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肠系膜血管平滑肌瘤1例

王强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瘤, 肠系膜
摘要:1 病历简介患者,男,72岁.因下腹部疼痛半月来诊.超声检查发现患者下腹部可探及巨大稍高不均质回声肿块,约16cm×8cm,边界清晰,有包膜,但活动度差,似与腹膜粘连,肿块周围未见肠道扩张征象(附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侧脑室扩张20例B超研究

    为了进一步了解20孕周前胎儿侧脑室扩张的变化特点,1996-01~2003-08对20孕周前脑室率>0.5的胎儿进行B超定期观察和研究.本研究分析总结了其观察结果.

    作者:范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T诊断肾上腺大囊肿的价值

    目的:评估CT诊断肾上腺大囊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手术病理证实肾上腺大囊肿的CT表现.结果:轴位CT平扫显示肾上腺囊肿,呈圆形8例、椭圆形6例;囊肿大径4~16cm,平均8cm;囊肿呈均匀低密度,CT值2~18Hu;囊壁光滑8例、稍分叶6例.增强扫描14例均无增强.术前确诊12例和拟诊2例.结论:对肾上腺大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CT是可靠和准确的方法.

    作者:严光庆;陈巨坤;李洲;上官景俊;王菊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直肠腹膜外间隙放射解剖学研究现状

    直肠腹膜外间隙是指直肠腹膜反折以下由盆内筋膜、韧带分隔的、富含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的潜在间隙,此间隙有利于盆内中空脏器的扩张及缓冲外力的损伤,也是积液、血肿储藏和扩散的空间,它对肿瘤的分期、脓液引流和盆腔脏器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直肠腹膜外区域的腹膜在胚胎时期发生了许多反折,其筋膜和筋膜间隙远比腹部腹膜外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虽有许多学者通过断面标本,灌注标本及CT、MRI、超声等方法对它进行研究,但对直肠周围筋膜和韧带的胚胎发育及其附着仍存在很大争议,从而导致直肠腹膜外间隙的解剖命名很不统一,同一间隙有不同的命名,同一命名又各有所指,造成影像诊断的和手术方式的分歧.随着CT、MRI和超声的发展,活体的直肠周围筋膜与筋膜间隙得以直接显示,为直肠腹膜外间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的观点.

    作者:陈楠;闵鹏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内异物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48个外伤后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超声表现.结果:浅表软组织内玻璃异物11例20个,石头异物4例7个,金属异物11例12个,木柴异物9例9个.超声表现为软组织内条索状、斑点状结构的强回声或偏强回声,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其中9例表现为无包膜低回声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异物性肉芽肿,8例局部化脓,表现为异物周围无回声区.结论: 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骆继芳;黄世林;浦明娟;沈引华;刘剑峰;邬萍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上颌埋伏牙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技术对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1例牙齿正畸的患者行螺旋CT轴位扫描,其中上颌埋伏牙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8~18岁,平均12.5岁.对CT扫描采集的信息利用3D软件行大密度(MIP)和多层面重建(MPR)二种方式的图象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牙齿形态.其中20例共有27颗上颌埋伏牙,可显示其异常结构,埋伏牙与牙列的关系,位于牙列唇侧或腭侧.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一种能展示牙齿立体形态影像的新技术.轴位图像、MPR和MIP联合应用能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韩本谊;李宏儒;江笑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左侧胸椎旁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28岁.因左背部包块伴明显疼痛20天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咯血.查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左背部肤色不红,扪及约鸡蛋及拳头大小包块质硬、压痛不明显,边界欠清,活动度稍差,余体查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记数正常,中性粒细胞0.80,结核抗体实验阴性.胸部侧位片示左下胸椎背侧扁丘状块影突向胸腔,前缘光整,密度较均匀,后缘界限模糊(图1).正位为心影重叠.

    作者:刘中银;李长英;张震;张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测定左室等容舒张时间的新方法

    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指主动脉瓣关闭至二尖瓣开放的间隔时间,受左室舒张速率和左房压影响,是反映心肌舒张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大多数采用多普勒法间接获得IVRT,存在一定误差,本研究对32例一级高血压患者用曲线解剖M型法直接测量IVRT,发现本方法操作简单,数据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奕民;袁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右下肺海绵状血管瘤1例

    1 病历简介女,57岁.体检时无意中发现右下肺一肿物.自述健康,无何不适.20年前有一次左胸背外伤史,尔后偶感伤处疼痛.查体:营养中等.听诊右侧胸语颤稍减弱,心律齐.肝、脾肋下未触及.X线胸正侧位片(图1)示右心膈角处见一7cm×8cm圆形块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光滑,右侧位片团影与胸椎重叠,诊断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CT(图2)示右下肺叶一6cm×6.5cm×8cm软组织块影,边界清,呈葫芦状,密度不均匀,CT值为29~51Hu.诊断为右肺下叶占位,性质待定.

    作者:洪添吾;陈仰寿;王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排螺旋CT胸部非对称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双排螺旋CT肺部非对称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56例志愿者用螺旋 CT行肺部扫描,分别采用非对称扫描方式(ASM,1mm/10 mm层厚图像分别采用高分辨算法/肺算法)、标准螺旋水平扫描方式(SCT)、常规高分辨(HRCT)扫描方式3种方法进行扫描.将4组图像分别对照研究.结果:AS-10mm图像噪声、边缘锐利度明显大于SCT图像;AS-HRCT图像噪声小于HRCT图像,两者对图像边缘的显示无显著差异.非对称扫描方式较患者按常规获得2组图像的方法能明显减少体表辐射剂量,平均每层可减少辐射剂量20%.4组图像对于小病灶、肺内各种不同病灶的显示能力是相似的.结论:非对称扫描方法在图像质量未下降的同时,可以较常规的2种检查方法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

    作者:丁毅;张镭;钱晓军;王亚杰;翟仁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小网膜纤维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5岁.因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需定期B超检查肝、胆、脾.2003年1月例行B超检查时发现左肝后方一低回声肿块(附图),大小约26mm×22mm,此肿块边界清晰,有包膜,其内回声偏低均质,与左肝及胃均有界限.B超提示:(1)小网膜良性肿瘤.(2)腹腔淋巴结肿大待排除.CT示:左肝下缘内侧与胃之间一软组织肿块(首先考虑良性占位,以来源于肠系膜或胃侧壁的平滑肌瘤可能性大).

    作者:王志兰;黄心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宫外孕腹腔出血超声误诊为脾破裂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2岁,以腹痛伴神志模糊6小时就诊.家属代诉,18小时前曾于行走时跌倒,着地部位不详,夜间即感腹痛,以下腹为著.查体:神志模糊,呈失血貌,体温 38.0℃,脉搏14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9.3/4kPa,腹肌紧张,全腹有压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RBC:2.4×1012/L,HGB:79g/L.超声所见:脾肋间厚3.8cm,回声均匀,中下极可见一由外缘至内缘贯通之无回声暗带,约3.5cm×0.5cm,膈下与脾之间见前后径1.5cm液性暗区(附图左).

    作者:谢宁;宋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婴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

    我院1998-06~2003-06,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婴儿肠套叠26例,均经空气灌肠整复和手术治疗而治愈.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婴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美兰;单征珊;郑发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及其临床价值

    脐带绕颈是导致胎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胎儿脐带绕颈的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0%~25%[1].产前确诊胎儿脐带绕颈有利于临床观察产程,选择生产方式和时机.

    作者:肖春华;黄燕;张俊;杨光瑞;冯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眼眶神经纤维瘤病的CT表现

    目的:探讨眼眶CT扫描诊断神经纤维瘤病 I 型(NF1)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NF1眼眶CT征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结果:NF1眼眶CT的主要表现为:上睑肥厚,眶周及颞、颧部丛状神经纤维瘤;蝶骨发育不良,蝶骨大小翼或额骨眶板缺失;颅眶骨畸形,眶腔不对称性扩大,眶上、下裂及视神经孔扩大;眼球突出,体积增大;眶内软组织肿块;泪腺肿大,眼外肌肥厚,视神经增粗.结论:眼眶CT扫描对NF1病变侵犯范围、能否手术和手术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建华;李涛;崔英;肖利华;鲁小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

    我院对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采用Angiografin静脉注射.Angiografin为水溶性造影剂,作用与泛影葡胺相近,因其水溶性大,毒性低,过敏反应发生较少,但因个体差异,不可忽视个别过敏病例.本文总结了我院1例患者隐瞒过敏史而致重度碘过敏反应抢救成功的有关资料.

    作者:蒋光宇;蒋新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ed cirrhosis,DCC)患者胃和小肠变化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55例经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DCC的CT资料.将胃壁厚度>10mm、小肠壁厚度>5mm,作为胃、小肠壁增厚的判断标准.同时观察腹水与脾肿大的存在及其程度和静脉曲张.统计分析DCC病例胃和小肠壁增厚的发生率及其表现类型.结果:DCC病例胃/小肠壁增厚的发生率为85.5%.CT表现类型包括:胃壁增厚(5/27,18.5%)、小肠壁增厚(20/42,47.6%)和二者皆有(22/55,40%).静脉曲张、重度脾肿大、和腹水在有和无胃肠道壁增厚中发生率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胃和小肠壁增厚是DCC常见的CT表现.

    作者:薛雁山;王峻;蔡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骨骼MRI表现及诊断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骨骼病变的MRI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健康成年中国白兔80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只,以正常饮食(Ca:P=1:0.7)喂养,实验组40只,以高磷饮食(Ca:P=1:7)喂养建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动物模型.在第3~6个月采用高场MR骨扫描分析影像学特征,并对甲状旁腺及骨骼行病理学检查,评价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甲状旁腺明显增生.骨骼均存在骨质疏松表现,MRI(T1WI)表现为局限性低信号改变,T2WI早期表现为局限性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改变,相应螺旋CT扫描依次为阴性,可疑,骨质疏松,骨膜下皮质吸收表现.结论: 高场MR诊断早期PHPT骨骼病变的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是研究早期PHPT骨骼病变的可靠手段.

    作者:白荣杰;柳淑云;刘德新;韩铭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空气压力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附286例分析)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空气压力灌肠整复为首选治疗方法.影响肠套叠整复成功的因素有病程长短、肠套叠部位及其程度、患儿的全身情况、注气压力选择等[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15例空气压力灌肠整复中采用间歇注气法辅以手法按摩整复的价值与71例采用一般注气法整复的比较及208例使用男性成人导尿管代替双腔气囊管(Foley管)与整复成功率的关系.

    作者:何俊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穿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

    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巧克力囊肿)患者345例,穿刺囊肿囊腔内采用两种硬化剂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徐颖;洛若愚;张蔚;史玉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内脏反位合并胆结石、肾结石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6岁,因上腹部间断疼痛2年入院.体检:胸廓无畸形,右侧胸锁骨中线四、五肋间可见心尖博动,该处可叩出心界,并可闻及心音.左侧胸腔叩诊呈清音,叩不出心界,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脾未触及,剑下轻度压痛.胸腹透视:右位心,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张志峰;王振运;王磊;王伟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