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新进展

赵春霞;曹玉文;付欣鸽;李锋

关键词:Notch信号通路, 乳腺癌
摘要: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进化上十分保守的信号转导途径,广泛存在于生物进化过程中,相邻细胞间通过Notch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转导细胞信号,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影响器官形成和形态的发生.近年大量研究表明Notch信号分子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该基因表达异常的内在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就Notch基因表达及其表达机制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进行综述.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30mg/m2 静脉滴注第1、8、15天,顺铂20mg/m2 静脉滴注第1-5天,5-FU 500mg/m2 静脉滴注第1-5天,每28天重复.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周期评价毒性.结果:4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21例,总有效率(CR+PR)为51.06%.所有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49天,中位生存时间274天.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出现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13例(27.7%),Ⅲ度血小板减少3例(6.4%),Ⅲ度贫血5例(10.6%),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毒性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陆向东;张汀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脾边缘区淋巴瘤诊治和预后研究进展

    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发病率低,占非霍奇金淋巴瘤1%,临床表现呈惰性过程.本文就脾边缘区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征;雷宝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晚期肝癌术前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前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否能够降低术后复发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100例术前辅以介入治疗(介入组),另外100例作为同期对照组(未介入组),比较两组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介入组和未介入组1、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介入组1、2年生存率(83%、62%)亦高于未介入组(47%、33%),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肝、肾毒性或影响手术的不良反应.结论: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术前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

    作者:杨光;杨奕;何东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mir-27a、mir-200c及mir-145对肾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microRNA的表达在两种人肾癌细胞侵袭能力中的差异,为研究肾癌转移机制提供线索.方法: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两种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786-0、Caki-1侵袭能力差异.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方法检测两种细胞中mir-27a、mir-200c、mir-145表达水平.建立786-0及Caki-1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裸鼠786-0及Caki-1细胞移植瘤中mir-27a、mir-200c、mir-145可能调控的相应下游细胞黏附分子CD44、E-cadherin、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786-0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的微孔膜的细胞数(196.8±4.9)明显高于Caki-1细胞(166.8±7.1).786-0细胞中mir-27a、mir-200c、mir-145表达较Caki-1细胞明显升高.观察8周,786-0及Caki-1细胞在5×106/只的细胞数量下成瘤率为100%.CD44在裸鼠786-0细胞移植瘤中表达明显高于裸鼠Caki-1细胞移植瘤,β-catenin、E-cadherin在两种细胞裸鼠移植瘤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mir-27a可能通过影响下游细胞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影响肾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而mir-200c和mir-145影响肾癌侵袭能力的途径尚有待研究.

    作者:廖凯;洪艳;尹冰德;金振宇;刘勇超;周立斌;凡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原发性肺浆细胞瘤(附1例报告)

    目的:了解原发性肺浆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通过对1例左下肺外周孤立型病灶患者的完整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有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表现、诊治方法及相关预后进行论述.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胸闷,其症状和严重程度与病变所在部位密切相关;病理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浸润的浆细胞聚集,免疫组化提示浆细胞的增生为单克隆性.结论:原发性肺浆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肺部肿瘤,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可确诊.

    作者:李昆霖;康军;廖邦宏;刘祎;崔社怀;梁先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micro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21-25nt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调控RNA,通过与靶细胞mRNA的3'UTR完全互补导致mRNA降解,或不完全互补结合阻断mRNA翻译,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和凋亡.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若干miRNA直接或间接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miRNA表达谱与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毕德利;王亚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CDKN2A基因以及EB病毒A73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相关性研究

    鼻咽癌相关CDKN2A基因(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和EB病毒A73基因是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与鼻咽癌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CDKN2A基因是新发现与鼻咽癌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属于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基因家族,具有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BamH Ⅰ A区右向转录物家族(BamHⅠ A rightward transcripts,BARTs)是EB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为广泛的基因家族之一,A73基因是该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BARTs基因可能参与EB病毒的转化功能或潜伏复制过程,其基因变异与肿瘤的侵袭有关.

    作者:韩明睿;蒋永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DP与GP方案治疗国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meta分析

    目的:比较DP与GP方案治疗国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1年4月30日;同时辅助其它检索,纳入DP与GP方案治疗国人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s(685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DP方案与GP方案治疗有效率(OR=1.00,95% CI:0.74-1.35,P=0.99)、1年生存率(OR=1.00,95% CI:0.74-1.37,P=0.99)和III-IV度白细胞减少率(OR=1.44,95% CI:1.00-2.08,P=0.05)无明显差异,但DP方案III-IV度血小板减少率(OR=0.21,95%CI:0.13-0.35,P<0.00001 )明显低于GP 方案.结论:对于国人晚期NSCLC患者,DP方案与GP方案疗效和1年生存率相当,GP方案III-IV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DP方案,化疗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变化.

    作者:杨波;高建飞;饶智国;谢丛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Survivin与结直肠癌的研究现状

    目的: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基因,是凋亡抑制基因家族中分子量小而抗凋亡作用强的成员.其表达具有特异性,即在几乎所有恶性肿瘤组织都存在高表达,而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Survivin具有抑制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分化以及增强血管发生的多重作用,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并与其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Survivin已成为具有潜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在大肠癌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施朕善;康马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18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 对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抗肿瘤机制.方法:采用荷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不同剂量(5μg/100μl、50μg/100μl) 的IL-18 进行腹腔内注射,对照组为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观察瘤细胞生长能力和裸鼠生存期,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18高剂量组和IL-18常规剂量组明显抑制了皮下移植瘤生长(P<0.05).IL-18常规剂量组生存期(63±8天)明显延长(P<0.05),IL-18高剂量组(44±5天)与空白对照组(42±6天)生存期无明显差异( P>0.05).IL-18常规剂量治疗组和IL-18高剂量治疗组肿瘤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及炎细胞浸润,可见肿瘤细胞点、片状坏死;IL-18高剂量组和IL-18常规剂量组的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IL-18 在裸鼠体内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刺激淋巴细胞、NK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炎细胞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黄虎;王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 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63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诊断总符合率为90.48% (57/63),kappa=0.883(P<0.05)FNAC 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性质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95%、95.45%和90.48%.结论:FNAC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较高,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总体诊断符合率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确诊手段.

    作者:吴骥;管小青;顾书成;刘从兵;侍孝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100例中晚期乳腺癌化疗中两种止吐方案的药物经济学探讨

    目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对中晚期乳腺癌化疗中两种止吐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100例所用化疗方案剂量以及辅助用药完全相同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按昂丹司琼+地塞米松、格拉司琼+地塞米松两种止吐方案分成两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2种方案止吐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案的C/E分别为8.03和5.36,(P<0.01).结论:两种方案中,格拉司琼+地塞米松治疗方案的效果较好.

    作者:李英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乳腔镜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亚甲蓝示踪对40例Ⅰ、Ⅱ期乳腺癌行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ESLNB),然后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EALND),对获得的全部淋巴结行病理检查HE染色,确定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假阴性率等.结果:40例乳腺癌患者SLN检出率为97.44%(39/40),准确率为94.87%(37/39),灵敏度为94.74%(18/19),假阴性率5.26%(1/19);每例平均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出数目1-6枚,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检出数目10-29枚.结论:应用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准确可行,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可对早期乳腺癌进行准确腋窝淋巴结分期.

    作者:赵立志;孙民昌;燕归如;阚炳华;申武峰;王志伟;何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39例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的荟萃分析

    目的:总结迄今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及我院2000年至2010年诊治的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cotyledonoid dissecting leiomyoma of the uteru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以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子宫绒毛叶状平滑肌瘤、cotyledonoid dissecting leiomyoma of the uterus、cotyledonoid leiomyoma of the uterus、sternberg tumor、grape-like leiomyoma为检索词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并结合我院诊治的3例病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为23-73岁,平均年龄43.55岁.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体标本宫壁外部分呈胎盘小叶样,宫壁内部分呈分割性改变,镜下细胞无异型.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随访1个月至41年不等,无复发病例.结论: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虽外观酷似恶性肿瘤,实为特殊类型的良性子宫平滑肌瘤,结合病理特别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可避免过度治疗.

    作者:张晶;李全荣;武艳霞;林蓓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乳腺癌相关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随着乳腺癌发病率及检出率的增高,其预后更为众人所关注.除传统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如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外,其它一些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中,本文就目前已经确立的乳腺癌预后指标如ER、PR、HER-2 p53、Ki67等及一部分未来可能有实用价值的预后因子如nm23、MCM7、CD44、端粒酶等作一综述.

    作者:陈亚民;宋蔚青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生化特点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0例长期生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生化特点,比较是否合并骨折患者的生化检测指标、生活质量、预后和生存状态.结果: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骨折患者的ECOG评分均为3-4分,不合并骨折的患者ECOG评分为0-1分,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髓原始浆细胞比例、β-2微球蛋白、白蛋白、肾功能、骨折、贫血、年龄、性别、诱导治疗效果等多因素分析,骨折不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常见血液生化指标,不能反映和预测骨髓瘤骨病骨折发生;预防骨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周芳;程传耀;杨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奈达铂腔内灌注联合热疗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奈达铂胸腔灌注联合热疗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方法:确诊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胸水后,A组(26例)给予胸腔灌注奈达铂化疗,随后进行患侧胸腔深部热疗;B组(24例)只给予胸腔灌注奈达铂化疗.结果:A组控制胸水的有效率为88.4%,B组为62.5%(P<0.05);A组与B组的生活质量好转率分别为84.6%和50.0%(P<0.05).结论:采用热疗联合奈达铂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周焱;周云;石慧;张卫;夏秋燕;朱莹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与单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49例DLBCL患者分别接受6疗程CHOP方案或CHOP加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每3周1疗程,共6个疗程.结果:R-CHOP组的CR率高于CHOP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6% VS 65.4%,P=0.173).中位随访时间为35月(4-66月),R-CHOP 组及CHOP组的3年OS分别为 75.0%±19.6%,54.9%±20.4%,P= 0.043;而3年EFS分别为69.7%±20.9%,45.8%±20.6%,P=0.029.R-CHOP组的3年OS及EFS 优于CH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与单用CHOP方案相比,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明显提高DLBCL患者的EFS及OS,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杨绍灵;苏鹏;施玲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PTBD及PTIBS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影像监视下行PTBD或PTIBS,术后10天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外引流者123例,行内外引流者34例,行胆道支架置入者15例.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TBD和PTIBS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作者:余国政;邱发凯;李超伟;张文娟;徐鲜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体会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腮腺浅叶肿瘤手术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选择16例位于腮腺浅叶且肿瘤直径小于3cm病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区段切除术治疗.其中传统切口手术10例,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微创手术6例,将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对比两组无差别,出血量微创组小于传统组,术后引流量微创组小于传统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面神经损伤及腮腺瘘等并发症,小切口手术术后伤口较为美观,患者满意度100%.结论:对于位于腮腺浅叶,直径小于3厘米的良性肿瘤,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有较好美容效果、病人易于接受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术式较传统开放式手术,在美容、微创、疗效三方面相得益彰,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秦龙;冯海波;赵华;宋卫琪;高晓妮;李继峰;徐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