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郭琪;周章剑;张毅
目的:探讨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tMDS/AML)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分析7例tMDS/AML的诊疗经过.结果:7例tMDS/AML患者中,原发病为胃癌1例,乳腺癌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结论:tMDS/AML临床少见,目前无特异性疗法,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作者:冶秀鹏;包慎;魏玉萍;智峰;郭营;张伟;李叶琼;宋丽君;牛玉捷;李蓉;孙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盐霉素(Sal)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CK8测定不同浓度盐霉素、不同剂量放疗及联合应用对C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平板克隆实验观察盐霉素联合放疗后细胞的克隆形成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盐霉素和放疗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剂量依赖性,且联合组抑制作用强于单纯药物组或放疗组.平板克隆实验显示盐霉素联合放疗后能显著降低细胞的克隆形成率;Hoechst33258染色显示盐霉素联合放疗治疗后细胞凋亡现象更明显;细胞流式术检测显示联合组较单纯药物组或放疗组凋亡率增加,盐霉素对放疗具有增敏作用.药物组和放疗组均能使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两者联合效果更明显.结论:盐霉素能增加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周期阻滞及其凋亡诱导相关.
作者:吴丹心;骆志国;明帮春;王丹;汪森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索X染色体连锁的泛素特异肽酶9(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9 X-linked,USP9X)抑制剂WP1130在宫颈鳞癌细胞中对顺铂(diaminodichloroplatin,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CCK8筛选DDP及WP1130作用于SiHa细胞的佳浓度剂量,并研究DDP与WP1130联用对SiHa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方法检测WP1130对SiHa细胞USP9X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USP9X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WP1130对SiHa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CCK8筛选的3 μg/ml DDP及1.5 μmol/L WP1130作用于SiHa细胞72 h为佳剂量,WP1130联合DDP组SiHa细胞的存活率较单用DDP组显著降低(P <0.05);ICC显示WP1130可抑制USP9X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 发现SiHa细胞中USP9X蛋白的表达水平在DDP及WP1130作用后降低(P<0.05),且在DDP联用WP1130组中低(P<0.05).结论:WP1130能增强宫颈鳞癌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可为宫颈鳞癌综合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程艳;章丽霞;刘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替吉奥治疗,研究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临床疗效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P-9以及VEGF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联合应用替吉奥以及奥沙利铂,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MMP-9以及VEGF指标,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陆屸;符炜;陆晓;张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双指数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肿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脑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扫描、IVIM多b值扫描,并对IVIM多b值扫描图像进行单/指数模型分析,比较两种模型脑肿瘤诊断和分级的效果.结果:32例良性肿瘤呈圆形,T1WI序列呈等或低信号,T2WI序列呈等或高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不强化或均匀强化,44例恶性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T1WI序列呈等或低杂信号,T2WI序列呈等或高混杂信号,34例占位效应明显,10例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时病灶均明显强化.良性肿瘤的ADC、ADCslow、ADCfast值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ADCfast、Ffast值ROC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ADC和ADCslow组(P<0.05),单/双指数模型诊断良恶性脑肿瘤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的ADCslow、ADCfast和Ffast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ADCfast值ROC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ADC、ADCslow组和Ffast组(P<0.05),常规MRI序列和双指数模型对胶质瘤分级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是脑肿瘤诊断的有效补充技术,其双指数模型多b值DWI技术的ADCslow可用于脑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其诊断效能与单指数模型的ADC值相当.另外,双指数模型的ADCfast值能够准确地进行胶质瘤分级,是区分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性参数.
作者:张前芳;杨星;詹利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凝技术(HIFU)结合根治性放疗、顺铂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附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HIFU辅助治疗分为HIFU组(n=36)和放化疗组(n=48),丽组患者均采用根治性放疗、顺铂化疗,HIFU组辅以HIFU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差异.结果:HIFU组患者的治疗一个月后的疗效分布显著的优于放化疗组(P<0.05),HIFU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放化疗组的75.00% (P <0.05).HIFU组患者的KPS评分提高率达到66.67%高于放化疗组的41.67%,HIFU组的获益率达到100%高于放化疗组的89.58% (P <0.05).HIFU组患者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4.44%、86.11%、77.78%均高于同期放化疗组患者的91.67%、79.17%、60.42%,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组患者的3年生存中位时间32个月显著长于放化疗组的28个月(JP<0.05).HIFU组和放化疗组患者的白细胞降低、恶心呕吐、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HIFU结合根治性放疗、顺铂化疗治疗宫颈癌能够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要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MACC1是新近发现的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一些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或生物分子可能参与了MACC1的表达调控以及MACC1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由于MACC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高表达,可能使其成为新的判断肿瘤预后和治疗的靶点.本文就消化系统肿瘤中MACC1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思诗;耿敬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s 4/6,CDK4/6)与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结合,通过调节细胞G1-S期转换,成为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核心部分.CDK4/6-cyclin D-INK4-Rb通路的异常活化将会导致癌细胞失控性生长,该通路的异常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因此CDK4/6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对CDK4/6的作用机制,及主要几种CDK4/6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CDK4/6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及优化手段.
作者:朱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不可逆电穿孔是一种全新的肿瘤消融技术,该技术利用脉冲电场在细胞膜上造成不可逆的纳米级孔洞,从而使肿瘤细胞死亡,这是一种独特的非热效应灭活机制.近年来,越多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了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就目前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元章;薛超;李晓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HA-767491对结直肠癌细胞系Colo3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配置不同浓度的PHA-767491作用于Colo320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PHA-767491能显著抑制Colo320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HA-767491能诱导Colo320细胞的凋亡.结论:PHA-767491能够抑制Colo320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凋亡.
作者:刘洋;刘迪;王晶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XELOX和FOLFOX4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结局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2年死亡率和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32.00% vs 42.00%,P=0.300)和(70.00%vs 84.00%,P=0.096)].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22).两组患者入院时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6 ±6.66 vs 81.58 ±7.03,P=0.98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1个月和3个月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均显著提高[(75.34±6.67 vs 71.66±7.35,P=0.010)和(68.24±6.44 vs 62.68±9.12,P=0.001)].观察组恶心、呕吐、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手足综合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LOX化疗方案可延长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较少,但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高.
作者:苏利萍;陈静;朱波;王永席;马锦屏;车军;张迷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脑转移的患者分别接受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2年内生存质量的差别.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接受同步放化疗33例,接受序贯放化疗27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和PFS均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会更多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冯淑娟;杨文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液骨钙素(OSC)、骨保护素(OPG)、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及与尿液NTX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比4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液OSC、OPG、NTX和尿液NTX水平,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的血液OSC、OPG、NTX和尿液NTX水平的差异.评估血液OSC与血液NTX水平相关性,血液OPG与血液NTX水平相关性,血液和尿液NTX水平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中血液OSC、OPG和NTX水平比对照组要高,两组的OS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OP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3),两组的NT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统计结果显示血液中的NTX的升高和血液中的OSC及OPG水平具有关性,血液NTX和OSC之间的r=0.768(P <0.001),血液NTX和OPG之间的r=0.685(P <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NTX和尿液NTX之间也具有相关性r=0.638(P <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血液OSC、OPG、NTX及与尿液NTX水平之间具有一定关系,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燕鹏;孙宇;钱朋飞;黎冠宏;张树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重超声造影(DCUS)在胃癌术前诊断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胃癌患者行DCUS检查,对病灶位置、大小、大体分型、T分期及N分期进行术前评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研究.结果:DCUS对胃癌定位的准确率为85.10% (40/47);能准确测量肿瘤浸润胃壁的厚度(P>0.05);对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准确率为86.84%(33/38),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Kappa=0.783);T分期准确率为72.34% (34/47),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14);N分期准确率为59.57% (28/47),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95).结论:DCUS能准确评估胃癌病灶的位置、厚度、大体分型和T分期,可成为胃癌术前诊断与补充诊断的一种可靠方法.
作者:谭蜀川;罗晓茂;李支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DCS)是一种来源于指突状树突细胞(IDC)的罕见的恶性造血组织肿瘤,是树突细胞瘤(DCN)的一种.目前对于IDC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相关的特点.因为其极为罕见,还没有关于它的前瞻性研究,而且对其明确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疾病的生物学、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指标,本文查阅了1974至2016年各国的病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对其作一概述.
作者:许弘扬;王洪涛;刘卓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肿瘤的增殖与侵袭有赖于肿瘤新生微血管的形成,破坏或者抑制此过程就能切断肿瘤生长的“营养与能源”,因此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及研究方法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小管形成实验在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应用及影响小管实验管腔形成的各项因素做一综述.
作者:杨传玉;刘荣亮;柯恩明;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原纤蛋白-1(Fibrillin-1,FBN1)与原纤蛋白-2(Fibrillin-2,FBN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进一步探讨FBN1、FBN2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的相关性,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al PCR,MSP)检测方法,检测95例食管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的FBN1、FB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的蛋白含量,并分析蛋白表达与基因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BN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6.3% (82/95)和5.3% (5/95);FBN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2.1%(78/95)和8.4%(8/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分化程度、TNM分期、性别等对患者进行分组,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基因甲基化明显影响蛋白表达,使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FBN1、FBN2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基因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对研究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潜在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建华;郭琪;周章剑;张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1在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30例VSC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E2F1的水平,分析E2F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VSCC组织中E2F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1.27 ±0.04),高于癌旁外阴组织的E2F1水平(0.84-±0.06) (P <0.05);VSCC组织中E2F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16±0.04),高于癌旁外阴组织的E2F1水平(0.93±0.03)(P<0.05);免疫组化示VSCC组织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56.67%,17/30)明显高于癌旁外阴组织(33.33%,10/30) (P <0.05),且其阳性表达率与FIGO分期有关(P<0.05).结论:E2F1在VSCC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FIGO分期有关,提示E2F1可能与V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杨秀华;武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UL4A基因在胃癌增殖、侵袭和转移中的机制.方法:siRNA干扰胃癌SCG-7901细胞中CUL4A基因的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观察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Annex-in-V-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析CUL4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eal time-PCR分析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siRNA有效干扰了胃癌SCG-7901细胞中CUL4A基因的表达(P<0.05);干扰CUL4A基因有效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P<0.05);Transwell小室结果显示,干扰CUL4A基因阻碍了SCG-7901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干扰CUL4A基因促进了细胞的凋亡(P< 0.05);Real time-PCR结果显示,干扰CUL4A基因后Snail mRNA和ZEB1 mRNA的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 mRNA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CUL4A基因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和侵袭,且影响了EMT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妍;田昕;孟凡东;隋承光;吴迪;付立业;姜又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组(n=52)和根治性切除组(n=60).术后标本行常规免疫组化病理检测,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但操作更简便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内镜切割吻合器的联合应用,使得该术式更简便易行,在具有适应征患者中可以推广.
作者:杨永江;苏卓彬;彭涛;孔令霞;孙红;王国强;李曙光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