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涛;刘光华;李慎江
目的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定量评价正常兔肾的不同结构.方法 20只正常兔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测量正常兔肾不同结构区域的背向散射积分值,比较肾皮质、髓质、肾窦三者之间的背向散射积分测定值.结果正常兔肾脏皮质、髓质、肾窦系统IBS测定值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与二维回声情况一致.结论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可以对正常兔肾的皮质、髓质、肾窦不同组织结构实现量化描述.
作者:刘利平;刘望彭;康春松;路喜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负荷DTI二尖瓣环舒张期波形改变对心肌缺血的提示意义.方法利用DTI观测104例冠状动脉造影(CA)患者的二尖瓣环舒张期4个位点的e波与a波的比值在多巴酚丁胺应用前后的变化,并与C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础状态下DTI二尖瓣环4个取样点的e/a均<1.0时,冠心病的检出率较高,而二尖瓣环4个取样点的e/a均≥1.0时的冠脉病变率低(P<0.01);负荷条件下原本各点e/aann≥1.0的一些病例中出现部分取样点的e/aann<1.0改变,其冠脉病变率增高或有增高的趋势(P<0.05),而试验前后维持e/aann≥1.0波形的病例的冠脉病变率有下降的趋势.结论负荷剂量下不同位点的e/aann发生变化使得DTI以e/aannn<1.0为指标提示冠心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和以e/aann≥1.0为指标排除冠心病的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有所提高.
作者:贺声;朱智明;高连如;张宁坤;赵文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封闭后右心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5例成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术后48~72 h及3个月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缺损、三尖瓣及肺动脉瓣瓣口血流多普勒及三尖瓣前叶瓣环运动的组织多普勒频谱.结果术前测量缺损平均直径约(2.2±0.6)cm,均成功植入封堵器.术后早期右心收缩期运动速度减低、时间缩短,血流峰值速度及压差降低、射血时间缩短;右房、室间压差降低.3个月后以上参数较术后早期无显著差异,但右室舒张时间延长.结论右心前负荷的降低短期内使右心肺循环高动力状态逆转,在新的前负荷水平达到新平衡.
作者:王炯;李治安;张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对急性心梗患者左室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5例,实验组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结果实验组术后EF值、3个月及6个月时WMSI和LVEDV、LVESV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更加有效阻止左室重构的进程.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观测、评价左室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段云燕;张军;周晓东;李军;李红玲;刘丽文;朱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62岁,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5天.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触痛,右肋缘下可扪及肿大胆囊,Morphy征(+).B超检查:胆囊增大,壁稍厚0.6 cm,胆囊颈内见一直径约3.4 cm强回声,伴声影,胆总管内径0.6 cm.诊断: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图1).CT检查:胆囊颈内直径约1.5 cm的钙化影,伴胆囊扩大.诊断:胆囊颈结石,伴胆囊炎(图2).ERCP检查:肝总管上段外侧弧形压迹,可见一椭圆形软组织影.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无扩张,胆囊未显影.诊断:Mirizzi综合征(图3).
作者:欧阳祖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临床及血清学证实的支原体肺炎病人行CT扫描,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支原体肺炎病人中,21例(91.3%)显示结节状或小斑片状气腔实变影;19例(82.6%)可见磨玻璃密度影;17例(73.9%)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例(43.5%)出现树芽征;6例(26.1%)可见大片状实变影,内有支气管气像;6例(26.1%)出现淋巴结肿大;2例(8.7%)出现胸腔积液,病变局限于一个肺叶内17例(73.9%).结论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王宏伟;丁长伟;杨军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然组织谐波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成人肠套叠的实用价值.方法使用3.5 MHz和8.0MHz探头对22例因腹部疼痛或包块的患者,做二维基波、自然组织谐波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肠套叠的声像图特征,套叠类型及病因.结果 2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全部资料超声图像典型,超声定位符合率为95.5%(21/22),超声对病因的发现率为90.9%(20/22).其中小肠-小肠型7例,回肠-结肠型8例,结肠-结肠型7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肠道脂肪瘤4例,小肠间质瘤1例,肠道血管瘤2例,炎性纤维样息肉2例,Peutz-Jeghers型错构瘤性息肉2例,肠道淋巴瘤2例,肠癌6例,盲肠炎症1例,血友病肠壁血肿1例,Meckel's憩室1例.结论自然组织谐波较基波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判断套叠肠管的缺血有重要帮助,超声在发现肿瘤等病因上有较高敏感性.
作者:张万蕾;李建国;刘月洁;薛利芳;单诗山;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合理应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优势,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5人,B组30人,均采用预注射或智能跟踪法预测延迟时间,pitch值分别为0.562、1.75,对比剂用量为75~85 m1、35~38 ml.结果 A组3D-CTA图像上动静脉畸形和脑膜瘤明显强化,供血血管、与大血管空间毗邻甚至引流静脉均可清晰显示;B组3D-CTA图像受静脉干扰少,对动脉瘤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精确延迟时间是CTA成功的关键,针对不同病情设置相应的扫描参数提高了MSCTA的诊断效能.
作者:陈浪;周义成;张进华;宋金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RN)对SARS患者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VN)的诊断.方法对31例怀疑AVN的SARS患者的62个股骨头进行MRI和RN检查.由3位资深影像医师在不知道终结果的情况下分析所有MR及RN检查结果并按照5级法判断进行是否有AVN的诊断价值.利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等分析MR及RN对早期AVN的诊断效能的区别.结果 62个股骨头经1年临床随访终确诊17例股骨头坏死,MRI和RN均诊断其中16例.45个正常股骨头,MRI诊断完全正常的股骨头24例.RN诊断完全正常的股骨头11例.MRI诊断AVN的ROC下面积(0.985)大于RN的ROC曲线下面积(0.926),但两者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较RN诊断SARS患者早期AVN更有优势.
作者:陈雷;洪楠;杜湘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室间隔缺损(VSD)的心内三维超声虚拟现实诊断.方法建立10个新鲜离体猪心VSD模型,采集三维超声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建立心内三维超声VR系统.结果应用VR技术后,显示缺损的形态、部位、数目和邻近解剖结构间的关系,均与与解剖后观察结果一致.测量三维重建并虚拟显示后的VSD面积、大径和小径,结果测得数据与实测值高度相关(r>0.95,P<0.01).结论 VR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三维超声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薛海虹;王君;孙锟;陈国珍;洪雯静;余建国;王威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自身对照研究雄激素替代治疗前后大鼠的心功能状况.方法二维超声结合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四种不同处理(对照组、阿霉素组、睾丸切除+阿霉素组和睾丸切除+阿霉素+雄激素组)大鼠的心脏,测量常用心功能参数,脱机分析后室间隔和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的速度曲线,记录收缩期峰值速度Vs.结果睾丸切除+阿霉素+雄激素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和二尖瓣环平均峰值速度比睾丸切除+阿霉素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雄激素补充治疗能够改善激素水平低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左室收缩功能.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是评价大鼠心血管疾病模型心功能的一个新方法.
作者:刘静华;邓又斌;杨好意;毕小军;张清阳;常青;黎春雷;周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是世界上早开展超声诊断研究的国家之一,在上世纪50、60年代曾取得过令世人震惊的辉煌成绩,处于国际水平的前沿.但因当时我国处于封闭状态,国外对我国当时的成绩了解甚少;另因时间长久,国内同志对早期国内超声的研究工作也渐渐淡忘.以史为镜,探索兴衰,让我们从中汲取教益,故有必要对四十多年来我国超声心动图工作者如何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研究工作进行简略回顾.
作者:王新房;刘夏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前扣带回代谢的改变,探讨心理性ED可能存在的潜在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方法运用磁共振波谱(MRS)研究18例心理性ED患者和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双侧前扣带回的多体素氢质子(1H-MRS)波谱特点,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代谢物浓度.结果 NAA在心理性ED组两侧前扣带回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两侧Cho,Cr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前扣带回参与了心理性ED的病理生理过程;前扣带回的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心理性ED潜在的病因之一.
作者:杨波;周义成;王涛;刘继红;夏黎明;王承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交锁性膝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交锁性膝关节疾病,讨论其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对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前高频超声提示正确率为81.6%(31/38),其中包括半月板损伤18例、关节内游离体7例及滑膜病变6例.漏诊5例半月板撕裂,误诊1例滑膜软骨瘤病和1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结论掌握不同交锁性膝关节疾病的高频超声特点对疾病的常规筛选和术前诊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国庆;王学梅;董宪普;欧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缺血半暗带两种判定方法的一致性.方法采用GELightSpeed 16 MSCT对10例超急性脑缺血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和复查CT.采用两种方法判定半暗带,一种是计算半暗带阈值以判定半暗带(对比法),另一种是将CBV与CBF图上变化不一致的区域判断为半暗带(不匹配法).结果半暗带阈值(CBF%)为0.20~0.66,两种方法间一致性系数Kappa(K)为0.7877.ROC曲线显示对比法的诊断效能高于不匹配法.结论 CT灌注成像判定半暗带的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陈唯唯;漆剑频;肖明;宋金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PW)中二尖瓣环速度检测存活心肌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室壁按照硝酸甘油(NTG)介入99Tcm-MIBI SPECT 结果分为有存活心肌组、无存活心肌组,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测量相应梗死壁二尖瓣环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Dob)负荷前及每级Dob负荷试验时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射血前期PEP、射血期ET;另选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组,测量6个室壁二尖瓣环Vs、PEP、ET.结果 Dob 5μg/(kg·min)时,以Vs增加量≥2 cm/s为临界值,则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76%,准确度为75%,以PEP/ET变化率2(Dob 5μg/(kg·min)时PEP/ET与Dob负荷前PEP/ET的比值)≥100%作为诊断无存活心肌的临界值,则敏感度为73%,特异度为85%,准确度为79%;以Dob 10 μg/(kg·min)时Vs增加量≥3 cm/s为临界值,则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增加到83%,特异度为79%,准确度增加到81%,以PEP/ET变化率3(Dob 10μg/(kg·min)时PEP/ET与Dob负荷前PEP/ET的比值)≥100%作为诊断非存活心肌的临界值,则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5%,准确度为84%.结论 Dob负荷时二尖瓣环Vs、PEP/ET可用于检测存活心肌,方法简单、可靠.
作者:黎爱峰;刘霞;杨锐英;李娟;黎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围绕数字人体微观领域开展量子人体的纠缠态研究.主要内容有量子人体态,包括量子人体态的密度算符与密度矩阵和人体系统混合态的密度矩阵;量子人体纠缠态,包括量子人体自旋为1/2的二粒子的自旋纠缠态、Bell基,人体系统的光子偏振态与双光子纠缠态,人体系统的定域性与隐变量;量子人体纠缠态在人体系统信息中的应用和量子人体态的测量及Winger函数,为数字人体微观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小肠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小肠病变的CT表现,并与18例正常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小肠病变CT表现:8例肠壁和肠系膜有异常改变;6例肠系膜有异常改变,但肠壁未见明显异常;2例CT检查阴性.结论 CT可以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小肠病变受累情况及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龚红霞;朱炯;殷焱;许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I对鼻咽癌(NPC)的UICC/AJCC(2002,6th)分期和我国1992年福州分期的影响.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9例NP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治疗前1周内均有CT和MRI资料.结果 CT不能显示咽颅底筋膜,MRI显示清楚;MRI显示茎突后间隙肿块和鼻窦肿块性质较CT明确;MRI显示颅底骨质肿瘤侵犯较CT敏感.根据UICC/AJCC分期标准,28.2%(11/39)的病例发生分期改变,根据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35.9%(14/39)发生改变.结论 MRI对于鼻咽癌的侵犯途径和范围,特别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建议NPC临床分期应考虑以MRI为标准.
作者:胡国清;唐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脑梗死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TIA患者123人,采用二维及Doppler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14例患者完成观察,平均随访14.6个月,发生脑梗死12例,其中无斑块组患者脑梗死年发生率为1.9%,稳定性斑块组为4.7%,不稳定性斑块组为15.4%,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结论超声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型,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作者:白志勇;李敬府;杨玉杰;贾建文;王金锐;张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