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张翠;张艳华;程文;邵华;刘莹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弹性成像技术, 剪切波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5例单发甲状腺肿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 SWE 技术。结果:所有结节经病理证实,61个结节为良性,124个为恶性。恶性结节超声表现常呈低或极低回声,伴多发细点状微钙化,纵横比大于1,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恶性结节的大弹性模量值(Emax )为(58.5±26.5)kPa,平均杨氏模量为(41.8±32.6)kPa。良性结节的大弹性模量值(Emax )为(38.5±15.7)kPa,平均杨氏模量为(29.5±17.7)kPa,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弹性模量值(Emax )为55.4kPa、平均弹性模量值(Emean )为45.6kPa、可疑结节与周围正常腺体弹性模量值之比(ER)为1.5,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论:基于超声二维表现,综合 SWE 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内耳道受量评价

    目的:回顾性评价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双侧内耳道(internal auditory canal,IAC)的受量情况。方法:选择已完成调强放射治疗的13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病理诊断且均接受33次调强放疗。再由一名主治医师在原始的 CT 图像上勾画出双侧的内耳道,后通过 DVH 图对双侧的内耳道受量进行分析,包括双侧内耳道的大剂量(Dmax )、小剂量(Dmin )及平均剂量(Dmean )。结果:左侧内耳道的大剂量(Dmax )、小剂量(Dmin )及平均剂量(Dmean )的均值分别为5207.4cGy、4306.0cGy、4724.0cGy;右侧内耳道的大剂量(Dmax )、小剂量(Dmin )及平均剂量(Dmean )的均值分别为5737.9cGy、4581.7cGy、5261.9cGy。结论:晚期鼻咽癌的调强放疗中,在不牺牲肿瘤靶区的前提下建议进行内耳道勾画并限制其接受过高照射剂量。

    作者:蒋朝阳;张伶;潘兴国;咸婧;李小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结直肠癌是常见及致死率高的癌症之一,其发生机制有两个主要通路:即经典的“腺瘤-腺癌”通路和锯齿状通路。锯齿状通路因其独特的分子病理学改变,而被认为是独立于经典的“腺瘤-腺癌”通路之外的结直肠癌发生路径。Longacre 和 Fenoglia Preiser 于1990年对大肠“混合性增生性腺瘤样息肉”(mixed hyperplastic adenomatous polyps,MHAP)进行重新评估,并首次使用“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 SA)来定义此类病变。锯齿状病变的组织学分类及致癌的分子机制已部分阐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病理医生,特别是年轻的病理医生对锯齿状病变分类及诊断仍存困惑。本文拟就锯齿状病变的分类、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

    作者:高珊;焦宇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55例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化疗及其他因素对肿瘤患者血红蛋白(HGB)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55例肿瘤患者。统计性别、年龄、原发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治疗方案、各周期化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血红蛋白值等资料;采用 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分析,得出癌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肿瘤患者血红蛋白值化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第5个周期化疗后降至低。化疗前,性别、年龄和肾功能是否异常是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其中,女性、65岁以上和肾功能异常是独立危险因素;第1个周期化疗后,性别和肾功能是否异常是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其中,女性和肾功能异常是独立危险因素;第5个周期化疗后,性别、病种、化疗方案和肾功能是否异常是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但均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女性、肾功能异常的肿瘤患者更易发生癌性贫血,应采取预防措施及适当的对症治疗。

    作者:孙婷婷;张晓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与联合紫杉醇姑息治疗铂类耐药的Ⅳ期鼻咽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与联合紫杉醇方案作为姑息治疗方案治疗铂类耐药的Ⅳ期鼻咽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含铂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共105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组(GV 组)与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组(GT 组),比较两方案在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 Log -rank 检验比较 PFS 及 OS。结果:两组间的 ORR 无统计学差异(P =0.491),DCR 存在统计学差异(GT 组较优,P =0.034)。两组间的 PFS、OS 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0.387,P =0.673)。不良反应方面,GV 组Ⅰ度感觉异常较多,而 GT 组Ⅲ度白细胞降低、Ⅰ度疲乏无力、过敏反应、肌肉关节疼痛、脱发及Ⅱ度脱发较多,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V、GT 两种方案治疗铂类耐药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总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上近似,GT 方案可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较 GV 方案多,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

    作者:张杰;徐可;王少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阑尾原发性腺癌晚期形成 Krukenberg 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原发性腺癌晚期形成 Krukenberg 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表现为 Krukenberg 瘤的阑尾原发性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阑尾原发性腺癌晚期转移形成Krukenberg 瘤的病例较为罕见,并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漏诊、误诊,术前或术中即明确诊断者极少见,绝大多数是通过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而终确诊。右半结肠切除术是阑尾原发性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术后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结论:以 Krukenberg 瘤为首发表现的病例在寻找原发癌灶时应考虑到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的可能。术中对阑尾的仔细探查是必要的,若发现阑尾形态异常改变除了及时行阑尾切除,术中还应对其进行冰冻病理检查以提高术中确诊率,指导手术治疗。

    作者:张弛远;王丹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晚期癌症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比较

    目的:调查晚期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比较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支持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88例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量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将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改善情况、生存质量及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0.1%,≥70岁者发生率高于<70岁者(P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和功能康复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 EN 组营养状况指标、生存质量指标和功能康复指标均优于 PN 组(P <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在胃肠道功能正常时首选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李世林;宋英丽;唐玉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XCR4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侵袭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 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肾透明细胞癌和17例癌旁组织中 CXCR4的表达进行染色,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光密度值(OD)测定。结果: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光密度值分别为80133.4±28204.3和42605±24414.4,二者有显著差异(P <0.01)。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低分级组和高分级组中的光密度值分别为70937.86±25461.6和94583.54±26174.28,二者差异显著(P <0.01)。结论: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反应了癌细胞的恶性程度。

    作者:蒋遥;张红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R -182表达异常对甲状腺癌细胞株 SW579增殖迁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状态甲状腺组织中 miRNA -182(miR -182)的 mRNA 表达水平,探讨沉默 miR-182后,甲状腺癌细胞系 SW579的增殖、迁移能力及 VEGF 和 p53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miR -182的 mRNA 表达水平。转染 miR -182-inhibitor 后,MTT 法、流式细胞术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 SW57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 VEGF 和 p5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R -18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甲状腺腺瘤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转染 miR -182-inhibitor 后,SW579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迁移数显著降低(P<0.05),VEGF 和 p5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结论:miR -182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潜在联系。下调 miR -182可抑制 SW579细胞的增殖迁移,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细胞中 VEGF 和 p53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马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年龄≤35岁的青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64例,随机抽取同期年龄>35岁的中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6例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情况。结果:青年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在肿瘤大小、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 Ki -67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分子分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青年乳腺癌肿瘤体积大,病理分期晚,Ki -67表达指数高,应重视其早期筛查与治疗,其高侵袭转移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虎霞;宋张骏;朱江;韩丕华;杨晓民;邓智平;李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XCR7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8例骨肉瘤组织标本、1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 CXCR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CXCR7在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是分别为75%和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XCR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转移密切相关(P <0.05),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 >0.05)。结论:CXCR7在介导骨肉瘤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骨肉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作者:简伟明;张勇;张恩尉;蔡伟创;王波;郭以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肿瘤标志物及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期诊断率低,目前仍缺乏敏感而特异的血清学标记物。已有学者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 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甲壳质酶蛋白40(YKL -40)、periostin(PN)及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21-1)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分别作为单项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并且与传统肿瘤标志物 CA125进行比较。近年来,CA125分别与 HE4、YKL -40、CYFRA21-1、PN 的联合检测在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阳性率方面已进一步成为研究热点。新型肿瘤标志物与 CA125的比较性研究及 CA125与四种新型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研究得出:HE4、YKL -40、CYFRA21-1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血清 CA125,PN 敏感度低于 CA125,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癌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作者:王美巍;李佩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盆腔肿瘤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的剂量学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腹、盆腔肿瘤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出现≥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与患者临床特征参数及小肠(small bowel,SB)剂量体积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63例接受 IMRT 的腹、盆腔肿瘤患者资料,应用 CTCAE 3.0评分标准对患者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进行评价分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参数及小肠受照的剂量体积参数(Dmax、Dmin、Dmean、D2cc、D5cc及小肠接受的 V5~60的绝对体积)与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 IMRT 后在急性观察期内,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13例,发生率为20.63%(13/63)。单因素分析发现小肠 V20~60、D2cc、D5cc 与≥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小肠的 V20、V55是≥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25和0.004)。V20=183cm3、V55=2cm3可看作小肠的放射耐受剂量,其对≥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预测的灵敏度均为0.846,特异度分别为0.800、0.960。结论:对于行 IMRT 治疗后的腹、盆腔肿瘤患者,小肠的 V20、V55是预测≥2级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有独特意义的影响因素。

    作者:要雪品;翟福山;李楠;包超恩;程延;刘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食管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的107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病例及56例正常食管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VEGF -C 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应用 D2-40抗体标记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内皮细胞,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VD)。同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鳞癌中 VEGF -C 蛋白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且在食管鳞癌不同 TNM分期中有差异(P <0.05);淋巴结转移组中 VEGF -C 蛋白的高表达率为68.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T3/T4期组中 VEGF -C 蛋白的高表达率高于 T1/T2期组(P <0.05)。VEGF -C 蛋白的高表达率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 >0.05)。食管鳞癌中 LVD 在 VEGF -C 不同表达强度组中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组 LVD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 -C 基因可能促进食管鳞癌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有可能成为预测食管鳞癌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夏娟;刘建平;张永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Testin 基因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抑癌基因 Testin 定位于7q31.1/2区域的脆性部位范围内,在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研究发现,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如(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实体恶性肿瘤以及血液系统肿瘤等)中的表达明显降低。Testin 基因参与细胞间、细胞、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从而调节细胞的迁移及信号传导等重要生理功能。Testin 基因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但其具体的抑瘤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倩;黄礼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40例老年眼眶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病率比较高,95例占67.86%,术后危险状况的发生率也比较高,57例占40.7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BMI≥24kg/m2、术前合并症、开眶方式、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手术前合并症多,患者年龄≥75岁、BMI≥24kg/m2、术前合并症、开眶方式、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的危险因素。

    作者:晏妮;李振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唑来膦酸钠联合89 SrCl2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估89 SrCl2联合唑来膦酸钠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32例应用89 SrCl2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另外两组设为对照组,分别单纯给以89 SrCl2或唑来膦酸钠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和全身骨扫描结果判断疗效。结果:实验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7.50%(28/32),对照组分别为77.42%(24/31)、75.00%(24/32)。实验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骨转移病灶好转或消退总有效率为34.38%(11/32),对照组分别为32.26%(10/31)、31.25%(10/32),实验组和对照组病灶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实验组观察唑来膦酸钠的给药时间,一周内和一月后给药骨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64.71%(11/17),66.67%(10/15),疼痛改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89 SrCl2联合唑来膦酸钠治疗恶性骨转移癌缓解骨痛优于单独给药。89 SrCl2和唑来膦酸钠联合给药不存在拮抗和竞争,可以同时联合使用。

    作者:白永利;王林;董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我院全胸腔镜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1例。采用全身麻醉,双腔管气管插管,由同一组医师行侧俯卧位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腹游离胃,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管状胃,通过胸骨后路径上提管胃,食管胃左颈部吻合。结果:中转开胸4例,手术时间(4.5±1.8)h,术中出血量(150±60)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5±3)d,术后住院时间(11±5)d。5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颈部吻合口瘘2例,颈部吻合口狭窄1例,胸腔积液1例,声音嘶哑1例。结论: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微创、可行的。

    作者:胡文滕;蔡谦谦;蔺瑞江;马敏杰;魏宁;张瑜;杨侃;把海兰;韩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一线解救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250mg/m2加入生理盐水100ml 快速静滴 d1、8;顺铂75mg/m2加入250ml 生理盐水静滴 d1,每个周期21天,至少2个周期。结果:37例患者均评价疗效。总有效率(ORR)为59.46%,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1例,疾病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9例。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Ⅱ-Ⅲ度)和消化道反应(Ⅱ-Ⅲ度)。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且对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亦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方案。

    作者:梁兵;靳鹏;王俊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介入动脉栓塞治疗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肝癌破裂出血病人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的方法。结果:本组38例均有效止血。1例由于严重休克肝动脉栓塞治疗后3天死于肝、肾衰竭。余均无复发出血及经肝动脉栓塞(TAE)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其中6例在栓塞术后3~7天内成功施行肝肿瘤切除术,31例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根据病情多次行介入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TAE 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为肝癌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途经。

    作者:汪建成;梁彩云;邹晓媚;张威;余景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发性胃腺癌中 PLAC1/C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胎盘抗原1(PLAC1/CP1)在原发性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109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胎盘特异性基因 PLAC1/CP1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14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PLAC1/CP1的 mRNA 水平,同时观察胃正常黏膜细胞与胃癌细胞株中 PLAC1/CP1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PLAC1/CP1在109例原发性胃腺癌中的表达率为49.5%(54/109),PLAC1/CP1表达率升高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无论是在胃癌组织中还是在胃癌细胞株中都可检测到较高的 PLAC1/CP1 mRNA 水平。胃癌细胞中 PLAC1/CP1的 mR-NA 水平显著高于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结论:PLAC1/CP1在原发性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其高表达可能与其有较高的转录水平有关,提示 PLAC1/CP1可能成为原发性胃癌新的诊疗靶点。

    作者:范宜娟;杜光烨;杨滢瑜;陈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