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引导下弹簧式自动活检枪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

宋文军;张志新;杨广洋;刘沛雄;赵伟华

关键词:螺旋CT, 自动活检枪, 肺肿块穿刺
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引导下弹簧式自动活枪枪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8例常规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的肺部肿块的患者,采用弹簧式自动活检枪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获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68例均获得满意标本,成功率100%,病理学确诊91.7%.结论:该方法病理诊断率高,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痛苦少,安全,经济,医患双方均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施行过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CEA试剂盒以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研究CEA的变化及其与一些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28.4%)化疗开始后70天内血清CEA有所升高,71天~210天期间再复查时,其CEA水平又降至化疗前水平或更低.影像学检查提示这19例CEA短暂升高的病人均从化疗之中得到益处(11例PR,8例SD).没有证据支持CEA短暂升高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转移、肿瘤分化之间有明确的关联.结论:某些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开始后的血清CEA水平可以有一短暂的升高,可能与临床受益有关,尚不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指征.

    作者:彭心昭;周思朗;何本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肺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研究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肺腺癌组织中TAMs、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分布,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TAMs定量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中MVD及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TAMs分布与MVD及VEGF呈正相关(r=0.56,P<0.05;r=0.58,P<0.05),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334,P<0.01).结论:TAMs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且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陈鹏;潘铁成;李军;陈涛;魏翔;刘立刚;郑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MCS+单采去除白细胞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

    作者:陈耀秀;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含量检测的意义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整合情况,以揭示其在H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32例HCC患者和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和PBMC中HBV-DNA含量,引物和探针设计选择HBV C区的DNA序列.结果:HCC组和CHB组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2.5%(20/32)和46.7%(21/45)、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5.50±1.52和105.05±1.45 copies/ml,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7.5%(28/32)和51.1%(23/45)(P<0.01)、HBV-DNA均值(不含阴性)分别为104.51±1.32和104.05±1.05 copies/ml;HCC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阳性率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2.5%比87.5%、P<0.05);HCC组和CHB组血清和PBMC中HBV-DNA同时阳性时,其HBV-DNA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HCC患者PBMC中存在HBV-DNA整合的现象;作为临床预测HCC发生的风险指标,PBMC中HBV-DNA含量的检测与穿刺肝组织相比具有轻创或无创的优点.

    作者:高应林;赵友云;王春香;乐惠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2、3和5年生存率Ⅰ、Ⅱ期患者为98.8%、91.5%、87.5%、70.3%;Ⅲ期、Ⅳ期患者为62.1%、55.5%、40.1%、23.8%.结论: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身体状况评分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军;张新华;周敏;冉启杰;杜光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建立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研究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人骨肉瘤细胞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观察影响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成活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结果:建立了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瘤易于生长,具有较强的血管诱导作用.光镜下移植瘤具有与人骨肉瘤类似的组织结构.结论:该模型易于复制,能动态观察骨肉瘤诱导的血管生成过程,可用于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

    作者:王利宏;蔡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枸杞原汁、枸杞多糖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及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枸杞原汁、枸杞多糖对人正常肝细胞L-O2及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枸杞原汁、枸杞多糖作用L-O2、SKOV3、HO8910,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枸杞原汁组:L-O2、SKOV3、HO8910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49%,-84%;L-O2、HO8910凋亡细胞含量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正常细胞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枸杞原汁对L-O2、HO8910无细胞周期阻滞,各期细胞分别较对照组均匀;枸杞多糖组:枸杞多糖(500,1000,2000)mg/L作用下,L-O2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31%,20%;SKOV3为-1%,40%,35%,HO8910为13%,48%,41%;不同浓度LBP对L-O2及HO8910均有诱导凋亡作用,凋亡细胞数以1000mg/L为大;1000mg/L组L-O2、HO8910细胞周期均阻滞于S期,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枸杞原汁在体外对L-O2、SKOV3、HO8910有促进生长作用,且对HO8910的作用大;对L-O2、HO8910无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枸杞多糖在体外对L-O2、SKOV3、HO8910都有抑制生长作用,且对HO8910作用大;对L-O2、HO8910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以浓度1000mg/L为大,并未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枸杞多糖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并且诱导S期细胞发生凋亡是其体外抑制细胞生长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王晋;王月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脊柱脊索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中轴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除浆细胞瘤外,脊索瘤是常见的脊柱原发恶性肿瘤.

    作者:王季;蔡郑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临床可触及巨大病灶的乳腺导管原位癌诊疗体会及文献复习

    对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病例的体征、手术方法、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内分泌治疗予以总结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相关知识.

    作者:高雅军;马祥君;何湘萍;汪洁;高海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甘氨双唑钠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增敏作用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配合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5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放疗+CMNa)35例,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剂量DT 60Gy~66 Gy/30f~33f/6w~7w.放疗同时使用CMNa每次800mg/m2,每周3次,从放疗开始连续使用至放疗结束;对照组30例只行放射治疗,剂量、分割方式同治疗组.治疗完成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74.3%,完全缓解率(CR)22.9%;对照组总有效率50.0%,完全缓解率10.0%,两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3).中位生存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个月和11个月,1、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60.0%、31.4%;对照组分别为50.0%、23.3%,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MNa合并放疗可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刘阳晨;高飞;周绍兵;叶宏勋;赵莺;尹小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8F-FDG PET对老年人大肠癌分期、术后再分期临床诊断的价值

    目的:评价18F-FDG PET对老年人大肠癌分期、术后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老年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检查,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36例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34例局部18F-FDG摄取增高,SUVmax6.931,(大Standard Uptake Value);18F-FDGPET对肿瘤原发灶诊断准确率94.4%(34/36);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66.7%(16/24);治疗方案改变36.1%(13/36).随访5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26例PET阳性并证实发现局部和/或多发转移;24例PET显示阴性,其中6例随访2年后复发,阴性预测率75%.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老年人大肠癌的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润锁;徐海峰;孙涛;袁梦晖;周飞华;王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螺旋CT引导下弹簧式自动活检枪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螺旋CT引导下弹簧式自动活枪枪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8例常规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的肺部肿块的患者,采用弹簧式自动活检枪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获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68例均获得满意标本,成功率100%,病理学确诊91.7%.结论:该方法病理诊断率高,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痛苦少,安全,经济,医患双方均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文军;张志新;杨广洋;刘沛雄;赵伟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为治疗组,单纯放疗为对照组.观察肿瘤的原发病灶、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骨髓反应、放射性肺炎.结果: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肿瘤原发灶控制、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放疗反应的减少,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放疗疗效;在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保护骨髓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铁君;姜瑛;王红勇;赵哲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得力生和IL-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观察得力生和白细胞介素Ⅱ(IL-2)联合顺铂(PDD)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采用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胸水,再给予胸腔内注药,其中A组(n=32)白细胞介素Ⅱ加顺铂,B组(n=26)得力生加顺铂.白细胞介素Ⅱ每次注入200万U~300万U,得力生每次注入30ml~50ml,顺铂每次注入60mg~100mg,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周,1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81.3%(26/32),B组有效率76.9%(20/26),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白细胞介素Ⅱ或得力生加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卫红;周晓辉;李旭;彭东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它塞同期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多西它塞同步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近期有效率、毒性反应及生存期.方法:48例病人根据入选标准进入研究.化疗为多西它塞25mg/m2,每周1次.放疗第1天开始应用,采用三维适形放疗,95% PTV 59.4Gy/33次/6.5周.结果:完全缓解率为72.92%;近期总有效率(CR+PR)为91.67%.1年及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65%,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5.3%、60.7%.放化组毒性反应主要是放射性食管炎,其次是血液学毒性,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它塞化疗对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病人可以耐受.

    作者:毕益明;付艳;刘百百;陈兴秀;陈秀芳;李全奎;杨金山;王淑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a和GFE-1多肽融合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

    目的:构建IFN-α2a-GFE-1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载体,获得高质量生物产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对干扰素(IFN)α2a3'端酶切位点进行改造,人工合成编码能特异性高效结合肺组织的GFE-1寡核苷酸片段,二者连接后克隆入pGEM3Zf质粒,进行序列分析,将融合蛋白基因克隆入pBV220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对IFN-α2a-GFE-1表达产物纯化、鉴定及体外活性检测.结果:利用PCR的方法成功地改造了IFN-α2a 3'端酶切位点,成功的将GFE-1多肽与IFN-α2a 3'端连接,构建了IFN-α2a-GFE-1融合蛋白的基因克隆载体pGEM3Zf-GFE-1,DNA测序完全正确.构建了IFN-α2a-GFE-1融合蛋白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BV220-IFN-α2a-GFE-1,经温度诱导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纯化了IFN-α2a-GFE-1融合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纯度大95%,比活性达5.8×109U/mg.结论:IFN-α2a-GFE-1融合蛋白基因的成功克隆、表达、纯化和活性测定,为研制一种具有导向性治疗肺癌、肺纤维化等疾病的有效药品奠定基础.

    作者:谷仲平;朱以芳;张涛;周勇安;杨晔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青年胃癌发病与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的发病特点和病理特征,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1983年~2005年收治的1839例患者资料进行筛选和研究,并对青年胃癌的性别、发病年龄和不同病理学类型进行分析,评价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结果:青年胃癌以弥漫型多见(40.49%),病理分型多为低分化腺癌、黏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女性发病年龄更低,男女性比例接近.具有家族遗传背景或遗传性胃癌患者中青年发病者多于中老年(39/189vs69/1454,P<0.001;16/189vs21/1454,P<0.001),男性更易受遗传因素影响.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与遗传背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具有遗传背景的高危人群.

    作者:李晓军;王岭;易军;允军;王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骨转移瘤89Sr韧致辐射显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韧致辐射原理监测亲骨放射性药物89Sr在人体的分布及其可行性.方法:以2个相同规格、分别装有37MBq的89Sr及99Tcm的玻璃瓶为模型,进行89Sr模型韧致辐射能谱等实验,以确定韧致辐射显像的佳能量参数.对89Sr治疗后2天~4天的20例患者进行韧致辐射显像,并与99Tcm-MDP骨扫描图比较.结果:89Sr模型与静脉注射89Sr后人体韧致辐射能谱一致,均为多峰连续曲线,其主峰能量约为85KeV.89Sr模型韧致辐射显像的佳能量、窗宽为85 KeV/100%.用实验的能量参数在人体可得到89Sr韧致辐射图像.结论:利用韧致辐射显像能够监测纯β发射体89Sr在体内的分布状况.

    作者:王社教;宋养荣;屈伟;郑向红;封娟毅;宋厂义;宁宁;雷亚梅;王景林;丁石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CD33抗体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白血病

    目的:评估CD33抗体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CD33抗体为主方案对11例难治性白血病进行治疗.结果:CD33抗体为主方案治疗总有效率54%,其中完全缓解(CR)为36%,除血小板未完全缓解外均达到完全缓解标准(CRP)为18%,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4.8月,缓解后中位生存时间8.2月.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均完全缓解,且BCR/ABL(-).1例难治性急性淋巴白血病在缓解后即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至今无病生存已9月.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100%)、输注相关寒战发热(90%),肝静脉闭塞综合症(VOD)发生率55%,发生在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和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结论:本组资料显示CD33抗体为主方案对表达CD33的急慢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对于移植后复发和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在使用CD33抗体时需注意患者肝脏情况,一旦出现VOD,及时处理.对于用药后缓解的患者,应尽早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作者:吴穗晶;杜欣;林伟;翁建宇;张建军;周茂华;黄志新;黄梓伦;陆泽生;陈运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恶性实体瘤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分子机制

    1 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发现1889年,Paget在对700例乳腺癌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后,即发现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器官转移倾向性.其后,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现象被许多实验所证实.

    作者:廖子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