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时高峰;许茜;李如迅;杜煜;王亚宁;李月考;刘辉;彰俊杰
目的: 探讨经阴经道超声对绝经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区别于其它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超声检查发现卵巢囊性肿块273个,均经病理证实,评估经阴道超声诊断其中104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经阴道超声鉴别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准确性为95.6%,敏感性、特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95.8%、93.4%、97.0%.结论: 经阴道超声鉴别绝经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较高价值,准确性为95.6%.
作者:胡香英;赵梅;姚维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及其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受检者69例,用GE公司Discovery Ultra 16层螺旋CT扫描仪按颅脑血管成像参数扫描,然后将所采集的参数送入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行VR、MIP、MPR进行重建.结果: 69例中,脑血管无异常18例,检出脑血管动脉瘤29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15例、脑动脉狭窄或中断6例和烟雾病1例;VR、MIP、MPR都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VR色彩鲜艳,层次丰富;MIP、MPR色彩单调,但对诊断价值较大.结论: 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定性、定位明确,确诊率高,可部分替代DSA.
作者:钱根年;陈自谦;李天然;赵春雷;张小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77例体检者行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肺部扫描后再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 77例受检者中,两种检查方法均发现异常35例,无异常42例,对病变征象和正常结构的显示率均为45%和55%,图像质量均为优.低剂量扫描较常规剂量扫描的X线剂量少.结论: 肺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提供与常规剂量扫描相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信息,适用于大规模体检及高危人群普查.
作者:贺丽英;麻增林;曹保信;刘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血管造影三维重建(3D-CTA)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及3D-CTA表现. 结果: 11例中,恶性8例、交界性2例和良性1例;肿瘤起源于空肠3例、回肠7例和十二指肠1例.CT平扫示良性间质瘤密度较均匀,恶性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均呈明显增强,良性者较均匀,恶性者不均匀,静脉期示肿瘤仍有明显增强;3D-CTA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结论: 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3D-CTA能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并有利于肿瘤定位.
作者:田萍;祝跃明;金中高;吴晓;何剑;孙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膈疝的产前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膈疝胎儿声像图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左侧膈疝5例,右侧膈疝1例,其中2例伴有其它复杂畸形.超声显示胎心、纵隔受压移位,心轴偏移明显.疝入器官见有胃泡、肠管、肝脏,胎儿呼吸样运动可致疝入器官运动幅度增加.结论: 先天性膈疝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严剑波;张晓辉;汪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放射性检测仪准确控制患者通气过程中吸入Technegas(锝气体)剂量,提高同日法肺V/Q显像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 124例临床可疑肺栓塞(PE)患者行同日法肺V/Q显像,其中46例患者在通气过程中采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吸入Technegas的剂量.78例未使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使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吸入Technegas剂量的同日法肺V/Q显像成功率97.8%.78例对照组的成功率73.1%.结论: 采用手提式放射性监测仪监测患者吸入的Technegas剂量,能准确控制肺V显像的计数率,有效提高同日法肺V/Q显像的成功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巴建涛;景红丽;吴桂华;王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中,CT平扫示肿瘤边界较光整,肿物中央可见低密度区9例.增强扫描肿物CT值增加15~46HU,均匀增强3例,不均匀增强9例,其间可见增强的血管.结论: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典型病例可做术前诊断,CT后处理重建对病变的显示及诊断可提供很大的帮助.
作者:姚洪祥;张金山;白友贤;田锦林;邢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了1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9例于造影后经超声引导穿刺确诊,2例经手术确诊.结果: 11例病灶动脉期均快速显著增强.9例病灶动脉早期呈轮辐状增强,造影三期回声强于周边肝实质,实质期可见轮辐状低回声;2例病灶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回声强于周边肝实质,实质期回声与肝实质等同,未见轮辐状低回声.结论: 超声造影所显示的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增强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部分病灶超声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和穿刺活检.
作者:王旸;高永艳;冯蕾;于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18F-FDG PET显像已经广泛用于肿瘤的检测,但肺门与纵隔淋巴结可能出现的非特异性摄取干扰PET显像结果的判断.本文通过临床实际病例回顾,分析这种非特异淋巴摄取的显像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429例行肺或全身PET检查,图像质量合格,排除淋巴瘤,有病理、临床材料证实或经长期随访符合终点分析标准的病例.重点分析肺门、纵隔淋巴结显影率、影像特点,并与病例的人口学、临床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114例(26.6%)肺门、纵隔淋巴结显影.其中48例见于良性疾病,恶性疾病66例.非特异性摄取与性别关系不大,但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46.4%)明显高于中青年(17.9%).肺门两侧横行分布者多为良性,涉及纵隔的纵行淋巴结多见于恶性疾病.结论: 肺门淋巴结非特异性摄取有年龄与分布形式特点,有助于同恶性疾病的淋巴转移鉴别.
作者:曹丽敏;田嘉禾;陈英茂;丁勇;尹大一;姚树林;张锦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特征.材料和方法: 对36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急性动脉栓塞表现为病变段远侧动脉内血流频谱消失或出现静脉样血流频谱;动脉硬化闭塞症表现为病变段远侧动脉内舒张期血流频谱消失或出现全舒张期正向血流频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表现为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消失或出现全舒张期正向血流频谱,病情严重者上述血流频谱改变可上延至腘动脉.结论: 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异常改变是鉴别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一项值得重视的指标.
作者:张蒂荣;鲁树坤;王双双;张三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0例上腹部CT图像.结果: 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27例,经胃镜和胃肠双对比造影明确诊断18例,CT诊断准确率为66.7%.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CT表现为肠壁增厚、管腔狭窄和球变形.结论: 上腹部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价值,分析上腹部CT图像时,应注意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能.
作者:李雪丹;关丽明;高思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口服水剂、水灌肠及两者联合应用充盈肠道后,使用MSCT显示成人正常肠道的能力.材料和方法: 将43名非肠道病变志愿者分别采用口服水剂法(21例)、水灌肠法(12例)、双重法(口服水剂和水灌肠联合应用,10例)充盈肠道,然后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对小肠和大肠各肠段充盈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口服水剂法回肠充盈良好,水灌肠法大肠充盈良好,双重法回肠及大肠均充盈良好.口服水剂法小肠充盈优于水灌肠法,与双重法无显著差异,大肠充盈状态水灌肠法明显优于口服水剂法,与双重法无显著差异.结论: 口服水剂和水灌肠联合应用可以在MSCT同时较好地充盈显示小肠和大肠,而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则仅能分别充盈显示小肠和大肠,需要根据显示目的选择相应的充盈方法.
作者:赵锡海;许建荣;华佳;路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62例疑有颞颌关节病的患者行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检查,对感兴趣区影像重建,获取临床常用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外,增加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及双侧髁状突曲面重建影像分析其表现并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 162例受试者均获满意的重建影像.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和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显示了颞颌关节的真实形态.双侧髁状突曲面成像,将水平角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双侧髁状突长轴或短轴层面,重建在一幅影像内,方便了双侧髁状突相同体位影像的对比观察.结论: 牙颌专用CT成像软件系统可以对颞颌关节骨性结构行多种体位、角度的重建及径值的测量.
作者:王照五;石校伟;姜华;胡敏;赵红;刘洪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及腹膜后包虫病的B型超声及CT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包虫病(29例手术病理证实,38例Casoni试验阳性)的B型超声及CT表现.结果: CT检查24例,表现为单发10例,多发14例;单囊型16例, 多囊型8例.B型超声检查35例,表现为单发15例,多发20例;单囊型21例,多囊型14例.B型超声和CT对本病的确诊率分别为71.4%和100%.结论: B型超声和CT检查能准确地显示腹腔包虫囊肿的部位和形态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榕;段建国;崔定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对37例主动脉瘤及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快速容积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VB10B)行二维及三维重建.结果: 11例胸主动脉瘤中,真性动脉瘤9例,假性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26例中,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上8例,肾动脉水平以下18例,表现为主动脉局限性管腔增宽.25例主动脉夹层中Ⅰ型6例、Ⅱ型4例和Ⅲ型15例,显示真、假两腔及撕裂的内膜片23例.结论: 16层螺旋CT对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具有无创、快速检查的优势,各种重建技术结合运用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
作者:陈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创伤晚期颈髓囊变的大小与创伤后神经功能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患者伤后距MRI检查时间为7个月~13年.回顾性分析27例创伤晚期颈髓的MRI及临床表现.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学会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1992年修订的Frankel分级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将患者分为完全损伤组((Frankel A 组,19 例)和不完全组(Frankel B-D组,8例).结果: 完全损伤组的囊变长度、横截面大于不完全损伤组,而体积、ASIA评分小于不完全损伤组(P<0.05).不完全损伤组的囊变横截面与ASIA评分间呈负相关(r=-0.72).结论: 创伤晚期颈髓囊变多发生在C5~C6水平,不完全损伤组囊变横截面的大小与神经功能改变有关.
作者:闵小红;李荧;顾华;翟仁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 对24例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的患者彩色多谱勒超声与手术/心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除1例因主动脉瓣发育不良而只表现单纯的关闭不全而不致狭窄外,其余23例均表现以狭窄为主致使左心阻力负荷增加,超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左室壁向心性肥厚,或合并左室径增大,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增厚的左室壁运动呈代偿性增强.23例做了心脏手术(5例心血管造影),1例只做了心血管造影,与手术/心血管造影相符合的23例,准确性96%(23/24).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江华;甘书芬;杨谦;李彦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影像的特点.材料和方法: 对2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状态局部脑血流(rCBF)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像主要表现为额叶低灌注,以左侧为著,部分患者颞叶亦灌注减低,精分组与对照组相比,额叶减低为明显,其中又以左额叶为著;其次为颞叶、顶叶、枕叶.结论: SPECT脑rCBF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对该病的研究能够提供依据.
作者:彭静;郭勇;杨自更;周颖;蔡冰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诊断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30例肝转移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各期检出率,观察各期病灶的CT表现.结果: 3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18个,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48/218(67.9%)、142/218(65.1%)、212/218(97.3%).结论: 双期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和显示其特征,反映病灶的血供,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杨丽;时高峰;许茜;李如迅;杜煜;王亚宁;李月考;刘辉;彰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脉冲反向谐波声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对31例临床疑诊为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静脉脉冲反向谐波声造影,并与X线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22例肾动脉正常,管腔呈条带状强回声,宽度均匀;9例肾动脉起始段有充盈缺损,其中单侧6例,双侧3例,充盈缺损范围0.5~1.3cm,管腔狭窄程度50%~98%,与X线血管造影相符.结论: 脉冲反向谐波声造影能清楚显示肾动脉,将有可能成为诊断肾动脉狭窄、闭塞的方法之一.
作者:王春美;吴凤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