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丽娟;郝玉芝;周纯武;戴景蕊;谢敏
目的通过对孕妇胫后动脉血流指数的检测,为妊高征预测性诊断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妇女、正常孕妇和妊高征患者三组各30例的胫后动脉血流指数改变的对照研究。结果①妊高征组胫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平均血流速度(MN)、峰值血流速度之比(S/D)分别高于其它两组(P<0.01)。②三组胫后动脉内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高征患者胫后动脉血流指数的改变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途径,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其中胫后动脉S、MN及S/D值为较好的观察指标。
作者:耿威军;崔丽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EcAS)发生、分布规律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动脉粥样硬化(AS)高发人群进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颈动脉(CA)、锁骨下动脉(SA)、腹主动脉(AbAO)、股动脉(FA)和髂总动脉(CIA)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73%、63%、56%、54%和51%。AS斑块以单纯性斑块常见,冠心病组FA、CIA和AbAO粥样硬化发生率及IMT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而脑梗塞组CA粥样硬化发生率及IMT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和P<0.01)。结论Ec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A、SA、AbAO、FA和CIA;FA、CIA和AbAO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显著正相关,而CA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关系密切。
作者:耿斌;曹铁生;段云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29岁。3年前不慎将金属缝衣细针刺入左胸壁,当时因未感有明显不适而未作任何处理,但近一个月来总觉有胸前不适,而特来院要求取出异物。体检:外观及心肺听诊未见异常。B超检查:于其左胸壁(胸骨旁)肌肉组织内探及一长约1.54cm的线样高回声,后方无声影,位于第一肋软骨高度,距肋骨约0.3cm,距皮约1.26cm。B超提示:左胸壁软组织内针样金属物存留(见图)。并在体表相应部位作出标记。次日,在B超定位处(左胸壁肌肉组织内)手术取出一长1.54cm之金属缝衣针1枚,与B超结果完全相符。 讨论软组织内存留的异物一般是不能自行吸收的,一旦发生应尽早取出,以减少局部组织的感染及化学损伤之危险。正确的定位诊断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本例患者在确知“细针”断入胸壁3年,而今不知确切部位的情况下,经二维超声快速、清晰地显示了异物在左胸壁肌肉内准确位置及其相邻关系,为手术定位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平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29岁。咳嗽吐痰10余年,无规律性发作,每次发病时在当地医院检查及胸部透视均诊断为支气管炎,用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现因胸闷、食欲不振及阵发性腹痛一周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亦未见异常。做胃肠钡餐检查:右中下肺纹理明显粗大、紊乱;口服稀钡液后于第6胸椎水来,造影剂有少量向右主支气管内分流(见图1);随着吞服造影剂量的增加,右主支气管呈树枝状显影,并表现为杵状支气管扩张征象(见图2);食管与主支气管接吻处有一约0.6cm大瘘道口,并有一假的瓣膜存在(见图3);胃及小肠无异常。诊断:先天性食管与右主支气管瘘。患者拒绝手术,回家对症治疗。讨论先天性食管畸形非常少见,发生率约1:4000,一般分为五型:①食管上段和气管沟通,下段成盲管状;②食管上段成盲管状,下段与气管沟通;③食管上下段分别与气管沟通;④食管上下段均成盲管;⑤食管气管瘘:气管沟通而食管通畅。上述1~4型占90%以上,并在新生儿第1~2次喂奶时即有呕吐和喂奶时呛咳、发绀;促使临床早日诊断,且绝大多数都舍弃治疗,使婴儿时期夭折。而本型极为罕见,该患者每次都以肺部疾病就诊,多年没能确诊。
作者:王荣华;王学练;贾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提高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癌(PCA)及其侵及尿道的诊断水平。方法对42例病理证实的PCA(其中6例侵及尿道)及15例正常前列腺进行经腹壁与直肠超声检查、直肠指诊及血清PSA测定的对比观察。结果直肠超声、直肠指诊、PSA测定与腹部超声对42例PCA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6.7%(28/42)、42.9%(18/42)、81.0%(34/42)与33.3%(14/42)。对PCA侵及尿道的诊断阳性率也分别为83.3%(5/6)、66.7%(4/6)、83.3%(5/6)与33.3%(2/6)。结论直肠超声检查如发现前列腺不对称增大,包膜欠光滑或突向膀胱或前列腺内见低回声结节与杂乱回声区,应高度怀疑PCA并应结合血清PSA测定与直肠指诊等综合判断。
作者:林礼务;林晓东;俞丽云;叶真;薛恩生;何以敉;高上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160例糖尿病患者及 70例健康人下肢动脉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糖尿病组160例,男 75例,年龄26~85岁,均龄58岁。女85例,年龄26~82岁,均龄57岁,同时选用正常的健康人70例为对照组,男32例,年龄40~92岁,均龄57.5岁。女38例,年龄35~81岁,均龄57岁。使用美国Acvson 128 XP/10电脑声像仪,5.0~7.0MHz线阵式探头。探测部位为股总动脉,腘动脉和足背动脉。检查股动脉取平卧位,腘动脉取俯卧位,足背动脉取坐位,足背伸直。在股总动脉分叉处1.2~1.5cm,腘动脉,足背动脉体表可触及处进行常规探测,观察血管走行,内膜有无斑块,彩色血流是否通畅,色彩明暗程度,有无充盈缺损。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分别置于上述部位,θ角在45°~60°之间。脉冲多普勒定量计算血流峰值速度、加速时间、加速度、减速时间、减速度、加速度/减速度和血流量,判断脉冲多普勒频谱性质。2结果健康组70例,有64例管腔清晰,内膜光滑或呈线状中等回声,厚度<1mm,6例内膜增厚,同时出现粥样硬化斑,均为单发,发生在股总动脉分叉处,年龄都在60岁以上,其中血管狭窄25%~50%的4例,50%~70%的2例。糖尿病组160例,内膜<1mm的38例,122例内膜粗糙,不均匀增厚,回声增高,其中55例有粥样硬化斑,单发斑块23例,多发斑块32例,所有斑块均发生在50岁以上患者,血管狭窄<25%的17例,25%~50%的25例,50%~70%的13例。
作者:周君毅;刘玉山;甄永存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孕妇,24岁,孕32周,初产。B超诊断:胎儿头位,头颅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双顶径7.6cm。脊柱四肢排列完整,胎心搏动规律。胎盘位于子宫前壁,Ⅰ级。羊水过少,大深度3.0cm。纵切胎儿,于腰椎两侧可见双肾增大,右肾2.4cm×3.0cm×6.6cm,左肾2.6cm×3.3cm×7.4cm。双肾边界清楚,实质区变薄,肾盂肾盏区光带分离,内可见液区,深度均为2.0cm。双侧输尿管全段明.
作者:马西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和阐述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共同动脉干(TA)及其临床分型以及合并畸形中的价值和方法。方法将38例超声心动和/或心血管造影诊为共同动脉干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共同动脉干与心血管造影符合率较高(81.8%),但对IV型共同动脉干诊断率很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共同动脉干定性及其I、II、III型的分型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吴山;李治安;耿世钊;张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应用DSA设备后处理软件对正常脑血管造影进行血流动力学测量,对脑血管造影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各时段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设定脑血管造影检查程序提供参考信息,为开展脑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和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0~65岁,脑血管造影正常病例。DSA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数字血管造影机。造影选择实时数字减影采集;分段程序设定自动采集;自动测曝光选定采集曝光条件;矩阵1024×1024;采集快速率6.3帧/s。
作者:莫小聪;冼朝辉;王晓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严重,脑血管痉挛(VSP)则更是其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极高,是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经CT确诊并作TCD检查的30例SAH患者,观察了脑血流改变的情况,发现SAH继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尽早处置可减少发生。1资料和方法1.1病例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2岁,平均57.1岁。有高血压病史5例,心脏病史1例。30例患者中,有3例无明显头痛。其余27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颈强、脑脊液为血性改变。全部患者均作头颅CT检查,证实为SAH的改变。1.2即Vm>120cm/s为血管痉挛。常规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分析记录平均血流速度Vm。
作者:匡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儿男,9岁,因发现眼球突出就诊。查体:营养中等,精神可,右眼球突出,并向内下方移位,眼球向外上方活动受限制。眼球无结膜水肿,无疼痛、流泪。超声检查:左眼球前后径21mm,右眼球前后径19mm,右眼眶处上方,泪腺窝处探及一中等回声团块,大小为17mm×12mm,边界清晰;压迫眼球此团块不变形;眼球内玻璃体腔局部出现弧形凹陷;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有血流,但不丰富。超声诊断:右眼眶肿瘤(泪腺混合瘤可能性大)术后,经病理证实。讨论泪腺混合瘤多见于成年男性,儿童少见。肿瘤内含有中胚叶成份和来自二层腺管上皮的组织结构,所以称混合瘤。此病发展慢,病程长,属良性上皮性肿瘤,少数可恶变,肿瘤向眶后发展,可压迫眼球引起视网膜皱襞或视盘水肿,突眼严重导致角膜暴露,危害很大。超声在显示病变与软组织关系方面有很大优势,尽管肿瘤与正常组织贴近,只要存在不同组织界面即有显示,此点优于CT和MRI。超声可准确、迅速发现肿瘤,检出率为88%~98%,术前超声能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范围,以提供手术进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杜燕飞;刘德泉;王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肠癌的血管造影表现以及在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37例大肠癌病人在术前行DSA检查,分别选择肠系膜上、下动脉或二者同时造影,摄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期照片,对采集的照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大肠癌血管造影有以下表现:供应肿瘤的分支动脉增粗、扭曲,小分支增多,血管包绕肿瘤及供血动脉受侵蚀,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静脉早显及静脉受侵,肿瘤外侵组织中见到浓集异常血管。结论大肠癌血管造影有肿瘤浓染不规则,供血动脉受侵,静脉早显及受侵等特征性表现,肿瘤血管外侵是大肠癌的晚期表现。
作者:龚承友;朱春;殷国玮;王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从60年代末CT发明至今的30余年来,X-CT的发展经历了1~5代,CT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提高机器的性能,以及降低射线辐射量等方面进行的,80年代以来的螺旋CT扫描在提高扫描速度、改善图像质量特别是减少运动伪影和开发新的扫描功能如CTA、CTVE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CT的临床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至此有些人认为CT的发展是否到了“顶点”?直到1998年RSNA(北美放射学年会)上各CT生产厂家多层螺旋CT的展出,开始了X-CT又一新的发展阶段,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或multi-detector rowsu CT;MDCT)指采用多排探测器阵列,扫描时不用常规的单层面或常规螺旋扫描准直宽度的扇形线束,而是采用可调宽度的锥形线束,根据拟采集的层厚及层数选择锥形线束的宽度,从而实现一次采集,可同时获得多层(多4层)图像,故又称谓宽探测器、多层采集螺旋CT,简称为多层螺旋CT,现在此技术已经历了2年多的发展,其优点和发展前景已得到大家的一致公认。
作者:傅强;张玉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11例,并与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本文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声像图表现及超声显像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方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1资料与方法 本文病例组11例,全部经X线钡餐检查或手术证实。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17~56岁,平均30.6岁,病程10个月~12年。正常对照组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48岁,平均28.6岁。采用东芝SSA-34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凸阵变频扇扫探头,频率3~6MHz。 方法:受检查禁食12h以上,饮胃B超快速显像液10ml加温开水500ml,取仰卧位,探头于上中腹部作纵横斜多切面扫查,观察胃十二指肠(Du)位置、形态及蠕动情况,重点观察Du横部在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主动脉(AO)之夹角内是否受压,测量夹角的Du横部前后大宽度及其近端,降部的肠腔内径,并纵切SMA与AO长轴使SMA根部显示完全(此时切勿加压,以免人为造成夹角过小),观测SMA血流特征及流速,再使用仪器中自动角度测量系统测量两动脉之间的夹角值(角度以SMA后壁与AO前壁形成的夹角为准),然后横切显示左肾静脉(LRV)长轴及SMA、AO横切面,观察LRV是否受压,并观测角内LRV血流情况。 2结果 2.1CDFI检查在二组资料中均能清晰显示SMA与AO的夹角和Du的蠕动情况,以及SMA和LRV的血流情况,显示率100%。二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差异,对SMA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2SMA与AO夹角病例组SMA与AO“V”字形间隙狭小,夹角平均11.4±2.8°,正常组夹角平均22.6±3.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Du降部大内径病例组由于Du横部受压,致降部及横部近端呈“漏斗形”或“葫芦形”扩张,降部内径平均3.22±0.21cm,正常组内径平均2.23±0.22cm,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王国仁;程一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6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结果对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检出率:IVP为37.5%、B超为82%、CT为90%。结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首选的影像诊断是B超,CT优于B超。
作者:刘明娟;黄兆民;郭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直肠超声及经腹壁超声对103例生长于膀胱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期。结果经直肠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4.1%(97/103),经腹壁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0.6%(83/103),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经直肠超声对肿瘤的分期更准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陶溢潮;王汛;李燕;马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侵犯的MRI表现形式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鼻咽部病理证实,并有明确颅底或颅神经受损症状的鼻咽癌患者86例。经颅底及鼻咽部轴位T1WI,T2WI和冠位、矢位T1WI扫描。47例行增强后轴、冠、矢位T1WI扫描。结果侵犯翼突者56例,斜坡54例,卵圆孔(包括蝶骨大翼)28例,岩尖27例,枕骨1例。71例有2处以上联合病变。表现形式有:①正常颅底骨皮质无信号带中断;②骨髓内T1高信号脂肪影被肿瘤信号代替;③骨内病灶强化;④穿过颅底神经孔的条状强化影。有颅内侵犯者44例。结论MRI是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首选技术。
作者:汪若弟;毛明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下肢血管旁路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患者术前予CDFI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进行了超声随访。结果9例髂股动脉、股动脉闭塞,CDFI诊断正确,闭塞远心端定位准确,而2例髂股动脉闭塞近心端显示不清。7例血管移植物血流通畅,2例PTFE移植物急性血栓形成。1例小腿肌层血肿。结论CDFI是下肢血管旁路术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查长松;黄月红;隋向梅;刘莹;赵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测胎儿高动力循环状态的血流参数比值指标。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及脉冲多普勒技术对17例17~31孕周高动力循环状态胎儿及215例16~31孕周正常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及头围进行检测。结果高动力循环状态组胎儿每分钟单位头围大脑中动脉的大速度及平均速度均高于正常组(P<0.001)。所有高动力循环状态胎儿每分钟单位头围大脑中动脉的大速度及平均速度均高于正常高限,平均速度与正常高限的比值大于大速度与正常高限的比值(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比值能预测胎儿高动力循环状态。
作者:罗支农;钟梅;郭会平;陈春艾;刘刚纯;王新玉;曹晓桦;韦怀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51岁,因肾结石复发来我院,欲行体外碎石治疗,术前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者双肾大小形态尚正常,左肾集合系统内可见多枚高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大光团直径0.85cm,右肾集合系统呈L形分离约1.8cm,双侧输尿管不增宽。彩色多普勒显示L形分离区内为红蓝双向彩色血流充盈,段静脉增宽约1.5cm,肾外可见成片红蓝相间彩色血流,自肾门延续至腹主动脉。其范围随动脉搏动而增大、缩小。脉冲多普勒于该片红蓝相间彩色血流区探及动静脉混叠频谱(图1)。超声诊断:①左肾多发结石。②右肾动静脉血管瘤样扩张,肾外成片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不除外动静脉瘘可能性。建议行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肾动脉〖LL〗造影显示:左肾动脉形态、分布正常。右肾动脉增宽,肾内分支走行尚正常,肾动静脉于肾窦部扩张,肾门处肾动脉呈球形扩张,可见粗大纡曲肾动脉向下腔静脉引流〖JP4〗(图2)。诊断:右肾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
作者:李飞;苏玲;刘瑞芳;张益民;李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