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孟祥鹏;李岩
Lumican 属于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小分子蛋白聚糖家族(small leucine - rich repeat proteogly-cans,SLRPs)。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 Lumican 参与调节细胞稳态以及细胞功能。且 Lumican 基因的表达也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但 Lumican 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仍不是很明确。本文简述 Lumican 的结构、功能,重点描述 Lumican 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作用及作用机制,并对 Lumican 的诊断意义和深层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珮瑶;卢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 SNCG 蛋白在小鼠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潜能细胞株中的定位和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SNCG 蛋白在小鼠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潜能细胞株 Hca - F/ Hca - P 的定位情况和表达差异。结果:SNCG 蛋白在 Hca - F 和 Hca - P 细胞株中均主要定位于细胞浆,细胞核区域也可见少量蛋白表达。SNCG 在 Hca - F 中的表达[染色强度为(+++)]强于在 Hca - P 中的表达[染色强度为(++)]。检测到一条 SNCG 特异性蛋白条带,在 Hca - F 细胞中表达量为 Hca - P 细胞中的1.9倍。结论:SNCG 的高表达可能与高淋巴道转移潜能有关。
作者:魏元怡;张军;王波;黄玉红;王梅;王璐;唐建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 TOPⅡa 基因扩增对蒽环类药物在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对于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7-2010年间216例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均给予 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化疗。依据 TOPⅡa 基因扩增状态将患者分为扩增组与非扩增组,对比组间客观有效率及病理完全缓解率差异。结果:HER2为3+者的客观有效率及病理完全缓解率优于2+/1+者。TOPⅡa 基因扩增患者的 ORR 及 pCR%显著优于非扩增组(74.6% vs.21.5%,38.8% vs.2.7%,P <0.001)。亚组分析中发现,在 HER2表达一定时,TOPⅡa 基因扩增情况对以蒽环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仍具有预测作用。结论:HER2阳性乳腺癌对蒽环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能归因于肿瘤组织中 TOPⅡa 基因的扩增。
作者:闫晓红;赵新汉;刘尧;耿熠;崔翠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膀胱脐尿管癌合并膀胱尿路上皮癌,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治。结果:患者为72岁老年男性,2004年手术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2013年6月因右下腹肿块手术,术后病理提示肿块为膀胱脐尿管腺癌。故患者诊断为膀胱癌及膀胱脐尿管双原发癌。结论:脐尿管癌是来源于脐尿管残存组织的少见恶性上皮肿瘤,由于发生部位特殊,早期诊断困难。膀胱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病理分期是主要的预后因素。目前仍没有公认的化疗方法,预后较差。
作者:陈雯微;任伟;杨觅;刘芹;刘宝瑞;胡静;钱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testing multi - tumor,TM)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良性肝病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 -199)、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 -242)、血清铁蛋白(FERR)、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糖类抗原125(CA -125)、生长激素(HGH)、糖类抗原153(CA -153)12种 TM 的浓度。结果:肝癌组 CA -199、CEA、CA -242、Ferritin、AFP、CA -153阳性率相对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 <0.01);肝癌组 CA -199、CEA、CA -242、Ferritin、AFP、CA -153联合检测相对于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及敏感性显著增高(P <0.01)。结论:CA -199、CEA、CA -242、Ferritin、AFP、CA -153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阳性检出率。
作者:崔灿;牛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表柔比星灌注组(EOX)和多柔比星脂质体组(DOL),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DOL 复发率分别为5.0%和10.0%,明显低于 EOX 复发率18.4%和26.3%(P <0.05)。DOL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 EOX 组(P <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多柔比星脂质体疗效优于表柔比星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表柔比星。
作者:余大海;王超奇;王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MicroRNA(miRNA,miRNAs)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中,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微小RNA 分子。目前研究发现,miRNA 与肿瘤的发生、进展有紧密联系,且逐渐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miRNA 在乳腺癌发生与进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逐渐被揭示,已迅速发展为乳腺癌等癌症的重要生物标记物。本综述将就微小 RNA 在乳腺癌的发生、进展、远处转移、早期诊断以及化学治疗耐药性方面的作用进行论述。
作者:孟琳;王天一;李晓曦;马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应用 miRNA 芯片技术建立大鼠腹部手术应激后血清 miRNA 差异表达谱,从中发现与早期手术创伤后应激相关的 miRNAs。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切除手术模型。检测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 ALT、AST 和CRP 浓度水平及肝脏病理改变,评估腹部创伤后大鼠应激情况。采用 miRNA 表达谱芯片筛选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差异表达的 miRNAs,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 - PCR(real - time RT - PCR)进行验证。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iRand 和 TargetScan)预测候选 miRNA 的靶基因。结果:血清 miRNA 表达谱出现明显改变,24个miRNAs 在2/3部分肝切除术(PH)后24h 大鼠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特别是 miR -9,其在2/3PH 术后24h 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术前的50多倍,real - time RT - PCR 检测 miR -9的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CDH1、E - cadherin、MTHFD2、PDYN、MCPIP1、BCL2L11、CMA1、Map3k1等可能是 miR -9的靶基因。结论:腹部手术创伤后,大鼠血清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提示 miRNA 可能参与调控创伤后应激反应。
作者:千年松;杨凡;印凡;赵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对胰腺癌 AsPC -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 AsPC -1细胞,用不同浓度 PAB 作用不同时间后,MTT 法检测 PAB 对 AsPC -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 结果表明 PAB 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 AsPC -1细胞生长,流式结果显示8.0μmol/ L PAB 处理 AsPC -124小时后,凋亡率由对照组的8.19%升高至3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 PAB 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土槿皮乙酸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胰腺癌 AsPC -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马佳;孟祥鹏;李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检测磷酸化小窝蛋白-1(PY14caveolin -1,PY14cav -1)在不同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Y14cav -1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和检测 PY14cav -1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PY14cav -1表达水平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PY14cav -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Y14cav -1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随着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结转移组中 PY14cav -1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Y14cav -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 =0.034)。结论:PY14cav -1的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判断食管癌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汤盛新;陈素钻;俞晶;吴瑞暖;刘朝晖;蔡晓曼;郭光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借助3D 腹腔镜系统完成经脐单孔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35例胆囊结石病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痛的病史,上腹部 B 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手术在3D 腹腔镜系统辅助下经脐部单一操作孔进行操作。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约30min 至85min,平均40min。患者术后8h 可下床活动,术后第1d 恢复正常饮食,第2-3d 均出院,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3D 腹腔镜下深度感的出现,使得解剖更清楚,操作更精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完成更为复杂的腹腔镜手术。
作者:侯铁伟;王克夫;蔡相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 Bmi -1蛋白、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 HPV)在正常宫颈、宫颈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两者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6例正常宫颈、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1例宫颈癌中 Bmi -1、HR - HPV 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结果:Bmi -1在宫颈正常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分别为:6.3%、9.1%、44.1%、73.2%。HR - HPV 在宫颈正常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2.5%、27.3%、61.8%、80.5%。Bmi -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肿瘤分级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而与病理分型及年龄无关。HR - HPV 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年龄无关。Bmi -1与 HR - HPV 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Bmi -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过表达且与临床分期、肿瘤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它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宫颈癌的一个预后指标。在宫颈癌中 Bmi -1与 HR - HPV 感染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在导致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李娇;韩萍;白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水平以及在结直肠癌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128例拟诊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 CEA、CA19-9水平,并与结直肠镜及病理结果对比,判断 CEA、CA19-9的诊断价值、与临床病理联系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8例拟诊结直肠癌的患者中共确诊结直肠癌98例。CEA 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3%、80.0%、90.3%、42.8%。CA19-9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3%、86.7%、93.5%、46.4%。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96.7%、98.9%、74.3%。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 CEA、CA19-9单独检测(P <0.05)。TNM 不同分期间 CEA、CA19-9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 <0.05),低分化结直肠癌 CEA、CA19-9水平显著高于高分化结直肠癌(P <0.05),管状腺癌的 CEA、CA19-9水平显著高于黏液腺癌(P <0.05)。复发转移和死亡病例 CEA、CA19-9水 平 显 著 高 于 生 存病例(P <0.05)。结论:CEA、CA19-9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价值,CEA、CA19-9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关系密切,且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乔峰妮;曹暂剑;杨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中转录因子 KLF6的表达水平,确定 KLF6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Basigin -2的转录调控机制,并探讨其对 Basigin -2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提取总 RNA,real - time RT - PCR 方法确定 KLF6和 Basigin -2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KLF6对 Basigin -2的转录调控作用。过表达或干涉 KLF6基因,观察 Basigin -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 Tran-swell 方法检测 KLF6对肝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结果:相对于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中 Basigin -2在mRNA 水平表达上调,而 KLF6表达水平下调。KLF6可以与 Basigin -2启动子区结合,抑制 Basigin -2的转录活性。肝癌细胞中过表达 KLF6可以在 mRNA 水平上抑制 Basigin -2的转录表达,而干涉 KLF6则表现为Basigin -2的表达上调。过表达 KLF6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相反干涉 KLF6促进了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结论:转录因子 KLF6抑制 Basigin -2的转录激活,KLF6可以抑制 Basigin -2介导的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作者:王勇强;孙燕;廖成功;黄建国;单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放射治疗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TACE 联合放疗治疗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单纯 TACE 治疗原发性肝癌27例(对照组)。TACE 选择肝脏肿瘤供血血管,注入氟尿苷500-1000mg 和/或顺铂40-60mg,吡柔比星20-40mg +碘化油5-20ml 混悬剂,大肝癌合用明胶海绵1/3条,剪成碎末栓塞血管。研究组 TACE 1-2次后2-3周,行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 DT 30-60Gy/15-30f,1.8-2Gy/(f·d),5次/周。结果:治疗组25例共计 TACE 术60次,平均2.4(1-6)次,完成总剂量 DT 30-60Gy/15-30f,2例患者的远处转移灶同时放疗;对照组27例共计 TACE 术83次,平均3.07(1-8)次。52名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0%和25.9%,中位生存时间为22和5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4.62±1.86)和(7.47±1.29)个月,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 =0.0024)。6、12、18、24个月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52例患者栓塞化疗并发症有呕吐8例,腹痛16例,发热18例,3例出现Ⅳ度白细胞抑制,无肝肾功能损害,放疗期间未观察到毒副反应。结论:TACE 联合放射治疗较单纯 TACE 对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好,毒副反应未增加。
作者:刘合代;丁罡;张明;姜峰;袁翠堂;梁洪享;徐菊娣;倪裕丰;廖志军;黄骞;黄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是食管鳞癌常见的转移途径,也是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既往研究已证实,食管鳞癌的淋巴道转移与肿瘤淋巴管生成调节因子的表达有密切关系,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 C,VEGF - C)在恶性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 VEGF - C 与食管鳞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食管鳞癌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尽可能为食管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建平;张永恒;付茂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构建 pEGFP - C1-β- arrestin2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证实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以 pGEX -5X -1-β- arrestin2为模板,PCR 法扩增 hβ- arrestin2编码序列,亚克隆至 pEGFP - C1中, pEGFP - C1-β- arrestin2经双酶切初步鉴定再送测序公司检测正确后瞬时转染人胚肾细胞 HEK293,West-ern blot 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 HEK293细胞中的分布。结果:hβ- ar-restin2编码序列被成功克隆至 pEGFP - C1中,Western blot 检测到融合蛋白表达,分子量约为77kDa,pEGFP
作者:刘彩红;毛琪;郭文东;朱亚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渗出液细胞学及血液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18、19、21外显子基因突变频率和类型以及与肿瘤组织学标本的关系。方法:收集肺癌患者渗出液细胞学标本53例及血液标本24例,提取 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EGFR 外显子18、19、21序列,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序列,分析 EGFR基因突变频率和类型以及与肿瘤组织学标本的关系。结果:53例细胞学标本检测到15例 EGFR 基因突变(28.3%,15/53),18外显子突变1例,19外显子突变5例,21外显子突变9例,细胞学标本与肺腺癌组织学标本突变率(32.2%)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 =0.624)。24例血液标本中检测到1例突变(4.2%,1/24),位于21外显子,血液标本与肿瘤组织学标本突变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06)。结论:肺癌患者渗出液细胞学标本适用于直接测序法检测 EGFR 突变,血液标本不适于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 EGFR 基因突变状态。
作者:申龙树;郑燕影;孙怡;陈劼;谢玲;朱长乐;赖仁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日趋成熟,这种探索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科研方法深入到了各个疾病领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以高死亡率为特征的常见癌症,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在寻找诊断标记物和药物靶向治疗方面产生价值。如今,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在运用不同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相应进展。
作者:安黎;周红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