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疗效及预后的评估

范洋;林宁晶;杨志;应志涛;朱军;王雪鹃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治疗结果, 预后
摘要:目的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是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分析PTL的形态及代谢特征,探讨18F-FDG PET/CT在PTL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18F-FDG PET/CT扫描的1101例淋巴瘤患者,其中16例诊断为PTL,分析治疗前PET/CT图像特点,利用中期PET/CT评估11例PTL患者的疗效,应用五分法及SUVmax减少率(%△SUVmax)法判读图像,构建生存曲线,评估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 治疗前PTL病灶特征性地表现为甲状腺内高代谢结节或双叶弥漫性肿大伴高代谢,伴或不伴高代谢淋巴结.治疗前SUVmax值不能判定预后(P>0.05).11例患者行中期PET/CT检查,其中8例对治疗完全反应,2例部分反应,1例死亡;1例无反应而死亡.五分法评估中期18F-FDGPET/CT图像优于%△SUVmax法;PET阴性患者3年PFS及OS值均为100.0%,PET阳性患者为(33.3±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能灵敏地检测出PTL病灶,准确分期,并能初步评估疗效及预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块稀疏贝叶斯学习算法的心电数据重构

    压缩感知(CS)技术在心电信号上的应用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但传统的CS算法重构心电信号质量并不理想.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信号块结构内相关性的块稀疏贝叶斯学习(BSBL)CS算法;并对MIT-BIH数据库中心电数据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其均方根误差远低于传统CS算法,表明该算法能够高质量重构心电信号.BSBL算法在心电数据上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对数据的采样频率,从而缓解存储压力并降低功耗.

    作者:陈少峰;徐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能谱CT定量评估结肠癌分化程度

    目的 研究能谱CT成像(GSI)定量分析在评估结肠癌分化程度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纳入经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47例患者,按照病理将其分为中高分化组18例和低分化与未分化组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GSI双期增强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静脉期单能量图像,测量并比较两组病灶40~140 keV不同单能量的CT值、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比(NIC)及各期能谱曲线斜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参数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参数评定直肠癌分化程度的佳诊断阈值、AUC、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评估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高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癌20例,未分化癌9例.两组动脉期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及70 keV 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上指标静脉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碘浓度、动脉期NIC、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70 keV时CT值的ROC AUC分别为0.854、0.747、0.753和0.701,当其诊断阈值分别设为> 1.13 mg/ml、>0.13、>1.61、>53.11 HU时,其判定直肠癌分化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81.8%、71.4%、0.53;77.3%、64.3%、0.42;69.2%、71.4%、0.40;64.7%、62.3%、0.26.结论 结肠癌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评估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有一定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动脉期碘浓度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70 keV(相当于常规CT扫描).

    作者:杨创勃;段海峰;贾永军;任成龙;郭艳萍;于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半结肠Burkitt淋巴瘤伴肠套叠1例

    1 病例简介男,6岁,主诉:间断腹痛2个月余.体格检查:右上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5 cm×2 cm,质韧,活动度可,无压痛,皮温正常.CT与MRI检查见图1A~F.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回盲部至结肠肝曲,大小约8 cm×6 cm,质地硬,边界欠清,与升结肠、部分小肠粘连紧密,回盲部形成多重肠套叠,套入升结肠,升结肠肠壁增厚,近回盲部小肠扩张,肠系膜、大网膜可及多处肿大淋巴结,大小不等,部分融合成片.行大网膜加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肿瘤细胞弥漫一致性增生浸润,细胞体积中等,胞质少,大部分细胞内可见中位核仁,凋亡较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术后病检:(右半结肠)B细胞源性淋巴瘤,考虑Burkitt淋巴瘤,侵及阑尾及肠系膜淋巴结(图1G).免疫组化:CD20、CD43、PAX-5均为阳性,约90%Ki-67阳性(图1H).

    作者:杨雪君;张正华;郑凌琳;杨亚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拟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6个结节,术前均行常规MRI检查和IVIM序列扫描.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标准)、慢速ADC(ADC慢速)、快速ADC(ADC快速)、快速ADC分数值(F快速);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评估上述参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组ADC标准、ADC慢速、ADC快速值低于良性结节组,而F快速值高于良性结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28、3.827、4.569、5.309,P<0.001);甲状腺恶性结节组F快速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为0.841,诊断阈值为32.04%,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8%、70.0%和76.7%.结论 IVIM序列各参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一定的价值,其中F快速值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大.

    作者:谭慧;陈军;许启仲;张亮;陆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主冠状动脉瘤合并肺动脉瘘1例

    1 病例简介女,70岁.主诉:心悸气促1个月.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图1)提示:左冠状动脉瘤,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于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手术,术后证实瘤体大小、部位及瘘口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一致.

    作者:贺鹏;任波;李玲;顾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1例

    1 病例简介女,12岁.主诉:左颈部包块伴疼痛,10 d前无明显诱因发热,高体温39.2℃,伴寒战、咽部疼痛.体格检查:体温39℃,心率105次/分,咽部略充血,甲状腺左叶及峡部扪及一包块,大小约2 cm×2 cm,伴红、肿、热、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7.88×109/L,中性粒细胞80.4%,血沉50 mm/h.

    作者:何磊;李宝山;贾秀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像学新进展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一直被认为是肿瘤获得血液供应的唯一途径,其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但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在部分高度恶性肿瘤中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研究者们对肿瘤新生血管之外是否存在另外的微循环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Maniotis等[1]通过研究高侵袭性的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现其血供方式与经典的肿瘤微血管结构不同,是肿瘤细胞自身直接形成的具有微循环功能的类血管结构,进而首次提出了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概念.

    作者:许立功;吴爽;张景峰;阮凌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腮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1 病例简介男,34岁,主诉:腮腺触摸疼痛半年、口角歪斜3个月.专科检查:口腔颌面部不对称,右侧腮腺区隆起,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4.0 cm×3.0 cm,边界不清.MRI示右侧腮腺深叶内见浸润性病灶,大小约2.9 cm×2.0 cm×2.4 cm,MRI表现见图1A~E.术中肿物位于右腮腺区后方内,呈浸润性生长,侵及右侧面神经总干,其内侧缘后下方与右颈内静脉粘连.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巢状、核染色质深、核浆比高、核膜不规则、未见明显核仁,肿瘤细胞挤压明显,可见坏死,核分裂象易见(图1F);免疫组化:CD99、间质细胞Actin、细胞角蛋白、CD56均阳性,70%Ki-67阳性,嗜咯素A、突触素、TTF-1、S100、CD20、CD3、TdT均阴性.分子病理:EWSR1融合基因.病理诊断: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

    作者:库雷志;马明平;俞顺;郑雪萍;马小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320mgI/ml替代370mgI/ml对比剂的可行性

    目的 比较320 mgI/ml及370 mgI/ml两种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对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CCTA中较低浓度对比剂替代高浓度对比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100例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相当,高浓度组对比剂采用370 mgI/ml碘普罗胺,注射流速5.0 ml/s;低浓度组对比剂采用320 mgI/ml碘佛醇,注射流速5.8 ml/s;两组碘流速均为1.85 gI/s,碘负荷均为0.34 g/kg.测量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CT值及右冠状动脉近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主干、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采用4分法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结果 两组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强化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右冠状动脉近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评估者对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73,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7,P>0.05).结论 在双源CCTA中,保持碘流速和总碘负荷一致,320 mgI/ml及370 mgI/ml两种不同浓度对比剂所得图像质量相似,320 mgI/ml可以替代370 mgI/ml对比剂.

    作者:祝小莲;李文欢;王慧霞;陈楠;杜祥颖;李坤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

    扩散加权成像(DWI)是采用MRI无创检测活体组织功能状态的一种技术[1],目前已成熟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和定量评估中.在平面回波成像快速序列的应用下,DW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腹部影像检查中,尤其是在肝脏影像方面[2].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主要的肝脏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3].本文就DWI在HCC中的临床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唐艳华;叶慧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腮腺单发肿块的MRI诊断

    目的 MRI在腮腺肿块的诊断中具有明显优越性,本研究分析腮腺单发肿块的MRI表现及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单发肿块的MRI表现,其中35例行增强扫描,观察肿块部位、形态、边缘、大小、信号、增强表现及伴随征象.结果 107例良性肿块中,除2例炎性肿块外均边界清晰,以腺瘤(57例)及腺淋巴瘤(31例)常见,两者发生部位及T2WI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腺瘤T2WI以高信号为主(55例,96.5%),40例(70.2%)见囊变;而腺淋巴瘤均发生于中老年男性且位于腮腺后下极,12例T2WI呈等/低信号,19例呈稍高信号,3例呈囊实性.21例恶性肿瘤中,15例(71.4%)形状不规则,18例(85.7%)边界模糊,15例(71.4%)T2WI呈等或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增强扫描6例显著强化,6例不规则环形强化,伴周围结构侵犯4例(19.0%),颈部淋巴结肿大7例(33.3%);恶性病灶在形态、边界、T2WI信号及伴随征象上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腮腺单发肿块的MRI征象对病灶良恶性的鉴别及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杨静;孙聚葆;詹浩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肠系膜囊肿破裂1例

    1 病例简介女,72岁,主诉:右下腹痛、腹胀2d.体格检查:腹部略膨隆,下腹部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无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在右下腹隐约可扪及包块.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正常.超声表现: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回声.

    作者:林海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利用4D-Flow技术定量分析肺动脉血流和相对压力的可重复性研究

    目的 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无创测量,对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预后评估和跟踪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4D-Flow技术对肺动脉血流定量测量和相对压力计算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 对8例健康志愿者1周内进行2次独立的肺动脉4D-Flow成像,在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取3个截面,定量分析每个截面的大流速、每搏输出量、大流量和平均相对压力等参数,分析各参数的相关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利用2次扫描结果成功测量了肺动脉大流速、每搏输出量、大流量和平均相对压力,2次扫描结果相关性较好(r=0.880、0.988、0.958、0.953,P<0.0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表明,大流速、大流量、每搏输出量和峰值压力结果有较好的可重复性(d=1.30、4.60、1.00、0.04,σd=±8.90、±29.30、±9.20、±0.35).结论 利用4D-Flow技术可以对肺动脉血流及相对压力进行定量分析,并且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作者:马珂;岳云龙;周赜辰;孙爱琦;陈硕;李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20排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价值

    目的 机械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本研究旨在探讨320排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纳入经手术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的140例患者,其中单纯性肠梗阻97例,绞窄性肠梗阻4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20排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比较两组CT征象.统计CT诊断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40例患者151个梗阻点中,CT诊断149个移行带,敏感度为98.7% (149/151).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在移行带肠壁增厚、扩张肠袢肠壁增厚、肠壁气泡、肠壁内缘模糊、肠壁密度增高、肠壁强化减弱、附属系膜血管扩张、“鸟嘴征”、闭袢、“X征”、“漩涡征”、“小肠粪球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肠梗阻多见移行带肠壁增厚、“小肠粪球征”,其余征象多见于绞窄性肠梗阻.320排CT诊断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准确度为92.1%(129/140),其中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 (40/43)、91.8% (89/97)、83.3% (40/48)、96.7% (89/92).结论 320排CT对机械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为术前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杨栋梁;郑可国;刘红艳;彭旭红;曲春瑜;关秀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双源CT单能谱成像对肝脏占位病变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源CT单能谱成像对提高肝脏占位病变图像质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经手术或临床确诊为肝脏占位病变的72例患者,共90个病灶.行上腹部双源CT扫描,门静脉期双能数据经双能量Monoenergetic软件处理,获得佳CNR单能量点及图像,双能量扫描后自动重建获得融合图像.比较两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及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72例患者90个病灶中,肝脏占位病变平均佳CNR单能量点为74 keV.两组CNR、SNR、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4、5.071、3.483,P<0.001),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4,P>0.05).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34).佳CNR组与融合组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0% (90/90)和97.8% (88/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2,P>0.05).结论 与融合组图像比较,佳CNR组单能量图像具有更高的CNR、SNR、图像质量,有利于提高肝脏占位病变的检出.

    作者:马小锋;雷静;杨亚英;李青青;者光玲;赵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T阈值法测量乳突气房体积与面神经管垂直段位置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CT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的可行性,分析乳突气化程度与面神经管垂直段(VFN)位置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行64层螺旋CT颞骨平扫的患者(共59侧),运用CT值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根据乳突气房气化程度将患者分为气化良好组、气化不良组及无气化组,比较男性与女性、左侧与右侧的乳突气房体积,测量并比较3组VFN至外耳道骨性后壁的距离(d1)、圆窗龛的距离(d2)及乳突外侧缘骨质的距离(d3).结果 气化良好组23侧,气化不良组20侧,无气化组16侧.男性与女性乳突气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与右侧突气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化良好组d1、d2小于气化不良组(P<0.05),d3大于气化不良组(P>0.05);气化不良组d1、d3与无气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化良好组d1、d2、d3与无气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阈值法可准确地测量乳突气房的体积,可作为判断乳突气房气化程度的新方法.乳突气房气化程度越好,VFN位置越靠近圆窗龛及外耳道骨性后壁,临床上依据乳突气房气化程度可评估VFN位置情况.

    作者:张国来;包强;陈光辉;郑永豫;周艺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三维Otsu分解的骨组织图像分割应用

    为了探讨不同维度的分割算法对骨组织成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Otsu的改进算法.首先,对属性直方图中已有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传统Otsu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然后运用二维类方间分割算法的特殊性评估该算法的适应性;在估算了具体图像的适用度的前提下提出Otsu优化改进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图像分割算法相比,本算法具有效性和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

    作者:张建国;左俊彦;钟涛;王仁庆;王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双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心室血流高信号的诊断意义

    目的 左心室内的血流特征对于心脏功能的病理生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黑血对比序列双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DIR-FSE)中心内膜下及心室腔内血流高信号的诊断意义.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行心脏MRI检查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纳入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DIR-FSE中出现高信号的情况,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分析这种高信号的出现与肌小梁结构的多少、心腔形态、心肌运动、瓣膜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48例患者中,38例出现高信号,10例未见高信号.38例出现高信号患者中,心室腔内高信号22例,附壁高信号7例,心尖段高信号9例.对照组32例健康志愿者中,1例出现附壁高信号,18例出现心尖段高信号,13例未见高信号.观察组高信号的出现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R-FSE中血流高信号可以作为心室血流异常的征象,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作者:朱志清;李梦露;程流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起搏器电极巨大赘生物合并肺栓塞1例

    1 病例简介男,76岁.主诉:间断高热、寒战9年,加重2周.9年前于当地因窦性心动过缓植入起搏器,此后寒战、高热间断发作5次;1个月前因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起搏器,2周前再次寒战、高热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史5年,9年前前降支植入l枚支架,2年前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体格检查: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血培养提示葡萄球菌感染可能.经胸及食管超声(图1A)提示右心内起搏器赘生物.头部CT:右侧额叶、颞叶大片低密度影,梗死可能(急性-亚急性期).2周后患者在全麻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电极拔除及囊袋清创术(介入),术后行肺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肺栓塞.3个月后复查超声(图1B)提示二、三尖瓣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42 mmHg.

    作者:王明;崔文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骨骼肌系统中的应用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是评估软组织弹性的一项新兴超声成像技术,是通过发射声辐射对组织施加激励,在组织内产生远低于声速的剪切波[1],并采用超高速成像技术获得剪切波的高时间分辨率图像,根据杨氏模量与剪切波关系E=3pc2 (E:杨氏模量,c:剪切波传播速度,p:组织密度)自动计算出杨氏模量值.通过定量分析系统可以直接得到感兴趣区域的杨氏模量值[2].SWE目前主要应用于甲状腺、乳腺、肝脏、脾脏、前列腺、唾液腺、生殖泌尿系统及淋巴结等的研究[3],也有应用于血管及颈动脉的定量研究[4-6].随着SWE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同样适用于骨骼肌系统.本文对SWE的形成及目前在骨骼肌系统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王艳春;肖沪生;徐芳;银浩强;高东雯;任亚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