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滇;王亚非;吴新华
周细胞是一种多能细胞,可以向骨、软骨等组织分化;具有收缩能力,从而调节微环境的灌流量和通透性;还能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周细胞的功能失调和许多微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扩散相关.一直以来,对周细胞的存在以及功能有所忽略,近才对其有一定的认识.本文就周细胞的定位、结构、标记物、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在肿瘤中所起的作用做一简单的介绍.
作者:翟丽丽;杨迷玲;李争艳;刘杨;王正彩;韩伟;王立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FUBP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35例脑胶质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UBP1 mRNA的表达.设计并合成FUBP1基因特异性的siRNA,转染U251细胞.转染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FUBP1蛋白的表达,双标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FUBP1 mRNA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转染后,U251细胞中的FUB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同时,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FUBP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存在表达异常,其表达降低能够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洪杨;尚超;桑猛;刘云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疗效相关分子生物标记的探索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关键所在.由于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肿瘤细胞在分子水平的显著差异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的难治性,本研究旨在探索肿瘤特殊转移灶即恶性胸/腹水中肿瘤细胞的BRCA1和β- tubulin Ⅲ mRNA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TXT)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收集41例进展期肿瘤的恶性胸水/腹水,分离肿瘤细胞后ATP-TCA方法检测TXT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BRCA1和β- tubulin Ⅲ mRNA表达.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P=0.008)和胃癌组(P=0.032)的恶性胸/腹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BRCA1 mRNA表达与TXT体外药物敏感正相关.β- tubulin Ⅲ mRNA 表达仅在NSCLC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与TXT药物敏感负相关(P= 0.022).联合检测BRCA1和β- tubulin Ⅲ对于TXT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NSCLC和/或胃癌患者的恶性胸/腹腔积液中,BRCA1和β- tubulin Ⅲ表达与TXT敏感性相关且前者可能比后者更有意义.对于伴有恶性积液的进展期NSCLC和/或胃癌患者,恶性积液有可能成为一合适的标本进行分子生物标记的检测.
作者:王立峰;张微;钱晓萍;胡静;禹立霞;邹征云;胡文静;刘宝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疗后生存状况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9月-2007年12月5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率统计,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利用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相关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后的1年生存率为37.9%,2年生存率1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KPS评分、脑转移数目、有无颅外转移、原发病灶控制情况及放疗方法对生存期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脑转移灶数目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KPS评分、脑转移灶数目、原发病灶控制情况、有无颅外转移及放疗方式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因素.KPS≥70分,脑转移灶为单发是肺癌脑转移患者良好的独立预后因素,这些患者的生存期较长,是潜在的治疗获益者.
作者:毕良文;张丽珍;赵维勇;赵滑峰;时前军;秦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和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替加氟方案治疗(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既往在我院住院并采用顺铂联合表阿霉素和氟尿嘧啶(即经典ECF方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3.3%(38/60)和40.0%(24/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17);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7个月和11.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1个月和9.1个月,二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855,P=0.003 );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6.009,P=0.023),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和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ECF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刘佳丽;许崇安;李琳;冯丹;邢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ER、PR及Her-2在乳腺癌原发和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乳腺癌原发及复发转移灶中的ER、PR及HER-2表达.结果:ER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变化率为66.67%(30/45),PR总的变化率为17.78%,cerbB2癌基因蛋白总的变化率13.33%.结论:ER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及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邓智平;朱江;马宁强;宋张骏;汪存涛;王雁;李逢生;韩丕华;王虎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1例晚期前列腺癌上斜坡及蝶窦转移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晚期前列腺癌上斜坡及蝶窦转移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头颅核磁增强扫描下所示上斜坡及蝶窦部位的病灶系前列腺癌骨转移,术后病理支持该诊断.结论:前列腺癌具有嗜骨性的特点,晚期前列腺癌易发生中轴骨的转移,尤以骨盆和脊柱多见,前列腺癌首发、单发转移至上斜坡及蝶窦,而其余诸骨均未发生转移的病例少见.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新发可疑病灶,确定病灶系原发还是转移对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对于可切除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病理的一定要先通过病理予以明确.
作者:王玉婷;赵化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Hep-2喉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d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Hep-2细胞分别暴露于MG132、DDP或者MG132和DDP,24h后流式细胞术(FCW)检测Hep-2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Hep-2细胞中Bcl-2和Bad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G132和DDP联合用药24h后Hep-2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应用MG132、DDP显著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Hep-2细胞中Bcl-2的表达显著减少,而Bad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MG132 联合DDP可能通过降低Bcl-2同时增强Bad的表达而进一步诱导Hep-2细胞的凋亡.可以认为MG132能增强DDP诱导Hep-2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学文;朱逸;钮洪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位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髓腹侧,4例病变位于颈段,5例位于颈胸段交界处,3例位于上段胸椎.T1WI图像上,10例囊肿呈低信号,其中4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为均质低信号,6例略高于脑脊液信号;2例呈与脊髓等信号.T2WI图像上,囊肿均呈高信号,其中5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呈均质高信号,7例呈明显高于脑脊液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结论:肠源性囊肿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薛久华;李涛;张秋丽;Netra Rana;牛晨;张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化疗诱发的难治性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非对照方法,归脾汤加味治疗每天1剂,3天1疗程,每疗程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方药,共2-5疗程.结果:经6-15天治疗,32例白细胞减少患者治愈12例、好转15例、轻微好转1例、稳定1例,有效率84%,起效时间6-15天,平均10.6天好转、12.8天治愈.11例血小板减少患者治愈1例、好转8例、轻微好转1例、稳定1例,有效率82%,起效时间6-15天,平均12.1天好转,1例患者15天治愈.结论:归脾汤加味可以较为满意地治疗化疗诱发的难治性骨髓抑制.
作者:张燕军;崔大江;雷宝霞;苏智祥;吴兴树;狄灵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4v6(sCD44v6)、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和结核抗体(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body,TB- AB)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取48份结核性腹水、39份恶性腹水,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速率法及胶体金标法检测腹水sCD44v6、ADA及TB- AB水平.结果:恶性腹水组sCD44v6水平为(102.2±30.6)ng/ml,明显高于结核性腹水组(43.5±15.3)ng/ml(P< 0.01 );结核性腹水组ADA水平为(55.3±22.4)U/L,明显高 于恶性腹水组(21.6±12.7)U/L(P<0.01).结核患者血清ADA水平为(44.5±17.1)U/L,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ADA水平(25.6±13.8)U/L(P<0.01).以60.5ng/ml为阳性 界值,sCD44v6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7.5%.以45U/L为阳性界值,ADA诊断结核性腹水的敏感度为83.3 %、特异度为87.2%.以腹水/血清ADA比值>1.0为阳性界值,诊断结核性腹水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6%、92.3%.TB-AB诊断结核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4%及87.2%,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5.1%.TB-AB、ADA及 P-ADA/S-ADA 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腹水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8%、94.9%.结论:TB-AB、ADA和sCD44v6对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翠芬;杨静华;董晓瑜;冯莉;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特异性钠泵抑制剂哇巴因在体外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与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技术、TUNEL法及电镜技术分别评价不同浓度哇巴因对A549增殖与死亡的影响.结果:当哇巴因浓度<1.8nmol/L时,可通过干扰细胞周期,显示出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哇巴因浓度≥1.8nmol/L时,肿瘤细胞增殖受抑.哇巴因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高浓度哇巴因(≥100nmol/L)所致的A549细胞死亡以非凋亡性死亡为主.结论:哇巴因在适当浓度具有抗肺肿瘤活性,可能成为潜在的抗肺肿瘤药物.
作者:石志红;袁祖贻;张慧峰;陈明伟;魏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Annexin Ⅱ在人胃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以Tag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36例胃腺癌及其配对癌旁组中Annexin Ⅱ mRNA的表达.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胃腺癌组织中Annexin Ⅱ mRNA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8).胃腺癌组织中Annexin Ⅱ mRNA上调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低分化癌组织表达量较中分化癌组织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否、TNM分期、远处转移与否无关(P均大于0.05).结论:Annexin Ⅱ mRNA在人胃腺癌组织过表达,且其表达量随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加,表明Annexin Ⅱ可能与胃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陈玲;陈卫昌;叶建新;史进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检测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卵巢癌演进和异质化过程中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7例石蜡包埋的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42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进行VEGF蛋白检测.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VEGF的高表达率为73.6%,而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其高表达率为3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的高表达率为86.2%,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高表达率为65.5%,两者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MVD明显高于无转移组肿瘤MVD(P<0.01).结论:VEGF高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其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有密切的关系.VEGF可能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中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谭爱荣;刘杰;王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后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3月本院221例次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大剂量131I治疗后4-7天行131I全身扫描和病灶部位的131I -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探讨断层融合显像的特点和临床价值.结果:断层融合显像能够获得直观的断层融合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发现颈部转移淋巴节部位更准确、直观,更容易区分术后残余甲状腺与转移淋巴结;发现更多的病灶及更准确的判断病变部位;准确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影或污染;定位CT可以发现无摄碘功能的病灶.结论: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后行131I -SPE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131I在体内的分布,从而进行特异性诊断及疗效检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群力;莫逸;石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Notch 3受体特异性沉默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影响.方法:运用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RNA干涉方法特异性地封闭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SupT1中Notch 3基因的表达.结果: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RNA干涉系统能特异而高效封闭肿瘤细胞内源Notch 3基因的表达,Notch 3基因表达的下调能够使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凋亡明显增加.结论:Notch 3基因沉默可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及靶向性治疗探索了一种新策略.
作者:项捷;欧阳永日;崔颖;林芳;任继鸿;龙敏;陈曦;卫军霞;张惠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中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具有高度的致瘤性和耐药性.同正常干细胞一样,肿瘤干细胞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使肿瘤在体内不断扩大或形成新的肿瘤,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和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
作者:宋菁华;李斌;王克芳;王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自2007年3月-2010年10月,对1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Leep刀手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与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各期均给予精心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一次性治愈率达96%.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Leep刀手术的护理工作,可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营明娟;李红梅;金素娟;孙晓茹;戴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累及肾脏的临床特征认识.方法:结合1例疑似肾盂癌合并Castleman病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70岁,因发热4天住院,入院诊断:左肾盂占位.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Castleman病.结论:Castleman病引起肾脏损害较少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如遇此种类似病例尽早行肿大淋巴结活检,以期尽早帮助明确诊断.
作者:李波;宋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临床观察17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modified-DCF方案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modified-DCF方案(多西紫杉醇50mg/m2,静滴1小时 第一天;奥沙利铂(80-85)mg/m2静滴2小时第2天;亚叶酸钙 400mg静滴2小时第2天;5-FU2.4g/m2持续静滴48小时)每两周给药.3周期化疗后观察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和不良反应,观察17例患者的PFS.结果:1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52.9%,均为PR.SD为3例,占17.6%,临床获益率为70.5%.中位PFS为5.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III-IV度消化道反应为3例,占17.6%.Ⅲ-IV度血液学毒性6例(35.3%).III-IV度周围神经毒性为2例(11.8%).结论:m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忠立;陈广琼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