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类型玫瑰痤疮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对应治疗分析

王菁;黄剑全;肖鹏

关键词:玫瑰痤疮, 幽门螺杆菌, 13C尿素呼气试验, 抗Hp四联疗法, 保湿润肤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玫瑰痤疮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抗Hp四联疗法对不同类型玫瑰痤疮的有效性.方法:将148例玫瑰痤疮患者分为两组,A组(口周/鼻型)75例和B组(面颊/全脸型)73例.同时入选C组(对照组)为同期无玫瑰痤疮的体检人员75例,各组均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明确是否有Hp感染.所有玫瑰痤疮患者均给予过氧苯甲酰凝胶外用,Hp阳性者在外用过氧苯甲酰凝胶的同时给予Hp根治,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使用保湿润肤剂,避免各种诱因等.结果:A、B、C三组Hp感染率分别为77.33%、58.90%、54.67%.A、B两组Hp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B、C两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玫瑰痤疮患者Hp阳性者经Hp根治后,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7.58%和12.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部Hp感染可能是口周/鼻型玫瑰痤疮的重要原因.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癜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不同分型白癜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情况.方法:以2015年8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226例白癜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分期分为稳定期组(n=118)与进展期组(n=108),按照疾病分型分为节段型组(n=50)、局限型组(n=45)、散在型组(n=42)、泛发型组(n=49)及肢端型组(n=40),以同期的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白癜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及C4水平.结果:稳定期患者的血清C3与C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展期患者的血清IgG、IgA、IgM、C3及C4水平均显著低于稳定期组与对照组(P<0.05);节段型患者的血清IgG、IgA、IgM、C3及C4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患者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稳定期患者的血清C3与C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进展期患者的血清IgG、IgA、IgM、C3及C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节段型患者的血清IgG、IgA、IgM、C3及C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各组患者血清IgG、IgA、IgM、C3及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存在异常,不同分期不同类型白癜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也存在差异,通过治疗可调节其水平.

    作者:李军;刘玉;田力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三乙醇胺混合凡士林乳膏对腋臭微创术后患者创面的修复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混合凡士林乳膏用于腋臭微创术后患者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医院接受微创腋臭手术治疗且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三乙醇胺治疗组(37例)、凡士林治疗组(40例)、联合治疗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经表皮水分丢失情况、皮肤瘢痕(SBSES量表评分)、表皮厚度及相关生化指标含量、预后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基本资料、经表皮水分丢失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经表皮水分丢失情况、皮肤瘢痕(SBSES量表评分)、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表现在三乙醇胺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凡士林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前后比较,三乙醇胺治疗组、凡士林治疗组患者经表皮水分丢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凡士林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差异明显(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表皮厚度、VEGF mRNA 、IL-36α mRNA、IL-36α 蛋白等生化指标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乙醇胺混合凡士林乳膏用于腋臭患者微创手术后,能明显加快患者皮肤愈合速度和增强皮表的屏障作用,同时有助于减少转归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向光俊;杨洪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剖宫产后美容缝合技术对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美容缝合技术对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产妇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ID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技术;观察组采用美容缝合.观察两组产妇美容缝合效果、切口愈合质量、术后遗留瘢痕和切口线结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质量显著改善,甲级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瘢痕增生例数(4.4%)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并且瘢痕宽度、瘢痕薄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线结反应明显改善,0度线结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应用美容缝合技术,美容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切口愈合质量,减少术后遗留瘢痕,降低切口线结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洪梅;张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冠部改良法减少阻生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冠部改良拔牙法和常规的微创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将120颗下颌水平阻生智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拔牙法,对照组常规微创拔牙法拔除.比较两组拔除的手术时间,评价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冠部改良拔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的疗效要优于常规的微创拔牙法,更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景喜;于天南;王丹;丁明会;黄仙波;杨占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自体鼻翼软骨移植在鼻尖综合整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鼻翼软骨移植在鼻尖综合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到本院接受鼻尖综合整形术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则采用自体鼻翼软骨,抬高鼻小柱进行鼻整形;对照组采用膨体假体.术后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鼻长、鼻尖高度、鼻尖两顶尖距离、手术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鼻尖高度、鼻尖两顶尖距离都有显著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鼻尖显著增高,鼻尖两顶尖距离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鼻翼软骨移植进行鼻尖综合整形术,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杨;田娇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修复难愈性创面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的50例慢性难愈性溃疡患者行负压创面治疗,后期行植皮或者有利皮瓣修复.结果:5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经过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小部分患者直接痊愈,大部分患者创面明显改善,为二期植皮或皮瓣手术修复创造了条件,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结论: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技术,已成为创面处理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为很多难愈性创面的处理提供了一个较为便捷、有效的方法.

    作者:葛华强;林樾;燕辛;许澎;郑东风;吴杰;谭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羊膜移植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羊膜移植联合切除术在治疗初发翼状胬肉上的预后恢复情况以及美容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43例(167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86眼)和对照组(70例,81眼).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胬肉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胬肉切除配合羊膜移植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美观程度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患眼治愈率为96.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患眼复发率分别为0.00%、2.33%、5.81%,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4.94%、9.88%、1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瓣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1.16%,未见有移植区充血以及移植瓣不透明发生,对照组中出现移植区充血、瓣下积液以及移植瓣不透明的机率分别为8.64%、6.17%、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羊膜移植配合切除术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以及美容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志华;李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难治性溃疡的治疗

    临床上慢性难治性溃疡日益多见,严重影响人们生存质量,多见于下肢,其愈合影响因素为组织量不足和血液循环障碍.本文概述了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针对不同的愈合阶段,详细论述了临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对慢性创面治疗的新方法进行了阐述.采用正确的对因治疗,及时有效地处理创面,随着功能性敷料的发展,水刀技术、VSD以及细胞治疗的广泛应用,可有效提高下肢慢性难治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作者:亓发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水光注射三联疗法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水光注射三联疗法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水光注射三联疗法(玻尿酸2.5ml,氨甲环酸3ml,还原型谷胱甘肽1.5ml)3次,每2个月1次;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光斑直径6~7mm,能量密度3.0~4.06J/cm2)治疗3次,于每次水光治疗后1个月进行,两种治疗交替进行;对照组:仅接受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每月1次,共6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5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光注射三联疗法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皮肤肤质,淡化黄褐斑,效果明显优于单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且安全性佳.但水光注射三联疗法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对黄褐斑的改善程度与治疗次数、术后肌肤的修复及保养密不可分.

    作者:权腾;郭碧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固定-可摘联合修复进行咬合重建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固定-可摘联合修复进行咬合重建的规范化临床修复及效果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牙列缺损情况,在完成牙周系统治疗、牙体牙髓治疗后,制定系统的固定-可摘咬合重建修复计划.结合患者息止颌位、面部比例协调性,采用直接咬合法恢复患者的咬合高度,制作固定修复诊断蜡型,评价修复效果,并制作固定修复导板,在导板引导完成固定部分的牙体预备,然后再制作球帽附着体活动义齿部分,完成咬合重建的固定-活动联合修复评价.结果: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完成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的设计和临床制作,终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美观效果.结论:对于牙列缺损的咬合丧失患者,固定-可摘联合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靳海立;王一清;逯宜;牛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毛囊单位移植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毛囊单位移植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创面采用毛囊单位移植方法进行治疗,应用EQ-5D问卷,评估术前及术后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本研究共治疗创面9例,均采用毛囊单位移植技术治疗创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创面完全愈合.术前EQ-5D问卷总分为(0.24±0.11)分低于术后的(0.80±0.05)分,术前EQ-5D直观模拟评分量表得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为(78.33±6.48)分低于术后的(94.11±2.1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毛囊单位移植治疗创面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家祺;何安琪;杨燕文;张勇;冯自豪;杨震;亓发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混合现实技术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混合现实技术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全息数字影像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探索和推广.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教学效率,还能逐步推动整形外科教育模式的变革,为整形外科规范化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将混合现实技术与整形外科教学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手术实训、远程培训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

    作者:燕荣帅;李翔;肖晶晶;王韶亮;樊东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唇颏部软组织形态特征研究

    目的:比较成人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患者唇、颏部软组织形态特征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年骨性Ⅲ类患者分为高角(SN-MP>40°, FH-MP>32°)、均角(29°≤SN-MP≤40°, 22°≤FH-MP≤32°)、低角(SN-MP<29°,FH-MP<22°)三组,每组各有男女20例,共120例.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进行X线头影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成人骨性Ⅲ类患者中,高、均、低角患者的上、下唇基部厚度,上、下唇厚度和长度在男、女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大于女性(P<0.05);在男性或女性患者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有11项测量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主要在高角组.与均角和低角组相比,高角组患者的上、下唇更长(Sn-Stms、Stmi- Si)(P<0.05),唇间隙更大(Stms-Stmi)(P<0.05),鼻基底部更加凹陷[A,-(Sn-UL)](P<0.05),上唇更上翻(Cm-Sn-UL、A,-UL-FH)(P<0.05),下唇更平直更突出[LL-(Sn-Pog,)、Si-LL-FH](P<0.05),颏唇沟较浅、颏部曲线较平坦[Si-(LL-Pog,)、LL-Si-Pog,、Si-Pog,-FH](P<0.05).结论:在成人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患者中,男性唇厚度、长度普遍大于女性,高角患者的侧貌更加不协调.

    作者:于爽;邵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18F-FDG PET/CT引导下心脏术后慢性胸骨切口感染并发肋软骨炎的诊疗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对心脏术后慢性胸骨切口感染所致的感染性肋软骨炎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清创手术的引导作用.方法:连续收集33例心脏术后慢性胸骨切口感染患者,清创重建术前1周接受PET/CT检查.PET/CT检查距原心脏外科手术1.5个月~8年(平均9.2个月).分别根据PET/CT及CT影像诊断并定位感染肋软骨,与金标准对照.计算感染肋软骨和未感染肋软骨的平均SUVmax.根据PET/CT影像设计清创范围,术后随访18~24个月,评价PET/CT引导下慢性胸骨切口感染并发肋软骨炎的手术效果.结果:33例患者中16例有肋软骨炎,PET/CT对肋软骨炎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为100%,CT准确性为72.73%.共发现46处病变,PET/CT和CT对肋软骨炎定位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96%、99.67%、98.79%和39.13%、99.67%、95.45%.感染肋软骨和未感染肋软骨的SUVmax分别为6.68±2.95、0.96±0.32.经PET/CT引导,肋软骨炎患者一次清创重建术后治愈率为93.7%.结论:PET/CT诊断心脏手术后肋软骨炎准确性高,定位诊断较CT有明显优势,引导手术清创效果可靠.

    作者:张汝凡;冯自豪;陆南杭;谭辉;王剑;亓发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行颞颊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抽吸术

    目的:探讨在超声定位并实时介导下行颞颊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抽吸术的应用效果,评判该法能否在注射物残留、面部美容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等方面达到较好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6月笔者科室收治的行颞颊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超声下异物定位,确定填充物层次,引导穿刺方向,注射器反复冲洗、抽吸异物,实时动态监测抽吸状况,术后随访,对并发症、面部形态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5例中17例异物彻底取出,8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后异物彻底取出.所有患者局部硬结消失、囊腔闭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颞颊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抽吸术可提高有效性、安全性及塑形性,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可作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的首选术式.

    作者:谷方晓;郭皓;李艺;沈剑;申福定;梁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功能性敷料的研究进展

    医用敷料对于创面的愈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功能的功能性敷料,不同类型的创面使用不同的功能性敷料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材料科学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如人工合成敷料、抗菌敷料、组织工程敷料、新技术型敷料等各种类型的功能性敷料,为临床医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本文将对功能性敷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陈彤云教授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陈彤云教授治疗痤疮经验丰富,善从湿、热、毒、瘀入手,基础方为茵陈蒿汤加减,具体药物为:茵陈、连翘、丹参、野菊花、虎杖、当归、川芎、黄连、黄柏、土茯苓.解决了痤疮发病过程中的湿、热、毒、瘀问题.其中肺经热盛证基础方加用枇杷清肺饮,脾虚湿蕴证在基础方上合健脾除湿类药物,胃肠湿热证基础方合黄连解毒汤或防风通圣丸加减,冲任不调证以基础方合丹栀逍遥散加减,痰湿蕴结证基础方合二陈汤或海藻玉壶汤加减.

    作者:蓝海冰;徐萍萍;徐跃容;曲剑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使用光动力法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后以临床总有效率、瘢痕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作为判定疗效指标.结果: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皮损部位、瘢痕增生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6% (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结束后1年的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北卡罗来纳大学瘢痕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复发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 (P<0.05),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明显,可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姚建;苏开新;王海华;郭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即刻种植修复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即刻种植修复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研究组46例患者采用即刻种植修复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PD、PLI、AL、BI)、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D、PLI、AL、B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龈沟液内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修复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牙周情况,减轻血清、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海霞;付小明;伍宝琴;郭玲;刘敏;兰玉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扩张后颞浅动脉双蒂皮瓣矫正小口畸形及胡须再造术9例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双蒂皮瓣在矫正小口畸形及胡须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额颞部皮肤正常、面中下部瘢痕增生挛缩的成年男性患者9例.一期手术将扩张器置入额部,并根据手术方案调整预置部位,扩张头皮及其临近的额部皮肤;二期取出扩张器,将形成的双侧颞浅动脉额支扩张皮瓣转移,行小口畸形矫正及胡须再造术;三期断蒂.分析应用颞浅动脉双蒂皮瓣矫正小口畸形及胡须再造的手术效果.结果:9例皮瓣皆成活,且血运情况良好,皮瓣色泽与正常皮肤相近,口部活动度正常,未见挛缩,胡须毛发生长良好,无臃肿,外形美观,立体感强.结论:应用颞浅动脉双蒂皮瓣矫正小口畸形及胡须再造是一种效果优良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振光;王宽;刘雅;韩炳旭;赵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