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伟;江新青;吴梅;魏新华;夏建东;郑力强
目的 对500例患者DR诊断中出现的43例误诊进行原因分析并归类,针对性提出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 选择经DR检查有阳性发现的500例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摄影部位为头、胸、脊椎等部位,诊断3个月后重新对上述患者阳性征象进行回顾性软阅片分析.结果 不同部位的误诊率不尽相同,大多数误诊可以归结为对技术的不正确应用、对图像后处理不当以及对图像的误阅读等三类主要原因.结论 针对三类误诊原因,笔者提出三点建议:①DR诊断结论还应充分结合临床资料;②了解DR特性和操作要点,充分发挥DR客观反映病变的优势;③仔细分析影像细节,对成像后呈现的信息进行正确理解.
作者:陈本佳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小结节病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女性患者微创手术切除的145个乳腺小结节病灶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术后病理对比.结果 83例145个小结节病灶:增生结节125个、纤维腺瘤12个、乳头状瘤2个、黏液囊肿1个、乳腺癌5个(1例多发).超声清晰显示145个病灶,而钼靶X线只显示41个病灶;有51例患者钼靶X线可显示乳腺腺体钙化灶,其中12例(包括1例乳腺癌)呈沙砾样,3例乳腺癌超声可见钙化灶.结论 超声联合钼靶X线可提高乳腺小结节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海燕;丛淑珍;吴丽桑;王敏;郭汉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对3460例年龄2个月~3岁,无明确排尿异常症状的婴幼儿泌尿系统进行普查.结果 共检出先天性输尿管畸形8例,其中输尿管狭窄4例,输尿管囊肿2例,重复输尿管合并输尿管开口异位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结论 高频超声对于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洁;杨云霞;李久益;肖春华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比较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脑血流灌注的差异,以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MC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MCI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用SPM5b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以体素为单位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老龄化对照组相比,MCI患者组脑血流灌注相对降低区不对称分布在后扣带回、额上回、额下回、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结论 MCI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期待其在MCI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袁瑛;魏文石;顾兆祥;杨莉芹;唐熙;姜建隽;张蓉;何薇;蒋茂松 刊期: 2009年第z1期
胆总管阻塞是临床多种疾病的总称,包括胆总管及其周围的肿瘤、结石、炎症或结核、寄生虫等.其影像学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阻塞部位、明确阻塞原因、确定侵犯范围,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胡洪斌 刊期: 2009年第z1期
1 资料与方法10例均为我院住院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9岁,均有剖宫产史,其中下腹横切口8例,纵切口2例,于手术后3个月到6年发现腹壁切口处肿块,质硬,压痛,胀痛,肿块大小随月经周期有变化,经前痛加重,肿块增大,经后肿块缩小,疼痛减轻甚至消失.1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伴增生的结缔组织.其中3例术后半年又复发,在原肿块位置出现低回声团块.
作者:包梅;宋永慧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9~82岁(平均56岁),50岁以上21例(70.0%);有吸烟史23例(76.7%).30例腮腺腺淋巴瘤共发现45个肿瘤(其中单侧单发23例,单侧多发3例,双侧多发4例),其中35个(77.8%)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方.肿瘤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术前MR检查,不但可对肿瘤进行术前准确定位和发现多发病灶,而且有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夏建东;江新青;彭国晖;梁志伟;郑力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陈旧性撕裂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关节镜证实的66例陈旧性外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并诊断MRI损伤情况.结果 ACL陈旧性撕裂患者具有ACL信号异常发生率低,ACL消失及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发生率高等特征.MRI诊断陈旧性ACL撕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0.3%、88.6%和89.4%.结论 MRI诊断ACL陈旧性撕裂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ACL陈旧性撕裂具有某些特征表现,在诊断时应注意.
作者:黄耀渠;周守国;陈卫国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儿童卵巢功能性囊肿影像学诊断.方法 8例女性儿童,年龄4~14岁,7例均有腹疼,无呕吐;双侧乳房增大1例.8例患者术前均接受B超及CT检查.结果 B超检查显示卵巢肿大2例,卵巢囊实性肿块2例,盆腔囊性肿块4例.CT表现为膀胱上方囊性肿物3例,膀胱后方子宫旁囊性肿物3例,子宫后方囊性肿块2例.结论 B超、CT检查可为诊断卵巢功能性囊肿提供影像学依据;CT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较为准确.
作者:赵滨;李欣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评价脑CT检查在精神发育迟滞分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已完成精神发育迟滞分级鉴定的200例患者中,有脑CT检查资料的90例进行CT结果与不同分级进行比对.结果 90例患者中,CT检查结果异常48例(占53.3%)、正常42名(占46.7 %).其中,Ⅰ级17例,异常14例(占82.4%)、Ⅱ级39例,异常20例(占51.3%)、Ⅲ级18例,异常9例(占50%)、Ⅳ级16例,异常5例(占31.3%).结论 脑CT检查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诊断与分级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对Ⅰ级(极重度)患者的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曹桂明;阿依夏木·伊布拉因;姚慧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总结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9例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采取穿刺抽吸、置管引流的方法,进行脓液的抽吸、引流,以灭滴灵反复冲洗;同时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结果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脓液后3天内体温逐步降至正常,脓腔缩小,穿刺后平均住院天数14.4天.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操作简便,疗效肯定,避免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顾新刚;王宇;夏寅娟;吴旸;刘晓雁;俞民吉;沈慧芳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脑部病变患者35例进入研究.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梗死15例,脑肿瘤10例,静脉畸形2例,静脉窦血栓2例.对患者行常规T2WI、T1WI、SWI序列、MRA及增强T1WI.分析SWI序列较其他序列对显示小的出血灶、小静脉及含铁血黄素、钙化等顺磁性物质的优势.结果 对于海绵状血管瘤,SWI能鉴别出血与血管,发现更多的小病灶.对于静脉畸形,能够发现更多的细小静脉向大静脉引流.对于急性脑梗死,SWI可发现小的出血灶.对于脑肿瘤,SWI可显示出小的引流静脉.对于静脉窦血栓,SWI可清楚显示深部引流静脉及脑表面扩张的静脉网.结论 与常规MRI及MRA检查相比,SWI对低流量血管畸形及血管瘤、多发细小出血的显示、脑肿瘤的血管评价、静脉窦血栓形成后深部静脉的扩张及早期并发出血以及脑梗死并发出血等病变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并能提供病变与正常组织的相位对比改变, 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正确诊断具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梁志伟;江新青;吴梅;魏新华;夏建东;郑力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儿男,足月剖宫产后2 h,体质量3200g.术中医生发现患儿左小腿向外侧弯曲,外侧皮肤有1条小靥.右脚六趾,左手中、小指短缩畸形.X线检查:左侧胫腓骨向前外侧弯曲,左胫骨明显成角,右侧胫骨轻度弯曲,双侧胫骨内侧皮质较厚,髓腔变窄;右足第一趾内侧可见多余趾骨.
作者:李珍萍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iemens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检查,运用实时三维成像技术进行构图并诊断,并与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或术后病理等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术前诊断经与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或术后病理等结果对照,基本符合膀胱癌,符合率达96.4%,比普通彩超诊断符合率89.3%高.结论 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技术,具有直观、立体感强的特点,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普通彩超、膀胱造影X线检查、CT、MRI、膀胱镜检查过程中遗漏的极微小膀胱癌病灶,尤其是直径<0.5 cm的膀胱癌,对临床诊断、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复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逸仲;杨楚香;曾斌;李光昭;林建群;陈斌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前纵隔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21例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肿块的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1例影像学均表现为前纵隔巨大肿块的淋巴瘤,男11例,女10例.年龄11~42岁20例,72岁1例.6例HD,其中5例为女性;15例NHL,其中10例为男性.13例肿块向双侧生长,8例肿块偏一侧生长,20例前纵隔内跨区生长,20例病灶累及血管间隙.9例肿块密度均匀,12例见低密度灶,2例见钙化灶.18例巨大肿块周围可见多个软组织结节影,11例肺门、颈部或腋窝淋巴结增大.19例不同程度推移、压迫大血管和心脏,7例上腔静脉受侵,9例左侧头臂静脉受侵.10例合并胸腔积液,6例合并心包积液.1例累及前胸壁.结论 前纵隔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仔细分析大部分能与前纵隔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作者:张金娥;赵振军;黄飚;黄美萍;曾辉;梁长虹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36岁.因停经55 d,左下腹疼痛2 h伴随少量出血于2007年6月25日晚来院就诊.查体:腹痛剧烈,腹膜刺激征明显,贫血貌,四肢冰凉,血压90/60 mmHg,尿绒毛促性腺激素(+),血β-HCG 15 285 U/L,超声表现:子宫后位,略大,肌层回声均匀,宫内可见节育器回声,位置正常,左侧附件区探及混合回声团块(图1),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包裹状,范围约8.9 cm×8.2 cm,内部回声杂乱,可见液性暗区与高回声混杂.
作者:朱莉;陈洪茂;郝向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仪,对45例子宫肌瘤和28例子宫肌腺病患者行术前检查,包括灰阶图像和彩色血流成像;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共42例,子宫肌腺病34例.与病理结果对照:3例子宫肌瘤被误诊为子宫肌腺病,6例子宫肌腺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2.8%,子宫肌腺病符合率为82.5%.二维灰阶超声: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病各有特点,子宫肌瘤内部血流丰富,而子宫肌腺病只有星点样血流;子宫肌瘤随着体积的增大,彩色血流的丰富程度也随之增加,而子宫肌腺病不具备上述特征.结论 应用TVCDU二维灰阶成像可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病,二者的诊断正确率均较高;联合应用灰阶图像及彩色图像,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孙晓岚;刘芳荪 刊期: 2009年第z1期
患者女,40岁.反复阵发性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1个月余入院就诊.体检:神清,左下肢肌力Ⅳ级.MR影像学表现:右侧岛叶见一类椭圆形异常信号灶,T1WI及T2WI呈等信号,病灶上缘斑片状出血灶于T1WI上呈高信号,病灶内液化坏死区于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腔位于肿瘤一侧.
作者:林丽萍;耿道颖;孟令平;尹化斌;庄玉忠;韩敏 刊期: 2009年第z1期
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薄层容积扫描的大信息量数据采集及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的日益完善,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估中显示了越来越多的优势,已成为胃癌的诊断必备和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就胃癌流行病学调查、口服对比剂的使用、CT扫描体位、技术参数、胃癌的病理分期、一般表现、术前TNM分期、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及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俞剑新;王继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目前,个人经验在容积数据的采集、存储及成像分析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本文就容积数据采集技巧与图像方位标准化作一综述.
作者:倪志鹏;吴瑛 刊期: 2009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