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在人肠癌中的表达

王继荣;许红霞;陈刚;张鹏;鲁一兵;缪珩

关键词:肠癌,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基因,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型基因
摘要:目的:观察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在肠癌中的表达.方法:12例确诊肠腺癌患者,术后立即取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ting等技术,以自身配对,研究11β-类固醇脱氢酶在肠癌中表达.结果: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两种同工酶在肠腺癌中表达不相同,在肿瘤组织中11β-HSD2表达明显减少,11β-HSD1在肿瘤与正常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11β-HSD2可能与肠癌变有关.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2、3和5年生存率Ⅰ、Ⅱ期患者为98.8%、91.5%、87.5%、70.3%;Ⅲ期、Ⅳ期患者为62.1%、55.5%、40.1%、23.8%.结论: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身体状况评分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军;张新华;周敏;冉启杰;杜光祖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体外加温43℃对Tca-8113细胞形态及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加温43℃对舌癌细胞株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热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进行体外43℃加温,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MTT法进行观察,研究加温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及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外加温43℃后,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胞质内成熟细胞器增多,出现微丝,增殖活性降低并与加热时间成正比.结论:外加温43℃能使肿瘤细胞趋于成熟,生长速度减慢,恶性程度降低,侵袭、转移力减弱,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作者:费继敏;李梅;陈芸;蒋永新;奚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rhIL-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抽尽胸液之后,治疗组胸腔注入白细胞介素-2+顺铂,每周1次,1~3周为1疗程,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总有效率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茁;任亚娟;徐灵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1例

    临床上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病人不多见,而29岁年轻的更为少见.现将我院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冯细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大肠腺瘤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对大肠腺瘤、腺瘤癌变组织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LP)及免疫组化EnvisionTM方法,对36例大肠腺瘤及12例腺瘤癌变的MS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组织MSI总阳性率18.75%(9/48),其中,两个位点以上7例阳性,阳性率为15.58%(7/48);一个位点2例阳性.MSI阳性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PCNA和Ki-67标记指数显著低于MSI阴性者(P<0.05).结论:MSI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改变,MSI阳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较低.

    作者:周琪;阎晓初;梁后杰;周进明;吴峰;柳凤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得力生注射液配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得力生注射液配合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33例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采用得力生注射液配合介入化疗.对照组单用介入化疗,化疗方案相同.得力生注射液给药方案:介入前3天开始得力生注射液50ml/d静脉注射连用3天,然后用EADM 60mg、5-Fu1.0,并行MMC20mg、碘化油及明胶碎屑栓塞,同时术后每天静点得力生注射液1次、50ml/次,4周1疗程,28天后重复前方案,共用2疗程.结果:治疗组肿瘤缩小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显著.治疗组血常规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对照组2例WBC低于3.0×109/L时使用升白药物.结论:得力生注射液与化疗药物同时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疗效,增强免疫力,减轻化疗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赫;杨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CD33抗体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白血病

    目的:评估CD33抗体为主方案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CD33抗体为主方案对11例难治性白血病进行治疗.结果:CD33抗体为主方案治疗总有效率54%,其中完全缓解(CR)为36%,除血小板未完全缓解外均达到完全缓解标准(CRP)为18%,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4.8月,缓解后中位生存时间8.2月.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均完全缓解,且BCR/ABL(-).1例难治性急性淋巴白血病在缓解后即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至今无病生存已9月.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100%)、输注相关寒战发热(90%),肝静脉闭塞综合症(VOD)发生率55%,发生在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和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结论:本组资料显示CD33抗体为主方案对表达CD33的急慢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对于移植后复发和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在使用CD33抗体时需注意患者肝脏情况,一旦出现VOD,及时处理.对于用药后缓解的患者,应尽早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作者:吴穗晶;杜欣;林伟;翁建宇;张建军;周茂华;黄志新;黄梓伦;陆泽生;陈运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建立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研究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人骨肉瘤细胞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观察影响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成活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结果:建立了人骨肉瘤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瘤易于生长,具有较强的血管诱导作用.光镜下移植瘤具有与人骨肉瘤类似的组织结构.结论:该模型易于复制,能动态观察骨肉瘤诱导的血管生成过程,可用于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

    作者:王利宏;蔡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人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VEGF-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VEGF、VEGF-C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VEGF-C表达,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VEGF、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56/87)和56.3%(49/87),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关(P>0.05).结论:VEGF、VEGF-C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及转移有关,有望成为判定乳腺癌临床分期及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屈淑贤;谢晓冬;郑振东;宋福林;刘大为;刘永叶;刘艳梅;杨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外照射联合89Sr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局部外照射联合氯化锶(89SrCl2)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以42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进行局部外照射治疗21例,局部外照射+89Sr内照射治疗21例,所有病例均随访两年.结果:单纯外照射组(单放组)疼痛缓解率为61.9%,缓解时间平均为4.8个月,局部外照射联合89Sr内照射(综合组)疼痛缓解率为95.3%,缓解时间平均为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外照射联合89Sr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止痛效果优于单纯局部外照射,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作者:张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iNOS和HO-1与肝癌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nease Ⅰ,HO-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HCC石腊组织标本和17例尸检正常肝标本中iNOS和HO-1的表达,同时检测以Ki67标记的细胞核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价染色结果.结果:肝癌组织中的iNOS、HO-1、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3.3%、89.3%、71.4%,细胞核增殖指数为30.56±3.96%,上述各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iNOS表达与细胞核增殖指数呈正相关,iNOS和HO-1的表达与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呈正相关(r=0.537,P<0.01和r=0.386,P<0.01).结论:iNOS和HO-1的表达在促进HCC增殖和抑制HCC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HCC生长.

    作者:何建伟;郑勇;易光杰;何建国;曹薇薇;李静;赵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TAM对C6细胞生长与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TAM对体外培养C6细胞生长状况、迁移能力与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为TAM用于胶质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不同剂量TAM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倍增时间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研究TAM对C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细胞划痕法检测不同剂量TAM对C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FITC标记的可激活穿膜肽检测不同剂量TAM对C6细胞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AM显著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且存在剂量、时间依赖关系;TAM显著抑制C6细胞迁移,存在剂量依赖关系;TAM对C6细胞活性MMP-2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虽然TAM不能抑制C6细胞MMP-2蛋白的表达,但可显著抑制其生长与迁移,因此有望用于胶质瘤的化学治疗.

    作者:王伟;王茂德;姜海涛;张仲林;谢万福;高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68例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16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71%.以吻合口瘘性脓胸为主,其发生与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和联用多种抗生素等有明显关系.结论:严格选择病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手术操作、加强术后处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食管癌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周艳华;欧阳立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异位胸腺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异位胸腺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部分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现将我科收治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杨某、女、48岁.体检时发现右胸部包块影10天入院.术前检查一般情况好,无肌无力表现,心肺物理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既往无结核病史.

    作者:张瑞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上皮型钙粘附素和γ-连环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附素(E-cadherin,E-cad)和γ-连环素(γ-catenin,γ-cat)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icTureTM通用型二步法,观察43例NSCLC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的E-cad和γ-cat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3例NSCLC中,E-cad和γ-cat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8.1%和67.4%,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及TNM Ⅲ期组E-cad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及TNM Ⅰ、Ⅱ期组(P<0.01);腺癌组织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组γ-cat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组织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cad和γ-cat异常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少于正常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16 vs 35个月,P<0.01;20 vs 32个月,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E-cad表达情况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E-cad表达情况与γ-cat表达情况显著相关(r=0.416,P=0.007).联合分析E-cad、γ-cat发现,E-cad和γ-cat两种蛋白均正常表达组与只有E-cad或γ-cat一种蛋白正常表达组相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P<0.01)、生存期较长(中位生存时间,45 vs 20个月,P<0.01).结论:E-cad和γ-cat蛋白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NSCLC进展及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指标.联合检测两种蛋白有助于提高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分析的准确性.

    作者:岳峰涛;陈健;梁景仁;王鸿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PET/CT与增强CT诊断头颈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头颈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13个头颈肿瘤病人在颈部手术前,行PET/CT和增强CT检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PET/CT与增强CT的发现以左、右颈侧为记录单位进行比较.结果:在21个颈侧清扫(8个双侧,5个单侧)中,共清扫出440个淋巴结,其中的45个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分布在14个颈侧.PET/CT检测颈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100%和90%,增强CT分别为79%、86%和81%,PET/CT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增强CT(P<0.05).结论:PET/CT在头颈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优于增强CT.本文结果为PET/CT在临床和放射影像诊断为颈部淋巴结阴性病人中发现转移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作者:陆海杰;Lydia RIBERE-BRUGEL;Emmanuel ITTI;Eva EVANGELISTA;安宇;朱小东;Michel MEIGNAN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Ghrelin与肿瘤

    Ghrelin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但在很多肿瘤组织中也发现ghrelin的表达,对ghrelin与肿瘤的相关性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王艳梅;苗乃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瑜珈健身法减轻恶性肿瘤病人焦虑状态的观察

    目的:探讨瑜珈健身法减轻恶性肿瘤病人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117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瑜珈健身疗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自评量表(STA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STAI和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两组STAI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瑜珈健身法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心态平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黄英英;陈艺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并评价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6月~2006年11月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36例,按使用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与否随即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使用组(用REDON负压引流瓶引流)患者97例,未使用组(传统负压引流瓶引流)患者139例,使用组于术后不加压包扎,未使用组加压包扎,记录术后伤口引流量,于手术后5~7天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使用组发生皮瓣和/或腋窝积液2例(2.06%),未使用组发生伤口和/或腋窝积液18例(12.95%),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组轻度皮肤坏死1例(1.03%),未使用组发生轻度皮肤坏死11例(7.91%),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省时,患者满意度好,值得推广.

    作者:贠军;边杰芳;王岭;凌瑞;姚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a和GFE-1多肽融合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

    目的:构建IFN-α2a-GFE-1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载体,获得高质量生物产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对干扰素(IFN)α2a3'端酶切位点进行改造,人工合成编码能特异性高效结合肺组织的GFE-1寡核苷酸片段,二者连接后克隆入pGEM3Zf质粒,进行序列分析,将融合蛋白基因克隆入pBV220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对IFN-α2a-GFE-1表达产物纯化、鉴定及体外活性检测.结果:利用PCR的方法成功地改造了IFN-α2a 3'端酶切位点,成功的将GFE-1多肽与IFN-α2a 3'端连接,构建了IFN-α2a-GFE-1融合蛋白的基因克隆载体pGEM3Zf-GFE-1,DNA测序完全正确.构建了IFN-α2a-GFE-1融合蛋白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BV220-IFN-α2a-GFE-1,经温度诱导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纯化了IFN-α2a-GFE-1融合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纯度大95%,比活性达5.8×109U/mg.结论:IFN-α2a-GFE-1融合蛋白基因的成功克隆、表达、纯化和活性测定,为研制一种具有导向性治疗肺癌、肺纤维化等疾病的有效药品奠定基础.

    作者:谷仲平;朱以芳;张涛;周勇安;杨晔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