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北地区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曹弟勇;凌保东;周歧新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临床分布, 耐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在四川北部地区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临床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种样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收集的样本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按NCCLS标准判定检验结果.结果 在分离得到的78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来自痰标本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标本中鲍氏不动杆菌的比率较高,而且这些分离株除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较为敏感外,对其他19种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在四川北部地区,鲍氏不动杆菌是引起危重病人呼吸道感染的较常见致病菌,对现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提示临床医生必须对该菌所致感染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应加强其治疗用药选择的合理性.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相关文献
  • 抗生素联合用药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耐药菌?

    抗生素自用于细菌性感染的治疗以来大大延长了人的寿命,然而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重,而且耐药性的产生速度远远超出了新抗生素的开发速度.因此,对现有药物的联合使用在阻止病原菌耐药性的传播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助于人类对细菌生态学和进化的了解.尽管多药联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于敏感菌和耐药菌间的选择性差异却知之甚少,鉴于此,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抗感染研究工作提出一个以提高对耐药菌的选择性为目标的多药联用抗菌治疗新策略.结果作者发现,临床上因考虑到药效而不主张使用的抑制型药物组合--多西环素-环丙沙星联合用药可以发挥对多西环素耐药菌的选择性杀灭作用.相反,临床上倡导使用的协同型药物组合--多西环素-红霉素在绝对增强对耐药菌和敏感菌作用的同时,也增强了多西环素耐药菌的选择性富集,致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这些发现指向一个内在的折中,即传统上在临床回避使用的抑制型药物组合却可能有助于降低耐药性,甚至逆转对耐药菌的选择性.

    作者:吴彩霞;刘朝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烯二炔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烯二炔类抗生素是迄今发现的抗肿瘤活性强的抗生素.本文介绍其生物合成机制,并结合组合生物技术、药物靶点核苷酸数据库及基因组文库的序列标签,提出两种新颖的有较高可行性的烯二炔生物合成方法.

    作者:王元;高向东;顾觉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川北地区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在四川北部地区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临床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种样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收集的样本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按NCCLS标准判定检验结果.结果 在分离得到的78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来自痰标本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标本中鲍氏不动杆菌的比率较高,而且这些分离株除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较为敏感外,对其他19种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在四川北部地区,鲍氏不动杆菌是引起危重病人呼吸道感染的较常见致病菌,对现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提示临床医生必须对该菌所致感染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应加强其治疗用药选择的合理性.

    作者:曹弟勇;凌保东;周歧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美国传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联合颁布的2007年修订版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指南执行概要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许多不同专业学会的密切关注,而且有些学会还制定了相应的CAP治疗指南.其中,临床上使用多的是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和美国胸科学会(ATS)各自制定的CAP治疗指南.鉴于这2个版本的治疗指南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并因此产生一些混乱现象,IDSA和ATS于2007-03联合制定了该CAP诊疗指南[Clin Infect Dis,2007,44:S27-72].该指南的使用者主要为急诊科医师、住院医师及全科医生,而且也同样适用于专科医生进行会诊时作为参考.该指南所涉及的患者与近发表的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治疗指南所涉及的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交叉.居住在老人院和其他长期护理处所的肺炎患者通常表现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应该依据HCAP指南进行治疗.然而,对于某些病例特征包含在HCAP中的CAP患者,好根据CAP指南针对其感染的特定病原菌进行诊治.

    作者:姚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氟喹诺酮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合理应用

    呼吸道感染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日益严重,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是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处方与呼吸道感染有关;这可能是细菌的耐药性在社区和院内迅速增加之故.因此,这又成为促进药物化学家加快研发新药物(如新氟喹诺酮)的主要推动力.新氟喹诺酮对大多数重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包括典型和非典型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药效学和药动学性质对它们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该类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和持续性抗菌后效应,而且其性价比也颇高.在达到同样目的的情况下,氟喹诺酮疗法具有治疗费用低廉的特点.各种临床治疗指南均将氟喹诺酮列为下呼吸道感染(LRTIs)经验疗法中可选择的药物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氟喹诺酮细菌学和临床疗效方面的新数据,并分析了过度使用该类药物的潜在危害.

    作者:王菊仙;刘明亮;郭慧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解读美国2007年版淋球菌感染治疗指南

    美国CDC于2007-04-13更新其2006年颁布的关于淋球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指南,其中进一步肯定了2006年的初步发现,即耐氟喹诺酮淋球菌在美国已经广泛流行.因此,针对这样的现实状况,CDC决定在美国不再推荐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淋球菌感染[MMWR,2007,56(14):332~336].

    作者:吕利英;袁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普卢利沙星

    普卢利沙星(prulifloxacin)为ulifloxacin的脂溶性前药,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军团菌和衣原体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本文归纳总结了该品的合成方法,并对其药效学、一般药理学、毒理学、药动学和临床研究等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章怡彬;刘明亮;郭慧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新的抗艾滋病药物——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目前,在艾滋病研究领域中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而趋化因子受体可作为HIV-1进入T细胞的协同受体这一重大发现,为人类寻找新的抗HIV/AIDS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以趋化因子受体为靶点,筛选能够与该受体结合并随即阻碍HIV-1进入细胞的药物.目前针对HIV/AIDS治疗而开发的几类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都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将对趋化因子受体及趋化因子受体结抗剂的研究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作者:廖绍兰;王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主办: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