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韩萍;白洁
黑色素瘤是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虽然其发病率不高,但恶性程度极高,并且瘤细胞很早就能发生侵袭与转移,从而使患者预后很差。目前黑色素瘤的治疗方式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联合放疗、化疗、中药的综合治疗方案,然而有关黑色素瘤的中医中药治疗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研究表明,姜科植物属姜黄、郁金、莪术等的活性成分之一姜黄素具有广泛的抗癌、抗炎、抗氧化等药理特性,特别是姜黄素在黑色瘤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姜黄素主要通过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等途径参与黑色素瘤细胞的消亡。本文主要针对姜黄素抗黑色素瘤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婉莹;欧阳鑫;江冠民;张秋桂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水平以及在结直肠癌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本院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128例拟诊结直肠癌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 CEA、CA19-9水平,并与结直肠镜及病理结果对比,判断 CEA、CA19-9的诊断价值、与临床病理联系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8例拟诊结直肠癌的患者中共确诊结直肠癌98例。CEA 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3%、80.0%、90.3%、42.8%。CA19-9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3%、86.7%、93.5%、46.4%。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96.7%、98.9%、74.3%。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 CEA、CA19-9单独检测(P <0.05)。TNM 不同分期间 CEA、CA19-9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 <0.05),低分化结直肠癌 CEA、CA19-9水平显著高于高分化结直肠癌(P <0.05),管状腺癌的 CEA、CA19-9水平显著高于黏液腺癌(P <0.05)。复发转移和死亡病例 CEA、CA19-9水 平 显 著 高 于 生 存病例(P <0.05)。结论:CEA、CA19-9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价值,CEA、CA19-9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关系密切,且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乔峰妮;曹暂剑;杨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借助3D 腹腔镜系统完成经脐单孔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35例胆囊结石病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痛的病史,上腹部 B 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手术在3D 腹腔镜系统辅助下经脐部单一操作孔进行操作。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约30min 至85min,平均40min。患者术后8h 可下床活动,术后第1d 恢复正常饮食,第2-3d 均出院,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3D 腹腔镜下深度感的出现,使得解剖更清楚,操作更精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完成更为复杂的腹腔镜手术。
作者:侯铁伟;王克夫;蔡相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Lumican 属于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小分子蛋白聚糖家族(small leucine - rich repeat proteogly-cans,SLRPs)。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 Lumican 参与调节细胞稳态以及细胞功能。且 Lumican 基因的表达也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但 Lumican 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仍不是很明确。本文简述 Lumican 的结构、功能,重点描述 Lumican 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作用及作用机制,并对 Lumican 的诊断意义和深层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珮瑶;卢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对胰腺癌 AsPC -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 AsPC -1细胞,用不同浓度 PAB 作用不同时间后,MTT 法检测 PAB 对 AsPC -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 结果表明 PAB 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 AsPC -1细胞生长,流式结果显示8.0μmol/ L PAB 处理 AsPC -124小时后,凋亡率由对照组的8.19%升高至3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 PAB 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土槿皮乙酸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胰腺癌 AsPC -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马佳;孟祥鹏;李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2010年7月-2013年10月,收集我院对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42例,其中男86例,女56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2.4岁。术前经严格禁烟,净化呼吸道,并给予雾化化痰、解痉、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术前合并肺部感染者,给予抗感染直至感染控制及呼吸道症状消失。经右胸前外侧切口、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82例,左后外侧切口食管癌根治术36例,颈、胸、腹联合三切口手术24例,术后予以预防感染、解痉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抑制抗炎介质释放、营养支持和氧气支持治疗,部分患者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果:142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1例手术死亡,其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颈部吻合口瘘1例。1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经复查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提高肺功能不全食管癌患者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刚;叶永强;罗忠兵;叶华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评价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9-2014年间686例全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中采用精细化被膜操作,全组至少原位保留甲状旁腺一枚。每例均至少合并一侧Ⅵ区淋巴清扫。全组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225例(32.8%),出现低钙血症症状者132例(19.2%),2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者18例(2.6%)。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是安全的手术方式,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通过术中精细的被膜操作,可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孟昭忠;张松涛;李闯;王超;秦建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与单纯使用培美曲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胃癌患者19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单纯使用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97例,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治疗。于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生存率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对照组患者 PR、SD、PD 以及 RR分别为39.58%、28.13%、32.29%和39.58%;观察组分别为44.33%、27.84%、27.84%和44.33%,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对照组患者生存率为43.75%,观察组为72.1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脱发以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63.54%、56.25%、12.50%、12.50%、67.71%和60.42%,观察组分别为68.04%、55.67%、15.46%、12.37%、68.04%和59.79%,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抑郁、焦虑以及总分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培美曲塞单药治疗相比,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化疗方案。
作者:缪敏;田广玉;陈为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索 AGGF1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 AGGF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对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AGGF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组织高(P <0.001),Kaplan - Meier 曲线分析发现 AGGF1表达高的患者生存较差(P =0.002)。COX 回归模型分析发现 AGGF1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指标预测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结论:肝癌患者AGGF1高表达预示着较差预后,并且 AGGF1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因素来预测肝癌患者术后生存。
作者:马志元;杨哲锋;毕文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十年来,非小细胞肺癌基础及其转化性研究,从癌细胞驱动基因筛选及其靶向干预方面的研究,到肿瘤细胞微环境研究,正逐渐改变传统理念,也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研究活跃的领域。组织缺氧与抗氧化系统是影响肿瘤微环境、改变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的重要机制之一。Keap1/ Nrf2/ ARE 信号转导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应激系统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Keap1/ Nrf2/ ARE 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耐药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控该通路关键激酶磷酸化过程有望成为新的耐药干预靶点。
作者:莫享阳;乔洪源;欧阳学农;余宗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86个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行常规超声(conventional ultrasound,CUS)及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检查,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术后病例检查结果为标准,将超声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结果:CUS + UE 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 CUS 或 UE 诊断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有较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对腋窝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联合应用 UE,对于常规超声形态改变不明显的淋巴结性质判断有较大帮助。
作者:郑晓芳;付赵虎;于晶晶;孙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日趋成熟,这种探索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科研方法深入到了各个疾病领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以高死亡率为特征的常见癌症,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在寻找诊断标记物和药物靶向治疗方面产生价值。如今,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在运用不同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相应进展。
作者:安黎;周红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对于胃癌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方法处理基础上加用厚朴排气合剂,观察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规律肠鸣音出现时间、第一次排便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厚朴排气合剂不但可以恢复胃肠功能,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心武;张迪;杨屹;段艳霞;陈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条件复制性腺病毒(ZD55)携带白介素24(ZD55- IL -24)单独与联合放射治疗对宫颈癌Hela 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 Hela 细胞,分成 PBS 组、放射治疗组、ZD55- IL -24组、ZD55-IL -24联合放射治疗组。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 V - FITC/ PI 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 ROS 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蛋白 Bax、Bcl -2表达。结果:MTT 法显示 PBS 组、放射治疗组、ZD55- IL -24组、ZD55- IL -24联合放射治疗组抑制率分别为(7.28±1.99)%、(45.16±4.12)%、(33.23±2.63)%、(85.27±2.03)%,ZD55- IL -24联合放射治疗组细胞抑制率大于其他三组(P
作者:陈亚平;姜晓晓;冯守信;蒋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表柔比星灌注组(EOX)和多柔比星脂质体组(DOL),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DOL 复发率分别为5.0%和10.0%,明显低于 EOX 复发率18.4%和26.3%(P <0.05)。DOL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 EOX 组(P <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多柔比星脂质体疗效优于表柔比星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表柔比星。
作者:余大海;王超奇;王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渗出液细胞学及血液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18、19、21外显子基因突变频率和类型以及与肿瘤组织学标本的关系。方法:收集肺癌患者渗出液细胞学标本53例及血液标本24例,提取 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EGFR 外显子18、19、21序列,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序列,分析 EGFR基因突变频率和类型以及与肿瘤组织学标本的关系。结果:53例细胞学标本检测到15例 EGFR 基因突变(28.3%,15/53),18外显子突变1例,19外显子突变5例,21外显子突变9例,细胞学标本与肺腺癌组织学标本突变率(32.2%)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 =0.624)。24例血液标本中检测到1例突变(4.2%,1/24),位于21外显子,血液标本与肿瘤组织学标本突变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06)。结论:肺癌患者渗出液细胞学标本适用于直接测序法检测 EGFR 突变,血液标本不适于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 EGFR 基因突变状态。
作者:申龙树;郑燕影;孙怡;陈劼;谢玲;朱长乐;赖仁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应用 miRNA 芯片技术建立大鼠腹部手术应激后血清 miRNA 差异表达谱,从中发现与早期手术创伤后应激相关的 miRNAs。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切除手术模型。检测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 ALT、AST 和CRP 浓度水平及肝脏病理改变,评估腹部创伤后大鼠应激情况。采用 miRNA 表达谱芯片筛选手术前后大鼠血清中差异表达的 miRNAs,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 - PCR(real - time RT - PCR)进行验证。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iRand 和 TargetScan)预测候选 miRNA 的靶基因。结果:血清 miRNA 表达谱出现明显改变,24个miRNAs 在2/3部分肝切除术(PH)后24h 大鼠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特别是 miR -9,其在2/3PH 术后24h 大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术前的50多倍,real - time RT - PCR 检测 miR -9的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CDH1、E - cadherin、MTHFD2、PDYN、MCPIP1、BCL2L11、CMA1、Map3k1等可能是 miR -9的靶基因。结论:腹部手术创伤后,大鼠血清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提示 miRNA 可能参与调控创伤后应激反应。
作者:千年松;杨凡;印凡;赵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MicroRNA(miRNA,miRNAs)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中,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微小RNA 分子。目前研究发现,miRNA 与肿瘤的发生、进展有紧密联系,且逐渐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miRNA 在乳腺癌发生与进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逐渐被揭示,已迅速发展为乳腺癌等癌症的重要生物标记物。本综述将就微小 RNA 在乳腺癌的发生、进展、远处转移、早期诊断以及化学治疗耐药性方面的作用进行论述。
作者:孟琳;王天一;李晓曦;马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细胞质动力蛋白轻链 Tctex -1是由两个α螺旋和4个β链组成的二聚体。Tctex -1可以和Lfc、CD155、Doc2、VDAC1、REIC/ Dkk -3和 Fyn 等相互作用,促进神经突和轴突的形成,介导逆行囊泡运输,还可以参与直接的物质运输。研究发现 Tctex -1在神经、免疫及肿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Tctex -1的深入研究必将给多种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本文旨在阐述细胞质动力蛋白轻链 Tctex -1的结构和功能,并对其在肿瘤和免疫等领域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胡文强;刘晋芳;徐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