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平;陈联盟;刘乐;谭培兰
目的:观察舌侧骨板冲击法与劈开法两种方法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舌侧骨板冲击法与劈开法拔除下颌中低位水平、近中阻生智齿,并对手术时间、手术反应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舌侧骨板冲击法较劈开法省时,创伤小,术后反应小,并发症少.结论:舌侧骨板冲击法是一种较为简便快捷的拔除下颌中低位水平、近中阻生智齿的方法.
作者:蒋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qd,疗程4周,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或再发心肌梗死,而对照组3例发生或再发心肌梗死.结论:常规药物治疗辅以阿托伐他汀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缺血,并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或再发生率.
作者:蒲月英;张万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毒疾病,重度中毒患者死亡率高.我们对26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了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肿瘤已成为我国前三位死因之一,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目前,针对肿瘤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等.但由于放疗化疗对人体细胞缺乏选择性,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毒副反应,如消化道功能障碍与骨髓抑制现象等,导致一些病人不能顺利完成放化疗治疗.王晓东老师自1998年10月至2004年10月以自拟参芪左金汤用于肿瘤化疗后调理,以对抗化疗所致的毒副作用,获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蒲琳;王雨;王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妇科病人200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118例,通过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加强整体护理,防止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地恢复健康.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裴永红;何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留置导尿是解决重症脑外伤患者排尿异常和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但留置尿管引起的感染占院内感染的40%左右.为了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多采用膀胱冲洗,但常规膀胱冲洗是将引流管用无菌剪刀剪开,再连接输液器(分离针头)进行冲洗,由于密闭系统的开放,不仅容易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更易导致腔内感染.我们从2000年起采用改良膀胱冲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两种膀胱冲洗的效果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侯希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患者生命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48 h后,选择1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组55例,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相结合,进行训练.对照组55例,仅作一次性康复指导.采用运动功能(FMA)、巴氏指数(MBI)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价,两组治疗前FMA、MBI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护理28 d出院时,早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对预后有较好的影响.
作者:陈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海拔3 000 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是气压低,氧分压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在高原环境中,由于短期适应不全引起的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疾病称为急性高原病[1].高原病多发生于初进高原,特别是初几天内,称为急性反应.凡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称为慢性反应.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又称肺性高山病(pulmonary puna),是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发生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两肺满布湿啰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我队急救成功乘飞机进藏发生高原肺水肿2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其防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刚;戴德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痰细菌培养结果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负压吸痰,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63例(74.1%)为阳性结果,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23.8%)、肺炎克雷伯菌(12.7%)、肺炎链球菌(12.7%)、金葡菌(7.9%).药物敏感试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均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100%敏感;金葡菌及其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金葡菌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病原菌,痰培养是目前新生儿肺炎重要的病原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鄢力;徐若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自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使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120例,将其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变化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李桂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肝外伤是腹部外伤中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肝外伤的死亡率高达31%~76%.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肝外伤139例,现将139例肝外伤的治疗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陈皓;王建;李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因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易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其治疗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二种方式.非手术治疗法常需要较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动力髋(Dinarnic Hip Scro,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Ⅰ型与Ⅱ型高龄患者16例,通过精心护理与有效的康复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Ⅰ型与Ⅱ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宋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血管瘤是一种血管发育时形成的错构瘤,约2/3发生在颌面部.对血管瘤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各异.从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笔者以平阳霉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对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作瘤内注射3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太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药物性低血糖绝大多数是用药不当所致,只要充分注意,其中大多数可避免,及时发现和处理,预后良好,如稍有疏忽,则可有致命性危险或遗留不同程度脑损害.我院1998年2月至2005年8月诊治老年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64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特点,为正确诊断、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83例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83例肺部炎性假瘤病人中,手术治疗79例(占95.2%),抗炎治疗后病灶消散者4例(占4.8%);术前诊断为炎性假瘤、结核球、肺癌及肺部占位病变者分别为6例(占7.2%)、14例(占16.9%)、38例(占45.8%)和25例占(30.1%);手术治疗组中,行肺叶切除68例(占86.1%),肺段切除3例(占3.8%),肺叶楔型切除7例(占8.86%),全肺切除1例(占1.3%).结论:肺部炎性假瘤应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基础上施行组织细胞学检查,必要时予以诊断性抗炎或抗结核治疗(不超过3周)观察.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绝大多数肺部炎性假瘤患者是有意义的,有助于肿瘤的早期治疗并提高治疗效果.手术方式以肺叶切除术为主,术前诊断明确者可予以肺叶楔型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立刚;潘铁成;李军;汤应雄;陈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多普勒超声证实有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给予抗凝药物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例心房附壁血栓患者经强力抗凝药物治疗14~20 d,附壁血栓消失,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及时发现附壁血栓并给予积极强力抗凝药物治疗,对避免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附壁血栓造成外周血管栓塞是有效的、安全的.
作者:吴屹;张再伟;王羽;罗彩东;赵亮;刘云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它在颈椎病中的发病率高,约占所有颈椎病的60%,以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1倍,体力劳动者多见.笔者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以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疗效满意,并与普通针刺组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路阳;廖加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充盈B超诊断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价值.方法:对1 654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作胃充盈B超检查,将其中经胃镜和病理活检证实的60例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超声检查结果与胃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为92.86%,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86%;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83.33%,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33%;胃溃疡检出率为78.95%,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95%.结论:胃充盈B超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具有较准确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赖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因及预后. 方法:对我院近五年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10患者中18例造影正常的患者,回顾性地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可能的病因.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临床预后.结果: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中,17例可能系冠状动脉痉挛所致,1例可能为结缔组织病所致.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病因为冠状动脉痉挛,该类患者的预后较好.
作者:罗彩东;张再伟;王羽;吴屹;赵亮;刘云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9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护理,并且于入院时、4周后及半年后进行随访评定.结果:经过康复运动训练的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生活基本自理人数训练前仅5例(5.43%),训练后66例(71.73%).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绪;袁冬林;邓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