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进展性前列腺癌中Fas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许学文;宋彦;由凯;宋永胜

关键词:前列腺癌, Fas, survivin, 凋亡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Survivin在进展性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指导进展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Fas、Sur-vivin在59例前列腺癌及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9例前列腺癌标本中,Fas、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5.8%(27/59)、44.1%(26/59);35例BPH标本中,Fas、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24/35)、22.9%(8/35),前列腺癌与BPH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前列腺癌中Sur-vivin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前列腺癌中Fas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5).结论:Fas和Survivin在进展性前列腺癌中发生异常表达;联合检测Fas和Survivin蛋白,有助于对进展性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力作出正确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肝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特点.方法:cT动态灌注扫描技术,对32例肝癌病灶及非病灶肝叶的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肝动脉分数(HAF)和时间-密度曲线进行检测,以评价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规律性.结果:非癌肝组织BF、BV、MTT、PS、HAF及IRF To的平均值分别为(104.90±40.83)ml·min-1·1OOg-1、(17.20±8.18)ml/100g、(12.37±4.56)s、(31.48±18.14)ml·min-1·100g-1、(0.19±0.11)及(4.32±2.65)s;原发性肝癌BF、BV、MTT、PS、HAF及IRF To的平均值分别为(213.60±149.02)ml·min-1·100g-1、(20.82±16.22)ml/100g、(8.21±2.63)s、(41.71±15.26)ml·min-1·100g-1、(0.69±0.18)及(2.15±1.46)s;与非癌爿十组织比较,原发性肝癌的肝血流量、肝血容量、渗透表面积通透性和肝动脉分数显著增高,平均通过时间及对比剂到达时间显著降低.肝癌与非癌性肝组织的TDC形态不同.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与非癌性肝组织在MSCT血流灌注参数BF、MTT、PS、HAF及IRF To存在着显著差异,MSCT灌注参数可反映原发性肝癌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作者:刘剑仑;苏丹柯;王彩红;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TEN、PI3K和mTOR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PTEN、PI3K和mTOR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PI3K和mTOR在60例鼻咽癌组织与23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60例NPC中,PI3K表达的阳性率为86.7%(52/60),mTOR为93.3%(56/60),明显高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60.9%(14/23),69.6%(16/23)(P<0.05);60例NPC中,PTEN的表达率为41.7%(25/60),明显低于鼻咽部慢性炎症组65.2%(15/23)(P<0.01);60例NPC中,FIEN的表达与mTOR、PI3K的表达强度呈负(P<0.05),mTOR与PI3K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相关(P<0.05).结论: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与PTEN的抑制,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英杰;刘健;陶雅君;贾心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肾原发性脂肪肉瘤4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于肾脏的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组织发生及预后.方法:4例均行B超、CT或MRI检查,进行病肾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失访,另1例术后未进行任何治疗.对4例肾脂肪肉瘤进行常规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未进行任何辅助治疗的患者于手术4个月复发.4例显微镜下表现、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脂肪源性肿瘤的特点.结论:肾原发性脂肪肉瘤少见,临床诊断较困难,依靠肾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配以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确诊.复习文献,该肿瘤恶性度高,且位置深,一般发现已属晚期,故预后甚差.化疗、放疗效果均不理想,手术切除病肾是唯一可行方法,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崔军;祝兴旺;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葫芦素B在体内外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体内外观察葫芦素B(cucurbitacin B)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浓度分别为0.001、0.01、0.1、1、10以及100μmoL/L的葫芦素B处理MCF-7细胞,24、48和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O.1和10μmol/L的葫芦素B处理MCF-7细胞24h,之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并用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葫芦素B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葫芦素B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随着葫芦素B浓度增高,处于S期和G2/M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同时伴随G0/G1期细胞的减少以及细胞凋亡率的逐渐升高.统计学分析提示,各实验组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

    作者:张美侠;张洪亮;孙春艳;刘亭彦;杨晓临;李岭;邓意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神经母细胞瘤原代培养及细胞类型意义的研究

    目的:应用骨髓转移标本及原发肿瘤建立神经母细胞瘤原代培养细胞并鉴别N、S和I型细胞,根据细胞集落形成及特征经过提示不同种类细胞与神经母细胞瘤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原代培养技术对8例骨髓转移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骨髓液及4例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切除肿瘤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观察培养细胞形态学特点,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以区分N、S和I型细胞,并应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不同类型细胞所致集落形成情况,结合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来评价N、S和I型细胞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不同作用及对预后的指示作用.结果:N型细胞呈现聚集生长、核浆比例增大,轴突生长;S型细胞呈单层生长、胞体大而扁平,无轴突突起;I型细胞兼有以上两种细胞特点.I型细胞形成集落的数鼍高于N型细胞,而s型细胞并未形成集落.临床预后中N型及I型临床进展快,预后差,3年生存率为1/5及0(0/4);而s型临床有自发消退逆转迹象,预后良好,3年生存率为3/3.结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类型包括N、S及I型,I型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点,可同时表达N及S型细胞的特异标志物且具有较强形成集落的能力,临床提示预后极差.N型细胞形成集落能力较I型细胞弱,且临床预后不良,而S型细胞无集落形成,临床预后良好.

    作者:王弘;杨威;郝良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球结膜睑结膜B细胞淋巴瘤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双眼结膜炎反复1年,双眼睑球结膜部分增厚,肉芽肿,双泪液试验I<5ml/min.病理检查:右眼球结膜:灰白小组织一块,5mm×3mm×2 mm;左下眼睑结膜:灰白小组织一块,4mm×3mm×2 mm.镜下:无正常淋巴结结构,为大片的单一性的小圆淋巴细胞弥漫浸润,但未侵及残存的黏膜组织.低倍镜下这些成片的小淋巴细胞排列致密,染色深.瘤细胞小,核圆形或稍不规则.染色质凝聚成小块状,核仁不明显,胞浆稀少,几乎无核分裂.并可见少量浆细胞.免疫表型:LCA、CD20、CD79α大部分细胞阳性,CD45RO、CD3部分细胞阳性.

    作者:付欣;杨守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肿瘤干细胞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是一群未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多系分化潜能的细胞.现有的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转移、致瘤性受到Wnt、Notch、Hedgehog、CXCR4-SDF-1轴、PTEN等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而肿瘤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构成肿瘤的上皮部分与间质部分,它们之间可能也存在着相互调控.深入研究肿瘤干细胞的调控机制,对于开发以肿瘤干细胞为靶点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终根除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叔陈;张凤春;张雁云;徐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进展性前列腺癌中Fas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Survivin在进展性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指导进展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Fas、Sur-vivin在59例前列腺癌及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9例前列腺癌标本中,Fas、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5.8%(27/59)、44.1%(26/59);35例BPH标本中,Fas、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8.6%(24/35)、22.9%(8/35),前列腺癌与BPH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前列腺癌中Sur-vivin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前列腺癌中Fas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5).结论:Fas和Survivin在进展性前列腺癌中发生异常表达;联合检测Fas和Survivin蛋白,有助于对进展性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力作出正确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许学文;宋彦;由凯;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颈部副甲状腺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异位甲状腺中副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的总结1例副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分析副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特点.结果:B超、CT可以对甲状腺的占位病变提供较可靠的依据,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肿瘤的组织学来源可供依据,131I同位素检查可以对肿瘤的吸碘功能提供参考,术中的探查、冰冻及石蜡切片病理榆查明确诊断.结论:影像学及细胞学检查为副甲状腺腺瘤提供帮助,131I同位素检查可以对肿瘤的吸碘功能提供参考,术中探查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立;黄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肺癌转移中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转移的多个环节,作为重要微环境成分的成纤维细胞影响肿瘤的生长速度、浸润程度和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本文就其对肺癌转移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赵斌斌;朱运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Survivin及p1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相关性

    Survivin是迄今发现的作用强的凋亡抑制因子,p16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抑制因子.Survivin和p16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思.本文综述survivin及p1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与相关性.

    作者:甄生华;杨志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抗肿瘤中成药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临床观察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口服小金丸,30天为一疗程.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观察,在消除症状、缩小肿块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瘤样增生病有明显疗效.

    作者:海志刚;何岩莉;海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细胞骨架蛋白Ezrin的生物学特性

    埃兹蛋白(Ezrin)是连接细胞膜和细胞骨架之间的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由于Ezrin细胞中的特殊位置,不仅在细胞的运动、黏附和信号转导等正常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其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谢丽;杨俊玲;张培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术后大分割剂量放疗治疗瘢痕疙瘩88例临床分析

    目的:88例瘢痕疙瘩术后患者给予大分割剂量放射治疗,观察局部疗效和皮肤反应,探讨大分割剂量放射治疗预防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88例瘢痕疙瘩患者均给予深部X线机治疗,条件为60KV-180KV,分割方式为第一周8Gy,第2周8Gy,第3周6Gy,1次/周,共3周,总量22Gy.随访1年以上,观察其局部疗效和皮肤放射反应.结果:88例患者中30例(34.09%)治愈,54例(61.36%)显效,总有效率为95.45%,4.55%的患者复发,患者放疗区域皮肤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分割剂量放疗瘢痕疙瘩不失为一种有效方便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炯辉;刘秀荣;吴丽鹏;周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肺癌合并垂体转移瘤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57岁.因头痛、左眼睑下垂一周于2007年11月13日入院,病人1个月前在我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右肺腺癌,并行化疗和放疗,一周前出现头痛、左眼睑下垂,行头颅MRI扫描,矢状位显示垂体异常不规则增大,呈哑铃形肿块,高为2.1cm,信号欠均匀,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正常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后床突骨质破坏(图1),冠状位显示垂体柄增粗、并明显右偏,累及左侧海绵窦(图2).

    作者:于凤凯;胥立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Ley抗原与其在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细胞表面存在糖链是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糖类和蛋白质或脂类共价结合形成糖复合物.研究发现,细胞恶变过程中表面膜的糖链发生明显变化,肿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其糖链结构亦发生类似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差别已成为新一代肿瘤标志.

    作者:刁斌;林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来随着基础免疫研究的深入,肿瘤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肿瘤疫苗的研发在继续不断的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就几类重要肿瘤瘤苗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杜娟;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α1抗胰蛋白酶(α1-AT)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人α1抗胰蛋白酶基因的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以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的m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得到人α1-AT基因的cDNA,克隆至载体pUC19中,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人α1-AT基因的cDNA和重组质粒pUC19-AT,DNA序列分析证实获得的α1-AT基因cDNA,其序列和文献报道一致.结论:采用基因克隆的方法得到人α1-AT基因cDNA,为进一步进行其结构和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尹小青;黄立军;李斌;王占明;黄志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体外射频透热配合放射治疗对癌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透热治疗配合常规放疗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恶性心包积液,男性35例,女性47例;年龄38-72岁,中位年龄64.5岁.所有原发肿瘤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肺癌38例、乳腺癌35例、恶性淋巴瘤7例、胸腺恶性肿瘤2例.34例进行了高频透热治疗配合常规放疗,采用电容式HG-2000型体外高频热疗机,频率13.56MHz,大输出功率600W,加热靶区温度42℃-43℃,治疗时间30-50min,每周2-3次,治疗8-12次,中位次数10次.放疗在热疗后20-120分钟进行,每天2Gy、每周5次,总剂量30-46Gy,中位剂量42Gy.单独放疗48例,采用常规照射方式进行,每天2Gy、每周5次,总剂量34-56Gy,中位剂量46Gy.所有病例在治疗后观察2-4个月,并定期随访.结果:治疗效果:体外高频透热治疗配合体外放疗组:CR 6例,PR19例,NC9例,有效率73.53%(25/34).单独放疗组:CR 3例,PR 20例,NC 25例,有效率47.92%(23/48),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高频透热治疗配合放疗组,改善率79.41%(27/34).单独放疗组,改善率54.16%(26/48),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个月及5个月.结论:恶性心包积液用射频透热治疗配合放射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跃;张国桥;王永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皮肤防护剂防护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护理观察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放射治疗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红斑、干性脱皮、湿性脱皮、皮肤溃疡等,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痛苦,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游永月;林梅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