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怀昌;叶舟
目的:提高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水平,寻求鳞状细胞癌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2例病理活检证实阴茎鳞状细胞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除8例拒绝手术治疗外,其余54例均行手术治疗.45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9例行阴茎全切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治疗,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31例,腹股沟淋巴结病理阳性9例,总活检阳性率为29.0%,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阴茎部分切除者3年内复发,再行阴茎全切除并尿道会阴部造口术及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高分化鳞癌43例,中分化鳞癌7例,低分化鳞癌4例;9例术前淋巴结活检有癌转移,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均有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淋巴结清扫发现转移2例.按照Jackson分期:Ⅰ期29例;Ⅱ期13例;Ⅲ期8例;Ⅴ期4例.本组62例患者中44例获定期随访2-7年,随访率70.9%.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75%.非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为50%.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淋巴结清扫根据临床分级具体处理,手术联合术后化,放疗是否可减少复发及提高生存率,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彦;宋永胜;吴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上的应用迅猛发展,然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且要达到开腹手术所要求的肿瘤根治的目的,所以对外科医师的手术操作技能和经验要求更高.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否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一直是争论的焦点.1993年英国医生GuiUon等报道了5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初步经验,并证明了其技术上的可行性.随后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入.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自身的不断完善以及业界对该技术的更好消化吸收,特别是超声刀、腔内切割闭合器等高科技器械的出现,使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有了更好的发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手术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及近、远期疗效已得到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结果的证实[1].
作者:覃程;黄世锋;王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例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行经尿道病变电切术并辅以皮质激素、抗生索治疗.术后病理均为嗜酸性膀胱炎.随访1年,尿频、尿急症状消失,无镜下及肉眼血尿,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未见膀胱占位性病变.结论:嗜酸性膀胱炎临床少见,确诊需要膀胱镜检查及组织活检,治疗为以切除病变组织和抗炎、抗过敏为主的治疗方法.
作者:卜仁戈;宋永胜;吴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对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移植瘤裸鼠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为10.0mg/kg、5.0mg/kg、2.5ng/kg左旋棉酚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与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同时检测肿瘤组织内PCNA、bcl-2、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结果:左旋棉酚可使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荷瘤裸鼠存活率提高,肿瘤体积缩小,肿瘤组织坏死明显,PCNA与bcl-2表达减少,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增加,但高剂量左旋棉酚对PC-3荷瘤裸鼠肝脏和肠道有一定毒性.结论:当治疗剂量大于5.0mg/kg时,左旋棉酚可通过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明显抑制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顾顺利;黄晓峰;穆士杰;胡兴斌;安群星;刘志新;张献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Iodogen方法将GMBP1与131I进行放射性标记,并检测其稳定性.应用MTT试验检测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131I-GMBP1诱导的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凋亡作用.结果:131I-GMBP1的放射性标记率为93%-98%,放射性比活度为906,5GBq/mmol.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其增殖.在SGC7901/ADR与131I-GMBP1共孵育96h后,其IC50值为0.83μg/ml.SGC7901/ADR与不同浓度GMBP1、131I及131I-GMBP1共孵育60h后,131I-GMBP1处理过的SGC7901/ADR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呈药物浓度依赖性.131I-GMBP1高浓度时细胞凋亡率约34.1%.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及凋亡作用与131I-GMBP1的浓度及耐药细胞共孵育时间有关.结论: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及凋亡作用,可为进一步探讨131I-GMBP1单独或联合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胃癌多药耐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静;梁树辉;康建琴;林涛;王飚落;丁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人肺癌外科治疗进行分析,探讨外科治疗老年肺癌的特殊性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1974-2009年收治60-82岁肺癌患者517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肺切除498例,其中全肺切除61例、肺叶切除428例、局限性肺切除9例、探查19例.结合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重点就术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本组肺癌切除率为95.1%,手术死亡率1.2%.术后1年、3年、5年生存分别为398例、167例、108例,有18例患者已生存10年以上仍健在.单纯剖胸探查19例,1年生存5例,其余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单纯年龄因素并非手术绝对禁忌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注重防治术后低氧血症等措施,是可以取得成功的,根治性肺叶切除术是高龄患者的首选方式.
作者:许广照;沈飚;王健;陈赛华;陈铃丽;李兴慧;施民新;程克忠;毛清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00-2010年手术治疗的111例老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病理类型、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是否为二次手术、是否存在甲状腺腺外侵袭以及腺外侵袭的程度、器官等因素进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全组5年累积生存率84.2%,10年累积生存率79.6%.Ⅳ期病例达58.97%(63/111),5年累积生存率50.4%.存在甲状腺腺外侵袭病例比例达52.25%(58/111),5年累积生存率68.5%.经Log-Rank检验甲状腺腺外侵袭(P=0.000)、肿瘤的侵袭程度(P=0.046)、气管食道侵犯(P=0.028)、喉返神经侵犯(P =0.046)、临床分期(P =0.009)均影响预后.原发灶数目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29),与甲状腺腺外侵袭无关(P=0.8).结论:老年甲状腺癌病变以腺外侵袭为主,预后差.晚期病例比例高,采用手术、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核素的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董慧蕾;李振东;李树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0例NSCL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结果:NSCLC患者血清HIF-1α水平(49.03±8.36)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7.69±3.33) ng/L(P<0.001);介入治疗前、治疗后1天及7天血清HIF-1α水平分别为:(49.03±8.36) ng/L、(53.46±7.66)ng/L、(60.83±9.43) n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742.71±113.09) 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92.81土71.01)pg/ml(P <0.001);介入治疗前、治疗后1天及7天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742.71±113.09) pg/ml、( 877.47±164.29) pg/ml、(1119.00±164.27) pg/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天及7天血清HIF-1α水平与血清VEGF水平均存在正相关性(r =0.506,P<0.01;r =0.406,P<0.01;r =0.525,P<0.01).结论:NSCLC患者血清HIF-1α及VEGF水平介入治疗后显著升高,且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作者:夏冬平;曾玉兰;宋松林;杨荣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术中所见或临床综合及随访资料证实的胰腺癌病人18F-FDG PET/CT和增强CT影像资料,对比二者及二者联合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结果:74例病人中24例进行了手术,其中仅15例成功完整切除了肿瘤,另9例因术中发现不可切除因素而行姑息手术.余50例均经随访证实因多发转移而不可切除.以不可切除为阳性指标,18F-FDG PET/CT显像对不可切除评估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9.66%,86.67%和81.08%,增强CT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4.75%,93.33%和86.49%,二者差异无显著性.以其中一种方法阳性即认为不可切除,二者联合判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53%,86.67%和90.54%,显著优于单独PET/CT或增强CT.结论:18F-FDG PET/CT与增强CT均为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重要手段,二者价值相似,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准确性更高.
作者:于树鹏;辛军;徐微娜;王晓明;杨之光;张新;张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同顾性分析84例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的营养状况,为乳腺癌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提供指导.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每疗程化疗前后的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及化疗前后患者TP、ALB、HB、TLC及BM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化疗均会造成乳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下降,但不同治疗时期表现营养状况下降的指标各有侧重.
作者:姚聪;张瑞娟;王静;刘梅;王力;贾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脊柱转移瘸(spinal metastases)是常见的脊柱肿瘤.检测技术的提高使转移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上升,系统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此外,新成像方式的发展和人使用,使临床医生更容易筛选和诊断脊柱转移瘤.选择适当的治疗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原发病灶组织学类型,全身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前的治疗方式,患者年龄和身体状态,预期寿命等.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常规药物治疗,放疗,化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MIS).
作者:习勇;于东涛;支小卫;王海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单纯给予西药治疗食管胃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疗效不明显,中医药在此疾病治疗领域中有其独特的功效.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探讨中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临床疗效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珞;于正洪;史兆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例资料,探讨术后辅助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37例术后TNB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其临床特征、生存情况、治疗效果.结果:137例患者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时中位年龄50岁,为术后Ⅰ至Ⅲ期病人,浸润性导管癌131例(95.6%);肿瘤直径≥5cm者24例(17.5%);区域淋巴结阳性者70例(51.1%).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34-100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59.1%.以蒽环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方案5年无病生存率(63.6%)高于CMF方案(37.5%)(P=0.038).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化疗周期数、化疗方案与TNBC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其辅助治疗效果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赵真;段卫明;陶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分离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 145中的侧群(side population, SP)细胞,并初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技术,从DU 145细胞中分离出侧群细胞,并检测其比例;继而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特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检测侧群细胞中ABCG2的表达水平.结果:DU 145细胞中存在含量极少的侧群细胞,比例约1.1%;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中成簇生长.和对应的母系DU 145细胞相比,DU 145侧群细胞的ABCG2表达增高.结论: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 145中存在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侧群细胞.
作者:殷波;刘岗;张辉;李明;隋文印;宋永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16例,平均年龄57.2岁,接受恩度治疗同时联合NP、GP或EC方案的全身化疗及体部伽玛刀治疗,其中恩度治疗2-7个周期,平均3.3个周期,非小细胞癌患者化疗用NP、GP方案,小细胞癌患者用CE方案,每组患者均完成2-6个周期化疗,平均2.8个周期.体部伽玛刀治疗局部病灶3.3Gy-4.3Gy/次,共10-12次,靶区总剂量36Gy-46Gy.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rnofsky评分标准(KPS)评价生活质量(QOL).结果:全组16例患者近期疗效:CR 3例,PR 9例,SD 3例,PD 1例.临床有效率( CR+PR)75% (12/16).疾病控制率(DCR) 94% (15/16).生活质量评价6例QOL改善,7例QOL稳定,3例患者出现QOL下降.毒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结论:恩度与放化疗联合治疗肺癌疗效较好.具有协同作用,安全性亦较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王斌;张丽萍;张军;吴苏冬;聂青;康静波;杨平;杨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与多药耐药基因P-gp、GST-π、TopoⅡ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53、P-gp、GST-π和TopoⅡ在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3、P-gp、GST-π和TopoⅡ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及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53、P-gp、GST-π和Topo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8% (20/34)、85.3%( 29/34)、88.2%(30/34)和17.6%(6/34).复发组涎腺腺样囊性癌p5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并且与P-gp的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GST-π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P<0.05).结论:p53、P-gp、GST-π和TopoⅡ可能参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耐药过程.检测p53、P-gp、GST-π和TopoⅡ可为临床拟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参考.
作者:贺维;陈永吉;刘彩云;倪小兵;陈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检测老年肺癌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并探讨C-12对老年肺癌患者是否发生转移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利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年龄50岁以上的正常对照组(n=31)、肺部良性疾病组(n=23)、肺癌未转移组(n=24)以及肺癌转移组(n=33)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计算阳性率.结果:肺癌未转移组血清CA19-9、CEA、CA.242、AFP、CA125和CA15-3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癌转移组血清CA19-9、NSE、CEA、CA242、Fe蛋白、β-HCG、AFP、CA125、HGH和CA15-3这10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癌转移组与肺癌未转移组相比,CA19-9、CEA、CA242、Fe蛋白、CA15-3这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9-9、CEA、CA242、Fe蛋白、CA15-3的水平可以作为老年肺癌患者发生转移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谢梅;李艳;陈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2种放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接受常规分割放疗(CF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9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随访截至2008年12月,CFRT和3DCRT随访率分别为93.6%和97.9%,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3.5%和81.6%,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29.8%和50.2%,1年生存率分别为70.6%和87.1%,2年生存率分别为30.4%和51.5%.而治疗毒副反应相似.结论:食管癌3DCRT安全有效,无严重毒副反应,可以提高食管癌的疗效.
作者:任群;余建和;吴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和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采用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多西紫杉50mg/m2,静脉滴注,d1;草酸铂85 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2h,d1、d2;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l、d2,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22h,d1、d2.每2周为1周期.B组26例,采用DCF方案化疗:多西紫杉75 mg/m2,静脉推注,d1;氟尿嘧啶750mg/m2,静脉滴注,d1-5;顺铂20mg/m2,静脉滴注,d1-3.每3周为1周期.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6%( 15/27)和53.8%(14/26),无显著性差异(P=0.9005).A组和B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0月(1.9-12月)和5.1月(1-12月)(P=0.0414);中位生存时间10.5月(1-18月)和10.1月(1-17月)(P=0.7805).A组和B组的生活质量改善为74.1%( 20/27)和50.0% (13/26),无显著性差异(P =0.0707);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在Ⅳ度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恶心呕吐方面具有一定差异(P<0.05),腹泻、口腔炎、神经毒性、脱发、心脏毒性等指标无显西著性差异.结论:双周多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和DC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时间,在生活质量改善上似乎也有一定的优势.在重度白细胞减少以及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上优于DCF方案.提示晚期胃癌患者对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作者:王轶楠;刘卫东;马守东;岳海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0-2010年间外科收治的21例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例,包括初发18例,复发3例.术前3例复发患者确诊,9例疑诊.16例患者行广泛切除,5例患者行单纯肿瘤切除或切缘不足2cm.13例因肿瘤切除后腹部缺损较大用人工补片行腹壁重建.8例患者术后行放射治疗.结果:术后获随访18例,复发4例,复发率为22.2%,其中切缘大于2cm的14例患者中复发1例,切缘不足2cm且未行放疗的3例全部复发.7例加用放疗者均未复发.补片修补患者无复发及切口疝发生.结论:侵袭性纤维瘤呈侵袭性生长,复发率高,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切缘阴性的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放疗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孟令勤;姚旭;刘源;王勇;刘金钢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