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张扬;高竞逾
目的:介绍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在腭裂修复术中的使用方法,分析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对97例两大瓣法腭裂手术创面进行处理.将两大瓣与腭部创面定位粘合.松弛切口创面止血,封闭两大瓣边缘与硬腭缝隙.粘合固定上颌结节后方松弛切口碘仿塞.结果:术后仅4例创面有明显渗血.97例口腔呼吸道通畅,易于护理,无误吸及呼吸道梗阻并发症,两大瓣与硬腭粘合贴附可靠.术后碘仿塞固位好,仅7例提前脱出.术后创面愈合正常,效果满意.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在腭裂修复术中,可有效粘合腭粘膜瓣,封闭创面减少渗血,固定碘仿塞,有利于术后呼吸道护理及创面愈合,操作方法简便安全.
作者:白振西;肖霞;高志彪;张文娟;樊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针电凝联合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大面积体表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笔者科室2011年7月~ 2014年7月采用小针电凝联合普萘洛尔凝胶治疗的58例婴幼儿大面积体表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8例,治愈37例(6 3.79%),显效17例(29.32%),有效4例(6.89%),无效0例,总有效率(9 3.11%).门诊随访6 ~20个月,5例出现色素沉着(8.6%),1例出现表浅性瘢痕(1.7%),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及意外损伤.结论:小针电凝联合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大面积体表血管瘤,可以加速其消退,缩短自然病程,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邱柏程;于海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利用自主研发的颅面形态三维可视化自动测量系统对西安地区骨性Ⅱ类与正常面型青年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自动测量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激光扫描获取颅面部软组织三维信息,对20例正常面型和20例骨性Ⅱ类面型进行颅面软组织自动测量,每个受试对象测量3次,测量结果进行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本样本骨性Ⅱ类面型表现水平向前额宽、口宽、下颌宽比较窄,下唇弧长相对上唇弧长较短;垂直向面下1/3高、下颌高、颏高较短,下唇较短、下唇红暴露较多;矢状向下颌深、下1/3面深均较小.结论:本样本骨性Ⅱ类与正常面型之间不仅有矢状向的不调,颅面部软组织其他三维测量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宋剑玮;周洪;姜萃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瓣法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31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18个月,术后过矫2例(3只眼),其余患者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改良额肌瓣法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持久满意.
作者:陈继忠;刘丹丹;靳军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腋前弧形切口结合环皮片周围打包压迫法预防腋臭术后皮肤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腋前手术切口,术后环手术区域皮片周围打包加压固定.结果:52例患者中,51例伤口无积液,无裂开,愈合艮好.1例患者切口皮肤有点状黑痂,经局部换药后3天痊愈.均获随访1~3个月,无异味,伤口开裂,无瘢痕形成,肢体活动无异常.结论:腋前弧形切口结合环皮片周围打包压迫方法是预防腋臭术后伤口皮肤坏死的一种良好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贤久;唐方科;杜中兴;岳发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女复男易性病患者乳头男性化的舌形瓣法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在原乳头12点方向及6点方向设计两个蒂在乳头基底部的对称舌形皮瓣,皮瓣蒂部宽约8mm,皮瓣长约6mm,手术切除两舌形瓣之间多余的乳头组织,舌形瓣对应间断缝合,形成新男性化乳头.结果:对78例女复男易性病患者实施了舌形瓣法乳头缩小术,乳头组织瓣血运好,全部成活,新乳头大小约5mm×4 mm,取得男性化的满意效果,无乳头坏死现象.结论:乳头舌形瓣设计灵活、血运可靠,方法易掌握,乳头男性化外观逼真,是女复男易性病及男性乳头肥大患者行乳头缩小美容的良好选择.
作者:张连杰;李旭东;周强;唐乙;赵烨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给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和嘉氏堂自制的不合壳聚糖季铵盐的单纯硅凝胶进行治疗,观察1个疗程,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皮损颜色、皮损隆起的高度、皮损硬度、瘙痒、触痛这五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同时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副作用,随访至6个月.结果: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效率可达100%,单纯硅凝胶有效率为82%,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且安全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艳;丁利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扁平疣是临床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尽人意.2012年2月~2014年1月,笔者科室采用生大蒜联合喷昔洛韦乳膏及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均为门诊确诊病例.皮疹多呈肤色、淡褐色,表面光滑,皮疹散在或密集分布,部分呈线状排列;皮疹部位:面部59例,手背及前臂5例,两个部位均有者1例,患病时间1月~1.5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其中男13例,女21例,年龄18~40岁,平均为(21±6)岁;对照组: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19~36岁,平均为(21.5±5)岁.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雌激素,通常是从卵巢中分泌、合成的,作为一种甾体类性激素,一般使用在靶器官或靶组织中[1].植物雌激素则是一类生活活性物质,具有弱雌激素作用,在皮肤及毛发的护理上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下主要针对植物雌激素在美容护肤方面的作用做简要综述,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该物质应用在抗皮肤衰老中的作用.
作者:李云霞;林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纳米树脂修复和瓷贴面修复两种微创美容方法修复前牙间隙的疗效.方法:临床上选取共90例符合标准的前牙间隙患者,51例行纳米树脂修复,39例行瓷贴面修复,随访2年,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回访复查.1年复查:纳米树脂组成功率98.0%;瓷贴面组成功率97.4%;2年后复查,纳米树脂组成功率94.1%;瓷贴面组成功率94.8%.两组成功率均理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树脂与瓷贴面微创修复前牙间隙均具有良好的效果,适合患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作者:柯敏;储克卡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13年1 0月,对20例足踝部皮肤缺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62岁,平均36岁.损伤原因:烧伤1 0例,机器伤5例,车祸伤3例,感染2例.其中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次12例,2次6例,3次2例,皮瓣选择:外踝上皮瓣8例8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5cm×4cm~ 13cm× 8cm;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1 2例12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6cm×4 cm~ 18cm × 9cm;修复部位包括足背、足跟和内、外踝,皮肤缺损范围6cm×4cm~ 15cm×8cm.结果:术后外踝上皮瓣完全成活6例,完全坏死1例,尖端部分坏死1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完全成活1 0例,其余2例尖端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术后经1月~5年随访,皮瓣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好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面感染率低,成功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童成国;唐杰兵;马春玲;方艳丽;谭海燕;易蔓;丁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制备外用VEGF165-胰岛素复合凝胶并观察其对糖尿病大鼠深U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以新型凝胶卡波姆980为基质,分别加入VEGF165、胰岛素,分别配制成胰岛素凝胶、VEGF165凝胶、VEGF165-胰岛素复合凝胶和空白对照凝胶.观察各组凝胶性状,检测其pH值.75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90 ~ 29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胰岛素凝胶组、VEGF165凝胶组、VEGF165-胰岛素复合凝胶组,每组15只.各组大鼠禁食12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同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1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采用恒温水浴箱80℃,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创面外敷空白凝胶基质,其余各组外敷对应凝胶制剂,每天换药1次.深Ⅱ度烫伤造模成功后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于3、7、11、15、21天时点观察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在各时点随机处死每组3只大鼠取烫伤皮肤全层留取标本,行组织学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时点炎性细胞,微血管形成及胶原蛋白.结果:制备的各组凝胶透明,保湿性极佳,黏附性良好,便于涂抹及清洗,无组织毒性.各组大鼠无感染及死亡发生.3天后烫伤各组创面无明显缩小,7、11、15、21天时,VEGF165-胰岛素复合凝胶组创面愈合率高,糖尿病组低.VEGF165-胰岛素复合凝胶组愈合率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观察示各时点VEGF165-胰岛素复合凝胶组肉芽组织形成及上皮化均优于其余各组.免疫组化染色示各组微血管数量、Ⅰ型胶原蛋白阳性率均于3天开始表达,且随时间阳性细胞增多明显;各时间点VEGF165-胰岛素复合凝胶组微血管密度及Ⅰ型胶原蛋白高,糖尿病组低,与其余各组比较以及VEGF165-胰岛素复合凝胶组、糖尿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大鼠皮肤深Ⅱ度烫伤外用VEGF165-胰岛素复合凝胶对创面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祁万强;薛晓东;阮涛;刘金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对大鼠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18只Wistar大鼠(雄雌不限,体重220±5g)背部皮下分别注射自体颗粒脂肪0.3ml、透明质酸0.3ml和自体颗粒脂肪与透明质酸混合物0.3ml(颗粒脂肪0.15m1+透明质酸0.15ml),并记为Fat组、HA组、Fat+HA组,分别于第30天、第60天、第90天,检测移植物的体积并计算成活率;HE染色分析脂肪细胞的形态和移植物的炎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1表达,计数血管情况.结果:①注射Fat、HA、Fat+HA(1:1)0.3ml后,大鼠背部形成三个长条形的局部隆起,注射第1 5天HA组局部隆起消失,注射后第30天,第60天,第90天Fat+HA组移植物的成活率比Fat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局部取材切片(HE染色)可观察到炎症反应程度逐渐减轻,Fat+HA组诱发组织炎症反应较Fat组为轻;③注射后第30天,第60天,第90天时CD31标记组织内血管计数Fat-HA组多于Fat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混合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可以提高颗粒脂肪的成活率、促进移植物的再血管化、维持脂肪移植物的体积.
作者:陈啸;章宏伟;李平松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青少年上前牙冠折,随访2年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88颗)青少年冠折上前牙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成两组,35例患者45颗牙采用玻璃纤维桩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35例(43颗)采用螺纹钉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结果:随访期内玻璃纤维树脂桩冠修复组未见根折,1颗桩核松脱,螺纹钉树脂桩冠修复组3颗出现根折,1颗桩核松脱,2颗树脂边缘部分折裂,失访1例,两组修复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根管治疗后青少年冠折上前牙,玻璃纤维树脂桩冠修复组成功率高于螺纹钉树脂桩冠组.
作者:许凌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痤疮是一种青年男女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损容皮肤病,其发病率达70%~87%[1],病程长,易复发,不仅影响患者容貌,也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等方面还造成严重影响.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作为光疗法中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可以减少炎症的产生,促进炎症的康复和创面愈合,减少了痤疮瘢痕的形成,对中重度痤疮患者的效果明显.本文对我科2011年3月~2013年5月的92例中重度炎症痤疮患者分组采用ALA-PDT及红蓝光照射治疗,并对治疗前、中、后进行相应护理及健康宣教,ALA-PDT治疗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秀华;杨云川;张幸存;王元元;鲁元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评价术前给予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隆乳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8-2014-8间,选择ASA分级Ⅰ~Ⅱ级,静脉全麻下行硅胶假体隆乳需术后镇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术前给药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A组术前30min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20μg/kg静脉滴注,B组术前给于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48h内各观察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A组患者术后48h内PICA按压总次数、镇痛药用量、镇痛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术前给予布托啡诺行超前镇痛增强自控镇痛的效果,减少镇痛药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镇痛的质量与安全性.
作者:唐华明;任羿;陈志兵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索一种个性化矫正上睑皮肤松弛的手术方法以获得佳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个性化特点,依据上睑皮肤松弛程度,选择重睑切口、眉下缘切口、眉上缘切口、切眉切口、睑缘切口方法矫正,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从而探寻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佳手术方法.结果:本组505例患者,其中490例对术后效果满意,满意率为97%.15例患者效果欠佳,其中,6例重睑臃肿不自然,2例眉上切口瘢痕明显,1例眉下切口眉形变平,1例上睑出现纵褶,1例重睑线不流畅,4例皮肤松弛矫正不明显,均为重睑线去皮法.结论:对上睑皮肤松弛手术治疗者,应根据个性化特点,上睑皮肤松弛程度及眉的外形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获得佳临床效果.
作者:王艳波;郑斌;仇树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盐酸多塞平乳膏与地塞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科室201 0年3月~2013年7月门诊接收的120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盐酸多塞平乳膏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地塞米松乳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瘙痒症状评分也较对照组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盐酸多塞平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局部皮肤瘙痒症状,并减少瘙痒引起的抓伤等外力刺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人体皮肤创面的形成,多见于烧创伤、外科手术后等,局部创面血供差、多伴有各种细菌感染、愈合缓慢,通常需要手术结合换药治疗,而局部处理尤为关键.近年来,应用各种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的报道较多[1].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存在于除造血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生理功能广泛,在体内体外都对多种组织细胞有强烈的促分裂作用.在创伤修复过程中,EGF受体可迅速上调,EGF与受体结合,通过作用于细胞生长调节基因,促进DNA、RNA的修复和蛋白质的合成,改善创面微循环和组织营养状态,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2].
作者:段辉辉;杨壮群;白转丽;王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取出术患者心理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94例PAHG取出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初步了解PAHG取出术患者心理障碍的状态,并检验心理干预对PAHG患者心理障碍有无效果.结果:PAHG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进行心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可以在术后1天即有抑郁和焦虑的状态减轻,并且随心理干预的进行,术后1周可以达到进一步减轻.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PAHG取出术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
作者:王屹;周莹;范雅琳;王丹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