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盘状半月板MRI表现(附56例分析)

周旭峰;张丽雅;卢超;张薇;刘晓萍;张国庆

关键词:盘状半月板, MRI
摘要:目的:分析56例盘状半月板MRI表现,以提高盘状半月板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关节镜确诊的56例盘状半月板,对其MR图像不同层面进行测量,参照Crues等有关半月板损伤行MRI分级.结果:56例盘状半月板形态学分型:凹透镜型29例,厚板型10例,簸箕型5例,后角肥大型8例,不完全型4例,其中央薄弱部分以粉碎性撕裂为主,周缘厚实部分以退变为主,MRI诊断与手术对比总符合率为89.3%;结论:对各种盘状半月板的认识有助于提高MRI诊断盘状半月板的正确率,并对外科手术有指导意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场强磁共振机弥散加权像诊断超急性脑梗塞

    发病在6h以内的脑梗塞称为超急性脑梗塞.既往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仅限用于高场强磁共振机弥散加权像(DWI),中场强磁共振机DWI诊断超急性脑梗塞目前国内报道甚少.本文总结了中场强磁共振机诊断8例超急性脑梗塞的资料,以期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刘兰祥;王占秋;方元;任红;高国芹;牛明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的多普勒血流信号特征

    目的:研究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征.材料与方法: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52例共134枚颈转移淋巴结,在接受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分析其血流信号特征和血供强度与淋巴结大小、部位的关系.结果: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的动脉血管多分布在淋巴结的周边,血流阻抗(RI)高;淋巴结血流强度的分布因淋巴结部位、大小的变化而不同,大淋巴结较小淋巴结血供丰富;中、下颈淋巴结较上颈淋巴结血供丰富.结论:鼻咽癌颈转移淋巴结以周边型高阻血流信号为主.血供强度与淋巴结大小、部位有关.

    作者:谭永红;郑成位;李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诊断 (附12例分析)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 of bone, BMFH)又称骨纤维组织细胞肉瘤(fibrous histocytosarcoma of bone)o临床并不多见.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2例均系我院1980-02~1999-10收治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4~67岁,平均41.5岁.其中20岁以下1例,21~39岁为6例,40岁以上5例.以长管状骨为多,股骨远段5例,近段1例,胫骨上段4例,肋骨1例.胸椎1例.全部病例均为单发病灶.

    作者:夏云宝;刘光彦;潘功茂;吴小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超诊断游离升结肠肿瘤1例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28岁、已婚,以右下腹包块4个月收入我院.患者于4个月前始出现右下腹部阵发性隐痛、恶心,无腹泻、脓血便、呕吐、发热等症状;发病以来体重减轻2kg.查体:未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心、肺、肝、脾均未发现异常,腹部平坦,腹肌软,右下腹部触及一个8cm×8cm肿块、活动度大、有压痛、无反跳痛、无波动感,血、尿、大便化验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大网膜肿瘤.

    作者:欧阳贞红;王平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佳位置的选择

    本文采用二维脉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人肝内、肝门部、肝外门静脉内径和大流速进行测定,旨在评价二维和脉冲多普勒测定门静脉血流的佳位置.1资料与方法19例健康体检者,男11例,女8例,年龄18~31岁,平均25.6岁.使用仪器:Acuson128一xp10型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2.5~3.5MHz.受检者空腹10小时后,取仰卧位、右上腹扫查清晰显示门静脉在不同的三个部位(即肝门部门静脉,门静脉右支距肝门部约2cm处,肝外门静脉是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与肝门部连线的中点),取样点尽可能放置在管腔的中央,多普勒的取样线与血管夹角≤60°,分别测量血管内径,大血流速度,测量时要求受检者吸气屏住,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作者:崔永鸿;朱世清;项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肠弥漫型嗜酸细胞性肉芽肿(附3例分析)

    小肠嗜酸性肉芽肿一般分为弥漫浸润型及局限息肉型,临床少见.我院收治3例,均经术前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本文着重讨论其影像诊断.1 临床资料与结果病例1 患者,男,38岁.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隐痛2周入院.查体除腹部脐周有轻度压痛,并未触及包块外,余无异常发现.白细胞:6.7×109/L中性0.64,淋巴0.22,酸性0.13;血沉18mm/h,腹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全胃肠道钡餐检查:食道、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1h,2h后复查时,于左侧腹部可见一局限性狭窄肠段,约15cm(图1),呈向心性狭窄,局部粘膜增粗,边缘呈锯齿状,未见明确龛影征象,与正常肠管分界欠清楚.狭窄端以上肠管扩张明显,以下肠段未见异常.X线诊断为小肠炎性病变伴不完全性肠梗阻,以克隆氏病可能性大.

    作者:夏云宝;刘光彦;吴铭;潘功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溶血 (附6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PDA后残余分流对溶血的影响.材料及方法:分析6例PDA封堵术后机械性溶血者(溶血组)即时残余分流、肺动脉显影程度及浓度、堵塞器位置.随机抽取10例封堵术后无溶血者对照分析(对照组).结果:溶血组术后主动脉造影示主肺动脉全程及肺动脉窦显影,中、远1/3段显影浓度与降主动脉相当.对照组肺动脉窦均无显影,3例主肺动脉无显影;4例远1/3段浅淡显影;3例远1/3段显影浓、近、中1/3段显影淡.结论:残余分流量大是术后机械性溶血的重要原因,正确选择堵塞器大小及准确置入是佳预防方法.

    作者:杨向太;李国业;陆骊工;张智伟;李渝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右鼻道先天骨性闭锁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13岁,先天性右鼻腔不通气.查体:右鼻翼不规则形硬性突起,右鼻孔内7mm处鼻腔为一硬性间隔所闭锁,鼻表面色素沉着.CT检查:右鼻腔于下鼻甲水平被位置内移的右侧上颌窦顶壁闭锁,右侧上颌窦内壁与鼻中隔相连,右侧鼻腔变小,鼻甲未发育,鼻中隔向右偏曲,右侧额窦、全组筛窦及左侧上颌窦粘膜增厚(图1,2)2讨论鼻部先天性发育畸形中以后鼻孔闭锁为常见,多为单侧闭锁,双侧者少见,以右侧居多,可分为骨性、膜性及混合性.本例先天性鼻道闭锁位置较低,位于下鼻甲水平,而且闭锁的骨隔由右侧上颌窦顶壁构成,十分罕见.

    作者:卑贵光;吴春江;刘智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原发于骶骨部黑色素瘤1例

    原发于骶骨部的黑色素瘤极为罕见,笔者现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1病历简介患者,女,44岁.骶尾部疼痛反复发作9年,加重并大小便困难20天.查体:骶1~骶5均有压痛、叩痛,放射痛不明显.骶尾部及右臀部略有肿胀,右臀部及会阴部皮肤感觉明显减弱,双跟腱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氏征、踝阵挛和髌阵挛均为阳性.肛门指检:距肛门8cm右前方可触及一质韧的包块,边缘光滑清楚.X线平片示:盆腔偏右侧有较大软组织肿块,隐约可见骶骨中下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内部见不规则的粗大骨嵴,边缘骨皮质部分消失(图1).

    作者:高红;焦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螺旋CT血管造影及CT仿真内窥镜诊断颈动脉狭窄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CT仿真内窥镜(CTVE)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与方法:9例18支颈动脉行CTA、CTVE、MRA、DUS检查,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TA:螺旋CT扫描,层厚3mm,螺距1.0.大密度投影(MIP)及遮盖表面显示法(SSD)3D血管重建.CIVE:导航系统行颈动脉C1VE成像.结果:颈动脉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3支,重度狭窄4支,5支正常.显示斑块、附壁血栓13支.8支颈动脉与DSA对照7支相符.3例手术所见与CTA对比一致性较好,术后狭窄解除,斑块消失.结论:CTA能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显示斑块.CIVE能观察狭窄管腔内部形态及斑块.

    作者:鲁晓燕;张挽时;王东;时惠平;熊明辉;宋云龙;喻敏;方红;杨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磁共振教学幻灯片》再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螺旋CT诊断肾占位性病变

    螺旋CT以超过普通CT的诸多优点,在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被临床广泛应用,目前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检查方法[1].本文简述了螺旋CT对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1螺旋CT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优势与普通CT相比,螺旋CT扫描可以容积式地采集数据,在任何位置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的重建,确保通过病变中心层面图像的获得,使病变区密度值测定更为准确.螺旋CT快速扫描不仅可在一次屏息状态下完成连续多层的扫描,减少因呼吸影响致肾内小占位性病变遗漏的可能性,而且能在单相注药获得肾增强扫描的多期图像,利于病变检出及其特征的显示[2].螺旋CT增强扫描还可清楚地显示肾血管与占位病变的关系,三维重建可为手术提供良好的立体图像.

    作者:黄宝生;陈巨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跟骨骨折多见,跟骨距下关节面(后关节面和载距突)侵及程度是评价的重点.X线平片和CT是其主要检查方法.螺旋CT三维重建跟骨骨折,国内未见报道[1~4].现就我院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重建5例跟骨骨折和1例跟骨模型进行讨论.1材料和方法

    作者:潘功茂;钱晓凌;刘光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能量多普勒超声在阴囊急诊中的应用

    急性阴囊疼痛临床急诊,需要快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本文分析应用能量多普勒超声(PDU)检查各种急性阴囊疼痛56例,探讨PDU对急诊阴囊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1资料和方法1.1我院1997-01~2000-04共检查急诊阴囊肿痛56例,年龄4~51岁,平均26岁,发病至就诊检查时间2h~10d.1.2仪器采用ACSON ASPEN型和ACUSON 128XP10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MHz.

    作者:汪淑珍;白培明;李素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T诊断髓质海绵肾1例

    1病历简介患者,女,28岁,汉族,因腰部不适一年住院,既往无结核及其他慢性病史.查体无特殊发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5.0×1012/L白细胞7.1×109/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26.尿:色浅黄,透明,pH值6.1,镜检白细胞0~1/HP,红细胞1~2/HP,尿液潜血(+),尿糖、蛋白均阴性.血沉1.9mm/h,血钙2.1mmol/L. B超检查显示双肾结石,但其大小形态未见异常.CT显示肾盏外肾锥体内可见多发细小斑点状结石,放射状排列,呈簇状分布(图1),增强扫描显示双肾功能良好,可见肾锥体内簇状排列的致密影“增多、增密”,双侧肾盂、肾盏未见异常(图2).CT诊断:双侧髓质海绵肾.

    作者:袁芳;吴新淮;尹致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长巨脑动脉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长巨脑动脉的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对13例患者的MRI表现、DSA或MRA显示的异常血管分布和形态进行分析.结果:MRI能够显示位于桥前池、鞍上池等处粗大的血管流空信号、病变压迫的确切部位(颅神经、脑干、颞叶内侧)、脑缺血灶以及伴随的脑动静脉畸形.无以往的出血表现.血管造影显示延长、增宽和扭曲的脑血管,8例发生在椎-基底动脉,2例发生在颈动脉,3例两系统同时受累.有1例伴有一侧颈动脉闭塞,另2例分别伴发脑动静脉畸形和多发脑动脉瘤.结论:MRI和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对该病进行全面评价.

    作者:余新光;姜金利;周定标;许百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T诊断急性颅底外伤的价值

    CT已广泛应用于颅脑外伤的诊断,但迄今国内尚无较全面的有关急性颅底外伤CT诊断的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7-07~1999-02临床拟诊为急性颅底外伤患者16例的CT表现,以探讨其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拟诊为急性颅底外伤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9~63岁,平均33岁.均行CT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常规X线头颅正侧位片检查.均有头痛、头晕、昏迷病史,部分具有鼻腔流血(液)、眼睑瘀血及外耳道流血(液)等病史.

    作者:李兴耀;彭光明;罗正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自编图像数字化处理软件,提高乳癌X线诊断率 (附128例分析)

    目的:研究自编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提高钼靶X线片中乳癌的诊断率.材料与方法:应用图像数字处理的计算机技术编制软件,对128例乳腺癌X线片(包括8例Tn级乳腺癌、19例假阳性和25例假阴性病乳腺癌)进行图像分析,并作回顾性研究.结果:经处理的乳腺X线片图像清晰度明显提高,良、恶性肿瘤图像有明显的差异,早期乳腺癌微小钙化灶的显示尤为清晰.结论:自编的计算机软件,应用于乳腺钼靶X线片的数字化图像处理,有利于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率.

    作者:金宗浩;阮永良;党云文;田军;薛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型超声诊断白内障晶状体病变

    白内障是眼疾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B型超声在白内障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998-10~1999-12用B超检查80只正常人眼和98只白内障眼,观察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分组白内障组85例98只眼,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38例,女47例,年龄14~~92岁,平均61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72例,糖尿病性白内障7例,外伤性白内障6例(其中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全脱位1例).单眼70例,双眼14例(已有人工晶体除外,算单眼).正常组40例80只正常人眼,经眼底镜、裂隙灯等眼科检查,晶状体内无异常改变,均为正视眼,男20例,女20例,年龄20~55岁,平均44岁.

    作者:张惠萍;刘燕;李影;赵国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垂体发育不全并ChiariⅡ型畸形1例

    1病历简介男,8岁8个月.因生长迟缓5年就诊.每年增长速率小于1.5cm.食欲不振,睡眠较差,智力正常.患儿足月顺产,生后窒息约30min.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病患者.体检:身高105cm,头围50cm,坐高78.5cm,体重18kg.血压正常.外观小精灵样,五官正,心肺听诊无异常,阴茎长2.0cm,周径1.5cm,双侧睾丸1.5cm×1.5cm×1.5cm.脊柱四肢活动自如,无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肌力、肌张力正常.

    作者:李薇;杜凤兰;李奇玉;张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