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城;张婷;吕颖钺
肿瘤的增殖与侵袭有赖于肿瘤新生微血管的形成,破坏或者抑制此过程就能切断肿瘤生长的“营养与能源”,因此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及研究方法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小管形成实验在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应用及影响小管实验管腔形成的各项因素做一综述.
作者:杨传玉;刘荣亮;柯恩明;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不可逆电穿孔是一种全新的肿瘤消融技术,该技术利用脉冲电场在细胞膜上造成不可逆的纳米级孔洞,从而使肿瘤细胞死亡,这是一种独特的非热效应灭活机制.近年来,越多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了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就目前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元章;薛超;李晓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广泛分布于细胞中,其具有保守序列及特殊的反向剪接成环的结构特点,使其在细胞中稳定表达,同时具有组织特异性.随着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ircRNA被发现,同时circRNA的功能也逐渐被了解证实,使其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在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circRNA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基因的表达,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对造血与血液肿瘤的影响也逐渐被揭示.本文论述了circRNA的产生、结构特点与功能,以及其与造血及血液肿瘤的关系.
作者:陈芳;王孝会;张继红;刘卓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凝技术(HIFU)结合根治性放疗、顺铂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附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HIFU辅助治疗分为HIFU组(n=36)和放化疗组(n=48),丽组患者均采用根治性放疗、顺铂化疗,HIFU组辅以HIFU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差异.结果:HIFU组患者的治疗一个月后的疗效分布显著的优于放化疗组(P<0.05),HIFU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放化疗组的75.00% (P <0.05).HIFU组患者的KPS评分提高率达到66.67%高于放化疗组的41.67%,HIFU组的获益率达到100%高于放化疗组的89.58% (P <0.05).HIFU组患者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4.44%、86.11%、77.78%均高于同期放化疗组患者的91.67%、79.17%、60.42%,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组患者的3年生存中位时间32个月显著长于放化疗组的28个月(JP<0.05).HIFU组和放化疗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HIFU结合根治性放疗、顺铂化疗治疗宫颈癌能够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要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明显升高.老年人是一个异质性群体,自然年龄与其生理状态不一致.为了确保对老年肿瘤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安全有效,肿瘤科医生应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功能状态.老年综合评估是一项多学科多维度的有关老年患者健康和功能状态的评估系统.现已证明它对发现老年肿瘤患者潜在的健康问题、预测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估预后及治疗效果,帮助制定肿瘤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长城;张婷;吕颖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HA-767491对结直肠癌细胞系Colo3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配置不同浓度的PHA-767491作用于Colo320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PHA-767491能显著抑制Colo320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HA-767491能诱导Colo320细胞的凋亡.结论:PHA-767491能够抑制Colo320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凋亡.
作者:刘洋;刘迪;王晶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三维重建后进行术前分期,评价其准确性及对胃癌治疗方式选择的价值.方法:2010年8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胃肠、营养外科住院,并经术前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64例.全部患者在术前一周内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扫描影像数据以1.0 mm薄层重建后传至后期工作站.由2名从事腹部CT 工作5年以上的高年资影像科医生应用工作站软件对图像作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s,MpR).再由1名从事腹部CT工作5年以上的高年资影像科医生和1名高年资胃肠外科医生在不明了胃镜结果的情况下在PACS上通过协商读片,分别分析MSCT横断位及MpR图像.对照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计算MSCT横断位和MpR图像对胃癌的检出率和T、N分期的准确性;比较MSCT横断位和MpR图像对胃癌T、N分期准确性.结果:对原发胃癌病灶的检出率,MSCT横断图像和MpR图像分别是90.63%(58/64)和95.31%(61/64).与组织病理学分期比较,依据MpR图像的T分期准确率为85.25%(52/61),高于依据MSCT横断位图像的65.57% (40/61)(P=0.012);而MpR图像的N分期准确率为73.77%(45/61),与MSCT横断位图像的67.21%(41/61)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7).结论:MSCT横断位结合MpR图像能更清晰显示肿瘤形态、大小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能较为全面和准确地观察胃癌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及数量,更好地进行术前分期,有助于胃癌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邵华;梁宏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XELOX和FOLFOX4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结局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2年死亡率和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32.00% vs 42.00%,P=0.300)和(70.00%vs 84.00%,P=0.096)].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22).两组患者入院时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6 ±6.66 vs 81.58 ±7.03,P=0.98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1个月和3个月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均显著提高[(75.34±6.67 vs 71.66±7.35,P=0.010)和(68.24±6.44 vs 62.68±9.12,P=0.001)].观察组恶心、呕吐、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手足综合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LOX化疗方案可延长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较少,但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高.
作者:苏利萍;陈静;朱波;王永席;马锦屏;车军;张迷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s 4/6,CDK4/6)与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结合,通过调节细胞G1-S期转换,成为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核心部分.CDK4/6-cyclin D-INK4-Rb通路的异常活化将会导致癌细胞失控性生长,该通路的异常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因此CDK4/6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对CDK4/6的作用机制,及主要几种CDK4/6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CDK4/6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及优化手段.
作者:朱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索X染色体连锁的泛素特异肽酶9(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9 X-linked,USP9X)抑制剂WP1130在宫颈鳞癌细胞中对顺铂(diaminodichloroplatin,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CCK8筛选DDP及WP1130作用于SiHa细胞的佳浓度剂量,并研究DDP与WP1130联用对SiHa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方法检测WP1130对SiHa细胞USP9X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USP9X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WP1130对SiHa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CCK8筛选的3 μg/ml DDP及1.5 μmol/L WP1130作用于SiHa细胞72 h为佳剂量,WP1130联合DDP组SiHa细胞的存活率较单用DDP组显著降低(P <0.05);ICC显示WP1130可抑制USP9X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 发现SiHa细胞中USP9X蛋白的表达水平在DDP及WP1130作用后降低(P<0.05),且在DDP联用WP1130组中低(P<0.05).结论:WP1130能增强宫颈鳞癌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可为宫颈鳞癌综合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程艳;章丽霞;刘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MACC1是新近发现的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一些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或生物分子可能参与了MACC1的表达调控以及MACC1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由于MACC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高表达,可能使其成为新的判断肿瘤预后和治疗的靶点.本文就消化系统肿瘤中MACC1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思诗;耿敬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26例(A组)、病例资料及随访较完整的无髓外侵犯患者130例(B组)及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10例(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三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发生率为4.68% (26/556),发生部位为睾丸、椎管硬膜外、皮肤等.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发病率为1.80%(10/556),发生部位为肋骨附近胸壁和脊柱旁等.A组中6例为反复治疗不缓解,出现髓外侵犯,自确诊到髓外病变出现中位时间为3(2~12)个月;9例为完全缓解后在骨髓复发或未复发状态出现髓外侵犯,自确诊到髓外病变出现中位时间为16.5(8 ~45)个月;11例为初诊时伴有髓外侵犯.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2个月,B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7.3个月,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3个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侵犯在骨髓不缓解和缓解状态均可出现,不依赖骨髓微环境生长,是骨髓瘤预后不良因素.骨髓瘤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预后优于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
作者:吴迪;余艳丽;刘芳;卢蓉;王雯娟;郝锦霞;王孟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阐述印迹基因PEG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及GEPIA分析PEG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KM-Plotter做PEG3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经MethHC分析PEG3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String-DB数据库分析PEG3相互作用蛋白;通过The Hu-man Protein Atlas分析PEG3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mRNA水平上,PEG3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较正常肾组织显著低表达,表达水平与肾癌预后呈负相关(Log-rank P=0.001 1),PEG3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也较正常肾脏组织低表达,且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则显著增高.与PEG3相关蛋白有NL-RP7、MEST、SIAH1、PEG10、CDC25B等,可能参与细胞有丝分裂周期调节及遗传印迹等细胞功能.结论:通过肿瘤基因数据库信息挖掘发现,PEG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患者生存期有关,将为后续的肿瘤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展;崔强;齐闯;赵虎;朱合欢;路君;谭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影响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住院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整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椎部位、病椎数目、肿瘤性质、基础疾病、神经受损、基本状况、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内脏转移、术中出血、术中输血与患者生存状态及生存时间分别作Logistic及Cox回归分析.结果:回归模型分别显示病椎数目、肿瘤性质、手术方式、内脏转移对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病椎部位、基础疾病、神经受损、基本状况、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对患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病椎的数量、肿瘤自身的恶性程度以及有无内脏转移,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为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而神经受损和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小.对具有手术指征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刘鹏;王专;章仕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ZONA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6年71位手术患者的膀胱癌以及对应的癌旁膀胱上皮标本,采用Realtime-PCR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等检测ZONAB在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her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ZONAB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ealtime-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得膀胱癌组织中ZONAB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测得膀胱癌组织中的ZONAB表达率高(38.0%)大于癌旁组织(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ZONAB表达率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高(P<0.05);ZONAB与E-cadherin两种蛋白在膀胱癌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ZONAB在膀胱癌中高表达,ZONAB的表达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ZONAB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许学文;卜仁戈;宋永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观察组联合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照组仅单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记录的疼痛程度分级、抑郁量表评分、药物使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RS评分降低幅度更大;与之类似,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和HRS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人均日剂量为(45.62±5.17)mg/d,对照组人均日剂量为(62.18±4.37) mg/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进一步改善癌痛患者的焦虑抑郁,并且可以降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卜岗;孙欣;王辉;王锁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盐霉素(Sal)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CK8测定不同浓度盐霉素、不同剂量放疗及联合应用对C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平板克隆实验观察盐霉素联合放疗后细胞的克隆形成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盐霉素和放疗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剂量依赖性,且联合组抑制作用强于单纯药物组或放疗组.平板克隆实验显示盐霉素联合放疗后能显著降低细胞的克隆形成率;Hoechst33258染色显示盐霉素联合放疗治疗后细胞凋亡现象更明显;细胞流式术检测显示联合组较单纯药物组或放疗组凋亡率增加,盐霉素对放疗具有增敏作用.药物组和放疗组均能使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两者联合效果更明显.结论:盐霉素能增加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周期阻滞及其凋亡诱导相关.
作者:吴丹心;骆志国;明帮春;王丹;汪森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液骨钙素(OSC)、骨保护素(OPG)、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及与尿液NTX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比4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液OSC、OPG、NTX和尿液NTX水平,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的血液OSC、OPG、NTX和尿液NTX水平的差异.评估血液OSC与血液NTX水平相关性,血液OPG与血液NTX水平相关性,血液和尿液NTX水平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中血液OSC、OPG和NTX水平比对照组要高,两组的OS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OP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3),两组的NT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血液中的NTX的升高和血液中的OSC及OPG水平具有关性,血液NTX和OSC之间的r=0.768(P <0.001),血液NTX和OPG之间的r=0.685(P <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NTX和尿液NTX之间也具有相关性r=0.638(P <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血液OSC、OPG、NTX及与尿液NTX水平之间具有一定关系,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燕鹏;孙宇;钱朋飞;黎冠宏;张树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28例化疗失败的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500 mg/d,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RR)为10.7%,疾病控制率(DCR)为42.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或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韩婷婷;石明伟;王凡;王颖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巨细胞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肺巨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对肺巨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例肺巨细胞癌患者因刺激性呛咳、左侧胸部闷痛3个月入院.胸部CT检查及病理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肺巨细胞癌.采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3周方案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临床症状轻微好转且疗效评价稳定(SD),化疗4个周期后疗效评价进展(PD),口服阿帕替尼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后疗效评价亦是PD.结论:肺巨细胞癌临床罕见,生存期短,预后差,目前无标准的治疗方法,化疗可能短暂延缓肿瘤进展,阿帕替尼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效果可能欠佳.
作者:李巧珍;张才金;王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