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麻醉方式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基础代谢率的影响

邓邦连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 外科治疗, 麻醉方式, 基础代谢率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基础代谢率(BMR)的影响.方法 60例甲亢患者分为局麻+强化麻醉(Ⅰ组)、全麻(Ⅱ组)和颈部硬膜外阻滞麻醉(Ⅲ组)各20例.测定麻醉前、麻醉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后5分钟、剥离甲状腺时、切除甲状腺时及手术结束时BMR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相比,Ⅰ组麻醉手术期间BMR显著升高(P < 0.01);Ⅱ组麻醉诱导后BMR显著下降(P < 0.01),气管插管后BMR显著升高(P <0.01),剥离、切除甲状腺组织时BMR升高较明显(P < 0.05),手术结束时BMR显著升高(P < 0.01);Ⅲ组麻醉手术期间BMR显著下降(P < 0.01).与Ⅰ组同期相比,Ⅱ、Ⅲ组麻醉手术期间BMR显著降低(P < 0.01),与Ⅱ组同期相比,Ⅲ组麻醉手术期间BMR显著降低(P < 0.01).结论甲亢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较为理想,颈部硬膜外阻滞是理想的麻醉方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电切术与子宫全切术对近期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电切术及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近期卵巢功能变化趋势.方法选择子宫异常出血需行子宫内膜电切术者13例和同期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者13例为观察对象.两组按年龄、体重指数(w/h)配对,于试验前及手术后1、3、6月进行促卵泡素(FSH)测定,比较试验前后两组FSH水平的变化幅度.结果组内比较:电切组手术后1、3、6月FSH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全切组手术后1、3月FSH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手术后6月FSH水平开始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组间比较:手术后1、3月FSH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手术后6月全切组较电切组FSH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子宫内膜电切术对近期卵巢功能没有影响;子宫全切术即使保留双侧卵巢,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已有衰退迹象.

    作者:黄宇;杨延林;邹冰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3组,输入同样营养液,A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12小时输注,B组采用间歇性重力滴注,C组采用一次性空针推注.结果A组与B、C组比较,在腹痛、腹胀、腹泻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肠内营养泵输注法可减少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作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胃肠及胃肠外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及胃肠外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特点,为其诊断、鉴别诊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39例胃肠及胃肠外间质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SMA及S-100蛋白.结果 39例胃肠及胃肠外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其中38例CD117阳性,32例CD34阳性 .结论胃肠间质瘤具有多向分化性,HE形态类似,CD117、CD34免疫标记阳性对诊断有意义.

    作者:郭健;卢义生;李志芳;陈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宫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体会

    目的评价B超、宫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超、宫腔镜治疗女性不孕症82例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患者中,疏通输卵管82条.治疗后半年复诊52例中有11例妊娠.结论 B超、宫腔镜联合用于输卵管性不孕症进行选择性输卵管插管通液准确、直观,疏通输卵管临床效果好.

    作者:单春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E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糖蛋白E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PCR方法扩增VZV糖蛋白E基因,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并用双酶切和测序方法鉴定.结果扩增的目的基因包括了全长的糖蛋白E基因,长度约1.9 kb.并且成功构建了糖蛋白E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结论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基因序列正确,为进一步研究此蛋白的免疫原性打下了基础.

    作者:李福民;闫薇;段德鉴;周光平;冉玉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硬脑膜外负压引流在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硬脑膜外负压引流在颅内血肿清除术中防止硬脑膜外血肿形成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74例颅内血肿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均采用硬脑膜外负压引流.结果 74例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硬脑膜外血肿.结论使用硬脑膜外负压引流可以防止术后硬脑膜外血肿的形成.

    作者:张勋;李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肾损伤58例CT影像分析

    目的分析肾损伤的CT影像表现,为临床治疗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经临床诊断为肾损伤的58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肾损伤的部位、程度、合并伤并对其进行分型.结果经CT诊断,58例中肾包膜下血肿9例(15.5%)、肾挫裂伤28例(48.3%)、严重肾损伤21例(36.2%),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14例(24.1%).结论肾损伤的患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及早进行CT检查.

    作者:周立;汪小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尖锐湿疣复发机理与抗复发治疗进展

    尖锐湿疣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本文主要对其发病和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常用的抗复发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林昭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肠梗阻7例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肠梗阻死亡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5例肠梗阻患者中死亡7例的病历资料.结果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感染性休克1例,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衰1例,全身衰竭1例,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1例.结论注重围术期的处理,可使肠梗阻患者死亡率下降.

    作者:黄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黑色素性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黑色素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黑色素性副神经节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肿块切面见浅黑色斑纹,两例均显示一般副神经节瘤组织学表现,同时又见肿瘤细胞内含色素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CgA(+),NSE(+),Syn(+),S-100部分支持细胞(+), CK(-),EMA(-),例1 HMB45(+).两例分别随访2、8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黑色素性副神经节瘤是副神经节瘤中一种少见亚型,瘤细胞内含多少不等的色素颗粒.需与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类癌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鉴别.

    作者:胡勇;章太平;王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切口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效果观察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重睑成形术术式.方法采用小切口切开法对42例患者实施重睑成形术,术后进行临床观察、随访.结果本组42例术后反应轻,肿胀不明显,随访3个月至2年,重睑均未消失,切口疤痕细小.结论小切口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操作简单,术后反应轻,重睑自然、持久、美观.

    作者:林伟;樊映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

    梅毒是一种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其实验室检测是诊断和发现梅毒病例的主要手段.其中,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在梅毒的诊断、治疗及研究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所以,正确的认识与评估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对于指导实际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目前国内外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进展及应用作一评述.

    作者:尹跃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两种针吸涂片法诊断乳腺疾病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两种针吸涂片法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接受针吸细胞学(FNAC)检查,同时有组织学对照乳腺肿块病例650例.使用5ml一次性注射器穿刺肿块,将吸出物推至玻片上,制作推出物涂片,再用木质牙签将针栓内残留物掏出,制作掏出物涂片.两种涂片均经HE染色,显微镜检.结果 270例良性病变,用推出物涂片法,有2例未见诊断性细胞成份;用掏出物涂片法,有22例未见诊断性细胞成份.380例恶性肿瘤,用推出物涂片法,有65例漏诊,用掏出物涂片法,有4例漏诊.结论对乳腺肿块行FNAC检查时,推出物涂片法和掏出物涂片法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韩爱军;何德平;吴红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免疫调节剂抗尖锐湿疣复发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抗尖锐湿疣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384例尖锐湿疣患者,分成四组,分别采用单纯激光去疣体、激光或冷冻去疣体加用免疫调节剂治疗等方法.结果单纯激光去疣体和激光去疣体加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各组之间在疾病复发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调节剂在抗尖锐湿疣复发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熊俊浩;刘刚;宋翔;廖菁;阎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球结膜下注射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球结膜下注射患者护理经验.方法用不同药物对374例患者进行球结膜下注射,评估患者治疗前的心理状态和治疗后的感受.结果 5例拒绝接受球结膜下注射,不痛232例(62.9%),轻痛94例(25.5%),疼痛43例(11.6%).结论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严格操作规程可以保证球结膜下注射的成功.

    作者:郑一梅;钟文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

    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患病率为非糖尿病者的4倍,常导致患者截肢等严重后果.本文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远端动脉重建进行综述.

    作者:陈若飞;罗文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CA125、CA19-9、CA72-4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血清CA125,CA19-9,CA72-4含量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受测对象均空腹抽静脉血,分离血清,-20 ℃贮存备测.采用雅培AXSYM微粒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CA125,CA19-9含量,使用Anytest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仪测定血清CA72-4.结果肝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血清(含量均以kU/L表达),CA125分别为225±110、79.8±17.1、135.3±79.3、69.7±23.9、72.5±26.6;CA19-9分别为236.9±108.7、281.1±132.2、838.9±224.6、252.1±136.1、273.6±146.1;CA72-4分别为40.4±9.6、304.1±7.9、58±9.3、29.9±8.9、17.9±7.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消化道良性病变者(P < 0.01).结论血清CA125,CA19-9,CA72-4均为较好的肿瘤标记物,联检有助于诊断消化系统肿瘤.

    作者:刘玲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双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特点.方法对共同性外斜视30例采用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治疗,>60°的恒定性外斜加做一侧内直肌截除术,随访≥半年.结果术后正位24例(80%),好转5例(16.7%),未愈1例(3%).结论后徙双外直肌只要不超过功能赤道,不引起肌肉的功能障碍;根据眼轴的长短与斜视的程度调整手术量.

    作者:覃小平;卢林德;何乾;黄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儿童睑痉挛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睑痉挛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47例睑痉挛儿童进行常规眼部检查及用眼习惯、生活情况调查,并采取针对性治疗.结果 56例结膜炎及沙眼儿童经抗炎滴眼液治疗,症状消除27例(48.2%);45例屈光不正儿童经规范散瞳验光配镜后,症状消除11例(20.38%); 对109例睑痉挛儿童或家长进行讲解及行为训练,随访3月至1年,平均2.7月,症状完全消除.结论儿童睑痉挛不伴功能及组织损害,去除某些刺激原,不需特殊治疗,基本能自行好转.

    作者:张敬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自制手套指模纱条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自制手套指模纱条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慢性泪囊炎483例(576眼)术中采用自制手套指模纱条填塞止血,并支撑吻合腔.结果 571眼一次治愈,治愈率99.13%.结论自制手套指模纱条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丹;刘丹阳;吴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