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SCT曲面重建成像在面神经管上的应用价值

胡凯;黄小华;肖如辉;陈俊

关键词:面神经, 曲面重建,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探讨曲面重建成像对面神经管走行全貌及各段管径大小的显示能力.方法:随机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行内耳检查并无颞骨病变的45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颞骨岩部高分辨率容积扫描,随后将采集数据进行超薄层原始放大后传到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完成双侧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并分别测量管腔宽径大小及各段长度值.结果:45例患者(90耳)中40例(88.9%)能完整显示双侧面神经管走行,并能准确测量各段管径大小及长度,3例(6.7%)仅显示一侧的面神经管,2例(4.4%)双侧均无法显示.面神经管左、右侧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总长分别为(3.66±0.31)mm、(11.55±1.15)mm、(13.51±1.08) mm、(26.32±2.61)mm和(3.53±0.23) mm、(11.24±1.21)mm、(13.12±1.24) mm、(26.73±2.31)mm.面神经管左、右侧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总管径分别为:(0.82±0.11)mm、(1.15±0.12)mm、(1.18± 0.14)mm、(3.09±0.11)mm和(0.79±0.13)mm、(1.19±0.21)mm、(1.21±0.15)mm、(3.15±0.22)mm.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对显示面神经管的影像解剖具有重要的价值,为面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流动青少年艾滋病网络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在流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建立15个QQ群和一个宣传网页,开展为期6个月的在线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面对面询问和在线调查的方式对605人和35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接受调查的人群在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与基线比较,干预后调查对象中能通过4种及以上途径获取知识的比例由30.91%升至41.41%,知道三个传播途径的比例则由50.91%升高至77.75%,对9 个知识问题的得分由(12.11±2.84)分提高至(13.19±2.93)分(t=5.37.P<0.001),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和近6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则分别由35.15%提高到48.31%(x2=7.93,P=0.005),及由18.41%提高到35.27%(x2=16.59.P=0.0002).结论:基于网络平台在流动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可行、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田小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结核蛋白芯片联合胸水ADA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蛋白芯片联合胸水腺苷脱氨酶( adenosine deaminase,ADA)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和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标本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同时检测胸水ADA.结果: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灵敏度为69.05%,特异度为91.67%;而胸水ADA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8.89%.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5.24%,高于单一结核蛋白芯片(69.05%)或胸水ADA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83.33%,低于单一结核蛋白芯片(91.67%)或胸水ADA( 8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蛋白芯片联合胸水ADA检测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可作为结核性胸腔积液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冬梅;陈小菊;刘小燕;陈绍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大鼠左侧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随机分为假刺激组、高频低强度刺激组和高频高强度刺激组.在缺血后连续刺激1周和2周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大脑缺血侧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比较相同时间点各组间大鼠神经功能NSS评分,了解rTMS对脑缺血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高频阈上rTMS治疗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治疗效应与rTMS强度和时间相关,并能有效增加缺血侧BrdU阳性细胞数和Nestin标记的新生神经细胞数(P<0.05).结论:高频阈上rTMS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辜建伟;吴碧华;杨云凤;李芸;李雪梅;张小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常见并发症处理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PCNL治疗的85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856例患者,共行987例次手术.并发术中出血27例,其中23例经处理出血停止,继续手术,4例活动性出血,予放置肾造瘘管,改行二期PCNL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12例,其中6例经夹闭造瘘管,绝对卧床、输血及使用止血药后出血停止,3例经穿刺窦道Foleys管球囊压迫止血后成功止血,3例行介入治疗栓塞出血血管成功止血.术后出现高热、感染23例次(2.7%),其中包括2例感染性休克(0.23%).术中发生胸膜损伤导致胸腔积液4例.8例术后肾造漏管口周围漏尿,经调整引流管深度及更换敷料等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结石残留也比较常见,本组资料一期手术后结石残留率为15% (128/856),再次手术后为7.8% (67/856);总的结石取尽率为92.2% (789/856).结论:术中、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感染是PCNL常见的并发症,而胸膜损伤、肾造漏管口周围漏尿也常常发生,应当予以重视.虽然PCNL术后仍可能存在结石残留问题,但它的微创和可重复取石的优点使其成为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何俊;余周;孙先禹;何跃;杨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eriostin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关系的研究进展

    Periostin是一种近年发现的分泌型可溶解性细胞间基质蛋白,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合成基质蛋白,导致新生内膜的形成,进而使损伤血管的管腔变小.血管再狭窄是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其以新生内膜形成为特征,是一个涉及多种能分泌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细胞参与并引起血管局部炎症反应和增殖的病理过程.Periostin参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可能与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以及其它机制有关,其分子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魏本;郭富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失语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治疗作用、安全性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左半球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右利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12),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低频rTMS治疗,rTMS治疗方法:频率1 Hz、强度为运动阈值( movement threshold,MT)的80%、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语言运动区、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 s,共10d.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疗程后2周、疗程后2个和疗程后6个月均行汉语失语检查表(aphasia battery in chinese,ABC)评价其语言功能;同时两组在治疗前、疗程后2周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测脑血流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ABC评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2周、疗程后2个月、疗程后6个月治疗组其值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均P <0.05);两组治疗前和疗程后2周左额下回缺血灶明显大于对侧镜像区;疗程后2周治疗组左额下回缺血灶明显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其摄取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1Hz、rTMS对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且安全;可能与通过远隔效应增加了语言区局部血流量及改善脑代谢,抑制右侧半球相应区域的兴奋性等有关.

    作者:陈芳;王晓明;詹成;杨玲;王寅旭;孙祥荣;赵晓琼;黄慧;胡建秀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脑出血患者体温和白细胞的变化及其对预后影响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体温和白细胞的变化及对患者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复习201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的198例脑出血患者,登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体温、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结果:感染组白细胞异常、体温增高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均高于非感染组(P<0.01),但两组体温升高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1);无感染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组和非使用组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体温升高组的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均高于体温正常组(P<0.01),但非感染亚组体温升高并不增加死亡率(P>0.05).白细胞异常组的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均高于正常组,非感染亚组结果相同(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升高和体温增高较常见,但感染患者改变更明显;非感染患者预防使用抗生素不能改善患者预后.体温增高的患者预后较差,非感染患者的体温增高并不增加院内死亡率.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意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祥荣;刘新;刘黎明;何仲春;吴碧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间断静脉注射与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间断静脉注射与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两种方法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16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间断静脉注射阿托品治疗,实验组采用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治疗,通过检测全血胆碱酯酶活力、阿托品化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毒性症状消失时间、过量率、反跳率、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等指标判断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值、阿托品化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毒性症状消失时间、过量率、反跳率、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能迅速消除毒性症状达到阿托品化,减少反跳率及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同时解决了反复取药、抽注问题,减少护理人力资源投入,且可灵活迅速调节阿托品静脉泵入速度,防止阿托品过量或用量不足,从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雪芹;刘仙蓉;潘杨;何瑜;陈文英;杨开秀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某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的现况.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某油田的107名研究对象测定职业紧张水平.结果:个人工作环境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心理紧张反应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1);自我保健及休养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技术工人常模组(P<0.05);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紧张任务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人应对资源成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该人群心理紧张反应突出;应对资源以自我保健和休养为主;职业紧张源增 强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降低紧张反应.

    作者:朱陶;李健;薄其波;孙立臣;兰亚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07年至2009年郑州市管城区卫生投诉举报案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郑州市卫生投诉举报工作的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间郑州市管城区所有卫生投诉举报案件,按投诉举报方式、行业、内容及投诉处理情况等整理资料,汇总分析.结果:三年间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27件.投诉举报方式以电话举报为主,占70.1%;投诉举报行业主要为医疗卫生行业,占54.3%,其次是食品卫生(占40.2%),医疗卫生行业投诉举报案件占比逐年增加;49件调查属实,占38.6%,3年调查处理情况变化不大.结论:医疗卫生和食品卫生是消费者卫生投诉举报的两大重点.

    作者:王曼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脑血管病与循证医学

    1 循证医学概念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指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康复和其他决策应建立在当前佳临床研究证据、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及患者的需求和意愿三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1-2].医师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指医生应用临床技能和经验迅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建立诊断以及判断患者对干预措施可能获得的效益和风险比的能力,也就是对患者正确进行个体化处理的能力.好的证据在用于具体患者时必须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病情与病程等灵活应用.

    作者:王德任;刘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作者:夏邦红;李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性颅内血肿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继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至2011年收治的16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统计术后继发颅内血肿的病例,并总结出血原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术后继发颅内血肿10例:手术术区周围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急性硬膜外硬膜下混合血肿1例,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脑内血肿3例,手术同侧远隔部位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对侧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本组全部治愈,遗留轻度肢体功能障碍3例.结论: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的优点.但对其严重的并发症继发性颅内血肿仍需重视.

    作者:赵雷;胡开荣;李永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VSD)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使用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使用常规换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5例对照,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足Ⅰ度、Ⅱ度溃疡愈合时间,VSD组分别为(5.2±0.8)d和(13±3.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0±1.4)d和(17.4±5.4)d(P <0.01);Ⅱ、Ⅲ度溃疡的治愈率,VSD组分别为100%和50%,高于对照组的67%和0%;Ⅱ、Ⅲ度溃疡的感染率,VSD组均为0%,低于对照组的33%和43%.结论:VSD治疗能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常规换药.

    作者:刘丽黎;周春兰;李盛华;唐月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临床、CT及手术资料齐全的肠梗阻患者,其中21例为单纯CT平扫,36例在平扫基础上行增强扫描,其中三期动态增强12例,将CT原始数据进行MPR冠状、矢状重建,分析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梗阻56例,符合率98%;确定梗阻部位48例,符合率88.9%;确定梗阻原因47例,符合率82.5%;10例血供障碍患者,CT检出7例,符合率70.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的有无、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对确定有无血运障碍也具一定价值.

    作者:曾旭;董国礼;周芷溪;许林;肖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无痛胃肠镜术后不同年龄患者苏醒与认知恢复调查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患者接受门诊无痛电子胃肠镜术后麻醉苏醒和认知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门诊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的青、中、老年患者接受术前及术后lh内每15 min简明精神状态评分(minimal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计算出术后认知恢复程度百分比,并记录苏醒过程.结果:老年组的完全苏醒时间为(12.7±4.3) min,明显比青、中年组长(9.3±4.1)min,(9.8 ±3.6)min.术后15 min、30 min、45 min和60 min老年组的MMSE分值分别为术前基线的75.29%、77.19%、86.31%、92.40%,均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85.23%、92.95%、98.99%、99.66%和86.82%、92.23%、97.64%、99.32%).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苏醒时间.结论:门诊无痛胃镜患者术后的麻醉苏醒比认知功能恢复快,老年患者的认知恢复和苏醒均明显慢于中、青年患者,但并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提示对门诊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该给予更长时间的观察.

    作者:尹芹芹;高勤;陈斌;万勇;杨小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直接穿刺椎间盘及椎旁间隙注射臭氧.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对8例估计穿刺困难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穿刺路径进行术前模拟,获得较好效果.52例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优27例(52%),良16例(31%),优良率达83%.结论:臭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胡鸿;游箭;魏欣;钟立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脑卒中防控任重道远

    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2008年公布的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表明脑卒中已成为中国的第一位死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MONICA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0%速度上升.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200万例,已有患者至少600 ~700万例,每年至少死亡150余万例;而每年给国家带来的经济负担达400亿元.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蔗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52例静脉滴注组和48例口服组,静脉滴注组使用蔗糖铁,观察组使用琥珀酸亚铁,观察治疗前后Hb、HCT、SF、TSAT的变化;比较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静脉滴注方式第4周Hb、HCT、SF、TSAT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变化(P<0.05);给药8周后Hb、HCT、SF、TSAT明显高于口服给药组(P<0.05).结论:静脉滴注蔗糖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缺铁状况,疗效迅速持久,副作用小.

    作者:张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胆道损伤67例手术修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胆道损伤手术修复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7例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分别选择胆管端端吻合术,自身组织作胆道修复、胆肠Roux-en-Y吻合术,67例患者平均随访3.6年(3个月~11年),效果优良率达95.5%.结论:选择适合于患者的手术方式,改进手术方法和技术,能提高疗效.

    作者:杨长东;王斌;胡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