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伟伟;张凯

关键词:高龄孕产妇, 产后出血,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产后出血处理方法及影响出血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高龄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产后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同时选择正常孕产妇50例(<35岁)作为对照组。利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年龄、孕周、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等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孕次、分娩史、多胎妊娠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将单因素分析具有意义的因素进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等因素对于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具有贡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根据 OR 值影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依次为年龄、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体重。结论:高龄孕产妇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其产后均采用对症治疗方式,影响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体重等。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 hs-CRP、IL-6、IL-8及肺炎支原体 DNA 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 hs-CRP、IL-6、IL-8及 MP-DNA 含量,探讨其水平变化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并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47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血清 hs-CRP、IL-6、IL-8及 MP-DNA 水平。结果:(1)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 hs-CRP、IL-6、IL-8及 MP -DNA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 hs-CRP、IL-6、IL-8及 MP-DNA 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前观察组轻症和重症患儿血清 hs-CRP、IL-6、IL-8及 MP-DNA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患儿血清 hs-CRP、IL-6、IL-8及 MP-DNA 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儿,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hs-CRP、IL-6、IL-8及 MP-DNA 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指标,其检测结果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文启芹;刘俊;明怀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AB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方法:58例 ABP 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 =28)行腹腔镜及十二指肠镜手术和对照组(n =30)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观察组3例因十二指肠镜术中插管困难,3例乳头部结石嵌顿,2例有残余结石,行第2次择期十二指肠镜手术,8例合并胆总管结石。对照组1例术后3 d 病情恶化,行手术清创引流,6例有残余结石。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3.57%和16.67%(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3%(P <0.01)。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ABP 疗效较为理想,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可促进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蔡勇;张建淮;杨晨晨;陈国锋;周传文;许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营养方式对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的营养方式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免疫功能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18例,根据不同营养方式分为肠外营养组(PN)38例,早期肠内营养组(EEN)41例,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组(PEEN)39例,营养支持治疗时间>14 d,记录3组患者的感染状况及免疫指标。比较3组患者的感染部位、痰培养细菌种类、预后情况、ICU 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和两周机械通气撤机率。结果:营养治疗后14 d, PEEN 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低于 EEN 组及 PN 组(P <0.05);营养治疗第7、14天 PEEN 组患者 C 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 EEN 组及 PN 组(P <0.05);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各时相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营养治疗第14天 PEEN 组,EEN 组患者 IgA,IgG,IgM水平高于 PN 组(P <0.05);且 PEEN 组患者较 EEN 组患者更显著(P <0.05);营养第7、14天,PN 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 EEN 组及 PEEN 组组患者(P <0.05);EEN 组及 PEEN 组患者总感染率低于 PN 组;三组患者痰培养细菌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感染发生率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葸英博;李建华;彭冲;刘颖;刘瑞芳;程青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MSCT 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 MSCT 影像学表现及手术病理学形态特点,旨在提高对 SFTP 的认识及MSCT 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2例 SFTP 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 CT 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均与相邻胸膜关系紧密,边界清楚,9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中、重度强化10例,门脉期均持续强化,3例显示瘤体内血管网或供血动脉。肿瘤多有完整假包膜,质地均匀,可伴有出血、粘液样变或囊变;免疫组化显示9例 Vim、CD34及 Bcl-2均为阳性,11例 Ki -67表达小于或等于5%。结论:SFTP 典型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边界清楚、密度相对均匀,病灶动脉期中、重度强化伴门脉期持续强化。因此分析肿瘤MSCT 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符合率,但确诊仍需依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陈明;韩福刚;兰永树;杨国庆;陈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D-丝氨酸促进大鼠电针耐受

    目的:观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 D-丝氨酸(D-ser)在大鼠电针耐受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初步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SD 大鼠给予多次电针刺激后建立大鼠电针耐受模型;观察电针耐受大鼠机械痛阈(MWT)变化百分数的改变;ELISA 法检测大鼠在电针耐受前后 PAG 中 D-ser 水平变化;电针耐受大鼠 PAG 微量注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c)后给予电针刺激观察大鼠 MWT 变化百分数改变。结果:大鼠经多次电针刺激后,其 MWT 变化百分数逐渐降低伴 PAG 中 D-ser 水平逐渐升高;电针耐受大鼠给予 Fc 后再电针刺激,PAG 中 D-ser 水平下降,大鼠 MWT 变化百分数升高。结论:多次外周穴位电针刺激导致大鼠电针耐受形成,其机制与 PAG 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引起 D-ser 释放增加有关。

    作者:孙梦婕;李尤艳;肖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1、LC3在甲状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分析与细胞自噬相关的蛋白 Beclin1及 LC3在甲状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选取48例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集的甲状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用以检测 Beclin1及 LC3蛋白表达,另取38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以及30例的正常淋巴结临床标本,用以检测Beclin1及 LC3蛋白表达。结果:在取材的所有样本中均有表达 Beclin1,但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含量低于癌旁正常的甲状腺组织(P <0.01),转移淋巴结中 Beclin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淋巴结组(P <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所有样本中也检测到 LC3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含量低,并且显著低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 <0.01),在发生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LC3含量低于正常淋巴结组织(P <0.01)。结论:自噬功能相关蛋白 Beclin1与 LC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是否发生转移密切相关,是肿瘤向囊外扩展的直接标记。该蛋白具有作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指标的潜在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小林;华清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酪氨酸激酶受体 RON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受体 RON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以探讨 RON 在人类 COPD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因肺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 COPD 组(20例),于手术切除标本中选取距肺癌病灶5 cm 以上的新鲜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肺内 RON 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COPD 组患者肺组织中肺泡区与支气管区 RON 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P <0.05),而且 COPD 组患者支气管区的 RON 蛋白表达量多于肺泡区(P <0.01)结论:COPD 患者肺组织中 RON 的合成与表达增强,其表达量与患者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张文波;陈小菊;向小均;冷长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肉瘤及骨转移瘤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骨肉瘤与骨转移瘤肿瘤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方法:选取34例骨肉瘤以及16例骨转移瘤患者肿瘤组织纳入研究,另选取10例同时期单纯骨折患者组织标本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种组织 VEGF 表达,并比较不同骨组织 VEGF 表达水平差异。结果:骨肉瘤患者、骨转移瘤患者 VEGF 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1),骨转移瘤与骨肉瘤肿瘤组织 VEGF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组织学分型骨肉瘤 VEGF 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EGF 在骨肉瘤与骨转移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在不同类型骨肿瘤组织之间及不同组织学分型骨肉瘤之间 VEGF 表达无显著差异性。

    作者:买买提艾力·哈斯木;白靖平;江仁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599例住院结核病人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川北地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为该地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3年住院结核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复治结核患者的初次治疗情况。结果:599例病人中,男女之比为1.58∶1,15~65岁患者共占84.82%;老年病人中,男性病人明显多于女性。结核病变主要为Ⅲ型肺结核。复治结核病人占总数的11.02%,复治患者见于15~75岁,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复治结核病人初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案不合理及疗程不足。结论:在川北地区结核主要见于中青年男性,老年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结核病变仍以以肺及胸腔为主;复治病例主要见于中老年患者,导致结核初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方案不合理及疗程不足。在该地区加强宣传提高民众对结核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对于结核的成功治疗和防止耐药结核菌的产生和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凤君;夏曦;黄金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将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雾化吸入3%氯化钠,对照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沙丁胺醇,每8 h 1次,比较两组患儿 Lowell 评分、肺部哮鸣音、湿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24、48、72 h Lowell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部哮鸣音、湿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雾化吸入高渗盐水治疗非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作者:刘娟;杨方政;何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囊肾合并上尿路结石的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多囊肾合并上尿路结石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12例多囊肾合并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2岁,10例采用 B 超定位下的经皮肾镜碎石,2例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结果:经皮肾镜组均一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9例行一期碎石,1例患者二期碎石,另2例患者输尿管软镜一次性取石成功,术后除2例发热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平片,结石均完全清除。3例患者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3年,无结石复发。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是治疗多囊肾合并上尿路结石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朱平宇;程树林;邓显忠;余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生命质量的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充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采用职业生命质量量表(QWL 7-32)评价其职业生命质量。结果:1)研究组职业满意度、职业自豪感、职业胜任感及主动性维度得分均低于中小学教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研究组 QWL 得分较低者73人(32.2%);仅12人(5.3%)QWL 得分较高;(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业、职称及工作中5种影响因素对 QWL均有影响(P <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职业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适宜性、工作回报、工作协作、职称及工作岗位等(P <0.05)结论: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偏低,其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工作中各种职业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应提倡改善工作相关职业因素来提高人群的职业生命质量。

    作者:朱陶;张树山;兰亚佳;李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aVR 导联 ST段抬高与住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aVR 导联 ST 段抬高与住院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医院就诊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STE-ACS)的 aVR 导联心电图特征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 MACE 危险的因素。结果:aVR 导联 ST 段抬高多发于年龄较大,既往有心绞痛、高脂血症病、高血压等病史者及左心室肥厚患者,经检验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aVR 导联 ST 段抬高≥0.05 mV,年龄增加者,心功能 Killip≥2级患者均显示院内死亡风险增加,院内死亡风险的 OR 值为4.32,95%可信区间为1.452~11.217,与非抬高组院内死亡人数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心功能 Killip≥2级在 ACS 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 OR 值为6.128,95%可信区间为3.612~9.521,P =0.000;心力衰竭以及复发梗死发生率与 aVR 导联 ST 段抬高相关性较大(P <0.05)。结论:aVR 导联 ST 段抬高作为老年ACS 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患者可能有广泛的左主干和三支病变冠脉病变,且预后较差;aVR 导联 ST 段抬高者院内心梗复发及心力衰竭高于非 aVR 导联 ST 段抬高者。

    作者:刘湘华;梁力晖;唐铭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指数与左心室肥大及早期肾脏损害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检测13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24 h 动态血压、心脏重量指数(LVMI)、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U)及其他血脂等血生化指标。按照患者的 AASI 分为两组:AASI 低水平组(AASI ≤0.51)76例,AASI 高水平组(AASI >0.51)61例。比较两组各参数指标的差别;并对各参数指标与 AASI 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与 AASI 低水平组相比,AASI 高水平组尿微量白蛋白量增高(P =0.007)。线性回归结果显示,AASI 增加可升高与尿微量白蛋白(β=0.761,P =0.001)及心脏质量指数(β=0.466,P =0.004)。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AASI 升高可增加左心室肥大(OR =1.96,95%CI =1.67~3.98,P =0.003)及早期肾脏功能损害(OR =2.28,95%CI =1.76~4.44,P =0.008)的患病风险。结论:AASI 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大及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唐杨;王梁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4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 A 组(n =43)使用 MR410型湿化管道系统,B 组(n =47)使用 MR730型湿化管道系统,C 组(n =50)采用 MR 850型一次性双加热式、自动加水加湿湿化管道系统。观察3组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通气时间及管道护理情况。结果:C 组湿化效果适中比例高,其次为 B 组,A 组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 组无导管痰痂和气道痉挛的发生,A 组发生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 组通气时间、管道总更换次数、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均低于 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使用 MR850型一次性双加热式、自动加水加湿湿化管道系统湿化效果好,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通气时间和护理工作量。

    作者:张云云;宋燕波;田雅丽;达晓燕;储敏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无针接头不同消毒方式对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针接头不同消毒方式对预防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PICC 置管治疗的14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碘伏棉签消毒导管无针接头,观察组采用独立包装的酒精棉片消毒无针接头。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炎1例,导管细菌定植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14.86%(χ2=6.831,P <0.05)。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G+)为主(72.73%),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G -)(27.27%)。结论:采用独立包装酒精棉片包裹无针接头,运用正反揉搓法消毒,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车小琼;刘文文;张彦;宋甜爽;郭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食管癌肉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6岁,因“吞咽不畅10余年,加重20+d”于2014年6月19日收治入院。入院前10余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不畅,以进食干硬粗糙食物明显,阵发性出现,可自行缓解,伴吞咽异物感,偶有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呕血、便血,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入院前20+d,患者自觉吞咽不畅症状明显加重,仅进半流质饮食。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2 kg。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无特殊。辅助检查:食管钡餐示:食管中下段(胸7椎体-胸9椎体平面)腔内可见大小约4.0 cm ×2.2 cm 的类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整,局部造影剂通过受阻(图1)。胸部增强 CT示:食管胸中下段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狭窄段以上食管扩张,考虑多为食管肿瘤(图2)。胃镜示:距门齿27~30 cm 处可见结节样新生物,表面尚光滑,活检质硬。胃镜活检示:距门齿27~30 cm 食管恶性肿瘤;免疫组化:EMA(-)、CK 部分(+)、P63部分(+)、Vimentin (+)、desmin (-)、SMA (-),结果支持食管癌肉瘤,肉瘤成分为纤维源性(图3)。入院行肿瘤局部放射治疗3周后患者放弃治疗出院。

    作者:伍海琼;胡劲;柳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0T MRI 评价心脏正常结构及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I)电影成像对于评价中国小型猪心脏结构及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快速稳态平衡进动(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state acquisition,FIESTA)电影序列对15只健康中国小型猪进行 CMRI 检查,图像经 Segment 进行分析,并测量左室室壁厚度,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肺动脉主干管径,并将 CMRI 测量的结果与心脏超声(cardiac ultra sound,CUS)所测量的对应的左室室壁厚度,左、右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肺动脉主干管径进行相关性研究。此外,还用 MRI 测量舒张末期左、右心室肌质量。结果:(1)CMRI 测得的舒张末期右心室肌质量,舒张末期左心室肌质量,舒张末期右心室与左心室肌质量比,右室舒张末期长、短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射血分数,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分别为(10±1)g,(38±2)g,0.25±0.03,(51.4±3.8)mm,(26.8±2.9)mm,(54±4)mL,0.54±0.04,0.53±0.06。(2)CMRI 测得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主肺动脉干管径分别为(9.8±0.8)mm,(8.1±0.9)mm,(38.7±1.3)mm,(27.6±1.9)mm,(18.9±1.1)mm,CUS 测得的相应值分别为(9.3±0.5) mm,(9.1±0.9)mm,(36.7±1.3)mm,(24.3±2.5)mm,(16.3±1.2)mm,CMRI 测定的相应值均高于 CUS 测得的相应值,但两种技术下测得的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r 依次为0.976、0.860、0.849、0.699和0.720,均有 P <0.05)。结论:CMRI 是无创性评价心脏左右心室形态及功能的检查方法。

    作者:杨智;李春平;陈天武;杨帆;邓丹;李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USP7蛋白与肿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7,USP7),也称为疱疹病毒属伴随的泛素特异性的蛋白酶(her-pesvirus-associated 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HAUSP),是泛素特异性修饰酶家族(ubiquitin specific processing enzymes,UBPs)的成员之一。USP7蛋白作为一个去泛素化蛋白酶,对卷入细胞周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相关蛋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所以,USP7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抗癌靶点。本文拟就 USP7蛋白与肿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芨;邓世山;刘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 H 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清 Hcy 水平的影响。方法:117例 H 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每组39例。A 组给予复方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 /0.8 mg /d;B 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 /d +叶酸片0.8 mg /d;C 组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 /d。3组均连续服用12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9、12个月3组患者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3、6、9、12个月,3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6、9、12个月,A、B 两组 Hcy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且显著低于 C 组(P <0.01);治疗后第12个月,A 组 Hcy 水平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 组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控制 H 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 Hcy 水平,降低此类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孙芳;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