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忠;田嘉禾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取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受检者36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受检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狭窄组和颈动脉无斑块组、单侧及双侧斑块组,分别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颈总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的增加和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IMT增厚;随着颈动脉斑块检出部位的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累及部位的多少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穆玉明;黄季江;段建中;韩伟;唐琪;吐尔逊娜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US)诊断女性下泌尿路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8例已婚女性下泌尿路病变患者,采用TVUS观察病变特点,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现输尿管病变20例,膀胱病变24例,尿道病变4例,其中诊断输尿管病变TVUS诊断率为100%(20/20),可以更清晰显示输尿管肿物的血供情况和输尿管异位开口;对膀胱三角区病变的观察,在显示病变位置、形态、血流分布特点等细节方面,TVUS比TAUS清晰.TVUS还有助于盆腔囊性病变与输尿管和膀胱关系的判断.诊断尿道病变以TVUS观察更准确.结论:对女性输尿管下段病变和膀胱三角区和尿道病变,应用TVUS可以提高超声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刘艳君;张雨芹;赵文静;王学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评价超声诊断PVNS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膝关节PVNS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9例PVNS均为弥漫型,病理特征为滑膜增厚呈结节状或绒毛状,有丰富的血管和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超声显示病变关节内有不同程度积液;滑膜增厚并有结节状隆起或互相形成较大肿块,其回声为低、中或高回声;CDFI示滑膜内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部分可见骨质及周围组织侵蚀性改变.结论:超声诊断PVNS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筛检方法.
作者:刘俭;张虹;张晶;章亚东;胥幸刚;赵敏;唐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47例卵巢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5例交界性肿瘤患者术前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瘤内血管分布类型、瘤内动脉血流参数及动脉频谱舒张期切迹等指标与良、恶性肿瘤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卵巢恶性肿瘤动脉血流RI值明显低于良性组,且Ⅲ、Ⅳ期RI值明显低于Ⅰ、Ⅱ期.恶性组血管分布多为Ⅲ型,占38/47,良性组血管分布Ⅲ型为1/18,以血管分布Ⅲ型为标准诊断卵巢恶性肿瘤敏感性80.8%,特异性86.9%.恶性组4/47动脉频谱有舒张期切迹,良性组14/18动脉频谱有舒张期切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I、血管分布类型、脉冲频谱舒张期切迹是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对评价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齐铮琴;赵玉珍;杨漪;纪晓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超声造影剂和超声造影技术是近10年来超声医学领域的主要技术进步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超声造影除在肝脏方面的应用为成功外[1,2],在其他脏器的应用上也取得很大成功.
作者:洪玉蓉;刘学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材料和方法患者,男,69岁.既往有高血压史,无明显诱因发现中腹部一包块而就诊.查体:T36.8℃.HP68次/min,血压2.04/1.29kPa(150/95mmHg).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脐左侧可及一鸡蛋大包块,似有波动感.
作者:吴少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发生于肺部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圆形肺内病灶,一般无钙化或空洞,不伴有肺不张、卫星病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
作者:周科峰;陈君坤;朱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腔造影技术(Transvaginal sonohysterography,SHG)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9例有异常阴道出血者行SHG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34例,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子宫内膜增生1例.SHG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2例,均可清晰地显示宫腔轮廓和病灶的形态,30例与内膜界限清楚,可见病灶附着部位,23例于结节内部或蒂部显示血流信号;TV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6例,均可见子宫内膜稍强回声结节,其中19例边界清楚,6例可见病灶附着部位;8例结节内部或蒂部显示血流.使用TVS 34例均未显示pn宫腔的轮廓.本组子宫内膜病例在宫腔轮廓及病灶附着部位方面SHG和TVS的显示率分别为94.1%、88.2%和0%、17.6%.SHG明显优于TVS(P<0.001).SHG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3例,回声与基底部的子宫肌层相似,略低于子宫内膜,病灶基底部与子宫肌层无界限,表面可见内膜与造影剂构成的亮线,1例可见蒂部,CDFI显示2例内部血流丰富,1例见肌层血管穿入病灶.TVS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2例,表现为为子宫内膜低回声结节,1例子宫内膜呈非均质改变,CDFI可见内部丰富的血流信号(SHG显示宫腔内为2枚粘膜下子宫肌瘤,已得到HSC证实).结论:SHG能明显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军燕;李亚里;汪龙霞;刘爱军;林倩;张晶;高学文;孟元光;李秀丽;周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ropelle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怀疑急性脑梗塞的123例患者,分别用Propeller DWI和常规EPI DWI做头颅MRI检查.由两名医师和一名技师共同读片并评价图像伪影和急性脑梗塞.对临床表现和病灶部位符合,DWI图像为高信号,相应部位ADC值降低,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结果:123例中,常规EPI DWI在颞叶、额叶、脑干和小脑出现伪影,分别为91例、43例、5例和7例;12例金属伪影.Propeller DWI在颞叶、额叶出现伪影,分别为2例和1例;无金属伪影.Propeller DWI检出全部77个急性脑梗塞灶,常规EPI DWI检出68个,漏诊9个.结论:Propeller DWI能够消除磁敏感性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作者:张爱莲;王东;张德秀;李金锋;郭行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大径≤2cm)的实时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5个≤2cm肝脏局灶性病变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恶性和不能确定,终诊断经病理学、同期其他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并随访10~30个月.结果:恶性肿瘤65个病灶,良性病灶140个.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0%、90.5%及88.5%,常规超声分别为40.0%、47.6%及42.6%.病灶动脉期高增强及门静脉期或延迟期低增强为诊断恶性的重要指标.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诊断肝脏微小(≤2cm)局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晓玲;梁萍;唐杰;刘利萍;李华;王旸;范瑾;李猛;冯蕾;曹晓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6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下肢动脉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内膜、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76例糖尿病患者中有7l例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发生率为93.4%;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以足背动脉明显,胭动脉次之;糖尿病组下肢血管管腔内膜增厚、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股动脉斑块发生率高,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高,闭塞仅见于足背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下肢动脉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对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价值.
作者:肖春华;罗晓惠;罗平;刘洁玉;迟昆燕;王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肠套叠的CT表现.结果:同心圆形分层状肿块12例(57.1%)、香蕉形肿块3例(14.3%)、弹簧状肿块3例(14.3%)和不规则肿块2例.伴有不全性肠梗阻14例(66.7%)、伴有完全性肠梗阻5例(23.8%)和肠穿孔2例.结论:CT可准确、及时、可靠诊断小儿肠套叠,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增俊;毕晓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突发意识不清,伴抽搐7小时入院,嗜酒10年.入院查体:昏迷状态,垂直眼震,项强直阳性,双眼仅能上视,言语不能,张口吞咽不能,双上肢肌力0级,双下肢疼痛刺激时肌肉收缩,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彬氏征(+).
作者:王洋;马林;刘晓东;王巍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16-MSCTA)诊断脾动脉瘤(SAA)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SAA的16-MSCTA表现.后处理均采用容积再现法(VR)、表面覆盖法(SSD)、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以VR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其它重组方法作为补充.结果:17例SAA41个瘤体中,25个位于脾门,15个伴瘤体钙化.单发7例和多发10例.VR、SSD、MIP、MPR及CPR均能显示SAA,以VR显示佳.结论:16-MSCTA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准确地显示脾动脉瘤的存在及病理改变,是诊断和随访脾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祝跃明;金中高;吴晓;顾晓丽;张亮亮;田萍;何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B型超声又称二维或切面超声,是将声学原理、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高科技诊断设备,应用于显示人体内部脏器结构和功能[1].
作者:陈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9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检查.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成分比例由GE AW 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其中狭窄程度与DSA相比较,评价MSCTA自动测量血管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粥样硬化斑块密度分析与CFDS相比较,评价MSCTA彩色编码技术分析成分比例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1.0%,阴性预测率为97.6%,阳性预测率为86.9%,准确性为93.1%.MSCTA检出的粥样硬化斑块图密度分析与CFDS的符合率为80.3%,其中诊断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2%,准确性为96.7%,阴性预测率为98.2%,阳性预测率为83.3%.结论: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以及诊断钙化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选择介入材料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作者:王妍焱;吴国庚;刘加春;翟乐乐;李大军;张征;杨重庆;谭晔;周诚;韦嘉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部CT扫描诊断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2例胸部X线平片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胸部CT平扫,分别行肺窗和纵隔窗观察,了解肺门、肺纹理、肺野、胸膜腔及心脏房室改变.结果:CT扫描显示两侧肺纹理不同程度增粗、紊乱、模糊,肺野清晰度下降32例,胸膜腔/叶间裂中量或少量积液29例,胸腔积液并心包腔内少量积液3例和左房和左室不同程度扩大32例.结论:胸部CT扫描对诊断慢性左心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晓华;刘忠;陈信坚;金德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提高X线平片和CT诊断纵隔气肿的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纵隔气肿的X线平片(21例)与CT(30例)表现.结果:32例中,X线平片显示纵隔气肿呈透亮影,侧位片比正位片更清楚.CT清晰显示气肿呈气体密度和被气体勾画的纵隔结构.结论:X线平片与CT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纵隔气肿,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煜晅;周尚军;龚昌瑞;顾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钼靶乳腺摄影及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乳腺癌术前均经X线钼靶摄影及定位穿刺作病理学检查.结果:100例乳腺癌中X线钼靶摄影及定位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92例,准确性为92%.结论:X线钼靶摄影及定位穿刺活检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为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殷全红;李树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材料和方法:15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在受伤后1~12小时内接受超声检查.结果:经临床证实总符合率94.O%(141/150).脾损伤符合率96.6%(84/87),肝脏损伤符合率90.5%(19/21),肾损伤符合率为93.9%(31/33).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闭合性腹部外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波;罗喆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