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

安维民;蔡幼铨;马林;程流泉;刘新;刘铁芳

关键词:MRI, 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
摘要: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DNT)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T的MRI表现.结果:6例DNT主要累及幕上灰质,其中颞叶4例、额叶和顶叶各1例;信号与脑灰质相近,病变内见多发小囊变,病变周围无水肿,境界清晰,无增强或轻度增强.结论:DNT之MRI表现具有良性肿瘤的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结核的MSCT诊断

    目的:分析支气管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支纤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结核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支气管结核的MSCT表现有以下特点:(1)多支段受累,好发于上肺叶及中肺叶;(2)病变支气管范围长,多为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连续或间断受累;(3)管腔多为不规则狭窄;(4)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密度增高或钙化;(5)胸内多见结核并发灶.病变支气管壁的MSCT表现与支纤镜病理分型有相关性.结论:MSCT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巧洪;曾庆思;关玉宝;邓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应用鼻内镜下导管超声探头检查鼻腔软组织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下导管超声探头检查鼻腔软组织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鼻内镜下应用导管超声探头,以直接或经水囊方式检查12侧家犬鼻中隔和中、下鼻甲软组织并分析其图像.结果:①二维超显示下、中鼻甲和鼻中隔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均以低回声为主,局部可见偏强回声区及血管回声.鼻中隔、中鼻甲和下鼻甲软组织厚度分别为5.98±1.09mm、6.37±1.23mm和7.51±2.03mm;②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见丰富的血液信号,脉冲多普勒可引出动、静脉频谱,静脉流速5.6~18.4cm/s,动脉峰值流速10.2~41.7cm/s,RI 0.23~0.41.结论:鼻内镜下应用导管超声探头检查鼻腔内软组织,其定位准确,图像清晰,分辨力高.

    作者:陈雷;肖秋金;盛林;王旸;崔婷婷;高永艳;梁萍;董宝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肺动脉血管肉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女,52岁,主诉活动后胸闷、气短伴纳差、乏力6个月.2年前曾无诱因出现双侧小腿水肿,左侧膝关节疼痛、肿胀,数月后自行消失.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压药.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8 ×1012/L,白细胞5.98×109/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4.6s,血沉112mm/h.CT增强扫描+血管成像:肺动脉主干内见充满管腔的充盈缺损,边缘不规则,并向管腔外侵犯.左上肺动脉未见显影,右下肺动脉内见充盈缺损(图1,2).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肺动脉主干内实性占位,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图3).同位素肺灌注检查:左肺无显影(图4,5).肺动脉造影:肺动脉主干内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右下肺动脉远段未显影,左肺动脉显影欠佳(图6).

    作者:王玉林;李颖;肖越勇;张金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脓肿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脑脓肿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动态变化过程.材料和方法:对14例脑脓肿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和DWI检查并随访,观察脑脓肿在脑炎期、包膜期和吸收期常规MRI和DWI的变化.结果:脑炎期表现为稍长T2信号,DWI呈等信号;包膜期出现T2WI低信号环,环形增强,脓腔DWI呈高信号;吸收期T2WI脓腔高信号逐渐缩小,后成为一低信号的结节,呈浅淡增强,DWI信号逐渐减低.结论:脑脓肿的DWI随着脓肿各期的演变而变化,DWI能为脓肿的分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黄敏华;董秀珍;郭勇;郑奎宏;林伟;王庆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8例均有右上腹不适和发热,6例单发,2例多发,超声声像图均表现为低回声病灶,有5例超声提示肝恶性肿瘤(包括2例提示为肝癌),但未作出肝淋巴瘤的诊断.化疗后病灶回声由低变强,逐渐缩小至消失.结论:原发性肝淋巴瘤临床及超声等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须综合分析.确诊需超声引导下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测定.

    作者:李俊来;罗渝昆;徐建红;林静;唐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肺母细胞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主诉左侧胸背部疼痛5个月余,咳嗽、咳痰3个月.体查:左下肺叩诊音稍浊,听诊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实验室检查:ESR14mm/h,肿瘤标记物测定阳性,血液生化、免疫均为阴性,支气管镜、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文星;晏正光;杨洪斌;熊统生;郭微;李华;肖立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超声检测胎儿生物学指标预测胎儿出生时体重的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胎儿多项生物学指标,预测出生时体重.材料和方法:超声检测468例晚孕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径、肱骨径和上臂径,分析其与胎儿出生时体重的关系.结果:单指标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径、肱骨径、上臂径与体重均有一定的关系,其中腹围、上臂径与体重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8531、0.8982),引入回归方程预测体重(体重=54.12上臂径+5.19腹围+216.72),临床验证其准确性,绝对误差±280g,平均相对误差3.8%.结论:测量胎儿腹围、上臂径对预测胎儿体重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晨;杨德民;张永红;王勇;杨裕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的效率.结果:CT显示12例心肌桥共13支壁血管在心肌内走行,其中4例可以被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MRA不能可靠显示心肌桥,仅3例提示心肌桥可能.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心肌桥,为l临床提供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

    作者:刘新;蔡祖龙;蔡幼铨;安宁豫;赵绍宏;杨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组织多普勒和血流多普勒测量左室Tei指数比较

    目的:用组织多普勒频谱测算二尖瓣环局部心肌Tei指数,并与血流多普勒测算左心室Tei指数比较,观察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受检者40例,心功能正常组和心衰竭组各20例.组织多普勒在室间隔和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测算Tei指数及求2个部位平均值,并与血流多普勒Tei指数测值比较.结果:组织多普勒在室间隔和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测算的Tei指数,心衰组明显高于正常组;组织多普勒在各组的Tei指数值,均略高于血流多普勒的测值;2种多普勒测值相关性,室间隔二尖瓣环处相关性较好(r=0.74~0.78),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无相关性.结论:组织多普勒可以快捷地测算Tei指数,并准确反映左心室功能;但测值略高于血流多普勒.

    作者:孟素云;李越;李岩密;温朝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肿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MRI表现

    目的:分析脑肿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MRI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证实和5例临床证实的脑肿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MRI表现.结果:9例均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其中6例为多发病灶.7例呈长T1、长T2信号,2例信号混杂.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3例为斑片状增强,2例为环形增强,3例为非闭合环状增强,1例结节样增强.5例激素治疗后MRI复查病变缩小,增强扫描病变无增强.结论:脑肿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临床遇到占位病变不典型时,应考虑到脑肿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可能,必要时激素冲击治疗后复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常瑞萍;李少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在体磁共振1H波谱研究乳腺病变的进展

    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在美国乳腺癌每年新生病例约18万[1],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上海、北京、天津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2].

    作者:金光暐;蔡幼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87例临床确诊为HIE的患儿行MRI扫描,并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87例HIE患儿中,74例(85.1%)可见皮层、皮层下及深部白质T1WI迂曲条状、点状高信号;69例(79.3%)显示基底节、丘脑T1WI异常高信号及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62例(71.3%)出现弥漫性脑水肿;58例(66.7%)可见颅内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及脑实质出血;19例(21.8%)可见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7例(8.0%)可见脑梗死.结论:MRI在HIE正确诊断和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王宏伟;丁长伟;杨军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DNT)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T的MRI表现.结果:6例DNT主要累及幕上灰质,其中颞叶4例、额叶和顶叶各1例;信号与脑灰质相近,病变内见多发小囊变,病变周围无水肿,境界清晰,无增强或轻度增强.结论:DNT之MRI表现具有良性肿瘤的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安维民;蔡幼铨;马林;程流泉;刘新;刘铁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肾多发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结肠结节型腺癌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62岁,无诱因突发左腹部绞痛入院.查体:患者消瘦,呈轻度贫血貌,双肾区无扣击痛,右肾未触及,无泌尿系统体征.

    作者:高明;陈博昶;姚洪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左大腿黏液纤维肉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2002年2月因左大腿渐大性包块伴疼痛3个月余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大腿后方见一10cm×7cm×6cm包块,边界清,质硬,活动度差,轻度压痛.X线检查:左大腿中后部边界不清软组织肿块影,左股骨骨质未见破坏及缺损.2002年3月CT扫描示:左大腿中下段后方见一8cm×7cm×9cm似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内密度尚均,CT值为23~30Hu.病灶有一较完整包膜,周围肌间隙存在,局部股骨骨质未见骨质破坏及缺损(图1).CT诊断:左大腿中下段后方软组织肿瘤,良性可能性大.

    作者:地力木热提;邱晓丽;张继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CT、X线平片诊断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CT、X线平片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CT、X线平片征象并根据纽约标准分期.结果:53例中,0期正常0例;Ⅰ期可疑改变CT 7例,X线平片2例;Ⅱ期轻度异常CT 9例,X线平片6例;Ⅲ期明显异常24例;Ⅳ期关节骨性强直13例(Ⅲ,Ⅳ期CT,X线平片检出率相同).结论:CT检查能对强直性脊柱炎做出正确分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

    作者:韩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左足多趾畸形1例

    1病历简介患者,女,6个月.出生后左足8个趾骨.X线片示:左足8只跖趾骨.除第一趾近、远节趾骨外,第2~8趾骨均见近、中、远节趾骨.8个跖骨整齐排列.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均如常(图1).

    作者:晏浩宾;买小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肿瘤和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4例转移瘤、21例骨质疏松、8例血管瘤和1例骨髓瘤,54例患者的62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赵晖;王林森;韩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X线和CT诊断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X线和CT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X线/CT表现.结果:骨膜下血肿在X线平片上未见骨化21例、边缘骨化25例、完整骨壳和完全骨化22例.CT显示血肿骨化明显早于X线平片.血肿骨化广基底与颅骨外板相接、与颅板呈钝角相交,不跨越颅缝.结论: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有其特征性的X线和CT表现,并可确诊.

    作者:窦文广;韩东明;王清华;李长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6层螺旋CT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患者行肝灌注扫描,其中对照组29例,代偿期肝硬化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7例.通过扫描软件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表面积乘积(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分析这些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PS、HAF的均值是逐渐增加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BV、MTF均值是逐渐减小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间的BF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可用来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程度.

    作者:薛雁山;陈麦林;尚存海;胡玉川;武宜;王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