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牙氧化锆全瓷桥的临床应用分析

彭利辉;钟爱喜;潘小波;刘光雪;李荣婷

关键词:氧化锆全瓷桥, 牙列缺损, 固定修复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锆全瓷桥在1~2颗后牙缺失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1例单颗或2颗后牙缺失患者行氧化锆全瓷桥的固定修复、现察1~2年.结果:除1例(3单位桥)在修复1年后桥体折断并脱落,其余修复体修复效果良好,在边缘密合度、冠染色、基牙牙周袋方面均迭A级,修复体未见脱落及松动,成功率达96,77%.结论:氧化锆全瓷桥可用于1~2颗后牙缺失的3~5单位的固定桥修复,效果良好.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茎再造术后尿道毛石症的处理体会

    目的:探索毛石症手术治疗的方法,总结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采用尿道提升中段2cm纵行切口,在取出毛石同时清除尿道内残余毛发,缩窄已扩张尿道.结果:取出一粒结石有8例,二粒结石有2例,三粒结石有1例,其中大的结石有4.5cm ×2.0cm大小,患者术后排尿通畅,无堵塞感,排尿后在尿道提升段内的尿液残留明显减少.结论:毛石症只能依靠手术来解决,而且在完整取出毛石的同时,破坏残留毛囊和缩窄尿道是防止毛石再次发生的重要举措.

    作者:赵烨德;李旭东;刘刚;周强;何清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即刻与延期乳房重建术后乳房区神经感觉变化的研究

    目的:从乳腺癌术后乳房区神经感觉恢复角度探讨乳房重建的手术时机.方法:将2005年6月-2009年12月19例乳腺癌术后行乳房重建患者的20侧乳腺分为即刻乳房重建组和延期乳房重建组,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重建乳腺分为9个区,再对9个区的神经感觉分别进行测试、测量以及调查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随访2年,两组患者重建乳房区神经感觉均有明显恢复,各象限的感觉恢复情况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对重建乳房的外形、双侧乳房的对称性及对皮肤感觉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中,0区的皮肤感觉恢复明显较F区的恢复早、且好;两组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了明显不同的分区现象.结论:在神经感觉方面,即刻乳房重建组较延期重建组有恢复早、恢复好的优势;在神经感觉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分区现象是神经恢复的自然过程,对于了解神经恢复的阶段及程度有指导意义,对临床选择乳房重建的时机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康宁;霍然;张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角蛋白14单克隆抗体对无血清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建立一种无血清传代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KC)的方法,并观察角蛋白14单克隆抗体(anti-K14 mAb)对无血清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KC-SFM)添加重组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牛垂体浸出液(BPE)传代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均至第3代时于培养基中加人不同浓度的anti-K14 mAb,用MTT法观察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应用无血清培养基成功地传代培养了角质形成细胞,MTT法结果显示各浓度组对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建立了一种无血清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方法,anti-K14mAb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体外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陈玉欣;刘洪君;刘静;张秀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自制导萌装置联合闭合式开窗术在替牙期埋伏阻生前牙牵引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自制导萌装置牵引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8~11岁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13例,应用自制导萌装置联合闭合式开窗术进行埋伏阻生牙的牵引导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辅助评价疗效.结果:通过应用自制导萌装置,13例患者的上颌埋伏阻生牙均顺利萌出至理想位置,疗效满意,疗程8~15月,平均12个月.结论:应用自制导萌装置牵引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文杰;彭旭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发育期含牙囊肿开窗术后牙根发育情况的临床观察

    开窗术是发育期含牙囊肿治疗的佳方法.它不仅能减少手术创伤还能保留住恒牙,患者术后不会缺牙.所以开窗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院口腔科2004年5月~2006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下颌双尖牙区含牙囊肿患者含牙及对侧牙x线片上的长度进行测量.研究开窗术后牙根形成、发育的情况长度能否达到正常水平.

    作者:李玉刚;申秀梅;李梅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成人与青少年均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拔牙矫治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成人与青少年均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糟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后硬组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矫治中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均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病例,其中成人组25例,青少年组40例,经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两组矫治前后硬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青少年组矫治后,∠ANB、∠U1-SN、∠L1-MP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o-Me、∠SArGo、∠U1-L1均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矫治后,∠U1-SN、∠L1-MP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SN-OP、∠U1-L1均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均角型错(牙)患者经矫治后,成人与青少年前牙均明显改善,但成人(牙)平面矫治后发生了顺时针旋转,骨组织未见显著改变.

    作者:李永峰;肖选队;何站峰;彭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类胚体分化过程中残留未分化细胞的研究

    目的:探讨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通过类胚体长期分化后残留未分化细胞的特性.方法:小鼠iPS细胞株,体外类胚体分化20天后消化打散,重新给予iPS细胞常规培养液培养.观察扩增的残留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和观察残留细胞表面标志物及体外再次分化能力.将残留细胞扩增后注射入裸鼠背部皮下,6周后注射部位取材进行大体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分化20天的类胚体中存在残留未分化的细胞,呈克隆样生长,高度表达SSEA-1、CD-9和0CT-4等多潜能性标志.残留细胞能反复传代,并可在体外再次分化和残留.残留细胞注射部位形成畸胎瘤,瘤体组织中存在成熟的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组织.结论;iPS细胞分化为类胚体后残留部分未分化细胞,残留细胞在体内、外可再次分化,并能在体外分化中再次残留.

    作者:王书军;刁永力;谷波;于海洲;葛乃航;严晓鸥;张文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局部注射少量A型肉毒毒素治疗上半面部皱纹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少量A型肉毒毒素(BTXA)去除上半面部皱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型肉毒毒素的198例患者,其中眉间纹65例,鱼尾纹80例,额纹20例,鼻背部皱纹33例.所有患者行局部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浓度为4U/0.1ml,并根据不同的患者调整剂量和浓度.记录患者疗效、维持时间与不良反应.结果: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上三分之一皱纹有效率为100%,显效率94.4%.肌肉麻痹的效果通常持续3~6个月不等,不良反应主要为4例上睑下垂,3例局部水肿和4例青紫,各占2.0%、1.5%和2.0%.上述症状于3~10内自行完全消失.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部上三分之一皱纹起效迅速、无创伤、简便易行.

    作者:尚晓旭;吴景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后牙氧化锆全瓷桥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氧化锆全瓷桥在1~2颗后牙缺失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1例单颗或2颗后牙缺失患者行氧化锆全瓷桥的固定修复、现察1~2年.结果:除1例(3单位桥)在修复1年后桥体折断并脱落,其余修复体修复效果良好,在边缘密合度、冠染色、基牙牙周袋方面均迭A级,修复体未见脱落及松动,成功率达96,77%.结论:氧化锆全瓷桥可用于1~2颗后牙缺失的3~5单位的固定桥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彭利辉;钟爱喜;潘小波;刘光雪;李荣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扩张易位皮瓣修复头皮缺损

    头皮缺损的修复小但要求皮瓣的质地、色泽良好,还要有毛发生长,这就要求只能应用头皮的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对于不能单纯应用局部皮瓣完成修复的病例,目前只有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能较好地达到这两方面的美容修复要求[1].2006年以来,笔者应用扩张的易位皮瓣修复头皮肿瘤切除术后缺损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江允;周世华;吴俊勇;孟艳临;贺星华;张智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纯化自体脂肪颗粒在上睑凹陷矫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离心纯化脂肪颗粒在上睑凹陷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治疗体会.方法:24例患者,40只眼,在大腿内侧吸脂及脂肪离心后,行眶隔内脂肪充填.进行治疗前后上睑饱满度对比及术后二次充填比例,评估离心纯化脂肪颗粒充填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4例患者,20例一次性注射,效果满意,有效率为83.33%;4例二次注射,补注后效果满意,有效率为16.67%.无一例发生感染、血肿、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结论:离心纯化脂肪颗粒因其来源丰富、不留瘢痕、注射量少、无排斥等优点,是治疗上睑凹陷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张晖;冯幼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COX-2及其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激光术后创面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COX-2及其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激光术后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点阵CO2激光照射形成大鼠创伤模型,分为正常、术后第1、3、5、7、10、14天共7个时相点,基质对照组、NS-398药物组术后分别外用75%酒精、NS-398,肉眼观察创面结痂及愈合时间,HE染色计数中性粒细胞、成纤维样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PGE2及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NS-398药物组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各组间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天,NS-398药物组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PGE2、TGF-β1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NS-398药物组成纤维样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激光术后(尤炎症期)大鼠创面明显表达COX-2.结论:COX-2对大鼠创面修复的炎症期及细胞增殖期具有重要作用;NS-398能降低激光术后创面炎症反应及瘢痕形成率,同时不会延缓创面愈合.

    作者:周莹;曾维惠;覃静净;徐磊;耿松梅;乔莉;张磐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及改进方法探讨

    美容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医学分支学科,国际学术界将其认定为“第四医学”.20多年来该专业蓬勃发展,已从初的短期培训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发展成专科、本科教育,且部分院校已开设了研究生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该专业还将继续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这种形式对于高等教育来讲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培养人才有市场,专业教育有发展;忧的是当市场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势必将追求更高层次人才的质量,如何培养优秀的高质量的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当前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作者:赵晶;杨智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像素铒激光联合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面部皮肤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像素铒激光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进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2940nm铒激光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对68例患者进行治疗,共5次,每次间隔3周.结果:患者无不适反应,面部老化表现均得到较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像素铒激光联合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对于面部年轻化的治疗其疗效较为持久,副作用小,操作简便,对于改善和延缓各种面部衰老的表现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戴利;方芳;郑永生;孙强;马涛;张君毅;韩新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术前宣教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

    美容外科是美化外形,重塑体像的医学学科.受术者均在术后出现或轻或重的症状以及自身对新体貌的适应过程,而产生一定的顾虑.为美容受术者提供心理支持,给予术前宣教,指导受术者理性配合手术,了解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或减轻受术者的顾虑,是确保美容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元婕;刘毅;刘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部小关节移植49例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手外伤后关节移植再造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 2009年49例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49例手外伤患者经关节移植再造术以及术后精心护理,预后良好.结论:加强手外伤患者手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蒯英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优力舒在腋臭术后的应用

    目的:介绍腋臭去除术后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包扎方法.方法:直视下大汗腺剪除术后分别采用3M Coban(自着性弹力绷带)、打包及优力舒加压包扎创面.结果:自2008年9月~ 2010年12月对22例采用优力舒包扎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明显比前两种包扎方法高,并发症少.结论:使用本方法,简单实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吴春新;郭国祥;郭建清;汤海鹰;黄琳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足底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日常生活中足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不少见,常合并跖腱膜或骨外露,多为道路交通事故所致碾压伤或撕脱伤、钝器砸伤、机器绞伤,少数为肿瘤切除或烧伤后切除挛缩瘢痕所致,由于足底解剖、功能的特殊性,其缺损造成一定的修复困难,现就其常用的邻近皮瓣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做一综述.

    作者:张克勤;魏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义齿修复上下前牙缺失的美学特点与影响因素

    目的:通过120例上下前牙缺失后义齿的修复,探讨影响义齿美学修复的因素.方法:针对120例上下前牙缺失者,结合其对义齿美学修复的要求,设计、制作符合其特点的美学修复体.在120例上下前牙修复中,固定修复88例,隐形修复32例.结果:通过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评价,形态逼真99例,功能良好109例,微笑自然100例,对称协调104例,色泽相似76例.结论:对上下前牙缺失美学修复,必须根据患者牙齿缺失的情况,结合其美学要求,为其设计制作,符合其个性特点的美学修复体.

    作者:赵振怀;王宝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预制扩张耳后乳突区复合筋膜皮瓣在全耳再造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采用预制扩张耳后乳突区复合筋膜皮瓣行全耳廓再造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手术分二期完成.Ⅰ期手术:设计带有颞浅动静脉蒂的颞顶筋膜瓣,移植入残耳乳突区皮下腔穴,然后置入皮肤扩张器,与耳后皮瓣进行同时同步扩张;Ⅱ期手术:将预制扩张的耳后乳突区复合筋膜皮瓣掀起,覆盖于Medpor支架上,进行全耳廓再造术.结果:36例患者经6个月~3年的随访,再造耳廓外形逼真,立体感强,与周围皮肤颜色相同,微细结构清晰.结论:采用预制扩张的耳后乳突区复合筋膜皮瓣+Medpor支架行全耳再造,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效果满意.既可避免支架外露,又可避免取自体肋软骨增加的创伤和痛苦或肤色差异等优点,是目前全耳廓再造术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

    作者:张本寿;林子豪;徐斌先;水祥兵;李增男;闫磊;徐志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