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TTG 与C-MYC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申志华;李飞虹;姜汉国;揭伟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PTTG, c-myc
摘要:目的:探讨原癌基因PTTG与C-MYC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TG和C-MYC在NHL与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与NHL的组织类型、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及PTTG与C-MYC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织相比,NHL中PTTG显著高表达(P<0.05),且T细胞淋巴瘤比B细胞淋巴瘤表达率高(P<0.01),两组淋巴瘤中侵袭性强亚型中表达率均高于其对应的惰性亚型组(P均<0.05);临床分期晚期组表达率高于早期组(P<0.05).NHL中C-MYC表达率仅6.1%,且与PTTG之间无相关性(rs =- 0.368, P>0.05).结论:PTTG高表达但不通过活化C-MYC来参与NHL的发生、发展.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YH-16对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裸鼠皮下移植瘤作用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YH-16(重组内皮抑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荷瘤生长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YH-16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YH-16处理Hela细胞后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将Hela细胞移植至裸鼠皮下成瘤,观察不同浓度YH-16 (0mg/kg、0.4mg/kg、0.75mg/kg和1.5mg/kg)对荷瘤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YH-16具有体外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YH-16能有效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5);YH-16 15mg/kg组的肿瘤MVD计数较对照组和其它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YH-16具有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程丽;刘梅梅;隋丽华;程海燕;张云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FHIT基因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定位于人3号染色体短臂(3p14.2)上的候选抑癌基因.许多研究表明其表达改变与人类多种肿瘤关系密切.FHIT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其失活机制主要表现为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缺失及异常转录.本文重点综述FHIT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王淑琴;黄利鸣;陈建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放射性皮炎是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病人的躯体造成痛苦,也给病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为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我们通过给病人涂抹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景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对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引流尽胸腔积液后,腔内注入力尔凡30mg,B超检查,观察效果.结果: 控制胸腔积液CR 18例,PR 27例,有效率达75%,不良反应主要是胸痛和发热.结论: 力尔凡能有效控制胸腔积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范开席;申洪明;杨锡贵;孙小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癌三维适形放疗设野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照射野的设计方法.方法: 利用上海拓能(Topslane)公司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12例肝癌患者,根据医生要求的CTV和周围的敏感器官限制受量,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结合剂量曲线分布情况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选择佳治疗方案.结果: 以肿瘤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80%~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都在理想的范围内.结论: 对肝癌的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时,要根据病人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设野方法,这样能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从而提高肿瘤剂量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作者:杨超凤;潘朝阳;付庆国;李文庄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腺囊性增生病合并乳腺癌18例分析

    乳腺囊性增生病为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其临床潜在的危险性是发生癌变,并且合并癌变时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常可导致癌延诊,延误乳腺癌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例乳腺囊性增生合并乳腺癌病人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振;李今;马益民;高倩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静滴唑来膦酸4mg加局部放疗30Gy/10f/2w,对照组单纯行放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作者:吴瑾;周莉华;蒋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头颈部恶性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发生率约为14/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6%~40%,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在我国亦比较常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HNC包括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头颈部各器官的恶性肿瘤,种类繁多,治疗手段各异.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以及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的涌现,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途径.现就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周小娟;马海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肠癌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肠癌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PKC-α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47(66.0%)与大肠正常组织3/15(20.0%)及腺瘤10/21(47.6%)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47(55.5%),28/47(59.6%),与正常组织中表达2/15(13.3%),1/15(6.70%)及腺瘤组织中表达8/21(38.1%),9/21(42.9%)相比呈递增趋势(P<0.05).大肠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CEA水平关系不大(P>0.05);Cdk4阳性表达则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PKC-α,CyclinD1和Cdk4的高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对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KC-α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47(66.0%)与大肠正常组织3/15(20.0%)及腺瘤10/21(47.6%)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47(55.5%),28/47(59.6%),与正常组织中表达2/15(13.3%),1/15(6.70%)及腺瘤组织中表达8/21(38.1%),9/21(42.9%)相比呈递增趋势(P<0.05).大肠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CEA水平关系不大(P>0.05);Cdk4阳性表达则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PKC-α,CyclinD1和Cdk4的高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对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爱军;孟庆华;刘文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周剂量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周剂量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18例晚期胃癌患者以多西紫杉醇25mg/m2d1、d8、d15静脉滴注1小时,奥沙利铂65mg/m2d1、d8静脉滴注3小时,亚叶酸钙100mgd1~d5静脉滴注2小时,5-氟尿嘧啶500mg/m2d1-d5静脉滴注4小时.4周为1个周期, 2周期为1个疗程.所有病人至少接受2周期以上.客观疗效(CR+PR)和毒副作用按WHO进行评价,生活质量按临床受益反应(CBR)进行评价.结果:18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0例,总有效率55.6%,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72%,中位TTP 5.6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神经毒性,大部分为Ⅰ~Ⅱ级,可以耐受.结论:每周低剂量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姜维美;蒋华;陈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乳头瘤病毒(HPV)致宫颈癌的分子机制研究

    随着宫颈癌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已证实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崔英;胥爱辉;蔡永娥;孙晓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硫酸镁冰湿敷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长春瑞滨为广谱抗肿瘤药,是长春碱半合成衍生物,作用于肿瘤细胞G1期和M期,是一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乳腺癌,非小细胞癌,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以长春瑞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但局部刺激性大,文献报道静脉注射后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57.6%[1],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且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延误治疗.为避免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减少非穿刺性刺激引起的静脉炎.我科自2004年9月实行治疗前后静脉冲洗,硫酸镁冰湿敷,24小时后喜疗妥乳膏涂擦,防治长春瑞滨引起的静脉炎,效果良好.

    作者:周雪娟;张庆芳;戴云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国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疗效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我国多所研究机构和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在其流行病学、病因及预防、诊断与治疗、相关基础研究方面提出若干见解,为原发性肝癌的深入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蔡永娥;乔建锦;孙晓茹;崔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ECLIA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NSE和CYFRA21-1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联合检测血清NSE和CYFRA21-1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CLIA法检测210例肺癌患者、4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NSE及CYFRA21-1水平.结果: 与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血清中NSE和CYFRA21-1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2项标志物的水平和敏感性与病理类型、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阶段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SE及CYFRA21-1的敏感性分别为38.1%和59.5%,特异性分别为93.6%、96.8%,2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9%和90.4%.治疗前及治疗后无效组患者血清2项标志物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后有效组(P<0.05). 结论: 血清NSE及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方面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有明显的互补性,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黄文成;陈闯;朱波;赵惠柳;劳明;黄玲莎;李晖;黄昭东;王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后恢复期躁动病人的护理

    躁动是指在意识障碍情况下以肢体为主的不规则运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躁动时病人的体动及挣扎可致机械性损伤、伤口裂开出血、导管、引流管脱落,氧耗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肺并发症增加的危险,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病人安全,导致严重后果.为此应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护理,以减少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蒋英;王建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及实体瘤41例

    目的:研究改良CVP联合rhG-CSF方案对血液肿瘤和实体瘤41例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APBSCT 41例(血液肿瘤32例,实体瘤9例),平均年龄39.6岁(18岁~67岁).WBC升至4.0×109/L左右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MNC和CD34+细胞数;预处理结束48h~72h回输MNC.结果:动员期间患者WBC均降至1.0×109/L以下,PLT 40×109以下.34例1次采集成功,7例(双次移植5例)作第2次采集.采集MNC数 0.9×108/kg~8.3×108/kg(2.8±2.0 ×108/kg),CD34+细胞1.1×106/kg~9.4×106/kg(3.2±2.6×106/kg).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WBC恢复到1.0×109/L时间为+8~+16d(平均+11.3d);38例PLT恢复到50×109/L时间为+13~+22d(平均+16.8d),3例PLT恢复延迟,长+35d.随访15~65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或好转13例(31.7%),总有效率78.0%,无效9例(22.0%),无1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其中5例带瘤生存,17例死亡).结论: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行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郝淼旺;梁英民;刘利;尹郸丹;刘强;陈任安;何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治疗表柔比星化疗引起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波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治疗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波姆光沿静脉照射30分钟,再将新的新鲜芦荟洗净晾干,取中间的芦荟胶直接外敷于患处,外包一层保鲜膜,每2小时~3小时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50%硫酸镁温敷治疗.结果: 治疗组效率100%, 对照组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对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有良好效果,且方法简便,经济实惠.

    作者:唐进华;刘俊;田晶;谷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管抑素基因转染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对体外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株增殖及血管抑素表达和裸鼠致瘤体积的影响,初步探讨血管抑素基因转染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性.方法:应用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GBC-SD胆囊癌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制作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分析血管抑素的表达情况;裸鼠种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的体积和质量.结果: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的GBC-SD胆囊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血管抑素的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转染的肿瘤细胞在裸鼠种植瘤明显小于阴性组和空白组.结论: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可能具有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及生长的作用.

    作者:胡海田;余海波;孙中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目的:通过在体外分别对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C)和组蛋白脱乙酰化(histone seacetylase,HDAC)抑制剂苯丁酸钠(sodium phenylbutyrate,SPB)单独及联合用药于人大肠癌细胞LoVo和人肝癌细胞Hep3B的抗肿瘤作用的观察,探讨DNMT抑制剂和HDAC抑制剂联合用药的可能性.方法:使用MTT法测定5-aza-C 和SPB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的抗癌活性,用抑制浓度的分数之和(a sum of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SFIC)值及等效剂量分析方法(Isobologram)评价5-aza-C 和SPB联合用药的作用性质.结果:5-aza-C和SPB联用时,LoVo细胞及Hep3B细胞得到的SFIC值均小于1.0,等效剂量分析图的形状呈现凹型,都表明了5-aza-C和SPB联用时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结论:DNMT抑制剂5aza-C和HDAC抑制剂SPB联合应用于抗肿瘤临床是很有前景的.

    作者:彭恩兰;陈卫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Ang-2、CD105和CD34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CD105和CD34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及CD105和CD34标记的MVD,并分析它们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Ang-2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2%,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胶质瘤组织中,CD105、CD34标记的MVD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Ang-2表达的阳性标记指数及CD105标记的MVD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1),CD34标记的MVD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无明显相(P>0.05).Ang-2与CD105、Ang-2与CD34均呈协同表达,CD105在胶质瘤中表达的特异性较CD34高.结论:Ang-2、CD105和CD34表达在促进胶质瘤的恶性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CD105较CD34更能准确反映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状态.

    作者:王艳芬;丁永玲;李家驭;周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