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彤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右心室容积曲线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技术测量19例肺心病心功能代偿期(Ⅰ组)和16例心功能失代偿期(Ⅱ组)患者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量(RVSV)及射血分数(RVEF).另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结果:肺心病Ⅰ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RVEDV增大,RVSV、RVEF减低(P<0.01),且肺心病Ⅱ组差异更显著.随着心功能的降低,三维右心室容积曲线逐渐低平、收缩峰值后移.结论:三维右心室容积曲线能够客观地反映肺心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刘怡;陈明;郑建华;刘盛林;黄金康;张青;张宇辉;苗爱雨;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脊椎EG的CT及MRI的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7例和腰椎8例.CT表现:18例椎体不同程度溶骨性破坏,边缘不规则,椎弓根等附件破坏2例,出现周围软组织肿块3例.MRI表现:椎体骨质破坏T1W1呈等信号和T2WI呈稍高信号.椎间隙轻度变窄2例、周围软组织肿胀4例和椎弓根受累4例.结论:CT和MRI均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结构及邻近组织改变,大多数病例能正确诊断,但MRI优于CT.
作者:王宏伟;杨军浩;丁长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5例、中毒性病变7例、Wemicke脑病2例、Huntingtion氏大舞蹈病1例、kigh病1例和Hauervorclen-spatz氏病1例的CT平扫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17例中,CT显示双侧豆状核低密度7例、苍白球6例、双侧豆状核伴胼胝体1例、壳核伴外囊2例、壳核伴尾状核1例;双额顶叶低密度5例、单侧壳核出血1例、大脑萎缩4例和小脑萎缩1例.结论:CT平扫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可见于多种疾病,必须密切结合其他征象和临床,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作者:吉六舟;李洪涛;孙国运;刘志刚;刘义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9岁.因左上腹持续性钝痛,伴全身乏力、恶心、低热1个月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患者左上腹压痛,肋缘下4cm可触及脾脏,叩击痛(+).
作者:滕海婷;滕瑞军;王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脊柱骨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脊柱骨折的X线平片及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诊断98例110个椎骨骨折,X线平片诊断94例106个椎骨骨折.螺旋CT横轴位、MPR和3D分别显示椎体骨折105,107,96个和椎弓根骨折19,23,加个以及椎板骨折32,35,31个和骨折片突人椎管61,66,66个;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分别为56处(52.3%)、11处(47.8%)、10处(28.6%)和22处(33.3%).脊柱爆裂型骨折55例中,X线平片诊断为单纯性压缩性骨折12例(21.8%).3D重建显示椎体高度压缩、椎体旋转及椎体脱位比X线平片更直观.结论:综合应用螺旋CT横轴位、MPR和3D图像能清楚显示脊柱骨折、椎管狭窄的程度,判断脊髓损伤的情况,对脊柱骨折的诊断、分型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文惠;沈树云;王建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后区咽腔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9例OSAHS患者进行清醒状态下的上气道扫描并测量上气道腭后区、舌后区小轴面积以及舌后区小轴面积层的前后、左右径.同时应用睡眠过程中上气道测压的方法评价同一患者咽腔下部阻塞情况.结果:舌后区咽腔小面积层左右径与上气道测压舌后区阻塞及低通气事件发生的频度具有相关性.结论:OSAHS患者舌后区咽腔左右径的大小影响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的发生.
作者:高萍;李五一;神平;党玉庆;金征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二种成模方式所成VX2兔肝癌模型的成瘤形态、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结果,探讨成模方式与介入放射治疗的关系.材料和方法:20只大白兔平均分成二组,通过全麻、腹部切开方法分别以瘤细胞悬液注入(A组)及瘤组织块植入(B组)方式成模.14天后开腹观察肝脏肿瘤生长情况,记录肿瘤的大小、形态、有无肝内转移等情况,随后进行肝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成模成功率9/10,B组为10/10 A组肿瘤生长个数多于B组(P<0.05),两组均用微导管成功行肝动脉造影,但B组更易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效果佳且栓塞剂用量少于A组(P<0.05).结论:瘤组织块植入成瘤形态规则,边缘清楚,肝内转移灶少,周边血供较丰富,更能体现介入放射治疗的优点,更适合作为介入放射学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
作者:孙宏亮;杨仁杰;张宏志;王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型造影剂SonoVue和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6例(142个病灶)FLL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10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余23例经CT、MRI增强检查和临床综合资料证实(肝细胞性肝癌63个,肝内胆管细胞癌5个,转移性肝癌15个,肝血管瘤28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0个,肝炎性假瘤3个,肝腺瘤3个,局灶性脂肪肝7个,肝硬化结节8个).结果:恶性组与良性组相比达峰时间、消退时间提前,持续时间缩短(P<0.05);原发性肝癌比转移性肝癌消退时间提前(P<0.05).在动脉相,41个(65%)中低分化肝细胞性肝癌(Hcc)病灶呈高增强,3个(5%)高分化HCC病灶在所有时相均呈等增强;3个肝内胆管细胞癌和8个转移性肝癌病灶在动脉相呈环状增强.18个(18/28)血管瘤在动脉相,呈周边结节状增强,门脉相呈向心性填充;6个(6/10)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相呈轮辐状增强;2个肝腺瘤动脉相呈高增强;2个炎性假瘤于3个时相均未见增强.所有的局灶性脂肪肝和肝硬化结节在3个时相呈等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是鉴别FLL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影像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对FLL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康;丛淑珍;甘科红;赵晓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诊断胃间质瘤之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13例胃间质瘤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肿瘤均单发.CT平扫为等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11例为良性,瘤体3~12 cm,平均4.6cm,密度均匀;2例为恶性,瘤体较大,8~17 cm,密度不均匀,内见囊变坏死.瘤体实质部分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增强,螺旋CT增强扫描静脉期(CT值61hu)较动脉期(CT值39hu)增强明显.结论:ET检查对胃间质瘤诊断有较高价值,并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
作者:李成明;张瑜;祝青松;王付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再生脾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增强扫描证实的6例全脾切除术后脾再生的超声表现及供养血流情况及1个月~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脾再生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和监测脾再生的首选检诊方法.
作者:吕琪;牛振英;刘志娟;侯云峰;吕琨;胡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死亡率较高,而且相当比例的患者事先没有临床症状.尸检研究表明,易损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了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尽管这些易损斑块并没有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明显的狭窄,但却是急性冠状动脉病变的首因.本文简要介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型、稳定性及各种影像学方法对其诊断的价值.
作者:李涛;蔡祖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产前子痫患者脑病的MR及CT特点以及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产前子痫患者头颅MRI/CT影像资料.结果:病灶主要分布在两侧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对称性分布.可同时累及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CT表现为片状低密度影,病变面积大者脑池、脑裂、脑沟明显变窄.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DWI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ADC升高.结论:产前子痫患者脑病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能明确诊断.
作者:季文斌;鄢广平;吴海鸽;高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MSCTA),并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表面遮盖成像(SSD),大密度投影(MIP)并分析其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MSCTA显示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增强扫描增厚管壁均未见增强,内膜钙化斑内移8例、主动脉壁溃疡3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2例.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特点及范围,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德智;马天璇;栾玲;刘静;辛鹏;胡连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CT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子宫肌瘤.均行螺旋CT平扫、CT多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速度为2.5ml/s,剂量100ml.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30 s、门静脉期55~65 s、实质期2~3 min.结果:平扫时肌瘤密度与子宫肌相当,增强扫描时肌瘤的大增强值出现在实质期;30例中,黏膜下肌瘤5例(轻度增强4例和中等增强1例)、肌壁间肌瘤8例(轻度增强2例、中等增强5例和明显增强1例)、浆膜下肌瘤12例(轻度增强5例、中等增强5例和明显增强2例)和多发性肌瘤5例(中等增强2例和明显增强3例).结论:T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肌瘤的部位、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T增强扫描的实质期是检出子宫肌瘤可靠的时期,CT对诊断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清福;肖成民;邱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迷走血管导致肾盂及输尿管积水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5例临床疑似肾脏迷走血管所致肾盂积水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迷走血管的走行方向、进出肾脏实质的部位及其与输尿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并与外科手术、静脉肾盂造影、血管造影结果作对比.结果:15例肾盂积水患者在患侧肾下极检出迷走血管血流信号,超声诊断为迷走血管源性肾盂积水.14例经手术、肾盂造影、血管造影证实,1例误诊.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肾脏迷走血管的走行方向、进出肾脏实质的部位及其与输尿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在诊断迷走血管源性肾盂积水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卫兵;陈建;赵瑜;刘华;颜朝晖;罗军;陶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I诊断脊柱侧弯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用Philips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34例脊柱侧弯进行脊柱扫描并分析其表现,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34例脊柱侧弯中,椎体及附件发育不良25例、脊髓纵裂4例、中央管扩大或脊髓空洞8例,Chiari氏畸形9例和脊髓栓系综合征2例.结论:MRI可准确诊断各种脊柱侧弯畸形.
作者:余正贤;朱斌;周正扬;张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X线平片诊断成年人下肢横纹肌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成年人下肢横纹肌肉瘤的X线表现.结果:7例下肢横纹肌肉瘤中,X线平片表现大腿3例、小腿4例,软组织肿块,大径10~25cm,2例钙化不定形,骨膜反应3例及骨干弯曲变细2例.结论:成年人下肢横纹肌肉瘤的x线平片表现.有一些特点,但终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作者:段建国;张继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8例正常人、31例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分别进行11C-β-CFT PET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及统计参数图(SPM)进行分析,比较正常组与PD组之间的差异.结果:ROI显示PD组尾状核及壳核各区域DAT摄取明显低于对照组,重侧基底节DAT减少较对侧明显,重侧的尾状核头、体及壳核前、中、后的区域内CFT摄取值分别为轻侧的94.6%、87.0%、89.6%、91.8%、95.4%.SPM图像显示DAT减低区域主要集中在两侧尾状核、壳核区域,以壳核中后部减低为著,重侧DAT减低区域明显大于轻侧.结论:11C-β-CFT PET显像能够客观显示帕金森病DAT不对称性代谢改变的区域,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SPM分析为一种更全面、准确的统计方法.
作者:何婷婷;王瑞民;陈英茂;张锦明;姚树林;田嘉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评价CT诊断肠系膜损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因腹部钝伤进行手术患者的CT图像和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证实7例肠系膜损伤.术前CT诊断肠系膜损伤6例.CT表现包括肠系膜内血肿4例、肠壁增厚2例、肠系膜脂肪内渗出6例和对比剂从肠系膜血管漏出2例.结论:CT对于肠系膜损伤的检测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作者:姚凤明;朱海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2岁.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颈部圆形肿物,伴有颈部异物感,无其它不适症状,近1个月抗炎治疗未见缩小.颈部查体:上颈部可及4.0cm×3.0cm椭圆形肿物,边缘光滑,质软,压痛,无粘连,活动稍差,穿刺引流无脓性分泌物.
作者:张凤全;王朝晖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