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得力生和IL-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郑卫红;周晓辉;李旭;彭东昆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 得力生, 白细胞介素Ⅱ, 顺铂
摘要:目的:观察得力生和白细胞介素Ⅱ(IL-2)联合顺铂(PDD)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采用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胸水,再给予胸腔内注药,其中A组(n=32)白细胞介素Ⅱ加顺铂,B组(n=26)得力生加顺铂.白细胞介素Ⅱ每次注入200万U~300万U,得力生每次注入30ml~50ml,顺铂每次注入60mg~100mg,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周,1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81.3%(26/32),B组有效率76.9%(20/26),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白细胞介素Ⅱ或得力生加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枸杞原汁、枸杞多糖诱导人正常肝细胞L-O2及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枸杞原汁、枸杞多糖对人正常肝细胞L-O2及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枸杞原汁、枸杞多糖作用L-O2、SKOV3、HO8910,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枸杞原汁组:L-O2、SKOV3、HO8910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49%,-84%;L-O2、HO8910凋亡细胞含量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正常细胞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枸杞原汁对L-O2、HO8910无细胞周期阻滞,各期细胞分别较对照组均匀;枸杞多糖组:枸杞多糖(500,1000,2000)mg/L作用下,L-O2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31%,20%;SKOV3为-1%,40%,35%,HO8910为13%,48%,41%;不同浓度LBP对L-O2及HO8910均有诱导凋亡作用,凋亡细胞数以1000mg/L为大;1000mg/L组L-O2、HO8910细胞周期均阻滞于S期,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枸杞原汁在体外对L-O2、SKOV3、HO8910有促进生长作用,且对HO8910的作用大;对L-O2、HO8910无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枸杞多糖在体外对L-O2、SKOV3、HO8910都有抑制生长作用,且对HO8910作用大;对L-O2、HO8910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以浓度1000mg/L为大,并未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枸杞多糖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并且诱导S期细胞发生凋亡是其体外抑制细胞生长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王晋;王月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3种黏附分子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唾液酸化路易斯-X(sialyl Lewis-X,SLeX)、CD44v6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老年胃癌中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胃癌组织中,SLeX,CD44v6和E-Ca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38/48)、72.9%(35/48)和47.9%(23/48).SLeX和CD44v6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均与老年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X,CD44v6和E-Cad表达与老年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老年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脊柱脊索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中轴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除浆细胞瘤外,脊索瘤是常见的脊柱原发恶性肿瘤.

    作者:王季;蔡郑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上皮型钙粘附素和γ-连环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附素(E-cadherin,E-cad)和γ-连环素(γ-catenin,γ-cat)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icTureTM通用型二步法,观察43例NSCLC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的E-cad和γ-cat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3例NSCLC中,E-cad和γ-cat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8.1%和67.4%,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及TNM Ⅲ期组E-cad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及TNM Ⅰ、Ⅱ期组(P<0.01);腺癌组织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组γ-cat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组织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cad和γ-cat异常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少于正常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16 vs 35个月,P<0.01;20 vs 32个月,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E-cad表达情况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E-cad表达情况与γ-cat表达情况显著相关(r=0.416,P=0.007).联合分析E-cad、γ-cat发现,E-cad和γ-cat两种蛋白均正常表达组与只有E-cad或γ-cat一种蛋白正常表达组相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P<0.01)、生存期较长(中位生存时间,45 vs 20个月,P<0.01).结论:E-cad和γ-cat蛋白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NSCLC进展及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指标.联合检测两种蛋白有助于提高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分析的准确性.

    作者:岳峰涛;陈健;梁景仁;王鸿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MCS+单采去除白细胞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粘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

    作者:陈耀秀;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施行过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CEA试剂盒以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研究CEA的变化及其与一些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28.4%)化疗开始后70天内血清CEA有所升高,71天~210天期间再复查时,其CEA水平又降至化疗前水平或更低.影像学检查提示这19例CEA短暂升高的病人均从化疗之中得到益处(11例PR,8例SD).没有证据支持CEA短暂升高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转移、肿瘤分化之间有明确的关联.结论:某些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开始后的血清CEA水平可以有一短暂的升高,可能与临床受益有关,尚不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指征.

    作者:彭心昭;周思朗;何本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介入治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61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两次,其中31例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0例单纯介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采用8mv-X线,单剂量为5Gy,隔日1次,总剂量为DT40Gy~50 Gy.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结合介入组近期有效率(CR+PR)83.9%,对照组53.3%,两组有显著差异,1、2、3年的生存率综合组为67.7%、54.8%、38.7%,对照组为53.3%、50%、16.7%,两者差异显著.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3DCRT结合TACE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仪征;王天权;李莎;张永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68例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16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71%.以吻合口瘘性脓胸为主,其发生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和联用多种抗生素等有明显关系.结论:严格选择病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手术操作、加强术后处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食管癌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周艳华;欧阳立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大肠腺瘤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对大肠腺瘤、腺瘤癌变组织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LP)及免疫组化EnvisionTM方法,对36例大肠腺瘤及12例腺瘤癌变的MS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组织MSI总阳性率18.75%(9/48),其中,两个位点以上7例阳性,阳性率为15.58%(7/48);一个位点2例阳性.MSI阳性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PCNA和Ki-67标记指数显著低于MSI阴性者(P<0.05).结论:MSI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改变,MSI阳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较低.

    作者:周琪;阎晓初;梁后杰;周进明;吴峰;柳凤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As2O3联合Ad-pml体外抗肝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腺病毒介导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promyelocytic leukemia -adenovirus,Ad-pml)体外抗肝癌细胞作用.方法:同时设Ad-pml组、As2O3组、As2O3联合Ad-pml组以及正常细胞对照组,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观察联合应用As2O3和Ad-pml在体外治疗肝癌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及特点.结果:Ad-pml与As2O3对肝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两因素析因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单用Ad-pml处理肝癌细胞,其抑制作用随Ad-pml MOI值的增加而增加(P<0.05),单独应用As2O3在浓度小于5μmol/L时,未发现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P>0.05);As2O3和Ad-pml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用Ad-pml和As2O3共同作用肝癌细胞24小时后,早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RT-PGR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p53表达高,而Bcl-2表达低,相反,肝癌细胞对照组p53表达低,而Bcl-2表达高.结论:As2O3和Ad-pml联合应用有协同抗肝癌细胞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肝癌细胞凋亡及控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士德;张雷;吴长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异位胸腺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异位胸腺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部分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现将我科收治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杨某、女、48岁.体检时发现右胸部包块影10天入院.术前检查一般情况好,无肌无力表现,心肺物理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既往无结核病史.

    作者:张瑞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体外加温43℃对Tca-8113细胞形态及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加温43℃对舌癌细胞株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热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进行体外43℃加温,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MTT法进行观察,研究加温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及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外加温43℃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胞质内成熟细胞器增多,出现微丝,增殖活性降低并与加热时间成正比.结论:外加温43℃能使肿瘤细胞趋于成熟,生长速度减慢,恶性程度降低,侵袭、转移力减弱,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作者:费继敏;李梅;陈芸;蒋永新;奚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

    目的:观察Survivin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60例癌旁乳腺正常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3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00%)(P<0.05),Survivin在p53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p53阴性组,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与p53基因突变显著相关,两者可能协同作用参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李梅;陈芸;张丽娟;胡早秀;杨承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8F-FDG PET对老年人大肠癌分期、术后再分期临床诊断的价值

    目的:评价18F-FDG PET对老年人大肠癌分期、术后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经肠镜检查初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老年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检查,并在2周内完成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36例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34例局部18F-FDG摄取增高,SUVmax6.931,(大Standard Uptake Value);18F-FDGPET对肿瘤原发灶诊断准确率94.4%(34/36);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66.7%(16/24);治疗方案改变36.1%(13/36).随访5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26例PET阳性并证实发现局部和/或多发转移;24例PET显示阴性,其中6例随访2年后复发,阴性预测率75%.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老年人大肠癌的分期、术后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润锁;徐海峰;孙涛;袁梦晖;周飞华;王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CXCR4、HER-2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CXCR4和HER-2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浆液性和粘液性卵巢癌、10例浆液性和粘液性卵巢囊腺瘤、5例卵巢癌盆腔腹膜转移灶及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XCR4和HER-2的表达情况.结果:CXCR4在卵巢恶性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中均呈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80%,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中的表达.HER-2在卵巢恶性肿瘤及转移灶中均呈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CXCR4、HER-2在卵巢囊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CXCR4、HER-2在卵巢上皮性囊腺癌及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提示了CXCR4、HER-2在上皮性卵巢囊腺癌的发生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主改霞;刘莹;张荣霞;杨整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反式维甲酸、化疗及白血康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及白血康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经诱导达完全缓解的4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停药4周后采用HA、DA或MA方案巩固治疗,间歇4周后,给予口服白血康胶囊28天;再间歇4周给予口服全反式维甲酸28天,为1个周期.间歇4周再重复以上周期.完全缓解后第1年每疗程间隔1个月,第2年每疗程间隔2个月,第3年3个月.结果:45例APL患者诱导缓解后41例达完全缓解,40例参与序贯治疗者,3年和5年DFS和OS均为96.7%,毒副作用轻.结论: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及白血康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年和5年DFS和OS均明显提高,这一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有可能使APL成为通过非骨髓移植手段获得治愈的白血病.

    作者:何爱丽;韩慧茹;张王刚;杨云;王剑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恶性实体瘤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分子机制

    1 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发现1889年,Paget在对700例乳腺癌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后,即发现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器官转移倾向性.其后,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现象被许多实验所证实.

    作者:廖子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KAI1/CD82、Integrin α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KAI1/CD82和Integrin α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KAI1/CD82和Integrin α5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KAI1/CD82和Integrin α5阳性表达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乳腺癌组织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KAI1/CD82和Integrin α5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演进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异常对判断临床进展以及推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文洲;于丽波;张丽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介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胰腺癌的疗效

    目的:观察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TAC)结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疗效.方法:32例病人先行TAC治疗1~3次,化疗药物为健择1600mg~1800mg,顺铂80mg~100mg.TAC后1~2周行3-DCRT,单次量为2.0Gy,1次/天,肿瘤量55~60Gy.结果:CR 1例、PR 12例、NC 4例、PD 4例,有效率(CR+PR)为40.6%;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87%(15/32)、28.1%(9/32);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9例,缓解率90.6%(29/32).结论:对不能切除的胰腺癌行3DCRT与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高飞;尹小祥;赵莺;叶宏勋;周绍兵;刘阳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直肠、子宫、双侧卵巢多原发癌同期手术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间歇性浓血便2个月于2006年4月7日入院.体查:肛门指检发现距肛门7cm处可触及一菜花样肿物,质硬、脆,向肠腔突出,中央凹陷不平,上界触不到,肿物略能推动,病理活检报告为乳头状腺癌,肝脏B超及CT提示左内叶22mm×18.4mm×20mm转移癌灶.

    作者:龙仁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