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CT诊断

肖榕;段建国

关键词:Dandy-Walker综合证, 畸形, CT
摘要:Dandy-Walker 综合征又称先天性第四脑室中孔侧孔闭锁,是后脑发育畸形,属少见的颅脑先天发育畸形,国内报道较少.我院1997-07~2004-02头颅CT平扫发现6例,现对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诊断急性胃穿孔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7岁.规律性上腹痛7年,加重17小时入院.体检:体温37.2℃,血压(120/80mmHg),呼吸37次/min.急性面容,神志清,上腹部持续绞痛、伴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痛迅速扩展全腹,逐渐加重,以剑突下为甚.全腹部压痛(+),反跳痛(+)伴全腹肌紧张.化验:WBC 12×109/L、N0.84.X线腹平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荣冰水;王桂香;杨继祥;陈巨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分析

    卵泡膜细胞瘤是卵巢实质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属性索间质来源的良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2%~6%.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因它能分泌激素(主要为雌激素),可引起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内膜增厚甚至癌变,故正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3 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卵泡膜细胞瘤的资料,以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陈妙研;王军梅;宋伊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主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试验研究

    目的:研究在正常小型猪主动脉置入自膨式血管内支架(ES)后再狭窄形成的机制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中华小型猪7只.1只为预实验组,行血管造影后处死.6只为实验组并随机分为3组,均于主动脉弓降部置入血管内支架.组1和组2、3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3、6个月行血管造影;其中组3术后6个月对狭窄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结果:血管内支架均成功置入实验组主动脉弓降部.术后6个月生长发育所致平均狭窄百分面积为6.60±3.55%,内膜增殖所致平均狭窄百分面积为14.61±0.37%.术后第6个月血管内支架置入处前后收缩期压差为1.76±0.37 kPa,行球囊扩张术后压差消失.结论:自膨式血管内支架置入小型动物主动脉可因其生长发育造成再狭窄,并随时间推移加重.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疗效满意.

    作者:马宁;蒋世良;黄连军;赵世华;徐仲英;阮英茆;孟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椎动脉扭曲的MRA定位、定向方法探索

    因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而行颈椎手术十分常见,临床医师期望对椎动脉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有清楚了解,以帮助诊断及治疗[1~3].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为无创伤检查,图像清晰,较好地反映了椎动脉解剖形态,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国内外均有报道[4~8].但对椎动脉病变的定位及扭曲的定位、定向问题均未见明确阐述.本研究总结了32例椎动脉扭曲的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定位、定向诊断经验.

    作者:庄宝昌;韩志国;雷杰;杜斌;史爽;高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的建立与MS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建立软组织恶性肿瘤动物模型并研究MSCT灌注成像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1ml,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7、14、21、28天行CT平扫和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W4.0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组织的BF、BV、PS值明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而MTT值则明显低于正常肌肉组织(P<0.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是一种准确且相对简捷的定量评估软组织肿瘤性病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作者:张景峰;王仁法;宋金梅;李勇刚;张菁;王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88Re-,99mTc-octreotide,[125I-Tyr3]octreotide体外受体活性对比研究

    目的:体外受体结合实验比较188Re-, 99mTc-, 和125I-标记生长抑素受体结合多肽的生物活性.材料和方法:采用直接法标记188Re-OCT,99mTc-OCT,氯胺T法标记125I-TOC.以大鼠脑皮质细胞为组织受体,进行饱和试验,测定3种标记物的Kd值.结果:125I-TOC对大鼠脑皮质细胞的Kd=3.56±0.92nM, Bmax=35.31±1.63fmol/μg;99mTc-OCT的Kd=11.25±1.26nM, Bmax=35.06±1.87fmol/μg;188Re-OCT的Kd=18.28±2.13nM, Bmax=34.70±1.01fmol/μg.结论:99mTc-OCT、188Re-OCT亲和力小于125I-TOC,但仍保持较高生物活性,有希望作为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和治疗剂.

    作者:吴翼伟;章斌;叶千春;孙俊杰;范我;许玉杰;江一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性脑病的磁共振诊断及其进展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于肝硬化或其它严重肝脏疾病所致的神经心理异常的临床综合征[1].典型表现为行为及神经心理异常,与脑功能的损害是一致的,还有特征性的扑翼样震颤、神经肌肉异常,例如行动过缓、构音障碍、僵硬等.传统认为,HE属于代谢性脑病,除了有额叶的脑萎缩及Alzheimer II型星形细胞增殖外没有其它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对活体脑组织形态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例如高水平的脑功能成像,神经心理测试及脑电图的迅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测试脑功能与形态研究的方法,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肝硬化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有器质性改变的[2].

    作者:邬海博;蔡幼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肾癌的螺旋CT诊断

    目的:分析小肾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探讨其扫描计划.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7个,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结果:17个癌灶中,平扫11个等密度,稍高密度及低密度各3个,2个伴斑点样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7个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10个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14个癌灶邻近肾皮质显影模糊或中断;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15个癌灶邻近肾盏或肾盂有受压征象.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是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皮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作者:丁庆国;陈振湖;胡春洪;丁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甲状腺肿瘤性病变的CT诊断

    甲状腺腺瘤为甲状腺常见良性肿瘤,而甲状腺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癌,以乳头状腺癌多见.CT不仅能检出肿瘤,同时能了解向胸腔内延伸范围及周围结构情况,有的还可区别肿瘤的良、恶性,目前已成为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俞明细;王有成;强金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6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CT诊断

    Dandy-Walker 综合征又称先天性第四脑室中孔侧孔闭锁,是后脑发育畸形,属少见的颅脑先天发育畸形,国内报道较少.我院1997-07~2004-02头颅CT平扫发现6例,现对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肖榕;段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体瘤(附8例报告)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化学感受器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较高,以往报道误诊率可达43%~54%[1]. 本研究就经超声检查辅助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颈动脉体瘤进行分析,探讨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管玲;田尤新;董玉玲;袁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超诊断腹壁白线疝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直立时隆起一包块2个月就诊.查体:直立时剑突与脐之间偏右见一约4.0cm×3.5cm外突包块,皮肤表面无异常,触诊时包块位置固定、质中、轻压痛,腹壁似有连续性中断.高频超声横切扫查见包块约3.5cm×2.5cm,内容物呈不均匀低回声,其后方可见白线的强回声带连续性中断约1.0cm,腹膜外脂肪组织通过白线的缺隙与包块内容物相连,且两者的回声相同,纵切面见白线断缺约0.7cm,探头在包块上方做加压、放松运动,可见白线缺损处的组织在包块内容物与腹膜外脂肪组织间有往返样运动(图1).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5例颅底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

    囊性脑膜瘤多见于儿童,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0%~19%,而成人发病率为2%~4%[1].肿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凸面、镰旁或矢状窦旁,而位于颅底部较为少见[2~7].本研究搜集1996-02~2004-05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颅底囊性脑膜瘤5例,分析其MRI表现,并结合文献探讨其MRI特点和鉴别点,以期提高其MRI诊断水平.

    作者:仇斌;姜新雅;王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及纵隔淋巴结结节病误诊为肺癌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9岁.体检X线胸片发现右上肺阴影,双肺门影增大.平素身体健康,无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

    作者:郑晓峰;赵庭强;高爱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聋人枕叶视皮层对频率刺激反应规律的事件相关fMRI研究

    目的:探讨聋人枕叶视皮层对视觉频率刺激的反应规律.材料和方法:采用事件相关fMRI技术,对8例聋人和正常人分别给予不同频率的刺激,通过MR采集其脑部数据,运用SMPM99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聋人与正常人的枕叶视皮层在不同频率刺激下均产生兴奋;随着频率的增加,聋人与正常人枕叶视皮层的兴奋区兴奋强度(intensity)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并略有反弹的趋势,二者相似;聋人与正常人的佳刺激频率分别为4Hz和6Hz.结论:聋人与正常人的枕叶视皮层对频率刺激的基本反应规律是相似的,但佳的刺激频率是不同的.

    作者:薛艳萍;翟仁友;顾华;饶恒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探讨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材料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股骨头坏死24例32个髋关节,根据股骨头坏死受累的不同部位,将其分为5型.结果:Ⅰ型股骨头坏死9个髋,股骨头骨骺发育基本正常.Ⅱ型2个髋,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外翻.Ⅲ型2个髋,股骨颈短缩,大粗隆高位.Ⅳ型8个髋,髋关节内翻,大粗隆高位.Ⅴ型11个髋,股骨颈短缩,股骨头畸形,大粗隆高位.结论:5型分型法可将全部股骨头坏死进行分类,并对其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许瑞江;马承宣;李浩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漏、误诊原因.材料和方法:对我院2002年手术治疗的10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超声及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正确81例,误诊13例,漏诊13例.漏、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多源性结节并存、部分结节声像图表现不典型、缺乏对临床资料的了解和经验不足.结论: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的评价应客观.综合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可以减少漏、误诊.

    作者:胡滨;罗兰;胡兵;周永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长骨造釉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2例报告)

    长骨造釉细胞瘤较为少见,好发于胫骨,其次为尺骨、腓骨、股骨、肱骨、桡骨等.笔者搜集手术病理证实2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音;王新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早衰的研究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发生的绝经.由于卵巢功能与卵巢形态及血供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21例卵巢早衰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旨在探讨卵巢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长穿;陈文卫;石华;杨菁;徐望明;孙有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病理证实的130例脊柱疾病核素骨显像研究

    目的:比较核素全身骨平面显像和MRI、CT及X线诊断脊柱转移瘤及其他脊柱疾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30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疾病患者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其中104例同期行MRI、61例行CT、107例行X线片检查.结果:骨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转移瘤91.7%,原发骨恶性肿瘤73.3%,良性肿瘤54.2%,瘤样病损81.8%,炎性病变100%,压缩性骨折100%.61.1%的转移瘤患者伴有其他部位骨骼的异常浓聚或稀疏灶.结论: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有效;其他脊柱疾病,几种影像技术各有其优势,骨显像对判断病灶范围及伴发其他骨病变有较大价值.

    作者:尚玉琨;李舰南;蔡良;白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