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涛;古伟光;胡建新
目的:通过对1例晚期前列腺癌上斜坡及蝶窦转移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晚期前列腺癌上斜坡及蝶窦转移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头颅核磁增强扫描下所示上斜坡及蝶窦部位的病灶系前列腺癌骨转移,术后病理支持该诊断.结论:前列腺癌具有嗜骨性的特点,晚期前列腺癌易发生中轴骨的转移,尤以骨盆和脊柱多见,前列腺癌首发、单发转移至上斜坡及蝶窦,而其余诸骨均未发生转移的病例少见.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新发可疑病灶,确定病灶系原发还是转移对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对于可切除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病理的一定要先通过病理予以明确.
作者:王玉婷;赵化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齐留通对肝癌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模型组(n=8)及齐留通组(n=8).HE染色观察肝癌病理图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LOX蛋白,M2型丙酮酸激酶(M2-PK)与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5-LOX的表达,TUNEL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结果:二乙基亚硝胺(DEN)可以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形成.模型组大鼠肝脏可见中等强度5-LOX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而齐留通组5-LOX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2-PK 在对照组阴性表达,模型组大鼠中等强度表达(P<0.01),齐留通组弱表达,较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CK19在对照组大鼠中阴性表达,模型组大鼠较强表达(P<0.01),齐留通组中等表达,较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可检测出5-脂氧合酶mRNA的表达,但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齐留通组的表达介于二者之间,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法检测对照组几乎未见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肝脏仅见少数肝癌细胞阳性表达(30%-50%),而齐留通治疗组大鼠肝脏见大量肝癌细胞阳性表达(70%-80%),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N诱发的大鼠原发性肝癌存在5-脂氧合酶表达,5-脂氧合酶抑制剂可防治DEN诱发的大鼠原发性肝癌的形成,其机制与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邓君健;徐细明;郭红庭;向淼;吴耀贵;戈伟;张一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膀胱肿瘤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状态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35例膀胱肿瘤尿液脱落细胞应用多重荧光PCR检测尿路的微卫星状态.结果:35例尿液样本:膀胱肿瘤组15例,有6例MSI-H,8例MSI-L,1例MSS,诊断阳性敏感度达93.33%;膀胱癌术后复查组6例,血尿及尿路上皮轻度异型组7例,正常体检组7例中,在血尿及轻度异型组发现1例MSI-L,其余均为MSS,阴性特异率达95%.结论: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检测可作为膀胱肿瘤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非侵袭性检测方法.
作者:吴晓斌;赖仁胜;郑燕影;孙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探索维甲酸诱导甲状腺滤泡状癌凋亡的蛋白差异表达,为肿瘤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无菌的含10%胎牛血清1640培养基培养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株FIE-133,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维甲酸刺激24小时共同培养,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全蛋白,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质,采用PDQuest2-DE软件分析两组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进行鉴定.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显示:实验组(维甲酸刺激组)与对照组的蛋白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质谱初步鉴定了5种主要蛋白.结论: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可以有效分离和分析维甲酸诱导甲状腺滤泡状癌FIE-133细胞凋亡的蛋白差异表达,为探索维甲酸治疗甲状腺滤泡状癌提供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作者:薛晓婕;刘佳佳;汪宏良;翟中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近5年来86例复发、转移乳腺癌切除转移病灶、转移灶旁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生长抑素受体测定,将上述三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同时与该86例患者第一次术后的生长抑素受体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复发转移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率分别为25.58%-51.16%、2.33%-4.65%和0%;86例复发转移的癌组织与首次发病时的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率分别为38.37%和70.93%;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后癌组织中的生长抑素受体表达率明显低于首次发病时的表达率,此类患者病期晚、预后差,对于这类患者在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前应力争获取癌组织,以便选择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管小青;吴骥;顾书成;侍孝红;江小玲;陈焰;吴建强;吴际生;郑向欣;袁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成同期放化疗(治疗组)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在放疗的同时给予多西紫杉醇20-30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6周,在放疗第一天同时进行.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2Gy/次,5次/每周.照射总剂量54-64Gy,采用X线和CT检查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并且比较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别.结果:同期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56.3 %和37.5%,有效率(CR + PR)分别为 87.5%和56.3%.同期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尤其是放射性食管炎,及Ⅰ、Ⅱ度骨髓抑制较对照组大,但经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较单纯放疗组疗效好,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有效率,不良反应患者能耐受.
作者:罗海涛;古伟光;胡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TC方案(多西紫杉醇75mg/m2,d1+环磷酰胺600mg/m2,d1)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近期不良反应.方法:84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St Gallen复发风险分级为中危,术后给予TC方案辅助化疗,每3周1周期,共4周期,观察近期不良反应.结果:TC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其次为恶心呕吐.无心脏毒性、过敏反应发生.<65岁与≥65岁的患者相比,粒缺性发热的发生率、减量化疗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5岁的患者可以耐受标准剂量的TC方案辅助化疗,而≥65岁的患者则需预防性应用G-CSF或化疗减量.
作者:宋玲琴;何建军;王西京;张淑群;梁亮;张寅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术中动脉灌注化疗(intraoperation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IAIC)联合腹腔灌注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06年3 月-2007年9月就诊于我科的91例年龄≤75岁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术中经瘤体的主要供血动脉及腹腔共给予5-氟尿嘧啶1000mg及丝裂霉素10m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后单纯行常规手术切除,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FAP方案(5-氟尿嘧啶600mg/m 2d1 、丝裂霉素30mg/m2 d1 、顺铂20mg/m2 d1-5)化疗,总疗程4-6次.结果:实验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6%、76.09%、58.70%.3年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分别为26.09%、15.22%、21.74%.对照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60.47%、32.56%.3年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脏转移率分别为46.51%、25.58%、18.60%.中位生存时间实验组为36个月,而对照组为27个月.两组间3年腹腔转移率差异较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动脉灌注联合腹腔灌注5-氟尿嘧啶及丝裂霉素,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同时降低局部复发率.并对腹腔转移率的降低可能有意义.
作者:程飞;王天宝;杜宁;孙向飞;任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评价PET-CT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中靶区勾画的价值及放疗后评价疗效的意义.方法:对1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PET-CT检查并定位,分别勾画出大体肿瘤体积CT-GTV 和PET-CT-GTV,并分别制定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GTV 进行比较.放疗后3个月行PET-CT复查.结果:13例患者的PET-CT-GTV 和CT-GTV均不同,其中5例患者PET-CT-GTV较CT-GTV 平均减少10.9 cm3(25.7%).CT-GTV平均42.4 cm3,PET-CT-GTV平均为31.5cm3 ( P=0.0045);8例患者的PET-CT-GTV较CT-GTV增加45.3%(27.4 cm3),CT-GTV平均为60.4 cm3,PET-CT-GTV平均为87.8 cm3( P=0.0000).治疗后3个月PET-CT复查示:7例胰腺病灶较前明显缩小,局部FDG代谢明显减低或消失.其余6例病灶略缩小,FDG不同程度减低.治疗后的SUVmax变化范围为1.6-6.0,SUVmean变化范围为1.4-2.2.结论:采用PET-CT融合图像能够更好地提高靶区确定的精度及不确定性,大限度减少不同勾画者之间的差异性.治疗前后局部病灶代谢活性的不同程度改变,对评价放疗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吕晓彦;汪延明;田军;赵修义;贡海;袁光辉;赵惠;屈伟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56例原发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局部广泛切除及根治切除术,对侵犯骨组织的软组织肉瘤则按微波原位灭活保肢手术处理.切除肿瘤后,行血管修复重建、带血管蒂游离皮瓣转移、局部皮瓣转移、肌腱移位、肌皮瓣移位.结果:发病年龄为20-70岁,占62.11%(159/256),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占65.23%(167/256).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为63.28%.结论:诊断采用 CT、MRI 为主的影像学,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放疗和化疗.
作者:张明华;范清宇;马保安;周勇;井文森;龙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胸腺非典型性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胸腺非典型性类癌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10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Ki-67,CD3,CD20,CD5,TdT,NSE,CgA,Syn.结果:2例胸腺非典型性类癌均为男性,纵膈肿瘤,由小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CKp、EMA、NSE、CgA、Syn阳性,CD3、CD5、CD20、TdT阴性,Ki-67核阳性细胞指数>20%,肿瘤有显著坏死.结论:非典型性类癌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诊断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哈英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Survivin蛋白在人胃腺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株人胃腺癌细胞系,80例人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6株人胃腺癌细胞系均有表达,胃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60%,癌旁正常胃组织均无Survivin的表达;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和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的变化与胃腺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一个有希望的肿瘤治疗靶点.
作者:王莉;王如文;蒋耀光;尹芳;秦叔逵;龚泰乾;赵云平;谭群友;郭伟;范小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中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具有高度的致瘤性和耐药性.同正常干细胞一样,肿瘤干细胞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使肿瘤在体内不断扩大或形成新的肿瘤,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和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
作者:宋菁华;李斌;王克芳;王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 是良性疾病而类似恶性病理变化.其病因复杂,诊断亦较困难,且治疗后复发率高,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及预防复发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肿瘤标志物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研究,许多肿瘤标志物在异位内膜以及周围环境存在高表达.本文就近年来肿瘤标志物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琼芬;生秀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VE-cadherin(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属于Ⅱ型钙粘蛋白.VE与其他的钙粘蛋白有同质性,仅胞质内的尾部区域不同.国内外研究对VE在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和调控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及多种影响VE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简单作一综述.
作者:朱萍;韩正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和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替加氟方案治疗(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既往在我院住院并采用顺铂联合表阿霉素和氟尿嘧啶(即经典ECF方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3.3%(38/60)和40.0%(24/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17);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7个月和11.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1个月和9.1个月,二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855,P=0.003 );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6.009,P=0.023),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和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ECF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刘佳丽;许崇安;李琳;冯丹;邢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卵巢癌HO8910细胞,不同浓度的甲基乙二醛分别处理HO8910细胞不同时间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MGO对其生长和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分别以不同的MGO处理HO8910细胞24h,用Anexxin V/PI双染试剂盒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检测发现MGO可抑制细胞生长及增殖,在一定时间和浓度范围内,其抑制率具有浓度 依赖性(P<0.01)及时间依赖性(P<0.05);当处理时间大于24h时,其抑制率在浓度为1.5mmol/L时高,浓度超过1.5mmol/L后抑制率减弱;经MGO处理过的细胞在Hoechst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随浓度增高而升高(P<0.001).结论:甲基乙二醛可显著抑制HO891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制剂可能成为卵巢癌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文霞;余进进;郁春晴;任峰;王永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测芹菜素对大肠癌细胞株SW480体外侵袭、粘附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人工重组基底膜技术观察药物对细胞侵袭、运动和粘附的影响.结果:芹菜素处理后SW480细胞的侵袭、运动及粘附能力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芹菜素多个层面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运动和粘附.
作者:孟勇;李华;马清涌;林增海;吴华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myc和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肺癌和正常肺组织或肺大疱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0例原发性肺癌(鳞癌24例,腺癌19例,腺鳞癌4例,小细胞肺癌3例)和16例正常肺组织及肺大疱组织中C-myc及PCNA的表达.结果:50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C-myc、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3/50)、74%(37/50),正常组织中两种抗体均无阳性表达,肺癌组织中C-myc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组织,C-myc在3例小 细胞肺 癌中无表达.结论:C-myc与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C-myc和PCNA表达增加在肺癌早期即可发生,与肺癌分期无相关性,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有帮助.
作者:赖习华;王茂生;陈小萍;易桓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ZETA相关蛋白(ZAP-70)、CD38在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病人骨髓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B-CLL病人及12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ZAP-70、CD38的表达水平.结果:在70例B-CLL病人中,15例ZAP-70阳性表达,40例CD38阳性表达;对照组ZAP-70、CD38均阴性表达.结论:ZAP-70、CD38在B-CLL中表达与预后相关,阳性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夏乐敏;王运律;翁香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