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限开窗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鲁巍;孙国绍;孙长山;吴青坡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随访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7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34岁.病程短3天,长21年,平均24.6个月.均采用小切口开窗的方法行髓核摘除术.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半,平均随访253天.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显示优良率为93.07%例,症状及体征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切口开窗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而且有损伤小、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安全,易接受等优点.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肝病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浅析及防护措施

    肝炎病人形成了我国大的传染群体,从事肝炎疾病护理的护士,处于职业危害的危险之中,本文就肝病科常见的危险因素从意外伤害与肝炎病毒、疾病的独特性和职业的特殊性、紫外线的不良影响,消毒灭菌剂的影响、心理疲惫感等六个方面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相对减轻对肝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

    作者:潘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关于医院欠费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出院病人结账是医院经济核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出院病人不按时结账、欠费、逃费,直接影响了医院的医疗总收入,也影响了医院和相关医务人员的利益,如处理不善,将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医疗工作.为规范住院病人费用管理,现对我院出院病人未结账、欠费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作者:梁艳梅;吴庆华;杨人懿;程春艳;姜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例家族性相同部位先天性皮样囊肿病例报告

    皮样囊肿是一种由表皮细胞形成的罕见囊肿,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些表皮细胞于沟槽融合时误被卷入,偏离原位,从而沿胚胎闭合线处形成先天性囊肿[1].我们曾诊治3例有家庭倾向的先天性皮样囊肿病例.

    作者:宋远林;陈永新;吴婷;潘文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5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同时伴纳差而入院诊治,入院查体:T 36.5℃,P 76次/分,R 20次/分,BP 100/60mmHg.

    作者:张滇新;汪兆亮;魏永敬;张双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疗效.方法 病例分组,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痉挛强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56.2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安全、有效.

    作者:唐言华;耿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B超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B超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78例B超显示阑尾炎的患者进行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结果 B超诊断阑尾炎符合率94.1%,急性阑尾炎符合率达95.2%.结论 B超对急性阑尾炎检出率较高,能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可反复检查等优点,有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并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张波;于绍梅;张毅;聂友琳;丁朝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康复指导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间的分离,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2005年5月~2006年12月,我科对42名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使治疗顺利完成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康复指导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玉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神经耳鸣、耳聋的疗效.方法 根据病情进行辨证分型,取穴,采用针刺穴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91例中,治愈79例,占86%.有效12例,占12.3%. 结论采用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疗效高、经济、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詹光宗;吕茂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诊疗手术的医患沟通体会

    随着妇科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女性不孕症的诊疗手术也逐渐增多,腹腔镜成了诊治不孕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菊芬;韩天民;李茜;杨柳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原性肺水肿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的神经原性肺水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护理质量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总结了2001~2003年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神经原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保持环境安静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掌握吸痰时间和给氧浓度,以及合理的输液管理和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的神经原性肺水肿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陈诺夫;贾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健康教育、健康修复与健康促进

    健康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健康保护是人的基本权利,故尽可能使所有人都达到好的健康水平是一项世界性的重要目标[1,2].

    作者:朱兴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原地区217例医院感染菌及耐药性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17例患者采集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G-杆菌(56.7%)高于G+球菌(43.3%);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分布在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4.3%,G-杆菌对常用的抗G-杆菌药物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xin性,但头孢类抗生素对其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高原地区与低海拔地区相比,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并无明显差别.

    作者:胡昭宇;张彤;张碧霞;叶萍;邓仪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腹腔镜外科的迅速发展,取代了部分的传统手术,成为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部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剖腹胆囊切除术相比,除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外,已成为胆囊炎、胆结石的首要术式[1].

    作者:徐江;张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析老年病特点与合理用药

    人口老龄化是当代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举世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60岁人口增长率达37.4%;绝对数字大,2000年预计为1.34亿[1],据此推算,2005年至少为1.6亿,居世界首位.

    作者:陈诺夫;谭祖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胸腔镜下椎体手术侧卧位安置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椎体手术侧卧位摆放的方法.方法 对18例进行胸腔镜下椎体手术病人采用90°正侧卧位,观察病人的耐受情况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病员平均手术时间为10h,无1例压疮发生.结论 胸腔镜下锥体手术选择侧卧体位,病员的耐受情况较好,可以使病人的痛苦减少.

    作者:李宁;冷兴枚;孙绍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膝关节镜下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术后的护理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膝关节镜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的先进方法,它具有关节腔损伤小、切口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功能好等优点.

    作者:郭敏;陈荣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形势下门诊部做好为兵服务的几点体会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承担为部队广大基层官兵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部门,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确保部队战斗力、训练参与率的大事.

    作者:杨逢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关系探讨

    目的 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炎症和心血管疾病观察,探讨其发生率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142例血透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营养状况、慢性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调查.其中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作为营养状况的标准,血CRP为慢性炎症的指标,影像学检查判断有无心血管疾病.结果 142例血透患者中营养不良、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49.3%,24.0%,54.84%;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综合征19.0%;心血管疾病与炎症、营养不良呈正相关.结论 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是普遍存在的,三者间相互作用,并且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慧俐;李霁锋;胡建军;黄芸;彭晓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横纹肌样型脑膜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横纹肌样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横纹肌样型脑膜瘤(Rhabdoid meningioma RM)病例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 RM好发于脑膜瘤的常见部位,镜下具有横纹肌样瘤结构区和经典的脑膜瘤区,免疫组化Vim和EMA阳性.结论 RM有特殊的组织学特点,应注意与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非典型畸胎样瘤/横纹肌样瘤、恶性黑色素瘤等鉴别.

    作者:罗克枢;简燚;陈易华;汪盛贤;范严严;罗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改良式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一种理想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保留灌肠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保留灌肠方法灌肠)49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灌肠)49例.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灌肠后观察药液在肠道内的存留时间,10次为1疗程.3个月后行内镜复查.比较改良式和传统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49例,显效18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8%;对照组49例,显效4例,有效2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57.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经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改良式保留灌肠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较传统的保留灌肠法疗效好.且这种方法尚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的优点.

    作者:郭红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