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孝纲;吴雪峰;常熟市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术后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01Tl与123I-BMIPP同步心肌显像预测左室功能改善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30例急性期接受PTCA的心肌梗塞患者进行201Tl与123I-BMIPP同步心肌显像.急性期及恢复期进行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根据Tl/BMIPP核素分布类型将患者分为T型分离组和B型分离组.B组123I-BMIPP负荷像与再分布像的缺损积分显著高于本组201Tl的缺损积分;亦显著高于T组123I-BMIPP的缺损积分.B组恢复期左室射血分数较急性期显著增加,且其LVEF改善度与Tl/BMIPP分离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201Tl与123I-BMIPP同步心肌显像在预测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功能改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林杰;李亚明;白景明;李庭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17岁.自幼生活于内蒙古牧区.右上腹胀痛不适3个月.查体:神志清晰,精神尚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大,肝区有叩击痛,余未发现异常.询问病史,1年前曾行卵巢畸胎瘤切除术.2 影像学检查及手术2.1 肝动脉造影造影可见左右肝动脉明显受压移位,肿瘤有异常染色,供血动脉有不规则增粗,可见许多细小不规则血管显影,无动-静脉瘘.提示::肝右叶巨大占位,考虑良性病变.
作者:郑桂玲;于德江;梁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概述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那些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个较好的选择.然而无论是手术切除还是介入治疗,术后癌肿的复发率均很高.肝癌的复发与它的转移、血管再生以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通过一系列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可以及早地预测癌细胞的转移,阻止肿瘤的生长,判定患者的预后,终达到满意控制肿瘤的目的.
作者:邵成伟;王培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眼内异物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本文将X线与B超对20例眼内异物的诊断与定位作对比分析,旨在探讨X线与B超对眼内异物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洪飚;朱敏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病历简介患者女,49岁.因外伤后右肾区隐痛2周于1999年10月20日来院就诊.体检:体温36.8℃、脉搏68b/min、血压15.5/9.5kPa,心肺正常,腹部柔软平坦,右季肋区有轻度压痛,并可扪及包块,右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3.42×1012/L、Hb 100g/L;尿常规(一);肾功能BUN 3.9mmol/L、Cr81mmol/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肾冠状切面显示:可见自肾皮质中部深达肾窦的破裂缺损区,肾包膜完整,但有大量液性透声区分布,肾实质明显受压,体积仅8.5cm×4.8cm×3.5cm,该肾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图1),而肾包膜轮廓范围有12.0cm×8.5cm×7.5 cm.
作者:钱孝纲;吴雪峰;常熟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I诊断动眼神经麻痹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MR图像.结果:24个病例中,脑干病变8例,脚间池段6例,海绵窦段10例.多种病变可累及动眼神经核及动眼神经而引起动眼神经麻痹,MRI可以清晰显示这些病变并对其做出较准确诊断.结论:如患者无糖尿病和重症肌无力而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应做影像检查.MRI可多层面成像,分辨力高,是诊断动眼神经麻痹的佳手段.
作者:黎庶;邵尉;田原;李松柏;徐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弥漫性甲状腺肿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53例弥漫性甲状腺肿大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组,甲状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侧甲状腺的血流分布情况,测定甲状腺上动脉的内径、收缩期峰值、阻力指数和血流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不同病变其血流信号及血流参数各不相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杨仲方;倪婉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故障现象CT-TWIN在工作过程中不能连续螺旋扫描,故障报告提示为:CT球管温度过高.2 故障检查及分析打开扫描架盖,里面温度很高,冷却风扇虽在转动,却没有冷风,而CT-TWIN是由水冷机使冷却水流经扫描架内冷却系统,冷却扫描架内空气,再由冷空气冷却球管的,到水冷机房发现水冷机没有工作.与CT-TWIN配套使用的是NESLAB公司HX型号水冷机,其工作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电源电路系统、温度控制电路系统、制冷系统、水泵系统、连锁保护系统.水冷机没有工作原理图,维修只有靠经验处理.
作者:赵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干式激光相机的临床应用,是医学影像学领域硬拷贝技术的重要进展之一.它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卤化物为感光材料在成像过程中的显影-定影-漂洗-干燥程序,而是将从CT或MRI机上直接获取的数据用激光打印于涂有碳粉的胶片上直接成像.这类胶片不怕日光照射,可在明室操作,而且可多机联网,共用一台相机.免除了清洗机器、更换药水等繁杂劳动和环境污染.我院于1998年引进两台Sterling Hilos Medol 1417干式激光相机,目前已打印CT、MRI胶片共3万余张,图像清晰.
作者:尉颖;张挽时;杨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显像获得的摄锝率与甲状腺轴激素水平变化测定在甲状腺炎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3例临床怀疑为甲状腺炎的患者进行99mTc甲状腺功能显像和甲状腺轴激素水平变化的测定.结果诊断甲状腺炎的灵敏度为88.1%,特异性为85.2%.结论 99mTc甲状腺功能显像的摄锝率与甲状腺轴激素变化水平测定值出现矛盾现象时,应高度怀疑甲状腺炎的可能.
作者:郭启煜;卢殿峰;朱家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本文运用脉冲多普勒超声研究了窒息新生儿腹腔动脉干和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胃肠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机理,提供早期敏感的诊断方法,从而指导临床,改善新生儿窒息的预后.
作者:曹海英;刘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21岁.因头昏、头痛、呕吐2h,不省人事30min,于1999-12-20~1:20入院.入院前因烤炭火感头昏、乏力,外出时先后跌倒两次均枕部着地,末次跌倒30min后自诉头痛难忍,喷射状呕吐数次,经立即吸氧,肌注颅痛定,病情无好转.患者嗜睡进则昏迷,小便失禁.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4mm、左侧5mm,对光反射迟钝.头枕部可见直径约1.0cm发红皮肤,无裂口,压眶及痛觉反射消失,双肺呼吸音粗,心率76次/min,律不齐,可闻早搏3次/min,腹部未见异常体征.
作者:和泽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的MR影像特点,以明确其病因.材料与方法:经临床,实验室及MR确诊的原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共21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垂体大腺瘤共9例(女3例,男6例),5例合并腺瘤出血.继发性空蝶鞍8例,均为女性,其中5例继发于微腺瘤术后,1例继发于腺瘤γ刀治疗后,2例继发于产后大出血.垂体低矮共3例(1例为儿童,2例为成年女性).垂体影像正常1例.结论:原发性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的常见病是垂体大腺瘤和继发性空蝶鞍,MRI能为明确病因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
作者:李莹;罗仁颖;陈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大动脉瘤是常见血管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和人工血管移植.近年,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改进,特别是带膜血管内支架的开发和应用,为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用介入技术封闭动脉瘤具有创伤性较小、近期疗效与外科治疗相似、术中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等优点[1].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医疗中心,用带膜支架治疗大动脉瘤已成为替代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2,3].尽管如此,这一技术尚存在一些问题,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有支架置入后综合征、支架移位、血栓形成、局部血肿、动脉瘤破裂、瘘等,其中瘘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这一技术研究的焦点.本文根据作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的经历,结合复习近年文献,对大动脉瘤用带膜支架治疗后瘘发生的原因、类型、治疗及其预防做一介绍.
作者:王茂强;高育;Michael D.Dake;Patricia E.Burrows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CT血管造影(CTA)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9例脑AVM病例行CTA检查,其中MRA、DSA检查各5例、8例.12例手术证实,7例保守治疗.CTA、MRA经工作站处理,获得三维血管图像;DSA通过股动脉插管技术,获得减影后血管图像.结果:CTA能显示AVM的病变形态及准确部位,有效显示供养动脉、引流静脉及血管巢.但供养动脉显示不及MRA,引流静脉的显示较MRA为佳.结论:CTA诊断脑AVM的图像质量、病变显示接近MRA、DSA,对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手术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萍;李康印;杨艳;王云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颅内支气管囊肿罕见,目前尚未见有关影像学方面的报道.本组两例颅内支气管囊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作MRI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作CT平扫加增强扫描,由于对此病缺乏认识,术前均诊断为表皮样囊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这2例颅内支气管囊肿的CT和MRI表现.
作者:韩本谊;王小琴;郭昌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4岁.主因间断性上腹痛6年,腹胀3年入院.查体:右中上腹可触及4cm×3cm×3cm肿物,质硬,有压痛.活动范围较大.首次超声检查:饮水1000ml后见胃窦前壁肌层有一50mm×35mm×50mm分叶状稍强回声肿物,其内欠均质,表面光滑,向胃腔突出.肿物表面可见直径约6mm不规则强回声,胃壁蠕动尚可.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反复探查十二指肠亦未见异常.超声诊断:胃窦前壁肌层实性肿物-平滑肌瘤合并溃疡形成(图1,2).胃镜检查:胃体大弯侧可见-球形肿物突入胃腔,约3.2cm×3.0cm,肿物近侧面有-溃疡.肿物表面充血、水肿,质脆,触之易出血,活动度差.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抬高ST段不同下降幅度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储备功能.材料和方法:接受直接PTCA的AMI患者共42例,于入院后第7±2天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以PTCA前及后1小时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ST段下降≥50%共23例,B组:ST段下降<50%共19例.结果:基础状态,左室射血分数A组明显高于B组(62.98%,57.21%).主动脉峰值流速、峰值加速度、血流速度积分、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用药10ug/kg@min-1后主动脉峰值加速度、每搏输出量及每搏指数A组明显高于B组(3.62vs 2.45;127.30 vs 102.75;77.87vs 60.29).结论: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50%组的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储备功能明显好于ST段下降幅度<50%组.
作者:徐琳;吴雅峰;胡大一;边红;吴江;朱天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老化动物模型神经组织的超微病理变化.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三种脑老化动物模型,其中包括卵巢切除模型,D-半乳糖模型和糖尿病模型,每组模型各6只动物,对照组各2只,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海马CA1区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脑衰老动物模型神经组织的超微病理改变主要为线粒体肿胀、核糖体减少、内质网扩张、微管溶解和突触结构破坏.结论:本项研究结果提示,三种脑老化动物模型海马CAl区的神经组织具有明显的并且相对一致的超微病理变化,这些超微形态学变化将为脑老化的深入研究及评价抗衰老药物的实验治疗效果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孙异临;盛树力;曲宝清;邹春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急性肺出血属于肺内的渗出性病变,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国内专著和文献均对此报道较少,本文分析了19例不同病因引起的肺出血的有关资料,探讨CT对肺出血及不同病因引起的肺出血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汪丽娅;龚洪翰;尹敬璧;肖香佐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