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飞;田慧颖;王晓霞
目的 研究钴铬合金、纯钛及高钴铬钼合金浸泡于不同氟浓度人工唾液发生腐蚀后表面形貌的改变,分析金属的耐腐蚀性.方法 将3种金属试件打磨后浸泡于不同氟浓度(0%、0.05%、0.2%)人工唾液中,(37.0±1.0)℃浸泡3周,测量浸泡前后表面粗糙度并观察表面形貌.结果 浸泡后金属表面粗糙度随氟浓度升高而增加.在含氟0.05%人工唾液中浸泡后,钴铬合金和纯钛的表面粗糙度与其浸泡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钴铬合金、纯钛与高钴铬钼合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含氟0.2%人工唾液中浸泡后,3种金属的表面粗糙度较浸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金属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使用含氟制品的患者不宜选用纯钛及钴铬合金修复体.口内有这3种金属的患者,不宜长时间使用高氟制品.
作者:程玮;于海利;林雪芬;韩晓鹏;刘利苹;丁婷婷;汲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NTI-tss咬合板和稳定咬合板(OS)对于磨牙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10例磨牙症患者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戴用NTI-tss和OS治疗各1周,于戴用咬合板前一晚、戴用当晚和戴用1周后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计算磨牙指数和睡眠微觉醒指数,数据采用SAS 9.1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咬合板在戴用前、戴用当晚、戴用1周后的睡眠微觉醒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咬合板戴用后,磨牙指数均降低.NTI-tss戴用前、戴用当晚和1周后的磨牙指数分别为(7.50±1.11)、(3.45±1.22)、(3.51±1.03)次·h-1,戴用当晚与戴用前、戴用1周与戴用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2,t=26.12,P<0.01).OS戴用前、戴用当晚和1周后的磨牙指数分别为(7.44±1.23)、(2.97±0.91)、(6.43±1.02)次·h-1,戴用当晚与戴用前、戴用1周与戴用前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6.79,t=3.79,P<0.01),但与NTI-tss相比,降低程度较小.结论 NTI-tss和OS对于睡眠微觉醒的发生无影响,两者都可以降低磨牙指数,但前者对于夜磨牙症的短期疗效可能更稳定.
作者:刘伟才;王海波;李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分析低角型Ⅱ类错(牙合)成年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位置及形态结构的变化,为成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9名成年低角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于正畸治疗前、后,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及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有20侧髁突处于关节窝内中性位,占52.6% (20/38);而处于关节窝后位的髁突减少至31.6% (12/38),二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2分别为4.41和5.32).髁突前斜面倾角测量值在治疗后减小了2.32°±1.78°,髁突头高度则增加了(1.07±0.29) mm,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低角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后,髁突位置及髁突部分骨性结构发生一定程度改变,改变结果使关节结构趋于协调和稳定.
作者:刘晓君;姚霜;周治;杨鹴;华小川;周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嗜酸乳杆菌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Tca8113细胞,分别将不同稀释度(原液和4、16倍稀释)的嗜酸乳杆菌上清液、灭活菌液和无细胞提取物与Tca8113细胞共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行细胞计数,磺酰罗丹明B (SRB)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分析嗜酸乳杆菌各组分对Tca8113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细胞内自由基和Ca2+含量.结果 嗜酸乳杆菌各组分作用于Tca8113细胞48 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由菱形、多角形、铺路石状变为细长形.细胞计数与SRB实验分析:在不同稀释度同一培养时间与不同培养时间同一稀释度培养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各组分均可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抑制力随稀释度增加而降低,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流式细胞术分析:嗜酸乳杆菌各组分作用Tca8113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指数降低(P<0.01).CLSM检测:嗜酸乳杆菌各组分作用Tca8113细胞48 h后细胞内自由基和Ca2+含量均升高(P<0.01).结论 嗜酸乳杆菌代谢产物、灭活菌液、无细胞提取物均可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可能与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细胞内自由基含量增多、Ca2+超载有关.
作者:史晓艳;陈骏;车团结;白德成;何祥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及其伪受体骨保护因子(OPG)在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方法 选用6只1~2岁龄的雄性Beagle犬建立种植义齿动物模型,分别观测种植体植入后3、7、15、30、60、90d种植体周围的骨改建情况.取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取犬下颌骨进行大体标本观察拍摄X线片;取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RANKL和OPG随时间的表达变化及分布特点.结果 骨改建的活跃期为种植体植入后的第7天,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中的RANKL和OPG mRNA及骨组织中的RANKL和OPG均随种植体植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天达高峰,而后均逐渐降低.RANKL和OPG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一致.结论 OPG和RANKL能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中表达,且变化规律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改建过程一致.种植体周围组织可以通过OPG/RANKL系统参与破骨细胞的形成,调节骨质吸收,影响骨组织代谢微环境.
作者:周文娟;柳忠豪;许胜;郝鹏杰;许丰伟;孙爱杰;卢志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泛素化修饰基因-1 (SUMO-1) rs6709162、rs7599810和rs758043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宁夏地区NSOC患者208例、患者父亲189例、患者母亲176例、完整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父母)172个进行研究,并收集正常新生儿284例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SUMO-1基因多态位点rs6709162、rs7599810和rs7580433基因型,并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以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检验(FBAT).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发现:SUMO-1基因rs7599810位点的TT基因型频率在唇裂、腭裂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1).TDT分析结果:rs7599810位点的T等位基因在唇腭裂组中存在过传递(P=0.00);rs6709162位点的C等位基因在腭裂和唇腭裂组中存在过传递(P=0.00,P=O.01);rs7580433位点的G等位基因在唇裂组中存在过传递(P=0.05).FBAT分析结果:rs7599810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结论 SUMO-1基因多态性与NSOC存在相关性.
作者:郭胜胜;章根训;王杨洋;马坚;任红旺;赵桂治;李亚娣;石冰;黄永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牙髓炎症过程中,在促炎因子脂多糖(LPS)和抑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牙髓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水平及相关信号分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LPS、TGF-β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牙髓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牙髓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包括进化保守的Toll信号中介分子(ECSIT)和核转录因子-κB (NF-κ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的分泌水平;然后进一步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临床炎症牙髓组织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的牙髓细胞在LPS、TGF-β1共同作用下,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但是IL-6分泌增加,ECSIT表达增加,NF-κB入核增加.临床标本的real-time PCR结果表明:炎症状态下的牙髓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增加,TLR4 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ECSIT及IL-6 mRNA表达增加.结论 牙髓炎症发展过程中,虽然牙髓组织中TGF-β1表达增加,抑制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但TLR4的信号通路仍然被活化,主要机制可能是LPS引起信号分子ECSIT的活化,从而抑制TGF-β1信号通路的活化.
作者:杜文华;贾敏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细胞壁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变异链球菌生长的机制.方法 测定在蔗糖和赤藓糖醇条件下变异链球菌所在的液体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变异链球菌表面的形态变化,了解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细胞壁的影响.结果 在赤藓糖醇组中,变异链球菌所在的液体培养基内LDH的含量和蔗糖组有差别,但差别甚微.扫描电镜显示:在赤藓糖醇组中,变异链球菌的表面形态清晰,没有内容物溢出的迹象.结论 赤藓糖醇可能不是通过影响细胞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抑制变异链球菌的.
作者:姚军;张佳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形态各异、容易混淆,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存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点,是口腔医学教学中的难题.本文就此探索了以PBL和CBL教学为中心,多媒体、互联网、循证医学相结合的多元立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作者:周刚;张静;杜格非;徐学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的趋化反应.方法 通过有限稀释法分离、培养人PDLSCs,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PDLSCs波形丝蛋白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的表达,检测人PDLSCs多向分化能力,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共培养的方法检测其干细胞特性.利用24孔的Transwell细胞培养室来检测人PDLSCs对BMP-2的趋化反应,光镜下计迁移至滤膜下侧面的不同视野的细胞数.结果 人PDLSCs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体外诱导培养的人PDLSCs能够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具有较高的自我更新能力,并在体外呈克隆状生长.在100、200 ng·mL-1 BMP-2实验组,Transwell细胞培养室中迁移的细胞数目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BMP-2对人PDLSCs有趋化效应.
作者:杜令倩;杨丕山;赵宁;葛少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添加微量稀土氧化物对牙色四方多晶氧化锆(Y-TZP)陶瓷的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稀土氧化物(Pr6011、CeO2、Er2O3)和过渡元素氧化物(Mn02)为着色剂,采用粉体掺杂方法在Y-TZP粉体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着色剂,制备出6组牙色Y-TZP,测试其机械性能(包括弯曲强度、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陶瓷烧结体断裂面的显微结构,分析其断裂模式.结果 6组牙色Y -TZP的弯曲强度为(792±20)~(960±17) MPa,断裂韧性为(4.72±0.31) ~ (5.64±0.38) MPam1/2,维氏硬度为(1332±19)~(1380±17) MPa;显微结构显示6组陶瓷均呈致密的多晶结构,断裂模式为混合型断裂.结论 以稀土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制备的Y-TZP具有较好的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可满足口腔临床的应用要求.
作者:高燕;张富强;高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了解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情况,探讨其应用于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诊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 采用OHIP-14中文版对51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视觉类比标尺(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REU评分系统对病损情况进行评分.通过SPSS 16.0软件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HIP-14的得分为21.67±9.45,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01,因子分析提取的5个公因子与量表各领域有密切的逻辑关系,量表得分与REU分值和VAS分值间呈正相关关系(r=-0.608,0.807; P<0.000).结论 OHIP-14中文版评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为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作者:左雯鑫;李晓宇;陈艳卿;彭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超声法取分离的镍钛根管锉时超声功率及水对镍钛根管锉发生断裂的影响.方法 选择40支临床弃用的和10支新的镍钛根管锉建立分离器械模型.使用超声工作尖在6或10两种功率和有水或无水冲洗两种状态下分别对临床弃用的分离器械进行振动,在功率10和无水冲洗状态下对新的分离器械进行振动,记录器械发生断裂的时间.结果 在有水或无水冲洗两种状态下,低功率发生断裂的时间都显著长于高功率;在6或10两种功率下,有水冲洗状态发生断裂的时间都显著长于无水冲洗状态.新的分离器械发生断裂的时间显著长于临床弃用的分离器械.结论 有水冲洗可降低分离的镍钛器械断裂的发生.临床上应避免在高功率无水冲洗状态下使用超声取分离的镍钛器械.
作者:张平;黎远皋;张雪梅;张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上颌窦底可利用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解决方案只有两个:上颌窦底骨增量的种植技术和避开上颌窦的种植技术.上颌窦底骨增量技术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减低患者对种植手术的依从性.采用优骨利用原则,避开上颌窦种植技术与上颌窦提升植骨手术相比,更加简单、经济和具有可预见性,同时可节省时间,对一些特殊病例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作者:黄建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在粪肠球菌脂磷壁酸(LTA)刺激下表达Toll样受体2(TLR2)及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的情况.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PDL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1、1、10μg·mL-1粪肠球菌LTA刺激24h后HPDLCs表面TLR2表达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24、48h后IL-1β的分泌情况,并用相同质量浓度的大肠杆菌内毒素作为对照;用TLR2中和抗体预处理HPDLCs 1 h,观察1μg·mL-1 LTA刺激24h后其IL-1β的分泌量.结果 LTA可致HPDLCs表面TLR2表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粪肠球菌LTA可致HPDLCs分泌IL-1β增加(P<0.05),刺激12h后可检测到IL-1β,48 h内呈上升趋势.TLR2中和抗体对粪肠球菌LTA诱导HPDLCs分泌IL-1β无明显封闭作用.结论 粪肠球菌LTA可引起HPDLCs表面TLR2表达及IL-1β分泌增加.
作者:靳路远;罗小良;姜艳;谢晓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颌下异位胸腺在临床上比较罕见,由于无明显症状容易造成误诊和治疗失误.本文报道1例异位胸腺引起颌下包块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作者:梁丽;李万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口腔科门诊常用的局部麻醉方式,但麻醉后出现失声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后失声的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何芸;陈俊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粪肠球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探讨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96孔板法形成生物膜,结合结晶紫染色,检测临床样本中分离的53株粪肠球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分析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患牙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53株粪肠球菌中,40株(75.47%)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在患牙的多种临床表现中,瘘道与再治疗根管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相关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治疗根管中,无瘘道的患牙分离出来的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有瘘道的患牙,临床治疗中应予以注意.
作者:郑建博;王丽娜;宋其义;李继遥;牛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Herbst矫治器治疗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 对12名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年轻成人患者,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及固定矫治器矫治,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有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矫治后SNA、Co-Go、Go-Po变化无统计学意义,SNB增加,ANB减小,上下前牙唇倾,上磨牙后移,下磨牙升高并前移,下颌平面、(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患者矫治后前牙达到浅覆(牙合)、浅覆盖关系,磨牙达到中性关系.结论 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可通过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结合固定矫治器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桑婷;伍军;黄臻;郑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显微CT与数字成像系统(RVG)观察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比较2种方法对根管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随机选取根尖发育完全、牙根完整、未进行过牙髓治疗的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100颗,拍摄颊舌向和近远中向RVG数字影像(RVG法),并采用显微CT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显微CT法),以Vertucci根管分型为标准对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进行分型,并对2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显微CT法发现: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中,Ⅰ型67%,Ⅲ型3%,Ⅴ型18%,Ⅶ型2%,其他类型10%; RVG法发现:Ⅰ型71%,Ⅲ型2%,Ⅴ型23%,Ⅶ型1%,其他类型3%.显微CT法和RVG法同时判读为单根管和复杂根管的比率分别为63%、25%.2种方法分型结果间的Kappa值为0.541,为中度一致.82.8%的含根面沟的下颌第一前磨牙有2个或2个以上的根管.结论 数字成像系统基本能反映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类型,但对复杂根管分型准确性较差;显微CT三维影像能清晰、准确地显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
作者:李向杰;刘娜;刘锐;董正谋;刘鲁川;邓蔓菁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