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灭脊髓灰质炎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脊灰防治工作经验报告

陈莲英

关键词:消灭脊髓灰质炎, 应对措施, 脊灰, 防治, 工作经验, 急性肠道传染病, 小儿麻痹症, 肢体麻痹, 疫苗预防, 严重危害, 身体健康, 儿童, 永久性, 瘫痪, 死亡, 人群, 侵袭, 年龄, 患儿, 病毒
摘要: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以肢体麻痹为主的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但又可以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可造成患儿肢体永久性瘫痪,甚至死亡。它能侵袭任何年龄人群,但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门诊注射室实施与效果

    目的:培养护士护理质量管理意识,持续提高门诊注射室护士管理能力调动护士的工作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开服务内涵。方法:在门诊注射室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明确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及指标,制定三级护理人员划分的标准,成立质量管理组,采用"三定、三不定"的检查方法。建立自我控制、管理考核及病人反馈相结合的评价系统。结论:门诊注射室实施三级护理护理质控目标管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强化了主人翁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不仅仅提高科室护士护理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护理团队整体素质,在护理质量上也有明显提高,提升了服务的内涵,病人满意度和经济效益稳步上升。

    作者:陆贝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5例气性坏疽患者的护理体会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伤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4d ,是伤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严重组织碾压伤、开放性骨折、深层肌肉损伤和组织坏死等严重创伤的并发症。若早期不能及时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其伤侧肢体致残、毁损率高,如不及时治疗,常丧失肢体或危及生命,据报道显示病死率可达20%~40%。我科于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5例气性坏疽患者,经过积极采取正确的隔离措施,以及迅速给予确诊及积极有效地救治,患者均脱离了生命危险。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霞;邓桂萍;方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通过对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31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使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大大减轻过敏症状。结论:借助过敏原检测仪器的开展,更准确为患者检测出致敏原,通过有效的脱敏及健康教育加促患者康复。

    作者:黄小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整形外科植皮前的临床应用

    目的:本文通过介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组成、使用方法、作用机制、相关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等,为整形外科植皮前的治疗提供必要条件。方法:比较分析我科30例复杂创面的病例,总结 VSD技术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中的临床应用。结果:取得了用传统方法治疗复杂创面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结论:VSD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移植皮瓣的成活,有利于创面愈合。

    作者:侍永惠;邓丽娜;王晋芳;潘虹;范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析三维 CT 在面中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CT 在面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案例回顾法。对本院近些年以来收治的面中部骨折患者30例三维 CT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面中部骨折患者多发性复合性骨折有25例,其中较为典型Ⅰ型患者2例,Ⅱ型患者2例,Ⅲ型患者3例;不典型面中部复合骨折患者有5例;喙突骨折者2例;髁状骨折者2例。3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另外4例患者则采取保守治疗手段,所有进行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均证实其术前三维 CT 诊断结果。结论:三维 CT 在面中部骨折诊断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成像可使得较为复杂的骨折移位状况较为近似的再现,对于手术方案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定有着巨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当中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唐永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保元养心汤加味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目前介入治疗是改善心肌缺血的有效手段。但后期(大约术后3年)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为20%-30%[1],其后再次治疗的方法即为冠脉搭桥术,手术的难度、高昂费用及患者身体的耐受性限制了其可操作性,所以目前寻找预防支架内再次狭窄的方法是避免再次手术和减轻患者痛苦的一条捷径。中医药具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小、随症加减等优点,在预防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次狭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保元养心汤为多年临床经验方,现对其临床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药预防介入后支架内再次狭窄提供更有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闫西鹏;卢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健康体检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检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健康的服务机构,为人们提供了自我保健的途径。本院自2005年开展健康体检工作以来,"落实健康体检质量、提高体检客人满意度"成为健康体检中心的长期宗旨;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继而总结改进成为体检中心的长期工作基石。本文对本院体检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制定的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黄蔚岚;林举俏;黄卫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指末节再植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后的常用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的患者采取小切口间断放血,并适量间断滴入肝素,同时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其他方式的护理。结果:46例患者成活44指,失活2指,成活率为95.6%。结论: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后小切口间断放血配合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手指末节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作者:冯芳;宋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治疗预后观察。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与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治疗(观察组)预后加以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择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47.1±5.6)d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57.3±7.9) d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兵;樊元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1)胶囊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12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该方案化疗,即:给予吉奥胶囊80mg/m2/d ,分2次,餐后口服,d1-14,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3小时,d1,28天为一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按 RECIST1.1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56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治疗后获得 CR8例(7.1%),PR46例(41.1%),SD34例(30.4%),PD24例(21.4%),RR48.2%,DCR78.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9.3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1.2个月。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国人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窦传敏;丛珊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46例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根据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氨茶碱针组与二羟丙茶碱针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1d、3d后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氨茶碱针组治疗1d、3d后的疗效均明显优于二羟丙茶碱针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羟丙茶碱针组的不良反应少于氨茶碱针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各有利弊,应用时应谨慎。

    作者:徐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微小头皮片混合移植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创面植皮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回顾性总结近5年采用亲属和患者微小头皮片混合移植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创面植皮修复中的经验,并探寻严重烧伤晚期残余创面在自体皮源缺乏时创面植皮修复的新方法。方法:选择我科近5年21例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创面植皮修复中,采用亲属和患者微小头皮片(5㎜×5㎜刃厚皮片)混合移植(皮片间隔1-5mm)的方法,成功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大片残余肉芽创面,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21例患者全部成活,亲属和患者每取刃厚头皮片一次,总面积约6%,制成5㎜×5㎜大小,皮片间隔1-5㎜(平均2.5㎜)混合移植,皮片大可扩展倍数为1:4(平均1:2-3),一次修复大创面约20%-25%,术后5天皮片成活,成活率>85-90%,7-10天皮片融合成片,每间隔10天左右待头皮愈合即可再次手术。亲属头皮成活后排异不明显,外形及功能满意,同时创面感染及高代谢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微小头皮片混合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创面不仅节省经费,而且皮片易成活,排异不明显,同时也为皮源不足、经费困难的严重烧伤患者提供新的救治途径。

    作者:刘亦峰;黄金华;周荣芳;刘森;徐刚;周杰;罗艺;练慧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6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分别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 -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功能转氨酶、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踝肱指数(ABI)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 T )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总胆固醇(5.83±1.14vs6.21±1.25,p<0.05),甘油三酯(1.73±0.55vs2.40±0.67,p<0.05),低密度脂蛋白(2.64±0.60vs3.72±0.58,p<0.05)及高敏c反应蛋白(4.68±1.52vs8.22±1.22,p<0.05)明显降低,而ABI值(0.88±0.18vs0.72±0.20,p<0.05)升高明显,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 T )明显下降(1.30±0.26 vs1.50±0.2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大血管病变,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作者:于惠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儿重症哮喘74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11-02到2013-06,我科诊治小儿重症哮喘74例,随机将74例小儿重症哮喘者分组:1内科组(37例)和2内科组(37例)。对1内科组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诊治,对2内科组经布地奈德+舒喘灵(雾化吸入)诊治。结果:1内科组的疗效比2内科组的好,P<0.05。结论:用舒喘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诊治小儿持续哮喘重症极为有效,应予以推广。

    作者:刘跃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58例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所收治的5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9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硫酸镁等进行常规解痉降压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拉贝洛尔+5.0%葡萄糖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两组患者的子宫过度刺激和宫颈裂伤以及产后出血等发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进行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

    作者:林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回顾118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湘潭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1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其搐搦发作有4种类型:①6个月以下婴儿多以面肌颤动,意识短暂丧失为特点。②6个月以上婴儿多表现为一过性肢体抽搐,伴二便失禁。发作时有短暂意识丧失。③2-3岁多表现为手足搐搦,不伴意识丧失。④少数患儿以喉痉挛急症入院抢救。对于喉痉挛患儿采用有效的抢救方式是将舌拉出口外进行人工加压给氧,成功率达100%。低钙与低镁并存,其中有低镁者12例,约占10%。结论:喉痉挛是低钙惊厥严重的并发症。低镁低钙血症常同时存在。若低钙低镁同时存在必须尽早补镁。否则惊厥仍会发作。

    作者:杨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探讨乳房上提术与假体置入联合应用矫正乳房下垂

    有些妇女,由于皮肤结构特殊、皮下脂肪疏松、胸部肌肉发育不良,在年轻时乳房谅已松垂。甚至一些没生过孩子的已婚女青年,如果不注意维持自己体重的稳定,也会发生这种变化。还有些多胎经产妇或哺乳时间较长的女性和突然消瘦者的女性容易造成乳房下垂。乳房下垂不仅影响美观,重者还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而且容易受损伤,因此必须通过乳房上提术来给予矫正。硅凝胶乳房假体植入隆胸术是将硅凝胶假体植入胸部的一种手术,硅凝胶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聚合体,为粘度极高的聚二甲基硅氧。硅凝胶假体植入隆胸因效果较好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实践证明,乳房上提术与假体置入联合应用矫正乳房下垂,可以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李传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血栓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心得

    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由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进一步软化、坏死,从而造成部分神经功能出现障碍。根据脑内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症状亦不同。脑血栓常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失语等表现,2-3日内可出现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者可造成死亡。脑血栓形成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的障碍、心理和情感障碍等,所以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期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对脑血栓康复期的护理心得总结如下。目的:探讨脑血栓康复期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分析我院脑病康复科4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42例患者通过我院医护人员精心护理,肢体功能得到了相对的改善,语言障碍得以缓解,9例65岁以上患者,语言障碍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通过精心的康复护理指导,脑血栓康复期患者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肢体及语言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病人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于伟;臧焕;于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急救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生的25例产科 DIC的护理,包括急救护理、病情的观察、家属的配合、并发症的护理、感染的预防、心理护理等。结果:25例产科DIC患者均治愈。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早期诊断,尽早去除病因,把握时机,正确治疗,细心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腭裂术前语音训练对术后语音恢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腭裂术前进行语音干预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计算机随机选取52例腭裂患者分为干预组(术前术后均接受语音训练)25例,常规组(术后接受语音训练)27例,语音训练持续六个月,训练前后都通过普通话构音清晰度测试表进行评估,语图仪-计算机软件录音进行语音频谱分析。结论:腭裂术前进行语音干预训练,能有效提高腭裂术后患者语音治疗效果,缩短语音治疗时间。

    作者:张燕玲;张福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