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HA-767491对结直肠癌Colo3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刘洋;刘迪;王晶莹

关键词:PHA-767491, 细胞分裂周期激酶-7, 直肠癌, 增殖, 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PHA-767491对结直肠癌细胞系Colo3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配置不同浓度的PHA-767491作用于Colo320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PHA-767491能显著抑制Colo320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HA-767491能诱导Colo320细胞的凋亡.结论:PHA-767491能够抑制Colo320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凋亡.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VIM双指数模型多b值DWI在脑肿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双指数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肿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脑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扫描、IVIM多b值扫描,并对IVIM多b值扫描图像进行单/指数模型分析,比较两种模型脑肿瘤诊断和分级的效果.结果:32例良性肿瘤呈圆形,T1WI序列呈等或低信号,T2WI序列呈等或高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不强化或均匀强化,44例恶性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T1WI序列呈等或低杂信号,T2WI序列呈等或高混杂信号,34例占位效应明显,10例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时病灶均明显强化.良性肿瘤的ADC、ADCslow、ADCfast值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ADCfast、Ffast值ROC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ADC和ADCslow组(P<0.05),单/双指数模型诊断良恶性脑肿瘤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的ADCslow、ADCfast和Ffast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ADCfast值ROC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ADC、ADCslow组和Ffast组(P<0.05),常规MRI序列和双指数模型对胶质瘤分级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是脑肿瘤诊断的有效补充技术,其双指数模型多b值DWI技术的ADCslow可用于脑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其诊断效能与单指数模型的ADC值相当.另外,双指数模型的ADCfast值能够准确地进行胶质瘤分级,是区分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性参数.

    作者:张前芳;杨星;詹利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不可逆电穿孔是一种全新的肿瘤消融技术,该技术利用脉冲电场在细胞膜上造成不可逆的纳米级孔洞,从而使肿瘤细胞死亡,这是一种独特的非热效应灭活机制.近年来,越多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了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就目前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元章;薛超;李晓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FBN1、FBN2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原纤蛋白-1(Fibrillin-1,FBN1)与原纤蛋白-2(Fibrillin-2,FBN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进一步探讨FBN1、FBN2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的相关性,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al PCR,MSP)检测方法,检测95例食管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的FBN1、FB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的蛋白含量,并分析蛋白表达与基因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BN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6.3% (82/95)和5.3% (5/95);FBN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2.1%(78/95)和8.4%(8/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分化程度、TNM分期、性别等对患者进行分组,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基因甲基化明显影响蛋白表达,使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FBN1、FBN2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基因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对研究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潜在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建华;郭琪;周章剑;张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PEG3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目的:阐述印迹基因PEG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及GEPIA分析PEG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KM-Plotter做PEG3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经MethHC分析PEG3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String-DB数据库分析PEG3相互作用蛋白;通过The Hu-man Protein Atlas分析PEG3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mRNA水平上,PEG3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较正常肾组织显著低表达,表达水平与肾癌预后呈负相关(Log-rank P=0.001 1),PEG3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也较正常肾脏组织低表达,且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则显著增高.与PEG3相关蛋白有NL-RP7、MEST、SIAH1、PEG10、CDC25B等,可能参与细胞有丝分裂周期调节及遗传印迹等细胞功能.结论:通过肿瘤基因数据库信息挖掘发现,PEG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患者生存期有关,将为后续的肿瘤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展;崔强;齐闯;赵虎;朱合欢;路君;谭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DK4/6抑制剂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s 4/6,CDK4/6)与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结合,通过调节细胞G1-S期转换,成为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核心部分.CDK4/6-cyclin D-INK4-Rb通路的异常活化将会导致癌细胞失控性生长,该通路的异常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因此CDK4/6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对CDK4/6的作用机制,及主要几种CDK4/6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CDK4/6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及优化手段.

    作者:朱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胶质瘤中KI67和GDN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各级别胶质瘤中KI67和GDNF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到2016年9月期间18例胶质瘤标本,分析其病理分级,其中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3例;18例患者均为初发且均未进行过放化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KI67和GDNF蛋白在各级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用Image-Pro Plus(IPP6.0)处理软件进行灰度值扫描,SPSS 19.0方法统计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KI67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在癌旁组织(N)中,KI67蛋白几乎无表达,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KI67蛋白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表达趋势,且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GD-NF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在癌旁组织(N)及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GDNF蛋白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表达趋势,且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KI67和GDNF蛋白表达呈显著增高趋势.

    作者:史永志;杨张凯;史航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HA-767491对结直肠癌Colo3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PHA-767491对结直肠癌细胞系Colo3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配置不同浓度的PHA-767491作用于Colo320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PHA-767491能显著抑制Colo320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HA-767491能诱导Colo320细胞的凋亡.结论:PHA-767491能够抑制Colo320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凋亡.

    作者:刘洋;刘迪;王晶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28例化疗失败的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500 mg/d,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RR)为10.7%,疾病控制率(DCR)为42.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或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韩婷婷;石明伟;王凡;王颖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三维重建后进行术前分期,评价其准确性及对胃癌治疗方式选择的价值.方法:2010年8月-2011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胃肠、营养外科住院,并经术前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64例.全部患者在术前一周内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扫描影像数据以1.0 mm薄层重建后传至后期工作站.由2名从事腹部CT 工作5年以上的高年资影像科医生应用工作站软件对图像作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s,MpR).再由1名从事腹部CT工作5年以上的高年资影像科医生和1名高年资胃肠外科医生在不明了胃镜结果的情况下在PACS上通过协商读片,分别分析MSCT横断位及MpR图像.对照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计算MSCT横断位和MpR图像对胃癌的检出率和T、N分期的准确性;比较MSCT横断位和MpR图像对胃癌T、N分期准确性.结果:对原发胃癌病灶的检出率,MSCT横断图像和MpR图像分别是90.63%(58/64)和95.31%(61/64).与组织病理学分期比较,依据MpR图像的T分期准确率为85.25%(52/61),高于依据MSCT横断位图像的65.57% (40/61)(P=0.012);而MpR图像的N分期准确率为73.77%(45/61),与MSCT横断位图像的67.21%(41/61)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7).结论:MSCT横断位结合MpR图像能更清晰显示肿瘤形态、大小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能较为全面和准确地观察胃癌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及数量,更好地进行术前分期,有助于胃癌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邵华;梁宏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等资料.结果:存活21例,死亡25例,死亡组肝、脾肿大比存活组明显(P<0.05),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铁蛋白(S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年龄、发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肝脾肿大、PLT降低、FIB降低、SF升高、ALT、LDH升高的患者预后不佳,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佩章;王英;庞乃奇;张云;刘妙凤;朱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明显升高.老年人是一个异质性群体,自然年龄与其生理状态不一致.为了确保对老年肿瘤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安全有效,肿瘤科医生应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功能状态.老年综合评估是一项多学科多维度的有关老年患者健康和功能状态的评估系统.现已证明它对发现老年肿瘤患者潜在的健康问题、预测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估预后及治疗效果,帮助制定肿瘤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长城;张婷;吕颖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卵巢移位对年轻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腹腔镜卵巢移位对年轻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至2016年年轻中晚期宫颈癌进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术前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首次放化疗后3、6、12个月检查患者血清中FSH、LH、E2以及Kupperman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经筛选后共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手术组20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参数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手术组患者血清FSH低于对照组(P<0.05),E2高于对照组(P<0.05),Kupperma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手术组患者血清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移位术对年轻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卵巢功能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翟振波;张秀珍;王平;高露;郭汉玉;张苗;宁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26例(A组)、病例资料及随访较完整的无髓外侵犯患者130例(B组)及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10例(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三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发生率为4.68% (26/556),发生部位为睾丸、椎管硬膜外、皮肤等.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发病率为1.80%(10/556),发生部位为肋骨附近胸壁和脊柱旁等.A组中6例为反复治疗不缓解,出现髓外侵犯,自确诊到髓外病变出现中位时间为3(2~12)个月;9例为完全缓解后在骨髓复发或未复发状态出现髓外侵犯,自确诊到髓外病变出现中位时间为16.5(8 ~45)个月;11例为初诊时伴有髓外侵犯.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2个月,B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7.3个月,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3个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侵犯在骨髓不缓解和缓解状态均可出现,不依赖骨髓微环境生长,是骨髓瘤预后不良因素.骨髓瘤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预后优于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

    作者:吴迪;余艳丽;刘芳;卢蓉;王雯娟;郝锦霞;王孟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LAA-22基因上游调控区的分离及启动子活性分析

    目的:分离MLAA-22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区序列,进行启动子活性鉴定.方法:人工合成MLAA-22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区序列MLAA-22(-999 ~+1)和MLAA-22(-1999~+1)两个区段,将两个区段插入到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siCHECK-2的BglⅡ/Nhe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中,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siCHECK-2-MLAA-22(-999 ~+1)和psiCHECK-2-MLAA-22(-1999 ~+1);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所分离区段的启动子活性.结果:MLAA-22(-999 ~+1)和MLAA-22(-1999~+1)两个区段均具有较强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并且MLAA-22(-999~+1)区段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高于MLAA-22(-1999~+1)区段.结论:MLAA-22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区(-999~+1)区段将是今后我们进行MLAA-22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区启动子活性研究的重点区域.

    作者:崔鹤;张王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及Cox回归模型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住院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整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椎部位、病椎数目、肿瘤性质、基础疾病、神经受损、基本状况、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内脏转移、术中出血、术中输血与患者生存状态及生存时间分别作Logistic及Cox回归分析.结果:回归模型分别显示病椎数目、肿瘤性质、手术方式、内脏转移对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病椎部位、基础疾病、神经受损、基本状况、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对患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病椎的数量、肿瘤自身的恶性程度以及有无内脏转移,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为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而神经受损和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小.对具有手术指征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刘鹏;王专;章仕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7例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tMDS/AML)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分析7例tMDS/AML的诊疗经过.结果:7例tMDS/AML患者中,原发病为胃癌1例,乳腺癌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结论:tMDS/AML临床少见,目前无特异性疗法,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作者:冶秀鹏;包慎;魏玉萍;智峰;郭营;张伟;李叶琼;宋丽君;牛玉捷;李蓉;孙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和免疫功能影响分析

    目的:调查研究直肠癌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发生术后感染的情况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入住我院的6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已确认需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选择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组:选择使用腹腔镜手术).根据所采用的术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患者各34例,在术后对所有患者的恢复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免疫功能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要短于开腹组,而且其术中出血较少,肛门开始排气时间也较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实验中,手术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生,开腹组的总感染率为32.35%,腹腔镜组的总感染率为11.76%,开腹组感染率明显要高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7d腹腔镜组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干扰素-γ白介素-2水平明显要高于开腹组,而白介素-10水平要比开腹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较于开腹手术方式具有较低的术后感染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也较小,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伟;薛迎利;聂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盆腔恶性肿瘤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治疗(附32例)

    目的:探讨盆腔恶性肿瘤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原因及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经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及球囊扩张(PTA)或联合支架植入(髂静脉狭窄≥50%时)治疗32例盆腔恶性肿瘤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CDT前均置入腔静脉滤器(VCF),溶栓时间为(5.3±2.6)d,尿激酶用量(320±130)万U,溶栓后下肢深静脉平均通畅率为(83.7±16.9)%,溶栓期间仅3例出现轻度出血,调整用药后消失.13例髂静脉狭窄≥50%行支架植入治疗,共植入支架17枚;11例髂静脉狭窄在30% ~ 49%之间仅行PTA;8例髂静脉狭窄<30%未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期间无症状性肺栓塞(PE)发生.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3.6±5.4)个月,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其中1例支架内血栓复发,4例血栓复发原髂静脉狭窄在30% ~49%之间,1例血栓复发原髂静脉狭窄<30%.均再次CDT联合PTA及支架植入治疗成功.结论:盆腔恶性肿瘤及放疗是发生急性下肢DVT、血栓复发的危险因素,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当髂静脉狭窄超过30%时,我们建议支架植入治疗.

    作者:陈千益;胡晓曼;费哲为;王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替吉奥治疗,研究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临床疗效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P-9以及VEGF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联合应用替吉奥以及奥沙利铂,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MMP-9以及VEGF指标,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陆屸;符炜;陆晓;张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WP1130对宫颈鳞癌细胞顺铂化疗增敏性的分析

    目的:探索X染色体连锁的泛素特异肽酶9(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9 X-linked,USP9X)抑制剂WP1130在宫颈鳞癌细胞中对顺铂(diaminodichloroplatin,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CCK8筛选DDP及WP1130作用于SiHa细胞的佳浓度剂量,并研究DDP与WP1130联用对SiHa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方法检测WP1130对SiHa细胞USP9X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USP9X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WP1130对SiHa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CCK8筛选的3 μg/ml DDP及1.5 μmol/L WP1130作用于SiHa细胞72 h为佳剂量,WP1130联合DDP组SiHa细胞的存活率较单用DDP组显著降低(P <0.05);ICC显示WP1130可抑制USP9X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 发现SiHa细胞中USP9X蛋白的表达水平在DDP及WP1130作用后降低(P<0.05),且在DDP联用WP1130组中低(P<0.05).结论:WP1130能增强宫颈鳞癌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可为宫颈鳞癌综合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程艳;章丽霞;刘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