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及处理研究

李静

关键词:胎膜早破, 难产, 处理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胎膜早破和难产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相关的处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胎膜早破孕妇发生难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选择健康无胎膜早破的50例孕妇作为此次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50例胎膜早破孕妇发生难产19例,难产发生率为38.0%;对照组50例孕妇中,发生难产10例,难产发生率为20.0%。结论:在临床产科中,要重视胎膜早破的发生,同时对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要进行重点监测,一旦发生难产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减少和控制母婴发生其他并发症等情况。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卡双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伴胰岛素抵抗患者73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胰岛素抵抗(I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75例PCOS并IR患者应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前后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雄烯二酮(A2)、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能显著改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结果经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PCOS伴IR患者能协同改善高胰岛素、高血糖与脂质代谢紊乱状态,并能辅助调节生殖功能。

    作者:李静;乔小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清热除湿,活血软坚法治疗结节性红斑21例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以下肢伸侧皮下结节为特征的皮肤病,病因不明,起病与呼吸道感染、结核、药物及白塞病等有关,笔者以清热除湿、活血软坚中药治疗21例结节性红斑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翟永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36例眼科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的11例,护理有效的6例,护理无效的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的5例,护理有效的7例,护理无效的6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胡家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管道护理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管道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脑外伤气管切开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管道进行周密的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28例患者治疗及护理结束后均未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其中,20例(71.43%)在接受治疗的15-20天内拔管,恢复效果明显;6例(21.43%)患者经过30-40天拔管,剩余2例(7.14%)患者由于颅脑损伤严重,出现语言障碍;结论做好气管套管以及切口护理、及时吸痰从而保持呼吸道畅通等措施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并与临床其他治疗措施形成治疗合力,大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张云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维拉帕米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使用维拉帕米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I—Ⅱ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依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I组)常规诱导及气腹时视血压心率情况,予以维拉帕米针5 mg静脉注射;对照组(Ⅱ组)则予以常规诱导,两组均予以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针静脉持续泵入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0—50,并监测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麻醉期间I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显著低于Ⅱ组;I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Ⅱ组,I组术中血压、心率控制较Ⅱ组平稳,拔管后患者烦躁例数无明显差异。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术中知晓,术后24h VAS评分I组低于Ⅱ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应用维拉帕米针能降低患者静脉麻醉药用量,稳定术中循环,减少伤害性刺激。

    作者:王志云;皮铎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探讨。方法总结我院麻醉恢复室3年来护理管理经验。结果我院麻醉恢复室通过程序的应用,复苏成功率达99%,能及时发现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患者的麻醉期安全。结论程序化管理可保证患者尽早接受专科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和护理水平,使护理质量得以改进,管理更加有序。

    作者:刘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6例实验组和26例参照组,予以参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方法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愈率(88.46%)高于参照组(65.38%),听觉、视觉运动改善优于参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予以脑瘫患儿合理的康复护理方法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刘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研究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将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骨科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40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40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5、24、72小时的MMSE评分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各项指标的差异不明显,在麻醉之后的短期的认知功能方面出现差异。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顾客手术患者水平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张林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青少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以锁钉加压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36%,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青少年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采用锁钉加压钢板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安全性高、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18例唐氏综合征的血清筛查高风险与妊娠结局随访

    目的:探讨孕妇唐氏综合症的血清学筛查,对检出胎儿神经管缺陷,染色体异常的实用价值及妊娠结局随访结果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本院进行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随机抽取218例,随访每一例胎儿和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218例产前唐氏血清筛查中,高风险106例,阳性率为48%,临界风险112例,阳性率为51%,检出18-三体高风险1例。48例经产前诊断咨询采集母血胎儿游离DNA行无创基因检测,4例结果为高风险,经介入性产前诊断后2例确诊为47,XY,+21后终止妊娠。11例行介入性产前诊断,2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47,XY,+21后终止妊娠。18-三体高风险者中孕彩超排畸继续妊娠,妊娠结局2例孕20周自然流产。2例孕中期彩超提示胎儿复杂性心脏畸形后终止妊娠,1例孕38周胎儿意外死亡,为球拍状胎盘,未做尸检。结论经过孕早,中期联合血清学筛查是初步筛查出胎儿神经管缺陷,染色体异常有效方法之一,建议行唐氏筛查后根据风险值决定是否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结合侵入性产前诊断结果可以防止大部分先天缺陷胎儿出生,从而实现优生优育。

    作者:黄紫娟;陈剑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中丙泊酚与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的比较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中丙泊酚与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时应激反应和苏醒期并发症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140例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随机方法分组。A组患者术毕在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B组患者术毕在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气管拔管前(T0)、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指标的变化和苏醒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B组T2时SBP、DBP、HR等明显低于A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1、T3时SBP、DBP、HR经t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效果优于七氟醚可保持心血管系统稳定,减少苏醒期并发症,对术后康复有益。

    作者:蒋文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6例行开腹手术,纳入对照组,56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LASEK术前近视眼底病变的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LASEK术前近视眼底病变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06月至2014年09月收治的150例行LASEK术的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眼底病变进行观察和治疗。结果292眼中6只出现干性视网膜裂孔,占2.1%;34只眼有视网膜变性,占11.64%。患者均在氩激光治疗后半月至1个月形成良好的激光斑,行LASEK术,术后随访一年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现象。结论准分子激光术前散瞳查眼底非常必要,对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眼底激光治疗,半月至1个月后出现良好的激光斑后方可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

    作者:孙平;马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乳酸菌阴道胶囊对产后6周妇女特异性阴道炎防治作用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对产后6周妇女特异性阴道炎防治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特异性阴道炎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甲组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乙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甲组内阴道PH值与阴道炎复发率明显要低于乙组。结论:产后6周妇女特异性阴道炎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其疗效虽与传统抗生素相当,但更有助于女性阴道生态平衡的恢复,降低复发与再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黄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ABAQUS软件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是近二十年来提出并开展的新方法,1993年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1]等先提出的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1994年,裘华德[2]等引进德国NPWT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及感染创面的治疗。1997年美国外科医师Argenta和Morykwas[3,4]首创的封闭负压辅助闭合(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近年来,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之中,关于负压引流技术的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我们应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负压引流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它来研究负压引流装置工作状态下形变程度及创面上个点的压力分布情况。

    作者:王瑄;罗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漏的护理

    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150ml/min,才能保证透析效果。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血流缓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要求;深部静脉如股静脉可提供充足血流量,但穿刺针不易固定,易造成血肿或出血,穿刺肢体受限;动脉血流量大,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能反复使用。临床将动脉与浅部静脉通过手术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内瘘的通畅与否是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基本保证。由于反复穿刺或护理不当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还可能导致内瘘堵塞,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此可见,保护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血透病人极为重要,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等优点。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这样内瘘流的动脉血静脉化,血流量充分,且易于穿刺,便于观察,因此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何护理好内瘘和大限度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雪芹;徐会彬;徐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位于我院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这些不同类型的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检查,分为密度大化投影、重建多个平面层和重建容积三项,对比检测结果并和手术时候骨折数据对照。结果:在普通CT和多层螺旋CT测量之后,两种对颌面骨骨折的CT检测方法结果不同,且多层螺旋CT的评分高于X线平片,故此,两种检查方法的测量结果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上,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跃复;于水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非麻醉下IVF-ET取卵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本生殖中心2013年1356例不孕不育患者采用试管婴儿IVF-ET助孕,其取卵的术前护理、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方法:OPU术前器械护士对于各种用物的充分准备、患者阴道准备和心理护理,术中与手术医生默契手术配合及术后对患者的健康指导。结果:患者顺利取完卵无并发症并且成功移植。结论:器械护士熟悉取卵术步骤,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有效提高卵子利用率。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实施危重病人专人监管制度后危重病人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实施危重病人专人监管制度后危重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的健康教育、急救管理、病房管理、护理书写记录和医院感染的护理质量结果分别是92.00%、92.00%、96.00%、96.00%和94.00%,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专人监管制度护理方式对于提高危重的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我院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极大的提高危重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阳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一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ECMO治疗的护理

    目的:总结心血管病术后联合应用IABP、ECMO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于一例我科急性广泛前壁心梗行ECMO IABP 的PCI 术后患者,结合日常护理工作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病情平稳,治愈出院。结论完善的监护技术、严密的观察、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循环辅助治疗技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华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