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王占江;寇云;王巍

关键词:超声诊断, 下腹部, 多普勒检测, 足月妊娠, 血流信号, 手术切口, 剖宫产术, 活动, 回声不均, 无彩色, 表面光滑, 腹直肌, 低回声, 超检查, 月经, 显示, 体检, 界限, 患者, 规则
摘要:患者女,31岁,于三年零九个月前因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后自己扪及下腹手术切口处有一肿物,一年后发觉肿物有胀痛,月经来潮时加重.体检:于下腹部右腹直肌处可扪及一条形肿物,约6.5 cm×3.5 cm大小,表面光滑,质中等,无触痛,可左右活动,不能上下活动,抬头时肿物更加明显.B超检查:下腹部偏右侧腹壁内显示一个5.6 cm×3.9 cm×2.7 cm低回声团,边界欠规则,与周围界限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图1);彩色多普勒检测其内无彩色血流信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后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

    患者男,47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中上腹部疼痛,近2个月来明显加重,伴消瘦、乏力.外院B超示腹膜后肿物,MRI提示黑色素瘤可能性大,后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学廷;李雷;毕玉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诊所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555名初诊或停药2周以上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555名患者根据诊室脉压(CPP)及24 h动态脉压(APP)水平分别分为四组,A组:PP≤40 mmHg;B组:40 mmHg60 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性>134 g/m2,女性>110 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年龄匹配的左室肥厚组和非肥厚组,其中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舒张压无明显差异,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压增高.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所或24h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脉压与收缩压增高均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而收缩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决定因素.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增高对左心室肥厚无明显影响.

    作者:华琦;李梅;刘力松;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正常腰椎椎间小关节角度的CT测量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方法采用CT扫描,测量10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每10岁为一年龄组,男女性别各区分5组.结果①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②相同腰椎节段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男女两性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③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大小与腰椎的节段呈负相关,从L1,2至L5S1水平,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角度有逐渐减小或与矢状面的角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④L1,2~L3,4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的角度为62.1°~53.1°,L4,5~L5S1为44.5~37.7°.结论 CT是观察腰椎小关节结构较准确的方法.L1,2~L3,4椎间小关节角度偏矢状面,L4,5~L5S1椎间小关节角度更偏冠状面.

    作者:刘斌;张建湘;余永强;荆珏华;张家文;刘可夫;吕益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蜂窝煤爆炸伤致眼内异物1例

    患者男,30岁,右眼被蜂窝煤炸伤15 h来院就诊.视力:右眼指数/眼前,左眼1.2.经裂隙灯、眼底镜检查诊断为右眼穿通伤.使用法国产BVI Compact眼科专用A/B超机,探头频率10MHz.

    作者:郝秉香;黄东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白质纤维束成像在颅脑疾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白质纤维束成像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例志愿者、1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例胶质母细胞瘤及2例脑膜瘤患者行扩散张量成像.应用日本东京大学的dTV软件观察白质纤维束形态;对锥体束和胼胝体进行三维显示.结果全部志愿者和患者均可清楚地观察白质纤维束形态.1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观察到锥体束不同程度的中断,5例脑肿瘤患者可以观察到锥体束和胼胝体受压、移位.结论本研究表明,使用扩散张量-白质纤维束成像,可以在活体内清楚、立体地观察锥体束和胼胝体等白质纤维束形态变化以及与颅内病灶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翔;戴建平;曹光;孙玮;孙非;李少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纤维蛋白胶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隧道内释放对急性缺血心肌重构的影响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胶(FG)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释放对犬急性缺血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杂种犬结扎左前降支中段造成急性缺血心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即单纯冠脉结扎组(AMI组)、冠脉结扎加激光心肌打孔组(TMLR组)和冠脉结扎加激光心肌打孔隧道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组(bFGF组).术后2个月用超声和显微病理技术观察缺血心肌形态及结构的变化.结果左房室腔内径三个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有2只犬、TMLR组有1只犬存在心尖部室壁瘤,bFGF组无室壁瘤现象.左室前壁及前室间隔厚度(TLVAW、TAIVS)在bFGF组、TMLR组和AMI组依次减小,其中bFGF组TLVAW与AMI和TMLR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MI组缺血区存在大量的坏死心肌细胞,TMLR组部分心肌细胞变性坏死、部分结构正常,bFGF组大部分心肌细胞结构正常,小部分变性坏死.结论用FG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释放,能够减轻或阻止心肌缺血性损害以及缺血心肌的重构.

    作者:朱向明;王新房;谢明星;杨娅;吕清;陈立新;卢晓芳;杨亚利;聂绍平;曾秋棠;曹林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脑血吸虫病1例

    患者男,24岁,头痛数月,近来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视力减退,步态不稳,语言障碍.CT检查:平扫发现前额正中隐约可见一约1.0 cm×1.5 cm大小之等密度影,边界较清,周围明显水肿,第四脑室受压,变小,右移,第三脑室及双侧室均扩大,积水,中线无移位.增强扫描见前额正中之病灶强化.CT诊断:前额正中占位病变,以胶质瘤可能性大,第四脑室受压移位,梗阻性脑积水,不能排除左小脑病变,建议做MRI进一步确诊.

    作者:叶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神经节细胞瘤的MRI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10名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R检查,分别分析了形态学特征,信号强度以及肿瘤的动态增强形式,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所有肿瘤的组织学检查均有被膜存在,其中5例肿瘤被膜在MR增强后的T1WI上也可被显示.这5例肿瘤T1和T2WI上涡漩状征象与组织学标本上成束的雪旺细胞及胶原蛋白相互交织的现象相对应.在T2WI上呈高信号的肿瘤在组织学上含有大量黏液样基质而细胞和纤维成分相对较少.中到高信号的瘤体含有大量的细胞和纤维成分而黏液样基质较少.在动态增强MR上除一例肿瘤呈早期增强外,其余均呈现逐渐增强影像.结论神经节细胞瘤的MR特征与组织学特点密切相关.

    作者:黄东;张岩;韩鸿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数字人体简单巨系统的几种数学模型

    本文主要描述了数字人体简单巨系统的几种数学模型.主要是唯象方法:宏观唯象演化模型;微观方法:分析微观作用建立模型;统计物理方法:统计静态模型;随机层次方法:随机层次演化模型.这几种数学模型为研究数字人体简单巨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QCT骨密度测量羟磷灰石等效液体体模的研制

    目的通过试验测试,设计制作出与标准固体体模等效的QCT骨密度测量液体体模.并对体模完成合格性测试.方法利用CT扫描机及测量软件,对采用不同浓度溶液制成的液体体模和采用羟磷灰石制作的固体体模进行对比,获得合适的配比,制作成等效的液体体模.然后进行均匀性,线性,重复精度和准确性检测.结果两种测量体模的各项指标基本相同.结论本项目设计制作的液体体模与固体体模是等效的.能够同样应用于QCT骨密度测量.

    作者:赵文俐;陈贤志;王俊山;李声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终丝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1例

    患者女,37岁,进行性双下肢无力3年.查体:双足背屈无力,胸8~腰1,骶1,骶4,5感觉平面的痛温觉消失,双下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征(-).MRI平扫见腰段椎管扩大,脊髓圆锥左前方至盲囊,有髓外硬膜下占位病灶,邻近的马尾神经向周围推移,T1WI上病灶为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经静脉注入Gd-DTPA后,病灶有显著不均匀强化.印象:胸12~骶1髓外硬膜下肿瘤,考虑胆脂瘤可能性大.与3年前腰椎MRI片比较,上述MRI所见无显著变化.行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胸12~骶1黏液型乳头状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图1~4).

    作者:杨小平;李坤成;林珊;张海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不典型肾盂癌超声诊断1例

    患者女,76岁,2年前曾在外院行体外碎石术.我院B超检查,左肾中上极未见正常结构显示,被一7.2 cm×6.2 cm混合回声区取代,无明显包膜,以无回声为主,内间以低回声,低回声后方靠肾门处可见2.5 cm×1.0 cm强光环,后方声影不明显(见图),中下极肾盂肾盏轻度扩张.

    作者:刘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低剂量双螺旋CT薄层扫描筛查早期肺癌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排探测器螺旋CT薄层扫描筛查早期肺癌的佳扫描参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在不同扫描参数下对水模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评定不同扫描条件下采集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噪声水平和辐射剂量,选择佳扫描参数.对40名健康志愿者(体重小于75 kg)的三个特定层面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评定对肺细微解剖结构、纵隔结构分辨能力和图像的伪影及噪声水平.对150名无症状体检者进行胸部健康体检,评价胸部病变检出能力.结果采用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水模,在30 mAs,床速6.0 mm/9.0 mm/rot条件下采集的图像可以清晰的分辨宽度为1.0 mm的线对,5.0 mm直径的圆形孔洞,单位面积辐射剂量为1.5~1.6 mGy.不同扫描条件对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图像噪声,对识别肺纹理级别、亚段支气管、次级肺小叶及纵隔结构是有显著影响的,0.7 s/rot-6.0 HS-45 mA与1.0 s/rot-9.0 HS-30 mA条件下采集的图像可满足临床需要,后者略优于前者.对150名无症状体检者进行筛查,共检出结节或肿块46个,气管及亚段支气管管壁局限性增厚2例,腔内隆起3个.结论选定1.0 s/rot-9.0 HS-30 mA,AAR2为佳扫描方案.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具有辐射剂量小,敏感性及性价比高的特点,适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作者:魏宝杰;张镭;翟仁友;王亚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目的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14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196例次TACE,其中主要栓塞IPA占11.5%.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察内容有既往治疗史、IPA参与肿瘤供血的表现、肿瘤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首次接受TACE者22例(14.9%),既往曾做多次TACE者87例(58.8%),曾接受其他治疗(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脏外科手术)者占26.3%.肿瘤位于接近肝脏表面者占91.9%,其中位于第7段者占54.7%.栓塞IP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异常造影表现有IPA管径增粗、肿瘤染色(100%)、非肿瘤性染色(43.2%)、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37.8%)和IPA-静脉瘘(10.8%).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者占94.6%,血AFP下降至正常范围占82.7%.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结论任何位于接近肝脏表面的肿瘤都可能接受IPA供血.对参与肿瘤供血的IPA进行化疗栓塞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茂强;王仲朴;刘风永;王立军;李志坚;高育璈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四脑室囊虫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2例四脑室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脑MRI全部采用德国Siemens 1.0T Impact 超导型MRI机,选用SE序列.21例有脑CT对照.结果 32例四脑室囊虫病中,单纯性四脑室囊虫17例(53.1%),混合型15例(46.9%).四脑室内单发囊虫30例,多发2例.囊泡在T1WI上等于或稍高于CSF信号,而在T2WI上等于或稍低于CSF信号.囊虫壁在T1WI上呈边缘光滑的细线样稍高信号影,而在T2WI上低于CSF信号.囊虫头节在矢状面T1WI上显示较为清楚,其中有24例附着于囊泡内壁的前下壁上;其在T1WI上与脑实质信号相近,而在T2WI上信号复杂,可表现为低于、等于或高于CSF的信号.CT难以显示四脑室囊虫头节或囊壁.结论 MRI是诊断四脑室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四脑室囊虫的诊断MRI优于CT.

    作者:程敬亮;杨运俊;张勇;吕涵青;任翠萍;张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细针穿刺定位活检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FNL)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方法 28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照相可疑病变的患者,根据轴位及侧位摄片显示的病灶位置,将穿刺细针穿入,并将导丝留置于病变内,随后外科医师沿留置的导丝将病灶切除,行病理检查.结果 5例病灶病理诊断为原位癌,1例浸润癌,阳性率为23.1%,患者行局部放射治疗,一年后未见转移及复发.1例轻度非典型增生伴导管内乳头状瘤,另6例为良性病变,14例为乳腺组织增生,1例穿刺失败.结论细针穿刺定位活检不仅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协助治疗.

    作者:秦乃姗;蒋学祥;杨秀芬;宛然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价

    实体性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依赖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许多实验模型及临床病理研究均证实,实体瘤在无自身血供的情况下可以自行生长到1~2 mm3,继续生长则需要新生血管[1].

    作者:吕玉波;李传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乳腺癌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高频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进行分析.结果本病的高频声像图多数为实质肿块,边界呈毛刺状,边界不清,不规整,后方衰减,内部回声不均或伴有砂粒样钙化,纵横比>1;肿块内血流显示较丰富,以Ⅱ+Ⅲ级为主,血流速度>20 cm/s,RI>0.7,PI>1.0.结论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应以高频二维图像结合CDFI.

    作者:陈长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暂时阻断肝静脉行肝动脉碘油栓塞的研究

    目的研究肝静脉暂时阻断对肝动脉栓塞效果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白鼠按照四种不同剂量的碘油-优维显混合物随机分为四组.暂时阻断(10 min)鼠肝静脉汇合处右侧部分行肝动脉碘油-优维显混合物栓塞,并于栓塞后取鼠肝标本.肝静脉阻断和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优维显混合物的组织学检查采用苏丹Ⅲ染色.比较肝静脉阻断区和肝静脉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分布情况.结果暂时阻断肝静脉与未阻断肝静脉区肝组织内的碘油分布有所不同,前者较后者肝区肝小叶内碘油沉积多,且门静脉属支末梢内亦有碘油沉积.结论暂时阻断部分肝静脉行肝动脉栓塞,可增加碘油的栓塞作用,同时达到对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栓塞,此法有可能提高肝癌的化疗栓塞效果.

    作者:张皓;郭顺林;赵鹏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

    随着肝移植的日益增多,免疫抑制药物的进展以及手术方法的完善使原位肝移植迅速发展,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超声检查以其无创、简便、可重复对比观察等特点而在肝移植全过程中成为重要而且首选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萍;黄道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