患者和38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人员均按规定顺序,进行眼表疾病指数( OSDI)问卷调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表面干涉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 BUT)检测.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两组受试者检查结果,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观察MGD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受试者中均有眼睑缘形态改变者,且病变形态各异. MGD组OSDI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明显升高(P<0. 05),平均泪膜脂质层厚度明显降低( P<0. 05) .两组间BUT、不完全瞬目时间比例、睑板腺开口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 MGD 患者平均泪膜脂质层厚度与OSDI评分、睑板腺开口评分及睑板腺缺失评分均呈负相关(rs=-0. 730,P<0. 01;rs=-0. 639,P<0. 01; rs=-4. 15, P=0. 001) ,与BUT呈正比,与睑板腺排出能力和分泌物性质的评分均呈反比,但均无明显相关性. OSDI评分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正相关(rs=0. 790,P<0. 01). 结论:MGD症状和体征与眼表面干涉仪检测的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缺失显著相关,眼表面干涉仪可快速、无创、客观地诊断MGD并评估病情发展的阶段.

    作者:王媛;王薇;侯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持续性视网膜下液的研究进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巩膜扣带术( scleral buckle,SB)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下积液延迟吸收的情况,黄斑区受累者可能对视功能的影响更显著.本文就近年来RRD术后持续性视网膜下液(persistent subretinal fluid,PSF)的流行病学、检查方法、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力菲;于旭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OCTA评价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

    目的: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评价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芜湖市眼科医院2016-12/2017-11 收治的18例20眼确诊为wAMD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治疗,随访记录治疗1mo 后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OCTA检查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 foveal macular thickness,FMT) 、黄斑中心凹旁厚度( parafoveal macular thickness, PMT)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面积,以及中心凹和中心凹旁浅层血管密度.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18例20眼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1mo后,平均 BCVA 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平均FMT、PMT、CNV面积及中心凹浅层血流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中心凹旁浅层血流密度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wAMD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发现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改变视网膜脉络膜自身血管结构. OCTA用于评价康柏西普治疗wAMD的临床疗效更安全,更客观.

    作者:李燕;汪亮;徐晓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新型后房型有晶状体眼IOL植入术治疗伴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

    目的:观察伴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行新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MO V4c)植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ICMO V4c植入术伴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1、3、6mo 随访,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和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比较术前和术后屈光度,球、柱镜及显性折射球面镜片等值( manifest refraction spherical equivalent,MRSE) .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拱高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UCVA和BCVA较术前均有所好转,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患眼术前球镜、柱镜和MRSE在手术后均有所降低,且三组患者手术 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 510、 20. 100、34. 300,P<0. 01).患者术后1、3mo 术眼平均眼压升高( t=3. 998、2. 837, P<0. 05 ) ,但术后6mo 恢复正常( t=0. 383,P>0. 05) ;患者术后3、6mo患眼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减少(t=2. 119、2. 411,P<0. 05).患者手术后6mo内前房深度一定程度减少,在术后6mo时较手术后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术前水平(t=5. 850、5. 260、2. 556,P<0. 05).患者术后患眼拱高整体水平平稳,未见明显波动.手术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积极处理后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新型后房型有晶状体眼IOL植入术治疗合并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眼的治疗效果满意,且并发症较少,是角膜屈光手术的有利补充.

    作者:范华;季鹏;祖培培;毕宏生;王兴荣;刘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

    目的:观察应用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07 在我科就诊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确诊患者18例18眼.术前患眼视力手动~0. 5,患眼眼压18. 3~56. 8(平均35. 21± 10. 43 ) mmHg,眼轴长度 19. 60 ~22. 46 (平均 20. 63 ± 0. 48)mm,中央前房深度0. 98~1. 86(平均1. 31±0. 22) mm.所有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扁平部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膜切开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 mo.末次随访:患者佳矫正视力0. 2~0. 8,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眼压12. 3 ~19. 8(平均16. 05±2. 46)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59,P<0. 01);前房深度1. 89~3. 49(平均2. 42±0. 47)mm,与术前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 07,P<0. 01);术后早期1眼术后眼压为8mmHg,经抗炎治疗恢复正常,末次眼压为15mmHg;所有患者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夹持、眼内出血、感染、眼压失控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5G+微创玻璃体手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

    作者:冀鹏飞;高延庆;李松涛;潘俊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三种双眼视功能障碍的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

    目前,集合不足、基本型外隐斜、假性集合不足三种双眼视功能障碍引发的视疲劳在视光学门诊中较为常见,由于这三种视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相似,视光师如果仅对单纯的某个指标进行分析往往会造成误诊,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对患者的远近眼位、调节反应、AC/A、正/负相对调节等各个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诊断和归类.根据诊断结果,提供合适的配镜处方、训练方法以及日常生活建议,才能好地缓解视力疲劳,维持正常双眼视功能.

    作者:周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