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不同固定液对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比较

宋惠欣;蒋文君;毕宏生

关键词:固定液, 眼球, PAS染色, Davidson固定液
摘要:目的:用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法比较4%多聚甲醛固定液、4%戊二醛固定液和Davidson固定液固定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筛选佳眼球固定液和固定时间.方法:取正常豚鼠眼球分6组,每组5只,Ⅰ组眼球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24h、Ⅱ组眼球放入4%戊二醛固定液固定24h;Ⅲ~Ⅴ组眼球放入Davidson固定液分别固定3、6、24h;Ⅵ组眼球在Davidson固定液中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中再固定48h.常规制片、PAS染色、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对组织的固定效果.结果: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的固定效果为理想,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再固定48h的固定效果与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的固定效果接近,这两组固定液固定的眼球切片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结论:Davidson固定液对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固定液,豚鼠眼球用Davidson固定液固定后,可将其转移到中性甲醛中长期保存,其固定效果不受影响.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观察硬性角膜接触镜长期配戴的安全性.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4-10/2016-01于我院进行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的近视患者60例120眼以及无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将白天配戴RGP的患者26例52眼设为白天配戴组,只在夜间配戴OK镜的患者34例68眼设为夜间配戴组,无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设为对照组.戴镜前、戴镜1、6mo,1、2a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羊齿状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测.结果: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戴镜后各时间点BUT、SⅠt均较戴镜前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6mo,1、2a白天配戴组BUT、SⅠt显著低于夜间配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配镜前、配镜1、6mo后泪液羊齿状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镜1、2a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Ⅲ级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可使泪液分泌量降低,泪膜稳定性下降.

    作者:侯爱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度数对白内障患者预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中不同的近附加度数对白内障患者预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7-02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白内障患者84例168眼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单眼视设计中近附加度数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低近附加度数组(1.25 ~ 1.75D)和高近附加度数组(2.25~2.75D)每组各42例84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6mo双眼裸眼近视力、中距离视力、远视力及立体视,以及治疗前后的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低近附加度数组患者的双眼裸眼中、远视力分别为0.27 ±0.20、0.09±0.08,高近附加度数组患者的双眼裸眼中、远视力分别为0.29±0.25、0.10±0.07,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近附加度数组患者的双眼裸眼近视力为0.03±0.06,显著优于低近附加度数组0.07±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评分分别为27.93±4.52、28.24±4.91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评分分别为82.04±14.31、81.22±13.7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F-14评分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近附加度数组患者正常立体视、周边立体视及黄斑立体视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7.6%、31.0%、21.4%,高近附加度数组正常立体视、周边立体视及黄斑立体视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2.9%、23.8%、33.3%,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的两种近附加度数对提高单眼视设计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视功能生存质量及立体视均有相似的优越性.

    作者:陈鸣;曾流芝;杨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辅助治疗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于眼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7-02在我院治疗的100例120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60眼,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UT及SI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F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BUT及SIt水平分别为11.24±0.22s及11.4±0.17mm/5min,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FL水平为1.78±0.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IL-1β及TNF-α水平分别为34.38±5.58ng/L及134.47±12.14ng/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能有效缓解干眼症患者的症状,增加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疗效可靠.

    作者:陆桠媛;任洁;葛潇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SMILE治疗大散光2a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治疗大散光患者的2a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的大散光患者17例33眼,年龄18 ~ 36岁,其中散光-3.50 ~-4.00D者12例24眼,散光-4.25-5.00D 5例9眼;合并球镜+1.00 ~0D者4例7眼,合并-1.00 ~0D者13例26眼.采用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手术切口长度为2mm,位于120°,角膜帽的厚度均为120μm,透镜直径6.6~6.8mm,帽直径为7.3 ~ 7.5mm.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d,1wk,1、3、6mo,1、2a.分别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术后等效球镜、残余残光度数、角膜地形图SimK平均值及SimK值的差值.结果:与术前裸眼视力相比,术后1d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wk裸眼视力相比,术后1、3、6mo,1、2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视力均无增加或减少两行及以上,目标屈光度为+0.25D.与术后1d相比,术后各时间点等效球镜及残余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SimK等效值、SimK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期观察SMILE治疗大散光均安全有效,稳定性及可预期高,术后2a角膜形态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庆和;李岳美;齐绍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注气术治疗RRD的疗效及对血清中氨基酸和VEGF的影响

    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scleral buckling,SB)联合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氨基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RRD患者150例150眼临床资料,将仅接受SB的患者81例81眼纳入未注气组,接受SB+玻璃体注气术的患者69例69眼纳入注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前、术后血清中氨基酸、VEGF水平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术后1d眼压明显高于未注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5d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术眼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两组患者血清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精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o,两组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目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5/69)与未注气组的9.9%(8/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联合玻璃体注气术有助于RRD患者视功能和眼压的早期恢复,降低血清中组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VEGF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姜玉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阿尔茨海默病视功能损伤及机制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常见的类型.患者的个人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给其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认知障碍的患者会出现一些与认知能力下降相关的眼科改变.但目前视功能与AD之间的关系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当认知能力下降时,患者会用其视觉等感官感知周围的世界,然而大脑却无法将感知的信息整合到一起来理解周围的环境.由于视功能损伤为AD患者感官功能损伤中较为明显的一种,对其损伤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对AD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为了进一步探究其视功能变化,现通过各种文献复习,对AD患者视功能损伤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桑青;卢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进行临床分析,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对象为2016-01/2017-01于我院斜视与小儿眼科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患者40例,40例患者中手术眼为6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wk,比较治疗前后存在Ⅰ、Ⅱ、Ⅲ级视功能人数比例,采用视近、视远WORTH四孔灯分别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6wk的中央及周边融合情况进行比较,采用颜少明颜氏随机点立体图(stereoscopic test charts,STC)评价术前和术后2、6wk近立体视,采用同视机画片对患者术前、术后2、6wk的远立体视进行评估.结果:视功能Ⅰ、Ⅱ、Ⅲ级术前人数分别为26例(65%)、9例(22.5%)、5例(12.5%),术后2wk分别为10例(25%)、17例(42.5%)、13例(32.5%),术后6wk分别为8例(20%)、18例(45%)、14例(35%),术前与术后2、6wk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和6w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ORTH四孔灯检查结果显示术前中央融合人数比例显著低于术后2、6wk,术后6wk中央融合人数显著高于术后2wk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2、6wk周边融合人数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w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wk近立体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w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wk远立体视人数比例分别为24例(60%)与39例(97.5%),较术前6例(15%)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w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行矫正手术能显著改善双眼单视功能,挽救患者的远、近立体视以及中央融合功能.

    作者:王娟;刘素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的疗效,探寻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患者52例7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36眼,采用改良式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对照组25例36眼,采用硅胶管置入术,随访12mo,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脱管率为6%,对照组脱管率为8%,两组患者术后脱管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泪点撕裂.结论:改良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有效率高,是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风月;娄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兰州市小学生干眼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甘肃省兰州市小学生干眼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10/11期间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抽取2所小学共1 347人作为调查对象,均进行干眼问卷调查及相关眼科检查确定诊断,并应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小学生干眼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实际受检者共有1268人,应答率为94.14%;诊断干眼271例,患病率为21.3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男生、高年级组小学生、经常使用滴眼液、不良用眼习惯、配戴角膜接触镜、视频终端设备日使用时间长、学习压力大为干眼患病危险因素.结论:干眼已成为困扰小学生生活及学习的主要疾病之一,应引起广泛重视.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合理用眼,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干眼对小学生眼部健康的损害.

    作者:卢聪聪;刘勤;白惠玲;谢琳;钱美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激光光凝术联合VEGF抑制剂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或联用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10/2016-10收治的DME患者150例156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52眼,B组50例51眼和C组50例53眼,分别采用激光光凝术单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和激光光凝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C组患者治疗后3、6、12mo佳矫正视力水平较A组均显著提高(P<0.05);B、C组患者治疗后3、6、12mo黄斑中心凹厚度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B、C组患者治疗后3 mo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较A组均显著缩小(P<0.05);C组患者治疗后6mo和12mo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较A、B组均显著缩小(P<0.05);同时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光凝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DME可有效改善视力水平,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效果优于激光光凝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

    作者:杨大勇;王春燕;崇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拉坦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拉坦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08/2017-08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眼.对照组采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2次/d,每次1滴,连续治疗12wk;观察组采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1次/d,每次1滴,连续治疗12wk.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视野缺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wk后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短动脉(PCA)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A、PCA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与收缩期血流速度(PSV)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管阻力指数(RI)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方位视野缺损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方位缺损范围均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视野缺损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角型青光眼采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眼压,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缩小视野受损范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张敏;宋艳梅;冯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丝裂霉素不同作用时间对LASE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丝裂霉素C(MMC)的不同作用时间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行LASEK手术的患者,根据丝裂霉素在角膜基质上的作用时间(t),将研究对象分为T1、T2两组,其中T1组为15s≤t≤45s,T2组为45s<t≤70s.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wk,1、3、6mo测定角膜中央及周边区域内皮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D)、平均细胞面积(average cell area,ACA)、面积标准差(area 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HEX),分析对比两组间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8例196眼,T1与T2组分别纳入98眼.周边角膜内皮细胞的ACA、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CV和HEX于术后1wk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各随访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术后短期内出现的中央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降低、变异系数升高、周边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增大,均为一过性改变.因此,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应用MMC,不会对远期角膜内皮状态造成显著影响.

    作者:张开云;马雅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wAMD的效果

    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新生血管调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01/2016-06我院治疗的wAMD患者68例68眼进行分析,其中采取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34眼、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治疗组)34眼,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视网膜平均厚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值及血清新生血管调控因子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CVA、视网膜平均厚度、C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mo,两组患者的BCVA值、视网膜平均厚度、CMT值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BCVA值、视网膜平均厚度、CM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PDGF、TIMP-1、E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mo,两组患者血清中的VEGF、PDGF、ES值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VEGF、PDGF、E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wAMD患者能取得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更有效地降低血清中新生血管调控因子水平.

    作者:闫磐石;董一;钱诚;万光明;梁申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眼科2012-01/2017-06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52例56眼均行颅脑核磁共振(MRI)及眼眶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明确肿瘤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并行开眶手术治疗,入路方式包括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外侧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统计所有患者肿瘤切除情况、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有7例8眼(14%)肿瘤残留,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肿瘤残留率(23%)高于外侧开眶术、内外侧联合开眶术(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视力提高者28例30眼(54%)、无变化者18例19眼(34%)、下降者6例7眼(13%);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包括意外视力丧失2例2眼、瞳孔改变2例2眼、上睑下垂3例3眼、眼动障碍5例6眼,主要集中发生于老年患者;三种手术入路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23%、19%、29%)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52例患者中有3例3眼(5%)复发,内外侧联合开眶术术后复发率(14%)明显高于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外侧开眶术(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成功摘除眼眶肿瘤、改善或稳定视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复发情况.

    作者:青格勒图;李琳;新吉夫;陆蓓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

    目的:探讨单独采用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与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4-08/2016-08于我院眼科治疗的DME患者70例99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9眼单独行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治疗,观察组50眼在此基础上术前5 ~7d加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各时期中央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比较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渗漏面积以及黄斑水肿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BCVA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MT、RNV渗漏面积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黄斑水肿渗漏发生,术后观察组黄斑水肿渗漏眼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联合治疗DME疗效更优,视力改善更显著.

    作者:任红苗;高志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FS-LASIK联合胶原交联术后的早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联合胶原交联术后的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07/2017-08我院接受飞秒辅助LASIK联合胶原交联术近视患者30例6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3mo检查裸眼视力.应用角膜地形图(TMS)测量陡峭K值(Ks)、平坦K值(Kf)、角膜规则指数(SRI)、角膜非对称指数(SAI).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检测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 compens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cc)、模拟Goldmann眼压(Goldmann correlated IOP value,IOPg)、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伽利略眼前节分析值包括前后表面屈光度和角膜厚度分布.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器进行内皮计数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1d 26眼(43%)、1mo 55眼(92%)、3mo 50眼(83%)裸眼视力保持0.8以上.术后1mo与术前比较,IOPcc、IOPg、CRF、CH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与1mo比较,IOPcc、IOPg、CRF、C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地形图参数:术后1 mo与术前比较,Ks、Kf显著下降(P<0.01),SRI、SAI显著上升(P<0.01);术后3mo与1mo比较,Ks有显著升高(P<0.05),Kf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SRI、SAI有显著下降(P<0.05).伽利略眼前节分析中:模拟角膜曲率计陡峭K值(Sim Ks)、模拟角膜曲率计平坦K值(Sim Kf)在3mo较1mo有0.94D和0.95D的增长.另外,前后表面Kf值3mo较1mo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K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中心点、厚度薄点,术后3 mo与1mo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计数检查:术前(3059.95±247.87/mm2)与术后1mo(3052.87±267.71/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9,P>0.05).结论:屈光角膜手术联合胶原交联术对于度数高和角膜薄、角膜厚度分布不均、地形图异常(除外圆锥角膜)的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李福生;陶冶;尹鸿芝;周跃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干眼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近5a来中医药治疗干眼的疗效.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13-01/2017-10)、EMbase(2013/2017年)、Cochrane图书馆(2017年)、万方数据库(2013/2017年)、维普数据库(2013/2017年)、中国知网数据库(2013/2017年),纳入近5a中医药治疗干眼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提取与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研究,其中1篇为英文文献,9篇为中文文献,共包括1 229眼.其中9个研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了BUT的测定,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9个研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了泪液流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个研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了FL的测定,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3个研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了干眼症状的测定,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总体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中医药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增加泪液流量,在治疗干眼总体疗效上更有优势.

    作者:蒋鹏飞;彭俊;周亚莎;彭晓芳;李翔;李怡琛;彭清华;陈向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CRVO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4-05/2017-05于我院眼科治疗的CRVO继发NVG患者100例100眼,现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将采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联合PRP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术前、术后7d,1、3、6mo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比较各时期眼压,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并结合眼压等判断手术效果,随访6mo记录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6mo BCVA趋于稳定,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1、3、6mo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7d,1 mo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与对照组(9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4%,显著高于对照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房出血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浅前房、低眼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CRVO继发NVG眼压恢复时间更短,手术效果更优,能控制前房出血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小毛;延新年;范强;张萌;鱼喆;马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05/2017-04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9例77眼,根据HbA1c水平分为低HbA1c组(HbA1c<8.0%)24例47眼和高HbA1c组(HbA1c≥8.0%)15例30眼,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22例44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bA1c水平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高HbA1c组患者HbA1c(10.45%±1.30%)、FBG(10.67t1.64mmol/L)、2hPG(15.98± 1.38mmol/L)水平均高于低HbA1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SRT)、黄斑部体积(CV)及平均黄斑区厚度(CAT)均低于高HbA1c组和低HbA1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2型DM患者CSRT、CV、CAT与HbA1c、FBG、2hPG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HbA1c水平与D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具有相关性,可一定程度上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其防治提供重要指导.

    作者:杨怡;李克勤;牛梅民;黄怀洁;谢月书;张小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大鼠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自噬和副凋亡的发生

    目的:观察急性高眼压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自噬及副凋亡的发生,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IOP损伤3d,1、4、8wk组.利用高眼压(elevated intraocularpressure,IOP)前房灌注法建立SD大鼠急性IOP损伤模型,取各组大鼠的视网膜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细胞质中自噬体及胞质空泡的产生,验证自噬及副凋亡的发生.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鼠RGCs细胞质中包裹着电子致密物的双层或多层膜的自噬泡,正常对照组、急性IOP损伤后3d,1、4、8wk组,RGCs细胞质中每50μm2自噬泡数量分别为0.79±0.43、2.14±0.36、2.29±0.47、1.57±0.51、1.21±0.43个,急性IOP损伤后各组大鼠RGCs内每50 μm2自噬泡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仅见少量LC3阳性表达,LC3阳性细胞百分比15.90%.急性IOP损伤后3d,1、4、8wk组大鼠GCL中LC3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OP损伤后3d,1、4、8wk组大鼠每200μm内RGCs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OP后3d持续至8wk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由线粒体和/或内质网肿胀形成的细胞质空泡.结论:急性IOP损伤后RGCs涉及自噬和副凋亡的激活,各种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可作为单一细胞死亡的形式或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共存,参与急性IOP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

    作者:魏婷;高珊;马波;高宁;康前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