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内介入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初步经验

唐军;张毅军;何建军;鲁晓贺;荀燕平

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栓塞治疗
摘要:临床上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部位的判断常常较困难,以往常规检查方法很容易漏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可以及时发现出血部位并行栓塞治疗.我科2000-02~2004-08对1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了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6例施行栓塞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肾脏病变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ed cirrhosis,DCC)肾脏病变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分析38例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DCC和40例同期腹部正常者的CT检查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做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对CT资料进行如下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双侧肾脏动脉期皮质厚度、皮质增强程度和肾脏大小(前后径+横径/2).结果: 肾皮质厚度病例组(0.62cm)明显小于对照组(0.79cm).病例组肾皮质增强程度(97.43Hu)明显弱于对照组(116.74Hu);肾脏大小指数病例组(3.89)明显小于对照组(4.61).结论: 肾脏萎缩和肾皮质血流灌注降低是DCC患者肾脏病变的常见CT表现.

    作者:薛雁山;王峻;陈麦林;王新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MRI表现

    临床上外伤性脑梗塞较少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表现缺乏特异性,CT、MRI能及时明确诊断.为了提高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本研究对24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林发;林顺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59岁.1994年始感觉胸闷、咳嗽、咳痰,冬季易感冒.近2个月以来出现午后低热(37.5~38.5℃),气喘,症状逐渐加重而来院就诊.胸部CT平扫示: 左侧胸廓塌陷,左主支气管后壁增厚,远端阻塞、中断,左肺上叶及舌叶不张呈实变影(图1),右肺中、下叶和左肺下叶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部分管壁见线样钙质沉积影,双下肺见多个扩张的支气管影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图2),左侧胸腔有条带形水样密度影.诊断: 左肺上叶不张,双肺支气管壁增厚并扩张,左侧少量胸水.

    作者:高建华;崔英;叶道斌;张如意;石占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MSCT 3D成像在肾上腺病变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SCT 3D成像在肾上腺病变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54例肾上腺病变和10例正常肾上腺进行薄层扫描.采用Marconi-MX8000型CT机的工作站及其工作软件对图像进行3D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透明重建.对照手术结果分析3D重建图像对肾上腺病变腹腔镜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4例肾上腺病变中,皮质腺瘤35例,嗜铬细胞瘤11例,髓性脂肪瘤4例,囊肿4例.MPR、VR及透明重建的图像均清晰地显示肾上腺病变的立体结构及其毗邻器官、血管的关系.在3D图像指导下全部病例均成功地实施了后腹腔镜切除术.结论: 3D成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肾上腺病变的形态轮廓、大小及其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为腹腔镜手术提供极有效的帮助.

    作者:姜新;王思齐;翁志梁;吴恩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直接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小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小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DR胸片和常规胸片各500张,分别统计甲、乙、丙级片及废片,同时对显示胸部结构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DR胸片: 甲级片51%、乙级片38%、丙级片10%、废片1%;(2)常规胸片: 甲级片42.4%、乙级片45%、丙级片11%、废片1.6%;(3)DR胸片可根据临床要求经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胸部各种结构.结论: 小儿DR胸片质量优于小儿常规胸片.

    作者:杨杰;张爱莲;赵文前;郭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双核素显像评价PCI术后心肌代谢与血流灌注

    目的: 探讨18F-FDG葡萄糖代谢显像结合99mTc-MIBI静息灌注显像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代谢及血流灌注.材料和方法: 用符合线路ECT对25例AMI患者在PCI术后2周行18F-FDG及99mTc-MIBI显像,通过圆周剖面半定量分析,评价局部心肌灌注、代谢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室壁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2周运动正常心肌节段99mTc-MIBI%与18F-FDG%摄取值分别为83.7±15.7、89.4±13.6,比运动减弱节段(68.5±17.3、71.2±18.6)和无运动节段(32.3±14.9、56.1±18.8)高,(P<0.01);3个月后运动恢复心肌节段(n=67) MIBI%、FDG%分别为43.6±14.6、71.1±17.9高于运动未恢复节段(n=49) 的31.5±13.4、48.0±14.3高(P<0.01).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与99mTc-MIBI缺损%成正相关(r=0.791).结论: 心肌血流灌注、代谢显像能预测室壁运动改善,可用于临床判断PCI术后疗效.

    作者:吴翼伟;章斌;杨向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肺转移瘤的CT诊断(附107例分析)

    肺是转移性肿瘤发生多的部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4年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肺转移瘤107例,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

    作者:张杰;卜庆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

    目的: 探讨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5000例产前超声检查者常规观察胎儿心脏四个切面,即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平面,疑有异常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25例先天性心脏畸形,其中22例引产尸解证实,3例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复查证实.漏诊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3例.结论: 胎儿心脏四个切面筛查能发现绝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畸形,包括大血管畸形,但易漏诊小的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

    作者:徐加英;徐益敏;韩绯;张亦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

    典型的肺转移瘤的X线胸片和CT表现已为人们所熟知[1,2],空洞型转移虽有X线平片分析报道,但CT的分析报道不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例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

    作者:杨贵昌;袭军祥;李文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超声成像与CD10表达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与CD10免疫组化测定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41例OEC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CD10染色结果进行评估,并以102例其他卵巢良性病作为对照组.结果: 本研究OECⅠ期5例,Ⅱ期3例,Ⅲ期30例,Ⅳ期3例.Ⅰ期OEC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囊肿大径≤3cm,类圆形,有一定张力,壁不厚,囊内为均匀点状弱回声,周边可见正常卵巢组织.OEC组的CD10染色阳性率为97.6%,对照组阳性率9.8%.结论: 超声显像能够发现OEC的早期病变,对临床分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CD10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OEC的进一步确诊.

    作者:王军燕;李亚里;汪龙霞;赵昀;张晶;申明识;梁力;张书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管内介入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初步经验

    临床上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部位的判断常常较困难,以往常规检查方法很容易漏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可以及时发现出血部位并行栓塞治疗.我科2000-02~2004-08对1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了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6例施行栓塞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唐军;张毅军;何建军;鲁晓贺;荀燕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骨化性肌炎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8岁.近3个月经常做跳绳运动,逐渐出现右股内侧疼痛,因近期疼痛加重且出现包块就诊.查体: 轻度跛行,右下肢外展受限,右股内收肌上部可触及一约5cm×3cm肿块,无明显移动,质韧且有轻度触痛.超声所见: 右股内收肌近端肌纤维与肌腱移行处探及一4.4cm×2.2cm稍强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未见包膜回声,切面内呈团簇状强回声,可见周边血流信号(图1,2).超声诊断: 右股内收肌骨化性肌炎.

    作者:薛晓艳;王吉发;张秋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心包胸膜囊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3岁.3天前因出现胸锁关节酸痛不适,来院就诊.胸部X线检查发现左侧心膈角处一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膈面光整,心脏大小正常.初步诊断为: 左下肺占位病变(图1).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入科.查体: T36.5℃ ,P72次/min,R18次/min,BP16/10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皮肤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锁关节处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叩诊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实验室检查无特殊.CT扫描: 左侧前下纵隔心膈角处见一卵圆形囊性肿块,约4.4cm×2.5cm,壁薄,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约为17Hu(图2),诊断为心包胸膜囊肿.

    作者:刘咏;王作勤;赵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位图像重建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价值

    高分辨力CT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能够更好地显示受累肺实质严重的区域和影像学特征,但是扫描层间距为10~20mm时,可能会遗漏局灶性的肺部异常.多层螺旋CT能够将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轴位的HRCT重建和在工作站进行冠状位图像的重建,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1].本研究扫描了48例临床诊断为肺部间质性改变的患者,比较冠状位图像和轴位HRCT在诊断肺部间质性疾病中两种方法的优劣.

    作者:张永林;茹晋丽;薛雁山;王新文;王澎;李天平;魏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Alzheimer病的SPECT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AD)的起病隐袭,确诊只能依靠尸检.因此,AD的早期诊断及准确鉴别是当今急待解决的课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被认为是AD的超早期阶段,如能早期预测MCI向AD的转化,有助于尽早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近年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在MCI、A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通过静脉注射锝-99m-六甲基丙烯胺肟(99mTc-HMPAO), 99mTc-双半胱乙酯(99mTc-ECD)作为显像剂, SPECT可测定局部脑血流(rCBF).

    作者:高平;秦绍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肾周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0岁.左腰部疼痛2个月余,加重2周,疼痛呈持续性.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体格检查: 左腰部稍隆起,左上腹可触及一约12cm×12cm肿块,光滑,有压痛,左肾区叩痛明显,左季肋点压痛.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B型超声示左肾正常形态消失,呈巨大囊实混合性包块,左肾动脉完全消失.CT检查: 平扫示左肾正常形态消失,左肾中下极巨大囊实混合性肿块,约11cm×12cm×15cm,有包膜,肿块以囊性为主,CT值约19.8Hu,前壁及侧壁可见不规则实质结节,CT值41.4Hu(图1),增强扫描示壁结节增强,CT值51.6Hu,左肾残余正常实质增强程度较对侧低.脾动脉受压向上推移(图2).延迟扫描示肿块包膜稍有增强,实质部分明显增强,CT值53.2Hu(图3).CT诊断: 左肾囊实性肿瘤,恶性可能.

    作者:雷静;何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B型超声在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B型超声在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诊断及观测术后幽门恢复过程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对39名患儿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1个月直至6个月时进行超声检查,详细测量幽门管各径值.结果: 术前幽门管长径20.13±2.81mm,直径13.97±1.87mm,肌层厚度4.81±0.78mm;术后7天时,切口部位肌层明显变薄;术后2个月, 前壁肌层厚度恢复正常;术后4个月,长径、直径及左右侧壁肌层厚度恢复正常;术后5个月,后壁肌层厚度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不仅可作为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而且可观测术后幽门管的恢复过程.

    作者:吴梦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SARS痊愈患者继发骨坏死的临床及MRI分析

    目的: 探讨SARS痊愈患者继发骨坏死的临床及MRI表现.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SARS痊愈患者继发骨坏死的MRI表现. 结果: 继发骨坏死者17例,31个骨骼受累,共33个病灶.股骨头20个,股骨下端7个,胫骨上端4个,髌骨2个.结论: SARS痊愈患者继发骨坏死以多骨受累,多发病灶,且表现多样为特点,MRI全面检查,密切随访有症状的骨与关节十分重要.

    作者:张庆海;蔡幼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虚假异位节育器X线透视诊断

    育龄妇女放置子宫腔节育器,是安全简便、有效的避孕方法.而采用X线透视检查,能准确及时发现脱落或虚假异位节育器,是计划生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收集1982~2003年,经X线透视普查的10万余人次育龄妇女,对其中118例虚假异位节育器,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

    作者:丁绍省;王明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脑脓肿的价值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脓肿的诊断及与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4例脑脓肿与17例颅内囊性、坏死性肿瘤的DWI信号特征进行分析,测量并比较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 值、病灶与对照区的ADC值比率(ADC率,rADC).结果: 14例脑脓肿在DWI上均呈程度不等的高信号,其中12例在ADC上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62±0.29)×10-3mm2/ s,平均rADC为0.77±0.36;17例囊性、坏死性肿瘤中15例在DWI上呈低信号,16例在ADC上呈高信号,平均ADC值为(2.37±0.70)×10-3mm2/ s,平均rADC为3.24±1.08.统计分析显示脑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及rADC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前者均显著低于后者; DWI与ADC相结合对脑脓肿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94.1%,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相应常规MRI的60%、27.27%.结论: DWI与ADC能有效反映脓肿与囊性、坏死性肿瘤的不同液态性质,对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沈训泽;龚向阳;蒋定尧;张德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