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敏;刘蓉辉;李宝山;吴晶;孙吉林;刘连祥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研究缺氧缺血后急性期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变化的病理基础.方法选用出生后3~7天的健康新生猪25头,分正常对照组5头和2个模型实验组,测定额顶区、基底节区、海马区的ADC值变化,并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单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组的ADC下降程度轻,48 h后开始部分恢复;组织学上胶质细胞可见轻度水肿,神经元细胞的改变不明显.双侧颈总动脉暂时性结扎同时乏氧模型组的ADC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在72 h内未见恢复;组织学上见典型的皮层神经细胞板层样病变,严重者见皮层下局灶性梗死,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结论 ADC值变化与神经、胶质细胞水肿、凋亡及由此产生的水分子无序运动有关.
作者:王晓明;郭启勇;林楠;丁长伟;王书轩;陈丽英;吕庆杰;姜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二个家庭的四个病人接受了头部MR检查,腹部超声(US)和/或CT检查.结果四个病例呈现了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几乎所有主要临床征象,包括视网膜血管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内淋巴囊瘤、胰腺囊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囊肿和肾透明细胞癌及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等.结论影像学检查在冯·希佩尔·林道病的诊治中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汇义;徐卓群;夏晓;陈宏伟;吴力源;李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体重者下丘脑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反应.方法对10名肥胖者及10名正常体重者,收集口服75 g葡萄糖后的下丘脑fMRI数据,以平均灰度值方法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结果不同体重者口服葡萄糖后在下丘脑部位均出现一过性抑制反应,但肥胖者抑制反应出现时间较正常体重者明显延迟、抑制反应强度明显减低(P<0.05),其抑制反应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肥胖者下丘脑对糖刺激反应的敏感性较正常体重者降低.功能磁共振成像是确定脑特定区域功能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敏;张云亭;张铁梅;周诚;吴小萌;蔡葵;杨正汉;王文超;赵伟峰;李飒英;王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I)和MRI体积测量对颞叶癫痫(TLE) 的定侧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单侧TLE和13例对照者行MRI和1H-MRSI扫描,测量颞叶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浓度比率及海马结构体积.结果 TLE组8例海马结构萎缩,患侧海马结构NAA/Cr及NAA/(Cr+Cho) 显著小于对侧及对照组(前者F=5.187,P=0.012;后者F=6.731,P=0.004);患侧颞叶外侧皮层的NAA/Cr显著小于对侧(t=-2.82, P=0.015).海马体积测量定侧敏感性为61.5%; 1H-MRSI定侧敏感性为84.6%.结论 1H-MRSI可发现颞叶广泛的代谢异常,增加定侧诊断敏感性.
作者:王亮;李坤成;李勇杰;卢德宏;王玉平;张国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DWI对胶质瘤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和DWI检查,对照分析病变的实质部分、坏死或囊变区、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ADC值、EDC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瘤体的ADC值和EDC值分别较低级别胶质瘤瘤体低和高(P≤0.05),且取ADC值12.60×10-4 mm2/s为阈值时,其敏感度为87.51%,特异度为73.17%,阳性预测值(PPV)为91.79%,阴性预测值(NPV)为88.24%.高级别胶质瘤周围水肿区的ADC值(EDC值)明显低于(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若取瘤周水肿ADC值取14.50×10-4 mm2/s作为高、低级别胶质瘤分级的阈值,则敏感度为86.75%,特异度为80%,PPV为76.77%,NPV为86.67%.结论 ADC值(EDC值)结合常规MRI序列的特征,对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苗延巍;何立岩;张竞文;宋清伟;伍建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学模型开展了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学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人体系统层圈块体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单位矢量的微分,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研究,提出了数字人体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经导管腔内治疗对于不同分型的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患者5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应用不同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对不同类型患者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共治疗7次.1例静脉曲张型患者,首次术后血尿复发,经重复栓塞后治愈;其余4例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随访期内,未见血尿复发及肾功能异常.结论对于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经导管腔内治疗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健;邹英华;吕永兴;佟小强;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描述骨折或骨转移所致单椎体塌陷性病变的MRI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单椎体塌陷性病变行MR检查,其中29例临床证实,4例穿刺活检证实,良性13例,恶性20例,分析其MRI表现.结果与良性病变相比,恶性者常伴瘤周水肿,边界模糊,受累椎体鲜有残存骨髓影,受侵附件多呈膨胀性改变,常伴椎旁软组织影,强化欠均匀,追随观察病灶增大变多或无明显改变.结论 MRI能较好鉴别单椎体塌陷性病变的良恶性.
作者:娄昕;蔡幼铨;梁燕;赵廷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动态强化螺旋CT扫描.结果 18例GISTs发生在胃9例,小肠9例;良性6例(均发生在胃),潜在恶性3例(胃2例,小肠1例),恶性9例(胃1例,小肠8例);多为边界清楚(16/18,88.9%)、圆形或类圆形(11/18,61.1%)、密度均匀(10/18,55.6%)的肿块.良性GISTs多强化均匀(5/6,83.3%),恶性者密度不均匀(7/12,58.3%),强化不均匀(11/12,91.7%).本组对GISTs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89.5%(16/18)和83.3%(15/18).结论 CT 能准确显示GISTs的部位、形态和大小,鉴别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廖玉珍;张志强;王秋良;李京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不同阈值的标准摄取值(SUV)对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对肿瘤病理类型、病灶大小对SUV的影响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4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行PET显像的患者(均未经手术及放、化疗)及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肺部良性病变组、正常对照组间SUV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肺癌组>肺部良性病变组>正常对照组.结合临床资料PET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3.62%,特异性为77.08%,阳性预测值83.02%,阴性预测值82.35%.结论以SUVmax <2.5作为肺部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标准可获得较好效果.肿瘤大小对SUV影响较大,两者呈正相关.
作者:孔令山;刘靖;秦杰;谢明萱;张致峰;潘文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常规二维DSA全脑血管造影及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处理.结果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形态、狭窄的程度,硬化斑块的位置及形态大小,对操作医生选择过滤保护伞、扩张球囊、支架等材料的种类、型号提供帮助.结论与常规二维DSA相比,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狭窄血管病变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作者:王金龙;凌锋;李慎茂;宋庆斌;黄居义;王玉林;吴婷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动脉瘤(PA)、动静脉瘘(tAVF)在CDFI、CTA、MRA、DSA表现上的特点.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在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PA、tAVF模型,模型建成后行CDFI、CTA、MRA及DSA检测.结果在20个手术部位建成16个PA模型,在30个手术部位建成26个tAVF模型,成功率分别为80%和87%,模型在CDFI、CTA、MRA、DSA上的表现各具特点.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兔股部PA,tAVF模型,方法切实可行;在各检测手段上,其表现各具特点,互相补充,根据需要选用,可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作者:孙健鸣;时德;赵渝;黄晓玲;李信友;吕发金;涂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淋巴结病变主要包括淋巴结增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瘤.影像学对淋巴结病变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淋巴结的大小(>1.0 cm为异常).如何对淋巴结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诊断,一直是影像学医生棘手的难题.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有MR特异性造影剂成像、磁共振频谱分析(MRS)、CT淋巴结造影术和各种灌注成像.
作者:生晶;田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蛋白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体内增强动脉血栓超声显像的效果.方法采用FeCl3溶液诱发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非梗阻性新鲜血栓形成;经耳缘静脉团注0.04 ml/kg的白蛋白超声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分为靶向组(20只)和非靶向组(10只);采用视觉观察评价血栓显像增强效果.结果 29只(29/30)兔模型建立成功;造影后视觉观察,靶向组18例达到2级增强效果,1例为1级增强效果,1例死亡;非靶向组仅2例达到1级增强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白蛋白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可显著增强兔腹主动脉内新鲜血栓超声显像效果.
作者:夏红梅;高云华;卞爱娜;刘平;谭开彬;刘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TDI评价颈总动脉弹性的可行性及获取健康成人CCA壁运动指标的正常值.方法分别对105例健康人连接ECG,并行右CCA超声检查,记录CCA的TDI曲线,并应用MedArchive Viewer软件测量CCA壁运动的时间、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指标.结果男性CCA弹性大于女性,以前壁为著;≤40岁组弹性比≥40岁组明显好.前后壁几乎同时运动,但方向相反,前壁运动幅度较后壁大.结论获得了健康成人CCA壁运动相关指标的正常值;应用TDI评价颈总动脉弹性技术可行,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苗立英;葛辉玉;王金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AOPA)的准确性,提高超声心动图的首次检出率.方法对经心血管造影或外科手术证实为AOPA的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9例患者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者7例,占77.8%;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者2例,占22.2%.超声诊断正确者7例,占77.8%;漏诊1例,误诊1例,占22.2%.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AOPA.
作者:张玉奇;孙锟;陈树宝;陈笋;张志芳;沈蓉;郁怡;倪金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改变层厚(6.5、3.2 mm)、mAs(150、100、50、20 mAs)、管球电压(120、90 kVp)和螺距(1.75、1.25)中一项扫描参数,对8只健康成犬分别进行7个序列胸部扫描和MPR、SSD、VB重建;与标准剂量组比较,评估各序列气管重建图像质量及支气管显示率;测量重建图像0~3级支气管管径,与解剖标本气管内径比较.结果 100 mAs、50 mAs、90 kVp及螺距1.75组气管重建图像质量及0~4级支气管显示率与标准组无差异(P>0.05).100 mAs、90 kVp和螺距1.75组支气管测量值与解剖标本无差异(P>0.05),50 mAs组对3级支气管有差异(P<0.05),20 mAs组对2、3级支气管有差异(P<0.01).结论低剂量MDCT(标准剂量的20%~33%)的气道重建图像可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可用于小儿或无法配合扫描的患者.
作者:刘鑫;郭启勇;林爱军;廖伟;苏惠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18F-FDG符合线路/CT显像对妇科肿瘤病人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22例各类妇科肿瘤术后的病人共行23次18F-FDG符合线路/CT检查,并与血液肿瘤标志物测定值和CT结果比较.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CT显像对妇科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5%、91.3%和100%.FDG显像发现64个病灶,共 7例病人(30.6%)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在FDG显像之后发生改变.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CT显像对妇科肿瘤的诊断和分期优于CT.
作者:朱家瑞;川玲;赵文锐;高春华;许根祥;魏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女,42岁,以腹痛原因待查收入院,临床查体后疑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要求行腹主动脉CTA检查.CT平扫示右肾上极可见一大截面12 cm×15 cm的肿块影,其内可见脂肪、软组织密度影及斑片状略高密度影,右肾后方可见出血征象(图1).增强扫描示:肿块内可见大小为2 cm×5 cm的片状高密度强化区,强化程度与腹主动脉相仿(图2).CTA示:右肾肿块内供血动脉呈瘤样扩张,腹主动脉未见异常(图3).
作者:仲海;刘学静;徐卓东;柳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制作兔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血管活性物质与门静脉压力变化的关系.方法 40只家兔采用口服硫代乙酰胺方法造模,分别于造模8、12、16、20周时检测ET-1及NO浓度,超声观察胆囊壁及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不同时期门静脉压力.分析血管活性物质与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门静脉压力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胆囊壁增厚是肝纤维化阶段的二维超声表现;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ET-1、NO浓度逐渐增加,且以ET-1/NO比值增加更为明显;门脉内压力、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搏动指数(PI)随纤维化程度逐渐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ET-1/NO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通过超声可无创检测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效果的观察,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一林;曹铁生;段云友;阮骊韬;陈升;刘禧;王泓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