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SLN、HE4和Ki67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赫慧;毕芳芳;杨清

关键词:MSLN, HE4, Ki67,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探讨MSLN、HE4和Ki67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igh 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MSLN和HE4在40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10例卵巢良性肿瘤、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分析Ki67在40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三者之间的临床及病理学意义.结果:MSLN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20.0%和13.3%;HF4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10.0%和6.7%;卵巢癌组织中MSLN和HE4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良性和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分别在良性与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MSLN、HE4和Ki67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80.0%和85.0%,MSLN、HE4和Ki67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MSLN、HE4和Ki67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是否绝经无关(P>0.05).MSLN、HE4和Ki67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MSLN、HE4和Ki67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有关,与患者是否淋巴结转移有关,但是否合并腹水关系不统一.MSLN、HE4和Ki67的高表达可能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R-489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目的:探究miR-489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探究miR-489对CRC细胞的侵袭迁移的作用.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检测miR-489在CR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iR-489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Transwell实验探究miR-489对CRC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探究miR-489对CR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iR-489在CRC组织和细胞系中均为显著性低表达(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miR-489的表达量与CRC的静脉浸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489能够抑制CRC细胞的侵袭与迁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489能够抑制CRC细胞的EMT.结论:miR-489在CRC中为低表达,其能够通过抑制CRC细胞的侵袭、迁移与EMT发挥其抗CRC作用.

    作者:任莉;冯文科;郝志明;李汉超;赵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基于疼痛评估表的癌痛医护评估不一致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癌痛医护评估不一致的原因.方法:以疼痛评估表为基础设计查检表,查检我科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新人院患者共48例在癌痛部位、类型、性质、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共六方面医护评估不一致情况;针对评估不一致集中的主要方面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查检结果显示医护癌痛不一致主要表现在癌痛持续时间、频率、强度方面(分别为50.00%、50.00%、47.92%);评估不一致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对于癌痛评估不重视、培训不够、医护人员代替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量表内容不熟悉、患方不能准确表述、患者疾病知识的缺乏、对于患者的癌痛宣教不够、患者床旁癌痛宣传资料欠缺、患者意识状态异常及医护患缺乏有效的沟通.结论:由于多方面原因,癌痛在医护评估上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以护士为主体的评估存在片面性,医护共同评估能够更好的反应患者的真实情况,而加强医护培训,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及依从性是准确评估的基础.

    作者:赵娜;龙志国;瞿春霞;吴蕾;冯广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老龄社会的来临,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肿瘤诊治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肿瘤的诊治的研究也进入了分子水平,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多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也是近年来的热点.本文将对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肿瘤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韦秋业;邹崇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咀嚼口香糖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对回肠膀胱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科对146例恶性膀胱肿瘤患者均实施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床上活动的护理方法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实验组在采用床上活动的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在患者手术完毕回到病房后6小时后开始咀嚼口香糖,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2片,每次时间15分钟,直到肛门排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发生腹胀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4.633,P<0.001),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咀嚼口香糖有助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咀嚼口香糖是一种价廉、方便的促进肠道蠕动、恢复肠道功能的方法,可作为术后辅助回肠膀胱术患者康复的护理措施.

    作者:许婷;马莉;彭胤琼;钟莉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和MR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PSA灰区)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和MR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PSA灰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PSA在4~10 ng/ml的患者120例,先进行MRI检查,再进行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检查,后选择MRI和(或)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异常区域作为穿刺目标,行10+2点靶向穿刺,MRI和微血管灌注均未发现异常者行常规10点穿刺,病理结果为终标准.结果:前列腺癌MRI检查的诊断特异度72%,灵敏度71%,符合率72%,阳性预测值68%,阴性预测值75%;经直肠超声和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TRUS+CEUS)的诊断特异度74%,灵敏度69%,符合率72%,阳性预测值69%,阴性预测值74%;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联合MRI(CEUS+ MRI)的诊断特异度88%,灵敏度87%,符合率88%,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89%,CEUS+MRI与MRI、TRUS+ CEU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5),MRI与TRUS +CEU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剂微血管灌注联合MRI能提高前列腺癌(PSA灰区)的诊断水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进而减少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盲目性,提高靶向性.

    作者:谭伟;丁艳;李霞;赵蕾;刘斌;左云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远端胃切除术后影响胃排空延迟的多因素分析及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对两种胃肠吻合方式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初步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DGE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采用EORTC QLQ-C30对患者短期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5例患者术后发生DGE,发生率为23.5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数、胃肠吻合方式、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与DGE的发生相关;按吻合方式进行分组,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在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均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胃空肠吻合方式(OR=2.997,95%CI:1.010~8.896,P=0.048)、有无糖尿病史(OR=5.687,95% CI:2.004~ 16.141,P=0.001)均为远端胃切除术后DG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远端胃部分切除术后DGE的发生率较高,积极的围手术期准备、治疗、科学合理的控制血糖可有效预防术后DGE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质量.

    作者:王奇龙;王明;王森;吕铁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流式细胞术监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对判断儿童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初诊的196例B-ALL患儿,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以上患儿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第12周的骨髓MRD.结果:MRD阳性组中中危和高危分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标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各时间点MRD,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的复发率越高,3年EFS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组的患儿预后不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对儿童B-ALL具有重要的临床预后判断意义;需动态监测MRD,第15天MRD≥10-2、第33天MRD≥10-4、第12周MRD≥10-3的患儿预后不佳,需调整危险分层及化疗强度;第12周MRD≥10.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作者:王华;张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具有明显浆细胞特征的骨原发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1例具有明显浆细胞特征的骨原发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例原发于右股骨远端的具有明显浆细胞特征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患者为16岁男性,因右膝关节疼痛6月,加重伴功能障碍3周入院.MRI显示:右股骨下段骨质及周围软组织可见团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压脂呈高信号影,骨质呈明显破坏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浆样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浸润周围骨组织.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CD30、ALK-1、CD4、EMA及GramB(+).结论:骨原发性ALCL非常罕见,具有明显浆细胞特征的ALCL形态学特殊,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

    作者:罗清雅;曾英;马瑜;马强;钟鹏;肖华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肿瘤微环境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群体日趋年轻化.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的侵袭转移过程并非乳腺肿瘤细胞单方面的作用,而是乳腺癌与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故应从乳腺肿瘤微环境中整体研究其发生发展,乳腺癌的治疗也应置于肿瘤微环境中综合考虑,这对寻找新的抗癌作用靶点意义重大.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中几种主要细胞和因子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并对乳腺癌新的抗癌作用靶点进行探索.

    作者:李伟;李文杰;刘春晓;钱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麝香保心丸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科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使用含阿霉素的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每天3次,温水吞服,化疗期间及化疗间歇期间均坚持服用),于化疗第3个周期结束后及第6个周期结束后分别接受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速度比值(A/E)、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尿钠肽(B-BNP)检测.结果:第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观察组的LVEF、FS、A/E的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TnⅠ、CK-MB、B-BNP值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明显减轻阿霉素的心脏毒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作者:齐创;周作枝;王荧;张昕;向东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凋亡诱导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作为一种氧化还原酶类,不仅参与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还能诱导不依赖天冬半胱氨酸蛋白激酶(caspase)的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AIF可能参与了肿瘤形成的不同阶段.通过AIF诱导癌变细胞凋亡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综述通过总结归纳AIF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及其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更深入的了解AIF的功能,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作者:鲁梦甜;赵相轩;蒋珊;唐浩杰;任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自动勾画软件ABAS在鼻咽癌自适应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ABAS自动勾画软件勾画的危及器官准确度和效率,以此来评估它在鼻咽癌患者自适应放疗中的适用程度.方法:随机抽取15例在我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CT1为患者的计划CT,CT2为三分之二疗程重薪扫描的CT图像,CT3为患者放疗结束后扫描的CT图像.在ABAS软件中CT1图像设为模板,在CT2和CT3上自动勾画出所需的危及器官,并将自动勾画结果和手工勾画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形状相似性指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和自动勾画时间评价软件自动勾画的精准性和效率性.结果:ABAS软件自动勾画的体积较大的危及器官的DSC指数均大于0.9,在CT1和CT2组中DSC指数的高为脊髓(0.96±0.01),低为晶体(0.43±0.19),在CT1和CT3组中DSC指数高为下颌骨(0.93±0.45),低为晶体(0.49 ±0.17).同时用ABAS自动勾画危及器官所需平均时间为十分钟左右.结论:在鼻咽癌自适应放疗过程中,自动勾画软件勾画的危器官可以达到很好的准确度同时又明显的节省时间.这样就可以快速评价危及器官受量,使得鼻咽癌自适应放疗成为可能.

    作者:游鸿强;戴艺涛;柏朋刚;林金勇;陈济鸿;李奇欣;费召东;张秀春;陈传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在解剖、发病率等方面与胃其他部位的肿瘤存在明显差异,对其定义、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方而的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外科治疗的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等问题长期以来各学派意见不一.本文就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复习并加以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

    作者:弥海宁;李兴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鞘内化疗相关的脊髓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鞘内化疗相关脊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鞘内化疗相关脊髓病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男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多次鞘内化疗后继发脊髓病,表现为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感觉异常、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困难等,给予抗神经毒治疗后,观察其病情演变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营养神经、物理及针灸等治疗后患者脊髓病的相关症状逐渐减轻.结论:脊髓病是鞘内化疗的一种少见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特效治疗方案,预后不一,临床应加以重视.

    作者:冯娟;董红娟;段晓晖;杨莉洁;高广勋;杨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4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和/或随访结果,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5例皮肌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33.33% (15/45),平均年龄为58.33岁,男∶女为2.1∶1.18F-FDG PET/CT发现恶性肿瘤的灵敏度、误诊率、特异度、漏诊率、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13.33%、86.67%、0、91.11%、78.95%、100%.肌肉/皮肤1sF-FDG弥漫性代谢异常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6.84%(7/19),肌肉/皮肤18F-FDG局部异常代谢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28.57%(2/7),肌肉/皮肤18F-FDG代谢无异常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1.58% (6/19).三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5%(3/20),无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48%(12/25).两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肌炎是否伴有肌肉/皮肤代谢异常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无关,对年龄较大且无间质性肺病的男性皮肌炎患者,18F-FDG PET/CT对于肿瘤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艳;程佑;王明华;谢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Maspin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和子宫内膜癌中Maspin和Ki67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spin和Ki67在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和7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Ki67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 =0.043;P =0.020),Maspin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 <0.05);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和分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pin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pin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r=0.231,P =0.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Maspin和Ki67的表达提示两者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子.

    作者:宁海丹;杜杨君;梁科庆;温伟;莫秋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MSLN、HE4和Ki67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MSLN、HE4和Ki67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igh 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HGSO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MSLN和HE4在40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10例卵巢良性肿瘤、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分析Ki67在40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三者之间的临床及病理学意义.结果:MSLN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20.0%和13.3%;HF4在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10.0%和6.7%;卵巢癌组织中MSLN和HE4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良性和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分别在良性与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MSLN、HE4和Ki67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80.0%和85.0%,MSLN、HE4和Ki67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MSLN、HE4和Ki67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是否绝经无关(P>0.05).MSLN、HE4和Ki67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MSLN、HE4和Ki67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有关,与患者是否淋巴结转移有关,但是否合并腹水关系不统一.MSLN、HE4和Ki67的高表达可能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作者:赫慧;毕芳芳;杨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肺腺癌中PD-L1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PD-L1的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Smac、Livin表达的相关性及各自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PD-L1+的肺腺癌患者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运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肺腺癌组织中PD-L1和Survivin、Smac、Livin的表达.结果:在肺腺癌组织中,PD-L1、Survivin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Smac表达水平与预后正相关,Livin表达水平与预后未见显著相关.PD-L1表达与Smac和Survivin显著相关,并且在PD-L1+的患者中,Survivin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Smac、Survivin与肺腺癌预后有关;Survivin表达水平与PD-L1+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有望成为进行PD-1/PD-L1免疫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价指标.

    作者:张锋;杨春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近死亡药物抢救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比较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在临近死亡时接受药物抢救维持生命治疗与遵从自然病程之间生存时间的差异.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240例恶性肿瘤晚期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抢救组患者169例,在临近死亡时予多巴胺、可拉明、洛贝林、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未抢救组患者71例,在临近死亡时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不予药物治疗.利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Log-rank检验法进行组间生存曲线比较,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是否伴有肺部瘤灶、有无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方面的分布无差异(P>0.05);抢救组与未抢救组之间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08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抢救与否不是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0.079).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临近死亡时,接受抢救药物治疗与遵从自然病程相比并无明显生存获益.

    作者:余怡;许青;李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2(thioredoxin reductase-2,TrxR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手术后NSCLC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TrxR2的表达,分析TrxR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TrxR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rxR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是否吸烟、肿瘤组织分级、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随访90例患者发现TⅨR2高表达组的患者预后更差(P<0.05).结论:TrxR2在NSCLC中高表达,有望成为NSCLC转移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卜丽娜;林玉蓉;刘延峰;贾卫红;宋爱玲;刘志燕;杨拴盈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